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也明白此種道理。


    大明走向盛世的時間雖然隻有一兩年時間,可對有的人來說,已經很久了,能夠堅持住讓自己廉潔。


    恐怕也已經到了極限。


    大多數人恐怕都有著一種錯覺。


    大明的盛世,有他們出的一份力,現在拿一點朝廷的東西怎麽了?


    “嚴愛卿所言甚是,朕也有這樣的感覺,現在我大明正在上升期,可上升的幅度,已經大不如前了,並不是已經到了極限,而是朝廷的銀子,在往外不斷地流失。”


    同樣的話,高拱也給他說起過。


    收稅的稅務司司長,是最先感覺出來不對的。


    可這樣的話,還不能在朝堂上明著說。


    因為稅收都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權力之間的交易。


    這些是監察院和禦史的事情,和他一個稅務司司長無關。


    高拱都能夠發現,卻有人看不到這種情況,要麽就是禦史和監察院的人,上上下下都眼瞎了。


    要麽就是人家玩的更加的隱蔽,完全沒有找到證據。


    畢竟,現在大明維護的是大明律,一切都得講究證據。


    就是他手底下的錦衣衛,也有著類似的消息傳了上來,可惜的就是沒有明確的證據,若在以前,嘉靖那管證據不證據的。


    隻要有了懷疑,立刻拿下,還有什麽秘密能夠保得住?


    “皇上明察秋毫。”


    嚴嵩拱了拱手。


    他能想到的,相信皇上也能夠想到。


    “那麽嚴愛卿對此事有何高見?”


    嘉靖是傾向於換一任內閣首輔。


    可人家嚴嵩做得好好的,也沒啥大毛病,而且大明正是上升期,臨陣換將都是大忌,更不要說換一個新的內閣首輔了。


    “臣覺得,是時候換一個內閣首輔了,臣老了,往後也隻能找皇上,嘮嘮嗑,談談心事了,如今大明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啟用年輕的新人,隻有這些人,才會更有衝勁,也更有熱血。”


    嚴嵩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


    曾經的一些老同僚們,或多或少已經不可信任了。


    “哦,嚴愛卿細說一下。”


    嘉靖來了興趣。


    內閣首輔自己限製自己的做法,在曆史上可都不多見,從來都是皇帝看到內閣的權利大了,才會想方設法地削權。


    “皇上,老臣也經常讀一些報紙和小說,特別是裕王辦的那個小說報,上麵的江湖,也有描寫朝廷的,其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借鑒。”


    嚴嵩微動了一下胡子。


    蹙眉沉思之後說道。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這意味著,自己輕易地放棄了一些屬於內閣的權利。


    會使得下一任內閣,做事情的時候,容易急功近利。


    但又不能不如此。


    為了免得因為內閣的權利太大,被皇上所猜忌,那麽從內閣自身就開始得做些改變。


    “是嗎?”


    嘉靖也陷入了沉思。


    小說中的朝廷,有著各種各樣的施政方案。


    也似乎有著不同的製度。


    一直被大明沿用的三部六省製度,在其中似乎並不惹眼。


    而且每一種的可行性都很高。


    但在他看來,無一例外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存在,似乎整個天下,就沒有一個完美的製度。


    隻有去執行製度的人罷了。


    “臣覺得,內閣必須做出改變了,就是整個大明的所有臣子們,也都做出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官吏們都得有一個可以退休的製度,年限必須合適,不能長,也不能短,以前的胥吏都是可以家傳的,這一點往後得做出一點改變。


    接下來就是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了,老臣覺得,五年一個期限就是最合適的,若是幹得不錯,大明上下都擁戴的話,那麽可以連任,連任的時間最多十年,而十年時間,也已經能夠做出許多事情了。


    當然,臣不是說這人卸任了內閣首輔,就不可以再次任職,間隔五年之後,依舊可以繼續競爭內閣首輔這一位置······”


    嚴嵩說著自己心中所想。


    顯然這種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就在腦海中出現的。


    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或許,迴到家中,還和自己的兒子,徹夜長談過,才會形成如今這種,條理清晰,具有很高可行性的方式方法。


    嘉靖聽得不住點頭。


    這個辦法好,這一點形成了大明律,也形成了習慣,那麽往後就算出現了權臣,也會因為這一條律法,而折戟沉沙。


    而且這一條,對於他往後選擇的任何一位繼承人來說,都有好處。


    繼承人昏庸了。


    也有著一條律法限製著他沒有辦法聽信讒言,換了能幹的大臣。


    聰慧了的話,也更好,在前幾年先行摸索,等到年限一到,完全可以換人。


    還不用傷了誰的顏麵,落下一個天家無情的罵名。


    一舉好幾得。


    “那麽。嚴愛卿可有往後的內閣首輔推薦於朕?”


    既然嚴嵩這麽識趣。


    嘉靖也就投桃報李,給他一個舉薦人的情義。


    “臣觀察過了,有一屆的科舉,出現了很多的人才,完全稱得上國之棟梁,可惜的是,這些人的性格差距也很大,恐怕都和臣一樣,不是那麽完美。”


    嚴嵩很難得地說了一句實話。


    這句實話,反而讓嘉靖一陣莞爾。


    “隻要是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這都不是事,能夠有才能,為我大明出力,才是人才,其他的即便被人吹捧得天花亂墜,朕也是不認可的。”


    嘉靖此話一出,就是已經從心底了認可了嚴嵩的勞苦功高。


    曆史的偏移,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選擇不同,最後的經過也會大有不同。


    “臣多謝皇上讚賞。”


    嚴嵩心中暗道。


    隻這一句話,這一輩子也算是足夠了。


    為了大明,雖然談不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足以給自己一個問心無愧了。


    “現在說一說,都有哪些人,居然值得嚴愛卿這麽肯定。”


    “是一位當時科舉並不出眾的人,此人名叫海瑞,舉人出身,在二十八年中舉,然後就做了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


    嚴嵩說起此人,嘉靖在紹興府的時候,也是有所耳聞。


    然而,當時那一帶正在變法。


    所以也就忽略了過去。


    “當時還因為海南黎患不絕,此人上奏了一篇《治黎策》,臣閑暇時通讀了一遍,其中也是有著可取之處的,不過現在······”


    嘉靖哈哈一笑。


    “現在就用不上了對不對?”


    自己的太子,親自去了一趟,還有著戚繼光等人鎮守,那些黎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才敢折騰出一些事情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