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同樣開口道:“的確應當將其整理成書麵文件,而且不僅限於機械製圖領域,這一理論還能夠應用於其他類型的製圖工作,例如建造房屋、打造家具等等諸多方麵。”


    獲得兩位權威人士的肯定之後,張好古深切地認識到確立一套統一規範的製度所具有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他親自去製造百分尺和車床。畢竟,我們都清楚,先輩們眾多偉大的發明並未得以完整傳承。有些即便留存下來,也僅僅是提及曾有這樣一種物品被創造出來,但對於具體如何製作往往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明明知曉存在著這樣一件事物,然而後世之人無論怎樣努力嚐試仿製,都難以成功。一直到王致遠重獲新生所處的那個年代,仍有人無法複製出這些古老的發明,他們非但不反思自身技藝不足,反而斷言老祖宗壓根兒就未曾真正造出此類物件,而僅僅是憑空想象罷了。倘若能夠構建起如此這般的一種製度體係,那麽其他人隻需稍加閱覽便能洞悉其中奧妙。隻要具備詳細的說明以及精確的圖紙,先人的智慧結晶便能夠代代相傳,從而避免那些不孝子孫對祖先曾經的輝煌成就產生懷疑與否定。


    想到這裏,張好古不禁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不妨好好商議一下如何確定這些規則,並將其整理成書麵形式。還煩請二位兄長一同參與完善,首先達成一致意見,然後若後續發現任何具體細則,我們再逐一添加補充。”


    話音剛落,隻見張好古迅速取來紙筆,龍飛鳳舞地寫下了“製圖說明”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盡管他的字跡算不上美觀,但每一筆都蘊含著十足的勁道,仿佛要穿透紙張一般。


    誰能料到,就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子裏,三人無意間的一次探討,竟然為大明王朝後期的器物製造立下了一杆標尺。這杆標尺雖無形無質,卻深深地紮根於大明的廣袤大地之中,宛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為每一位心懷壯誌、醉心於造物技藝之人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在隨後的一段時光裏,三人在忙碌完手頭的事務之後,便將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一項重要工作之中——他們不僅要依據那張由張好古精心繪製而成的車床製造圖紙,悉心地引導工匠們打造出精密的車床;而且還需要花費大量的閑暇時間,全力以赴地對那本關於製圖說明的書籍予以完善和優化。


    這部著作可謂獨樹一幟、別具匠心。其中率先引入並運用了“比例尺”這個全新的理念,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精確製圖的大門。同時,它還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正確地進行製圖操作,包括對點與線的嚴格界定和限製,以及各種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闡釋,還有尺寸標注的具體方法和規範要求等等諸多方麵。這些詳盡而又實用的內容,仿佛是一座知識寶庫中的璀璨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經過大約整整一個月廢寢忘食般的辛勤努力,終於圓滿地完成了這本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他們的付出與堅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為後來者指引了方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名張好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溪聽水夜半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溪聽水夜半更並收藏學名張好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