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什麽?
兩人都心知肚明。
坑了一群自己的族人,收攏了大量的權利之外,也有著遺留下來的人口。
這些都是財富。
而如何把這些財富,給自己多分配一點,就很考驗一位統領的手段了。
他們手下的那些奴才,看起來很聽話,可誰不想一招翻身就做主子?
沒點好的利益,籠絡一群人,遲早自己的腦袋,都會被人在睡夢中砍了去領賞。
“那就守望相助如何,後麵覺得海州女真算我的,另一麵的野人女真算你的,如何?”
覺常剛之所以選擇海州女真,就是因為他在撫順做馬市的時候,沒少對海州女真們施加恩惠。
融合,恢複起來,就很容易得多。
至於會不會有人不願意?
自然是有的。
不過,他們自認為,打不過大明的軍隊,還打不過自家人不成?
都是知根知底,誰怕誰?
“行,不過我需要你支援一點戰馬。”
思索了一番,塔克世也就有了決定。
海州女真他是爭不來的。
那麽就隻有退而求其次,讓兩人的勢力,都要差不多才行。
不然那兩人,誰也別想睡好覺。
“沒問題。”
覺常剛一口應下。
兩人卻不知道,他們這一退,就已經掉進了深淵,再也沒有了機會爬起來。
嘉靖二十八年。
遼東大捷。
就在新年之中,仿佛是在辭舊迎新,鞭炮聲中,已然把曾經威脅大明的女真人,給趕出了他們的祖地赫圖阿拉。
轉眼就到了嘉靖二十九年。
剛剛開年,朝會的第一天,劉天和就自己請辭了兵部尚書的職位,而接替的人選,則是丁汝夔。
一位在大禮儀事件當中,挨過嘉靖打的人。
能夠活下來了。
不止要有很好的運氣,更要有很強的能力。
在原本的曆史上,這一年,孛兒隻斤·俺答會來一場庚戍之變,可惜這一切,都因為蒙古人的投降,不會再發生了。
也是這一年。
演道院弄出來了一種高產作物——土芋,又名土豆。
由於有保存方便,保存時間長等好處。
在極大的程度上,緩解了都忙因為糧食匱乏的窘迫狀況。
也在同一時間,大明官府也推出了一種高產作物——甘薯。
一瞬間。
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著這種新的食物。
一切都是據說。
百姓們可沒有見到過真實的收獲,為此,裕王府再次拿出了撒手鐧。
隻要百姓們種植了,那麽裕王府就會高價收購。
算是為土豆和甘薯,作了一次深入大明各個地方的宣傳。
由於這兩種作物,並不挑土地。
百姓們還是很願意去種植的。
好歹在那些種不出多少糧食的地方,有點收獲不是?
民間百姓們,因此而沸騰,歡唿。
士紳們也在磨拳擦掌地想要大幹一場。
不同的是,士紳們想要大幹一場的原因是大明終於開海了。
雖然目前隻有三個市舶司。
可往後絕對會多起來。
“鄭大人,沈大人,草民受寵若驚啊。”
眼看著汪直等人的船隊,裝滿了各種貨物將要遠行。
很突兀的,鄭若曾等人居然前來送行,可見對此次開海很是重視。
“本官來此,隻為了贈你一句話,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若事不可為,安全迴來即可,咱們大明也不是沒有可戰的水軍。”
鄭若曾的一席話,讓汪直熱淚盈眶。
天知道,曾經在海上漂流的時候,多麽希望,自己的背後大明,也能夠像其他的王國一樣,成為一些商人背後堅實的後盾。
此刻,他們的願望真的達成了。
“草民定不負皇上厚望,也不負朝廷厚望,還不負······”
汪直正要說還不負鄭大人的厚望,卻被鄭若曾一下子打斷。
“不負前兩者的厚望就行,其他的就很多餘了,另外,你手下那個叫做王滶的人,本官也給他選了一個好前程,已經去了京師,等到迴來之後,恐怕你還得叫人家一聲官老爺呢。”
鄭若曾哈哈一笑道。
“多謝鄭大人厚愛!”
