此刻的他依舊沉浸在家中的定親之事當中,這件人生大事正在有條不紊且迅速地推進著。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來到了年底,張好古所在的衙門裏各種事務也逐漸多了起來。
眼看著他與未婚妻的親事已經進展到了請期這個關鍵階段,接下來自然就得找個合適的日子舉行婚禮啦。於是乎,張家上下都開始忙碌起來,四處打聽尋找能夠推算出良辰吉日的能人異士,希望能為這場喜事選一個最吉祥如意的日子。
徐光啟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氣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將張好古傳喚到了麵前。隻見他滿臉怒容地瞪著張好古,大聲斥責道:“你這小子,做事怎如此莽撞!為師不是跟你說了嗎,你直接去找吳宗達便是,為何還要四處去麻煩他人?你的親事,為師又豈會置之不理呢?隻是如今臨近年底,事務繁多,一時之間還未顧及到此。可你倒好,在家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難道就這般迫不及待想要將新娘子迎娶進門不成?”說到這裏,徐光啟不禁調侃起張好古來,而這句話也使得張好古瞬間麵紅耳赤,羞愧難當。
麵對老師的責備與打趣,張好古連忙解釋道:“老師息怒,並非學生心急,實在是家中的老父親催促得緊啊。”徐光啟心中暗自思忖,料想情況多半如此,便緩和了語氣對張好古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先迴家裏告知一聲,看看哪天比較空閑,屆時我們一同前往吳宗達府上,請他幫忙挑選一個良辰吉日。”
得到老師的指示後,張好古趕忙應下,並迅速與吳宗達約定好了具體的會麵時間。這天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灑落在大地上。張好古早早起身,精心打扮了一番,帶上著事先準備好的厚禮,匆匆趕往吳宗達的府邸。
到達吳府門前,張好古整了整衣冠,上前輕叩門環。不多時,一名仆人打開大門,將他迎進府內。張好古一路跟著仆人穿過庭院,來到了吳家的書房前。此時的吳宗達早已等候在此,見張好古到來,微笑著迎了出來。
進入書房後,吳宗達先是淨手洗麵,以示虔誠,接著恭恭敬敬地走到供奉著聖人的桌案前,點燃三炷清香,雙手合十,閉目默默祈禱起來。待禱告完畢,吳宗達方才轉身迴到書桌旁,拿起一支毛筆,蘸滿墨汁,在一張鮮豔的紅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幾個字……
喜帖
姻兄張老財頓首拜上葉仲韶
大德望葉府老親家先生台鑒
伏以合家子張致遠男
之君門令愛葉瓊章女
作結為佳偶
天永戴百年
瑾選壬申年七月二十日辰時吉旦
擇於張府婚禮大吉
伴娘屬龍屬馬大吉
姻兄張老財再拜
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詩詠關雎,雅歌麟趾
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
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
此證
主婚 徐光啟 吳宗達
張好古滿臉笑容地從吳宗達手中接過那份象征著婚姻承諾的婚書,心中滿是歡喜和期待。他恭恭敬敬地向吳宗達行了一個大禮,表示深深的感謝之後,便懷揣著這份珍貴的婚書,興高采烈地轉身離去。
時光匆匆,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這天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大地上,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溫暖。張好古早早地起床,仔細地將婚書包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小心翼翼地捧著它前往葉府。一路上,他腳步輕快,仿佛腳下生風一般,恨不得立刻飛到葉府,將這個好消息告訴葉家人。
當張好古終於來到葉府門前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然後輕輕地叩響了大門。門開後,一名家丁迎了出來,張好古趕忙遞上婚書,並說明了來意。家丁接過婚書,轉身向內院跑去。
此時的張好古並沒有離開,而是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著迴應。他心裏美滋滋地想著:“原來葉紈紈叫瓊章啊!真是個好名字,聽起來溫柔又美麗。”然而,他並不知道,其實葉紈紈真正的字是昭齊。不過這也不能怪張好古,畢竟在古代,女子的閨名通常都是極為私密的,不會輕易讓外人知曉。而他所知道的“瓊章”二字,實際上是葉小鸞的字。
就在張好古滿心歡喜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葉府內的葉紈紈卻是心如刀絞。自從得知父親已經收下了張家送來的婚書,她的內心就充滿了痛苦和無奈。雖然她從心裏去祝福妹妹嫁給張好古,但對於這段突如其來的婚姻,她實在無法接受。她寧願自由自在地生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人,而不是被家族的利益和傳統束縛住。可現在,她隻能忍著,因為她是姐姐,姐姐就要把好的東西送給妹妹。
與此同時,葉家在接到婚書後,也迅速行動起來,開始著手準備嫁妝。由於距離婚禮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所以一切都還算從容。而且幸運的是,如今有了先進的鋸床,破開木頭變得輕而易舉,打製家具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困難重重。因此,葉家可以精心打造出各種精美的嫁妝,以彰顯葉家的財力和對女兒的疼愛。
