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需要信仰的選擇多了。


    自然也就不會受到多少思想上的束縛。


    對大明的百姓們來說,他們通常第一個信仰的就是自己的祖先,其次才是佛道兩家。


    又或者是當地的土地廟,龍王廟之類的。


    廣泛的信仰,讓人們更容易接受新的東西。


    譬如說,現在大明報紙上經常弄出來的科普,特別是對自己身體健康方麵的。


    “那些人應該是要去日本吧?”


    佩雷拉突然想到,在日本已經有了一個徐海,現在又來了一群和尚,是不是要來一次真假辯論?


    若是他看過西遊記這本書的話。


    或許迴來一句真假美猴王的段子。


    “不止,應該會向更遠的地方行進。”


    這麽大的一群人,隻是去一趟日本,實在太不劃算了。


    另外,日本原本就有著佛教存在,傳教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一些,費不了多少時間才對。


    隻看這些和尚懂不懂的變通了。


    若是看不慣當地的佛門作派,突然打了起來,那麽就是他的機會來了。


    沙勿略眼神閃爍,心裏琢磨著,怎樣次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


    佩雷拉是個生意人,在外麵展示的身份則是葡萄牙的艦隊指揮官,對於信仰他很看重,但也不是看得特別重。


    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賺錢。


    “那邊有大明的商鋪,咱們去看一看。”


    佩雷拉一眼就看準了,一家門前生意興隆的店鋪。


    然而,沙勿略最想看到的則是寺廟。


    他想要進去瞧一瞧,大明的寺廟和印度的寺廟有什麽不同。


    可是很明顯,大明的寺廟似乎沒有見到有在城內的。


    漢字他是認識的。


    仰頭看去,見到上麵寫著‘冷品店’三個大字。


    冷品是什麽東西,佩雷拉一頭霧水。


    見到進出的人,都用衣服包著一個東西,急匆匆地離開,根本就看不出來名堂。


    “大伯,這裏賣的都是什麽?”


    他一身行頭,不同於大明子民的裝扮,本來就很引人注目。


    此時攔著一位老人,用熟練的大明官話詢問,立刻就讓急著迴去的老人,緊張了起來。


    很少有對外交流的機會。


    老人眼神閃動了好一會才扔下一句話:“買的冰棍,吃的東西。”


    勇氣是大明給的。


    朝廷強勢的了,百姓們在見到外人的時候,也就不會露怯。


    畢竟,最近報紙上可是把很早之前,大明對外的戰鬥從新刊印了出來,讓剛剛被變法之後的百姓們,開始了解大明到底有著怎樣的強大。


    而外族,又是怎麽開始慢慢地靠近大明的。


    佩雷拉似懂非懂地靠近了店鋪,卻被守在店鋪門口的人類攔住了。


    “先來後到懂不懂?後麵排隊去。”


    此人指了指,隊伍的很遠處。


    兩排的隊伍,正在慢慢地往前麵行進,速度雖然慢,可井然有序。


    佩雷拉也不多爭辯。


    人們都在排隊,他也就沒有了特殊的資格。


    感覺中,此地的大明官府和當地的百姓們,和他在澳門時遇到的完全都是兩個類型。


    澳門那個地方,官府貪婪,百姓們麻木。


    不知道現在,那塊地方被朝廷打了一次,情況怎麽樣了,也沒有多少消息傳出來。


    佩雷拉指揮了一個會點大明官話的人,前去排隊,他倒要看看,這個冰棍是什麽食物,這麽多的人購買。


    至於他自己,當然是要陪著沙勿略先生,四處看看了。


    另一邊。


    鄭若曾已經寫好了,今日和沙勿略談話的整個過程,一封封存,一封寄到了紹興府的皇帝住處。


    “對於沙勿略此人,你有什麽看法?”


    “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過此人也很純粹,都是以傳教為目的的在和咱們溝通。”


    俞大猷說著自己的感受。


    很有種將要載入史冊的感覺。


    就像,在很古老的過去,一名僧人跋山涉水地來到了中原,傳播佛法一樣。


    他不知道,當時第一位和這名僧人對話的人,是怎樣的感受。


    但他的心裏,隱約地有點不爽。


    自己大明的百姓們,滿天神佛,古老祖宗都拜不過來,哪有精力去信仰你一個此前從沒有聽說過的教派?


    若是正經教派還好。


    可要是像白蓮教,拜火教那種類似的教派。


    這片土地上又會多出來一些是非。


    “皇上對傳教沒多少意見,朝廷也對此早有準備,怕的是此人在傳教的過程當中夾雜的私活太多啊!”


    鄭若曾歎息一聲,蹙眉不語。


    有信仰沒錯,可因為信仰變成了瘋子。


    曆史上的血淋淋教訓還少嗎?


    也就現在,大明有著報紙這樣的大殺器,才不懼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傳播一些不易於大明穩定的言論。


    大明正在改變。


    不但他們這些讀書人們感受得到。


    就是普通百姓們也感受得到。


    沒有了賦和徭役,也沒有了各種攤派,隻有簡簡單單的稅收。


    負擔一下子就輕鬆了一大截。


    隻要勤快點,不絕對能夠吃飽,但絕對餓不死。


    那個地方若是多出了一些,朝廷沒有的稅收,絕對就會有問題,刑科的人一抓一個準。


    官官相護?


    那是以前。


    現在誰還護得住誰?


    不少人都私底下嚷嚷著,大明的官,現在是越來越不好做了,可在鄭若曾看來,分明是比以前更好做了才對。


    “隻要他們不犯法,隨他們去吧,反正都是刑科的事情。”


    想了想,俞大猷也沒啥好辦法來解決此事。


    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總不能刀子架在脖子上說,你不能這樣,你隻能這樣吧?


    那成什麽了?


    每個人身邊站一個衙門的人盯著?背後再弄出來一群監督的禦史之類的相互製衡?


    不可能的事情嗎。


    “裕王殿下的速度很快啊!不但帶來了學院的先生們,還帶來了銀子和一群會做事的人。”


    一套連環手段,並不出奇。


    但就是好用。


    別人擴建外城都是在虧錢,也就隻有裕王是在賺錢,也是奇怪了。


    紹興府已經繁華了起來,現在輪到紹興府旁邊的寧波府了,都不知道裕王到底哪來的那麽多銀子。


    “可惜的就是,修路的速度太慢,不然殿下恐怕都想在此處辦工廠了。”


    俞大猷說道。


    他們水軍的開支很大的,裕王若不到處賺錢,能養得起才怪。


    最近還給他們運輸過來了一些茶葉,說是在海上不喝這個容易生病。


    福利好了。


    自然,他們這些當兵的,就想著裕王能夠在富有一些。


    “對了,你知不知道,裕王想要選擇的港口,是哪一個?”


    今日和沙勿略說了兩個開海的地方,可都不是裕王的首選之地。


    鄭若曾很是好奇,下一個將要繁榮的州府,會是什麽地方。


    沿海的港口是很多。


    可適合貿易的就很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