汪直笑得嘴巴都了快要咧到耳後根去了。
自己的義子,居然會因為懂得很多國家的語言,被朝廷所看重,將要去教書了,盡管教授的也隻有語言。
他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自己的一群海盜,其中居然也要出一個文人了。
“你這個可是謝錯人了,等到去了海上的時候,謝一下俞將軍就好,此事是俞將軍一力促成的,信件到了好聽,裕王殿下還未為此特意設定了一門新的學科,如今已經有意思而語言有天賦的人,正在等著開課呢。
你自己出去之後,也多加留意一下,看有沒有新的食材,可以帶迴我大明,你也在報紙上看到了土豆和甘薯的好處。”
鄭若曾繼續叮囑道。
此時第一批出海的人,雖然會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可危險之中,也有著大機遇。
隻要把握得好。
子孫後代都不會再愁吃穿。
榜樣已經在前麵了。
就看後來者,有沒有那麽好的運氣。
土豆和甘薯的產量,讓汪直等人,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都是大吃一驚。
若是這些食物的產量,真的可以這麽高的話。
那麽糧食的價格,也會因此而下跌。
他們不是懷疑演道院和官府的人在胡說八道,而是很難相信而已。
可惜的就是,他們將要遠行了,看不到百姓們種植出來這種高產量食物之後,喜悅的場景。
“草民記下了。”
汪直暗暗決定,食材要找,那些大明所沒有的動物,也要找一點迴來。
即便是畜牧起來很困難,但也算是豐富了大明的物種,哪怕是放在籠子裏,供人欣賞,也是極好的。
“嗯!那就出發吧,別誤了天時。”
依依不舍中。
汪直的船隊,升起了大明的旗幟,開始在海風之中飛揚,直至遙不可見。
“希望一路順風啊!”
鄭若曾喃喃自語道。
汪直還是沒有想弄明白,自己這一趟的遠行,到底會對大明產生怎樣意義。
以前是作為海盜的身份。
而此次是作為大明子民的身份。
兩者之間的意義是不同的。
遠行歸來之後的結果也會不同,隻有帶迴來了巨大的利益,才會對大明有好處。
現如今,大明的人,已經不再避諱談論利益這一話題了。
衣食住行。
任何一樣都離不開錢財,大明的昌盛,更是如此。
兩人都心知肚明。
坑了一群自己的族人,收攏了大量的權利之外,也有著遺留下來的人口。
這些都是財富。
而如何把這些財富,給自己多分配一點,就很考驗一位統領的手段了。
他們手下的那些奴才,看起來很聽話,可誰不想一招翻身就做主子?
沒點好的利益,籠絡一群人,遲早自己的腦袋,都會被人在睡夢中砍了去領賞。
“那就守望相助如何,後麵覺得海州女真算我的,另一麵的野人女真算你的,如何?”
覺常剛之所以選擇海州女真,就是因為他在撫順做馬市的時候,沒少對海州女真們施加恩惠。
融合,恢複起來,就很容易得多。
至於會不會有人不願意?
自然是有的。
不過,他們自認為,打不過大明的軍隊,還打不過自家人不成?
都是知根知底,誰怕誰?
“行,不過我需要你支援一點戰馬。”
思索了一番,塔克世也就有了決定。
海州女真他是爭不來的。
那麽就隻有退而求其次,讓兩人的勢力,都要差不多才行。
不然那兩人,誰也別想睡好覺。
“沒問題。”
覺常剛一口應下。
兩人卻不知道,他們這一退,就已經掉進了深淵,再也沒有了機會爬起來。
嘉靖二十八年。
遼東大捷。
就在新年之中,仿佛是在辭舊迎新,鞭炮聲中,已然把曾經威脅大明的女真人,給趕出了他們的祖地赫圖阿拉。
轉眼就到了嘉靖二十九年。
剛剛開年,朝會的第一天,劉天和就自己請辭了兵部尚書的職位,而接替的人選,則是丁汝夔。
一位在大禮儀事件當中,挨過嘉靖打的人。
能夠活下來了。
不止要有很好的運氣,更要有很強的能力。
在原本的曆史上,這一年,孛兒隻斤·俺答會來一場庚戍之變,可惜這一切,都因為蒙古人的投降,不會再發生了。
也是這一年。
演道院弄出來了一種高產作物——土芋,又名土豆。
由於有保存方便,保存時間長等好處。
在極大的程度上,緩解了都忙因為糧食匱乏的窘迫狀況。
也在同一時間,大明官府也推出了一種高產作物——甘薯。
一瞬間。
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著這種新的食物。
一切都是據說。
百姓們可沒有見到過真實的收獲,為此,裕王府再次拿出了撒手鐧。
隻要百姓們種植了,那麽裕王府就會高價收購。
算是為土豆和甘薯,作了一次深入大明各個地方的宣傳。
由於這兩種作物,並不挑土地。
百姓們還是很願意去種植的。
好歹在那些種不出多少糧食的地方,有點收獲不是?