起初,葉家並沒有打算為葉小鸞準備嫁妝。因為她上頭還有兩個姐姐,而且家裏之前確實沒有太多的餘錢來置辦這些東西。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隨著胭脂店生意的日漸紅火,葉家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資金問題已經不再是困擾他們的難題。於是,葉紹袁和沈宜修夫婦決定要好好地為女兒籌備一份豐厚的嫁妝,讓她風光出嫁。
婚書送達之後,葉家與張家這兩家人,便正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姻親關係。張老財和他的老伴兒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設宴邀請葉氏夫婦前來,共同商討一下張好古的婚姻大事。
然而,隨著年末的臨近,張好古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簡直如同腳後跟打著後腦勺一般應接不暇。他不僅需要處理一個衙門的事務,如今更是身兼兩個衙門的重擔,所有重要決策都需要他親自拍板定奪。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得張好古分身乏術,白天忙碌不停不說,就連夜晚也不得不加班加點地趕工。麵對家中籌備婚事這件事情,他實在是無暇顧及,隻能任由張老財夫婦全權操辦。
就這樣,張好古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連續忙碌了數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二十六號舉行大朝會之前,成功完成了兩個衙門所需的各類報表。經過深思熟慮,張好古決定在朝會上安排黃道周負責郵政司的報表匯報工作,而自己則專注於研究院方麵的事務。於是,他馬不停蹄地找到了黃道周,並與其一同對郵政司的相關事宜展開深入研究。整整大半個夜晚過去,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黃道周才總算大致熟悉了郵政司的具體狀況以及各項收支明細。此時夜色已深,考慮到時間已晚且路途遙遠,二人索性就在衙署內的一間狹小休息室內暫且湊合過夜,待天明再行其他事宜。
臘月二十六這天,陽光透過層層雲霧灑向大地,給寒冷的京城帶來一絲暖意。這一天,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被視為這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大朝會。按照慣例,所有在京城任職的官員們,無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從理論上講都必須前往皇宮參加此次盛大的朝會。
清晨時分,瑞門緩緩敞開,仿佛在迎接這一年一度的重要時刻。崇禎帝身著華麗龍袍,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金鑾殿上,他那威嚴的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而大殿之下,文臣武將們則整齊地分列於兩側,他們身著鮮豔的官服,手持笏板,神情肅穆。
由於此次朝會規模空前龐大,參與人數眾多,以至於隊伍長得令人咋舌。從宮殿內一直延伸到門外,一眼望去根本無法估量其長度。這些官員們有的低聲交談,交流著彼此對過去一年朝政的看法;有的則神色緊張,暗自思忖著如何在皇帝麵前表現自己。
首先,崇禎皇帝開始發言。他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迴顧了過去一年國家的發展情況,以及各個部門所取得的政績。在談到成績時,他著重表揚了張好古所領導的兩個新興部門,稱讚他們在推動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麵做出了傑出貢獻。總的來說,整個大明王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
緊接著,內閣首輔周延儒走上前來,向皇帝和眾大臣作了一份詳盡的報告。這份報告與崇禎帝之前所說大致相同,但在細節上更為具體深入。他不僅列舉了各項數據和實例來支撐觀點,還針對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接下來便是六部各位尚書依次發言。在這六部之中,禮部、吏部、兵部、戶部以及刑部所表達的意思與往些年相比並無太大差異。然而,唯有工部的張鳳翔尚書顯得格外興奮,他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地講了好大一通。究其原因,原來是張好古的那兩個衙門是掛靠在工部名下的。如此一來,兵部眾人的臉色可就不太好看了。畢竟郵政司原本隸屬於兵部,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維持驛站的運作。這不僅使得兵部的資金變得緊張起來,而且還很容易得罪人。可不就是這樣嘛!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們在途經驛站時,如果沒有得到妥善周到的服務和伺候,那麽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各種嚴厲的批評指責之辭。這種情況讓工部著實感到苦不堪言。於是乎,在皇帝陛下的示意之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驛站被裁減撤銷掉了。
