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下了佩雷拉等人,汪直一群人就有了目標。
直接向著鄭若曾的住所快步行去。
被留下的佩雷拉一群人,幾次想要上前說上幾句話,卻都被輕易地躲過了。
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完全用不上這些人。
又何必多浪費口舌?
海上行商,少一個競爭對手不好嗎?
“將軍,咱們現在該怎麽辦?”
一群身上的錢財快要輸光了的人,突然就沒有了合作賺錢的對象。
隻有港口停靠的一艘海船,能有多大的作用?
“怎麽辦?自然是迴去了,咱們是有船隊的,也可以去日本籌集一點銀子作為本錢,你們不會真的要在這裏住一輩子吧?”
來此的目的就是看大明會不會開海。
至於能不能拿到好處,隻是附帶的一種結果。
可惜的是裝窮得很長一段時間,到了最後居然真的窮了。
不但如此,還被人看破了自己的小伎倆。
往後航道上多出這樣的一群敵人,想想就頭皮發麻。
“都是貪心惹的禍啊!”
莫名其妙的,佩雷拉低聲嘀咕了一句。
另一邊。
隻隔了一天時間。
鄭若曾和俞大猷兩人又都聚在了一起。
在沈束來到寧波府之前,他的好友趙錦則是先一步去了鬆江府。
為了能夠把開海事宜做好,嘉靖也是大膽的使用了新人,還都是和朱載坖有點關係的。
“咱們要快一點開海了,皇上有點等不及了,就連民間的一些人,也有些等不及了,經過你們傳迴去關於葡萄牙人的消息,朝中也有人分析過,不需要多少顧忌。”
見麵之後,沈束就開門見山地說起了現在大明麵臨的情況。
“按照沈大人的意思是,佩雷拉等人和那個傳教士,咱們就不管了?”
鄭若曾費解地問道。
花費了這麽大的力氣,最後的結果卻是這些人對大明毫無用處。
任誰都會心中不是很舒服。
“管啊!怎麽不管了?要嚴防這些人的出入大明的時候,是不是帶走了依稀而我大明的機密,還有那些傳教士,多事妖言惑眾之輩,這些人也得管起來。”
沈束很快就說起了關於這方麵的情況。
準確的來說,就是不能在讓外來的和尚,來大明坑名拐騙了。
“我這裏有一整套怎麽麵對葡萄牙蠻子們的辦法,你們可以看一看。”
這是他找到軍學院的人,特地叮囑之後,一群參謀們琢磨出來的。
其中第一條就是,來往大明的非大明子民,必須去當地的官府做登記,還得表明自己的身份,一旦有任何一項不符,就得按照探子來處理。
······
一條條地看了下去,鄭若曾隻看到了嚴謹。
正在此時,外麵有人敲門。
“俞將軍,外麵汪直等人來求見。”
“請他進來。”
俞大猷和沈束他們低聲交談了幾句,才開口請人進來。
不久之後。
汪直等人就快步離開的寧波港,向著澎湖乘船而去。
緊接著,寧波港像是活了過來一樣,一夜之間,港口上人山人海,大小船隻穿梭不停。
而本來隻有兩個市舶司的計劃,就在寧波港多出來了一個。
雖然隻是剛剛成立,其中人員也都不是很齊全。
可每一天來此登記的稅收,都在兩萬兩銀子左右。
隨後的幾天,皇上的聖旨也來到了寧波港,其中著重說明了,對外是可以大膽嚐試一下遼東攻略。
對大明有好處就繼續做下去。
紹興府。
嘉靖正看著寧波港傳迴來的消息。
離他發出去聖旨的時間,已經過去六天了。
他這個皇帝本來是需要迴去祭祖,過年的,奈何時間一拖再拖,眼看就要誤了天時。
不過都是到,此時嘉靖所居住的地方,對大明的兩廣有著怎樣的意義,也沒有哪個做臣子的不識相的上奏疏催促趕緊迴來。
“看來,朕的裕王,識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鬆江府的趙錦做得不錯,就來去了寧波府的沈速也是可造之材啊!”
嘉靖正在翻閱著一封封的信件。
離開了京師,奏章看得少了,可信件就看得多了。
正在誇讚自己二兒子的時候,突然眼神一凝。
氣氛瞬間就凝重了起來。
一旁的王貴妃,立刻就察覺到了嘉靖的不對。
“皇上···”
“你來看看,這個臭小子是個不經誇的,上麵寫的是什麽玩意?”
