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京都為明日的萬壽節火熱準備時,西北方、東南方同時引發了一場巨大震動。


    數月前從邊關四鎮打入中原的三萬北羌大軍在消失了半月後,再次出現在西北地區。


    三萬人馬經過有意的規劃,呈點狀分布,連起來是一整條線。先是輕易端掉了八座邊關、敲碎了十二座重要碉堡,一千戍邊遊弩手不幸與其撞了個滿懷,全部為國盡忠。


    事後,其中的兩萬精銳分別對準了遼東、宣化、雲城、甘寧、西海五個鎮守北方邊塞的重要邊鎮。


    北羌蠻子所圖的並不是打通西北,而是要染指整個北方。憑借三萬人想要問鼎中原是蛇吞象的狂妄,但集中兵力拿下整個北方邊鎮防線,勝率則大得很。


    五大邊鎮是北方真正的守護神,其戰略地位甚至要高過四大軍鎮,沒有五大邊鎮的從中調度,糧草、人馬都無法及時補給。


    繞過軍鎮而拿下五大邊鎮的做法,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會相信。


    一路之上要繞過一百二十八座烽燧堡、三十二座城池。那三萬北羌大軍難不成是長了翅膀從天上飛過來的?


    不對!就是三萬隻雄鷹從天上飛來,也不會逃過遊弩手的火眼金睛,畢竟體量太大了,根本隱藏不住。


    能做到這些,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就是拿到了中原的兵力分布圖也很難悄無聲息的完成運調。


    五大邊鎮軍民總人數超過三十萬,由於戰事吃緊,前線的西北軍鎮與東北軍鎮又向其討要了三萬兵馬。


    現在能抵禦蠻子的士兵總數合起來不到五萬人,剩下的都是負責縫製軍裝、種植糧食的普通百姓。


    薄皮大餡的五座邊鎮,徹底淪為北羌蠻子口中想吃就吃的肥肉。


    從上到下的各級將軍、都尉們隻顧著往自己腰包裏裝錢,城牆與防禦工事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毛頭小子用盡力氣踢一腳也能震的掉土。


    守城的將士們心知肚明,隻要北羌蠻子下定決心攻打,撐不過一天,城門就會被攻破。


    西北缺水,沒有條件製造護城河,又少了一大重要防護。


    兩萬北羌軍隊囤聚一處,將力量集中到一點。


    打城池攻守戰,遊牧的拚殺技巧沒有作用,還是得效仿中原兵法,集合成方隊,盾牌兵抵擋箭矢、騎兵牽製守衛兵力,步兵操持攻城裝備在掩護下突破,再以合圍攻城。


    兩萬人分成了八個方隊,分別從四麵圍攻城池。天知道蠻子們怎麽還裝備投石車與攻城車,攔不住,根本攔不住。


    為了保衛家園,城民中所有男性都自發性加入到防守隊伍中。


    北羌蠻子的名聲很差,聽說所過之處,雞卵都得搖散黃才罷手,城破遭殃的不是別人,自己的妻兒、親眷一個也活不了。


    西北確實已經安寧了太久,久到新士兵從來沒見過北羌蠻子的容貌。閑言碎語中都是北羌如何如何貧苦,北羌士兵有多狼狽憔悴。


    百聞不如一見,城頭上的士兵們不敢置信的看著城外盤踞越來越多的北羌虎狼,怎麽迴事?


    普通的步兵站直了與自己騎在馬背上等高!胳膊比自己的大腿根還粗,不用交手,對撞就能給自己摔個半死,這還打個屁!


    夕陽映襯的鮮血更加紅潤,城內從嘈雜變得安靜。


    青煙縷縷,硝煙與濃烈的火藥味交織在一起,屍體和殘骸散布在城中的各個角落,刺眼的鮮血已經凝固,枯黃的野草染成紅色。


    戰鬥算不上激烈,是北羌蠻子單方麵的碾壓。中原守軍就像是弱不禁風的小女子被酒醉的壯漢逼迫到牆角上,雖然不情不願,但除了象征性的掙紮外,也無法改變被蹂躪的結果。


    西風緊,越吹越寒。士兵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砂礫與血液混在一起,蒙蔽了他們的麵目。在這些屍體中,有年輕的士兵,也有經驗豐富的老兵,更多的是身穿布衣的普通百姓。


    破敗的旗幟、斷裂的刀劍、燒毀的車馬和倒塌的城牆、屋舍。


    這一日,天空中烏雲密布,幾陣寒風吹過,帶來了一陣細雨,緊接著雷聲越來越響亮,閃電撕裂天空,幹涸的西北迎來的百年不遇的大雨。


    雨水打在那些已經死去的人身上,仿佛是在為他們哭泣。在這樣的氛圍中,整個戰場顯得格外淒涼和悲慘。


    情報從來慢人一步的兵部也得到了消息,五匹快馬趕到京都時天已經蒙蒙亮,兵部侍郎袁元如手持緊急軍情奏報沉默良久。


    “宣化城破、甘寧城破、西海城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福壽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蜜瓜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蜜瓜琉璃並收藏福壽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