可是誰能想象到,一個吞金巨獸,到了張好古那裏,非但不賠了,反而如同下蛋的金雞,利潤可觀。在以前低薄的家底基礎上,購置了一輛輛的新馬車,大量的馬匹,那些舊少的可憐的資產已經不用了,顯而易見,無論是客運,貨運盈利的情況都很可觀,誰能知道小小的幾文錢,會有這麽大的利潤。並沒有人看好的產業,卻是在張好古的領導下,賺的是盆滿缽滿。
六部講完後,皇上講話
容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表講話。
“朕聽各位愛卿的匯報,可以看出,我大明王朝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特別是在張好古所領導的兩個新興部門,他們的努力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皇上說道,“然而,國家的發展不僅僅是靠幾個部門的力量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我們每一個官員的共同努力。”
接著,皇上又對張好古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張好古,你帶領的兩個衙門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實在是難能可貴。但也要記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希望你能夠繼續保持謙遜的態度,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然後,皇上又轉向六部尚書們:“朕希望你們能夠像張好古一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最後,皇上對眾大臣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各位愛卿,今年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五年,也是大明王朝發展的重要時刻。朕希望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共創輝煌的未來。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王朝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皇上話音剛落,整個大殿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眾大臣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皇上的號召,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眼看著他與未婚妻的親事已經進展到了請期這個關鍵階段,接下來自然就得找個合適的日子舉行婚禮啦。於是乎,張家上下都開始忙碌起來,四處打聽尋找能夠推算出良辰吉日的能人異士,希望能為這場喜事選一個最吉祥如意的日子。
徐光啟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氣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將張好古傳喚到了麵前。隻見他滿臉怒容地瞪著張好古,大聲斥責道:“你這小子,做事怎如此莽撞!為師不是跟你說了嗎,你直接去找吳宗達便是,為何還要四處去麻煩他人?你的親事,為師又豈會置之不理呢?隻是如今臨近年底,事務繁多,一時之間還未顧及到此。可你倒好,在家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難道就這般迫不及待想要將新娘子迎娶進門不成?”說到這裏,徐光啟不禁調侃起張好古來,而這句話也使得張好古瞬間麵紅耳赤,羞愧難當。
麵對老師的責備與打趣,張好古連忙解釋道:“老師息怒,並非學生心急,實在是家中的老父親催促得緊啊。”徐光啟心中暗自思忖,料想情況多半如此,便緩和了語氣對張好古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先迴家裏告知一聲,看看哪天比較空閑,屆時我們一同前往吳宗達府上,請他幫忙挑選一個良辰吉日。”
得到老師的指示後,張好古趕忙應下,並迅速與吳宗達約定好了具體的會麵時間。這天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灑落在大地上。張好古早早起身,精心打扮了一番,帶上著事先準備好的厚禮,匆匆趕往吳宗達的府邸。
到達吳府門前,張好古整了整衣冠,上前輕叩門環。不多時,一名仆人打開大門,將他迎進府內。張好古一路跟著仆人穿過庭院,來到了吳家的書房前。此時的吳宗達早已等候在此,見張好古到來,微笑著迎了出來。
進入書房後,吳宗達先是淨手洗麵,以示虔誠,接著恭恭敬敬地走到供奉著聖人的桌案前,點燃三炷清香,雙手合十,閉目默默祈禱起來。待禱告完畢,吳宗達方才轉身迴到書桌旁,拿起一支毛筆,蘸滿墨汁,在一張鮮豔的紅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幾個字……
喜帖
姻兄張老財頓首拜上葉仲韶
大德望葉府老親家先生台鑒
伏以合家子張致遠男
之君門令愛葉瓊章女
作結為佳偶
天永戴百年
瑾選壬申年七月二十日辰時吉旦
擇於張府婚禮大吉
伴娘屬龍屬馬大吉
姻兄張老財再拜
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詩詠關雎,雅歌麟趾