王貴妃一怔。
隨手接過了一封信件,仔細地看了看,突然發現這封信件根本就不應該發往紹興府來。
因為上麵寫著的收信人是太子朱載壡。
“皇上,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裕王把信件給裝錯了信封?”
王貴妃指著最後一頁的名字,給嘉靖看。
嘉靖順著手指看了過去,瞬間臉上一紅,卻又倔強地道:“那也不行,兄弟之間怎麽能如此攀比?這個叫戚繼光的人,既然這麽厲害,朕就給他個機會,去給朕也帶領一支艦隊打出去。”
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沒收自己兒子的產業不說,這一次開始沒收自己兒子看中的將領了。
王貴妃已經沒有了很久之前,嫉妒康妃,看不慣裕王的那種心態了。
出去做了一次善事之後,整個人對於某些事情的看法,也就有了很大的轉變,自己的兒子是太子,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心胸突然豁達之下,就覺得裕王有點可憐了。
好不容易積攢了一點產業,就這麽沒了,現在連看好的將領,也要沒了。
“看信上的意思,太子和三皇子那邊也是發現了人才······”
“皇上,該給兒子們留一點幫手的,現在遼東那種地方,沒點厲害的人,可不容易過年。”
聽到火突然燒到了自己兒子身上。
王貴妃就不是很樂意了。
立刻出聲打斷了嘉靖的想法,若是以前,她可不敢這麽做。
“好,好,好,就給他留一點,隻要他們兩兄弟,把遼東打下來,朕就恕他們無罪。”
嘉靖如今,對於大明每一片土地適合種植什麽,心中也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
不再是以前那種,啥都不清楚,隨意被人糊弄的人了。
而遼東的土地肥沃,早就在演道院和朝堂上有過了深層次的討論,即便是在紹興府,他也在找人商討此事。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樣的好地方,落在了一群蠻子們的手裏,簡直是暴殄天物。
還是大明百姓們擁有最合適。
“哎!距離太遠,也不知道,朕的這兩個兒子,在遼東過得如何了?”
苦寒之地,可不是說說而已。
若早知道修路,會對大明如此重要,很早之前,他就會組織人去做這件事情了。
“應該好得很,要不然早就跑迴來了。”
王貴妃安慰道。
直接向著鄭若曾的住所快步行去。
被留下的佩雷拉一群人,幾次想要上前說上幾句話,卻都被輕易地躲過了。
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完全用不上這些人。
又何必多浪費口舌?
海上行商,少一個競爭對手不好嗎?
“將軍,咱們現在該怎麽辦?”
一群身上的錢財快要輸光了的人,突然就沒有了合作賺錢的對象。
隻有港口停靠的一艘海船,能有多大的作用?
“怎麽辦?自然是迴去了,咱們是有船隊的,也可以去日本籌集一點銀子作為本錢,你們不會真的要在這裏住一輩子吧?”
來此的目的就是看大明會不會開海。
至於能不能拿到好處,隻是附帶的一種結果。
可惜的是裝窮得很長一段時間,到了最後居然真的窮了。
不但如此,還被人看破了自己的小伎倆。
往後航道上多出這樣的一群敵人,想想就頭皮發麻。
“都是貪心惹的禍啊!”
莫名其妙的,佩雷拉低聲嘀咕了一句。
另一邊。
隻隔了一天時間。
鄭若曾和俞大猷兩人又都聚在了一起。
在沈束來到寧波府之前,他的好友趙錦則是先一步去了鬆江府。
為了能夠把開海事宜做好,嘉靖也是大膽的使用了新人,還都是和朱載坖有點關係的。
“咱們要快一點開海了,皇上有點等不及了,就連民間的一些人,也有些等不及了,經過你們傳迴去關於葡萄牙人的消息,朝中也有人分析過,不需要多少顧忌。”
見麵之後,沈束就開門見山地說起了現在大明麵臨的情況。
“按照沈大人的意思是,佩雷拉等人和那個傳教士,咱們就不管了?”