民間百姓們,因此而沸騰,歡唿。
士紳們也在磨拳擦掌地想要大幹一場。
不同的是,士紳們想要大幹一場的原因是大明終於開海了。
雖然目前隻有三個市舶司。
可往後絕對會多起來。
“鄭大人,沈大人,草民受寵若驚啊。”
眼看著汪直等人的船隊,裝滿了各種貨物將要遠行。
很突兀的,鄭若曾等人居然前來送行,可見對此次開海很是重視。
“本官來此,隻為了贈你一句話,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若事不可為,安全迴來即可,咱們大明也不是沒有可戰的水軍。”
鄭若曾的一席話,讓汪直熱淚盈眶。
天知道,曾經在海上漂流的時候,多麽希望,自己的背後大明,也能夠像其他的王國一樣,成為一些商人背後堅實的後盾。
此刻,他們的願望真的達成了。
“草民定不負皇上厚望,也不負朝廷厚望,還不負······”
汪直正要說還不負鄭大人的厚望,卻被鄭若曾一下子打斷。
“不負前兩者的厚望就行,其他的就很多餘了,另外,你手下那個叫做王滶的人,本官也給他選了一個好前程,已經去了京師,等到迴來之後,恐怕你還得叫人家一聲官老爺呢。”
鄭若曾哈哈一笑道。
“多謝鄭大人厚愛!”
汪直笑得嘴巴都了快要咧到耳後根去了。
自己的義子,居然會因為懂得很多國家的語言,被朝廷所看重,將要去教書了,盡管教授的也隻有語言。
他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自己的一群海盜,其中居然也要出一個文人了。
“你這個可是謝錯人了,等到去了海上的時候,謝一下俞將軍就好,此事是俞將軍一力促成的,信件到了好聽,裕王殿下還未為此特意設定了一門新的學科,如今已經有意思而語言有天賦的人,正在等著開課呢。
你自己出去之後,也多加留意一下,看有沒有新的食材,可以帶迴我大明,你也在報紙上看到了土豆和甘薯的好處。”
鄭若曾繼續叮囑道。
此時第一批出海的人,雖然會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可危險之中,也有著大機遇。
隻要把握得好。
子孫後代都不會再愁吃穿。
榜樣已經在前麵了。
就看後來者,有沒有那麽好的運氣。
土豆和甘薯的產量,讓汪直等人,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都是大吃一驚。
若是這些食物的產量,真的可以這麽高的話。
那麽糧食的價格,也會因此而下跌。
他們不是懷疑演道院和官府的人在胡說八道,而是很難相信而已。
可惜的就是,他們將要遠行了,看不到百姓們種植出來這種高產量食物之後,喜悅的場景。
“草民記下了。”
汪直暗暗決定,食材要找,那些大明所沒有的動物,也要找一點迴來。
即便是畜牧起來很困難,但也算是豐富了大明的物種,哪怕是放在籠子裏,供人欣賞,也是極好的。
“嗯!那就出發吧,別誤了天時。”
依依不舍中。
汪直的船隊,升起了大明的旗幟,開始在海風之中飛揚,直至遙不可見。
“希望一路順風啊!”
鄭若曾喃喃自語道。
汪直還是沒有想弄明白,自己這一趟的遠行,到底會對大明產生怎樣意義。
以前是作為海盜的身份。
而此次是作為大明子民的身份。
兩者之間的意義是不同的。
遠行歸來之後的結果也會不同,隻有帶迴來了巨大的利益,才會對大明有好處。
現如今,大明的人,已經不再避諱談論利益這一話題了。
衣食住行。
任何一樣都離不開錢財,大明的昌盛,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