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
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
此證
主婚 徐光啟 吳宗達
張好古滿臉笑容地從吳宗達手中接過那份象征著婚姻承諾的婚書,心中滿是歡喜和期待。他恭恭敬敬地向吳宗達行了一個大禮,表示深深的感謝之後,便懷揣著這份珍貴的婚書,興高采烈地轉身離去。
時光匆匆,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這天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大地上,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溫暖。張好古早早地起床,仔細地將婚書包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小心翼翼地捧著它前往葉府。一路上,他腳步輕快,仿佛腳下生風一般,恨不得立刻飛到葉府,將這個好消息告訴葉家人。
當張好古終於來到葉府門前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然後輕輕地叩響了大門。門開後,一名家丁迎了出來,張好古趕忙遞上婚書,並說明了來意。家丁接過婚書,轉身向內院跑去。
此時的張好古並沒有離開,而是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著迴應。他心裏美滋滋地想著:“原來葉紈紈叫瓊章啊!真是個好名字,聽起來溫柔又美麗。”然而,他並不知道,其實葉紈紈真正的字是昭齊。不過這也不能怪張好古,畢竟在古代,女子的閨名通常都是極為私密的,不會輕易讓外人知曉。而他所知道的“瓊章”二字,實際上是葉小鸞的字。
就在張好古滿心歡喜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葉府內的葉紈紈卻是心如刀絞。自從得知父親已經收下了張家送來的婚書,她的內心就充滿了痛苦和無奈。雖然她從心裏去祝福妹妹嫁給張好古,但對於這段突如其來的婚姻,她實在無法接受。她寧願自由自在地生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人,而不是被家族的利益和傳統束縛住。可現在,她隻能忍著,因為她是姐姐,姐姐就要把好的東西送給妹妹。
與此同時,葉家在接到婚書後,也迅速行動起來,開始著手準備嫁妝。由於距離婚禮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所以一切都還算從容。而且幸運的是,如今有了先進的鋸床,破開木頭變得輕而易舉,打製家具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困難重重。因此,葉家可以精心打造出各種精美的嫁妝,以彰顯葉家的財力和對女兒的疼愛。
起初,葉家並沒有打算為葉小鸞準備嫁妝。因為她上頭還有兩個姐姐,而且家裏之前確實沒有太多的餘錢來置辦這些東西。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隨著胭脂店生意的日漸紅火,葉家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資金問題已經不再是困擾他們的難題。於是,葉紹袁和沈宜修夫婦決定要好好地為女兒籌備一份豐厚的嫁妝,讓她風光出嫁。
婚書送達之後,葉家與張家這兩家人,便正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姻親關係。張老財和他的老伴兒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設宴邀請葉氏夫婦前來,共同商討一下張好古的婚姻大事。
然而,隨著年末的臨近,張好古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簡直如同腳後跟打著後腦勺一般應接不暇。他不僅需要處理一個衙門的事務,如今更是身兼兩個衙門的重擔,所有重要決策都需要他親自拍板定奪。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得張好古分身乏術,白天忙碌不停不說,就連夜晚也不得不加班加點地趕工。麵對家中籌備婚事這件事情,他實在是無暇顧及,隻能任由張老財夫婦全權操辦。
就這樣,張好古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連續忙碌了數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二十六號舉行大朝會之前,成功完成了兩個衙門所需的各類報表。經過深思熟慮,張好古決定在朝會上安排黃道周負責郵政司的報表匯報工作,而自己則專注於研究院方麵的事務。於是,他馬不停蹄地找到了黃道周,並與其一同對郵政司的相關事宜展開深入研究。整整大半個夜晚過去,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黃道周才總算大致熟悉了郵政司的具體狀況以及各項收支明細。此時夜色已深,考慮到時間已晚且路途遙遠,二人索性就在衙署內的一間狹小休息室內暫且湊合過夜,待天明再行其他事宜。
臘月二十六這天,陽光透過層層雲霧灑向大地,給寒冷的京城帶來一絲暖意。這一天,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被視為這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大朝會。按照慣例,所有在京城任職的官員們,無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從理論上講都必須前往皇宮參加此次盛大的朝會。