鄭若曾費解地問道。
花費了這麽大的力氣,最後的結果卻是這些人對大明毫無用處。
任誰都會心中不是很舒服。
“管啊!怎麽不管了?要嚴防這些人的出入大明的時候,是不是帶走了依稀而我大明的機密,還有那些傳教士,多事妖言惑眾之輩,這些人也得管起來。”
沈束很快就說起了關於這方麵的情況。
準確的來說,就是不能在讓外來的和尚,來大明坑名拐騙了。
“我這裏有一整套怎麽麵對葡萄牙蠻子們的辦法,你們可以看一看。”
這是他找到軍學院的人,特地叮囑之後,一群參謀們琢磨出來的。
其中第一條就是,來往大明的非大明子民,必須去當地的官府做登記,還得表明自己的身份,一旦有任何一項不符,就得按照探子來處理。
······
一條條地看了下去,鄭若曾隻看到了嚴謹。
正在此時,外麵有人敲門。
“俞將軍,外麵汪直等人來求見。”
“請他進來。”
俞大猷和沈束他們低聲交談了幾句,才開口請人進來。
不久之後。
汪直等人就快步離開的寧波港,向著澎湖乘船而去。
緊接著,寧波港像是活了過來一樣,一夜之間,港口上人山人海,大小船隻穿梭不停。
而本來隻有兩個市舶司的計劃,就在寧波港多出來了一個。
雖然隻是剛剛成立,其中人員也都不是很齊全。
可每一天來此登記的稅收,都在兩萬兩銀子左右。
隨後的幾天,皇上的聖旨也來到了寧波港,其中著重說明了,對外是可以大膽嚐試一下遼東攻略。
對大明有好處就繼續做下去。
紹興府。
嘉靖正看著寧波港傳迴來的消息。
離他發出去聖旨的時間,已經過去六天了。
他這個皇帝本來是需要迴去祭祖,過年的,奈何時間一拖再拖,眼看就要誤了天時。
不過都是到,此時嘉靖所居住的地方,對大明的兩廣有著怎樣的意義,也沒有哪個做臣子的不識相的上奏疏催促趕緊迴來。
“看來,朕的裕王,識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鬆江府的趙錦做得不錯,就來去了寧波府的沈速也是可造之材啊!”
嘉靖正在翻閱著一封封的信件。
離開了京師,奏章看得少了,可信件就看得多了。
正在誇讚自己二兒子的時候,突然眼神一凝。
氣氛瞬間就凝重了起來。
一旁的王貴妃,立刻就察覺到了嘉靖的不對。
“皇上···”
“你來看看,這個臭小子是個不經誇的,上麵寫的是什麽玩意?”
王貴妃一怔。
隨手接過了一封信件,仔細地看了看,突然發現這封信件根本就不應該發往紹興府來。
因為上麵寫著的收信人是太子朱載壡。
“皇上,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裕王把信件給裝錯了信封?”
王貴妃指著最後一頁的名字,給嘉靖看。
嘉靖順著手指看了過去,瞬間臉上一紅,卻又倔強地道:“那也不行,兄弟之間怎麽能如此攀比?這個叫戚繼光的人,既然這麽厲害,朕就給他個機會,去給朕也帶領一支艦隊打出去。”
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沒收自己兒子的產業不說,這一次開始沒收自己兒子看中的將領了。
王貴妃已經沒有了很久之前,嫉妒康妃,看不慣裕王的那種心態了。
出去做了一次善事之後,整個人對於某些事情的看法,也就有了很大的轉變,自己的兒子是太子,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心胸突然豁達之下,就覺得裕王有點可憐了。
好不容易積攢了一點產業,就這麽沒了,現在連看好的將領,也要沒了。
“看信上的意思,太子和三皇子那邊也是發現了人才······”
“皇上,該給兒子們留一點幫手的,現在遼東那種地方,沒點厲害的人,可不容易過年。”
聽到火突然燒到了自己兒子身上。
王貴妃就不是很樂意了。
立刻出聲打斷了嘉靖的想法,若是以前,她可不敢這麽做。
“好,好,好,就給他留一點,隻要他們兩兄弟,把遼東打下來,朕就恕他們無罪。”
嘉靖如今,對於大明每一片土地適合種植什麽,心中也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
不再是以前那種,啥都不清楚,隨意被人糊弄的人了。
而遼東的土地肥沃,早就在演道院和朝堂上有過了深層次的討論,即便是在紹興府,他也在找人商討此事。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樣的好地方,落在了一群蠻子們的手裏,簡直是暴殄天物。
還是大明百姓們擁有最合適。
“哎!距離太遠,也不知道,朕的這兩個兒子,在遼東過得如何了?”
苦寒之地,可不是說說而已。
若早知道修路,會對大明如此重要,很早之前,他就會組織人去做這件事情了。
“應該好得很,要不然早就跑迴來了。”
王貴妃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