清晨時分,瑞門緩緩敞開,仿佛在迎接這一年一度的重要時刻。崇禎帝身著華麗龍袍,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金鑾殿上,他那威嚴的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而大殿之下,文臣武將們則整齊地分列於兩側,他們身著鮮豔的官服,手持笏板,神情肅穆。
由於此次朝會規模空前龐大,參與人數眾多,以至於隊伍長得令人咋舌。從宮殿內一直延伸到門外,一眼望去根本無法估量其長度。這些官員們有的低聲交談,交流著彼此對過去一年朝政的看法;有的則神色緊張,暗自思忖著如何在皇帝麵前表現自己。
首先,崇禎皇帝開始發言。他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迴顧了過去一年國家的發展情況,以及各個部門所取得的政績。在談到成績時,他著重表揚了張好古所領導的兩個新興部門,稱讚他們在推動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麵做出了傑出貢獻。總的來說,整個大明王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
緊接著,內閣首輔周延儒走上前來,向皇帝和眾大臣作了一份詳盡的報告。這份報告與崇禎帝之前所說大致相同,但在細節上更為具體深入。他不僅列舉了各項數據和實例來支撐觀點,還針對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接下來便是六部各位尚書依次發言。在這六部之中,禮部、吏部、兵部、戶部以及刑部所表達的意思與往些年相比並無太大差異。然而,唯有工部的張鳳翔尚書顯得格外興奮,他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地講了好大一通。究其原因,原來是張好古的那兩個衙門是掛靠在工部名下的。如此一來,兵部眾人的臉色可就不太好看了。畢竟郵政司原本隸屬於兵部,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維持驛站的運作。這不僅使得兵部的資金變得緊張起來,而且還很容易得罪人。可不就是這樣嘛!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們在途經驛站時,如果沒有得到妥善周到的服務和伺候,那麽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各種嚴厲的批評指責之辭。這種情況讓工部著實感到苦不堪言。於是乎,在皇帝陛下的示意之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驛站被裁減撤銷掉了。
可是誰能想象到,一個吞金巨獸,到了張好古那裏,非但不賠了,反而如同下蛋的金雞,利潤可觀。在以前低薄的家底基礎上,購置了一輛輛的新馬車,大量的馬匹,那些舊少的可憐的資產已經不用了,顯而易見,無論是客運,貨運盈利的情況都很可觀,誰能知道小小的幾文錢,會有這麽大的利潤。並沒有人看好的產業,卻是在張好古的領導下,賺的是盆滿缽滿。
六部講完後,皇上講話
容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表講話。
“朕聽各位愛卿的匯報,可以看出,我大明王朝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特別是在張好古所領導的兩個新興部門,他們的努力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皇上說道,“然而,國家的發展不僅僅是靠幾個部門的力量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我們每一個官員的共同努力。”
接著,皇上又對張好古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張好古,你帶領的兩個衙門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實在是難能可貴。但也要記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希望你能夠繼續保持謙遜的態度,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然後,皇上又轉向六部尚書們:“朕希望你們能夠像張好古一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最後,皇上對眾大臣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各位愛卿,今年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五年,也是大明王朝發展的重要時刻。朕希望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共創輝煌的未來。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王朝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皇上話音剛落,整個大殿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眾大臣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皇上的號召,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