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請他上來,不行,我親自去請。”


    孫立彬說話顛三倒四的,顯然已經處於很激動的狀態了。


    依舊茫然的石秀枝問道:“李時珍是誰?你朋友嗎?”


    “有過一麵之緣,在醫術方麵,我是他的手下敗將。”


    孫立彬一點都不介意自己曾經的失敗。


    他已經走出來了。


    在離開京師的時候。


    天下之大,總要走出去,才會知道自己的渺小。


    聞言,石秀枝忽然就有精神了。


    聽別人的故事,總是會讓自己快速地緩解疲勞。


    "咱們一起,順便你也給我說說,你是如何敗給這個李時珍的。"


    孫立彬無語。


    自己這個好友,接人是假,想要聽他的故事是真。


    若不是時間地點不對的話,恐怕此人還會來兩個下酒菜,一邊喝酒,一邊聽他說自己的那一段過往。


    “快說,快說,你要是不說的話,李時珍上來了我親自去問他。”


    不斷地催促著,石秀枝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名大夫,剛剛還想著怎樣弄出來一個藥方呢!


    “好吧,當時我在京城的時候,不是接到了一個任務,要出一趟遠門,給一個人送個東西!”


    "嗯!我記得這件事,當時你一去就是三個多月的時候,迴來之後就一言不發地拚命記藥方和病例,我們還都以為你瘋了。


    一個人怎麽可能記得住這麽多的東西,可後來,你用事實證明,人是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即便是現在,醫院都還有你的傳說,不少的新人,都在學習你的做法呢!"


    石秀枝的話,隻是讓孫立彬淡淡一笑。


    他早就看破了名利,隻有醫術才是他的最愛。


    不然這一次也不會跑到這個地方來了。


    一旦大明開海之後,任何一處港口,都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各種疾病的病發區域。


    “你到底還想不想聽故事了?”


    “想!”


    “想就閉嘴,聽我說就是。”


    “好吧,你繼續,請你繼續!”


    “當時我不知道送的是什麽,直到這個叫李時珍的人,打開了盒子之後,我才發現,那是一張神醫證······”


    “什麽?”


    石秀枝腳步一頓,停了下來,認真地看著自己的好友。


    “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神醫證?那種東西整個大明才多少?一隻手都輸得過來,就是咱們現在的院長許紳許院長,都沒有資格拿到這種證書。”


    說著說著,石秀枝就激動了起來。


    別看他在外人的眼中是跟著皇上的,還被戲稱為禦醫。


    可實際上,他最想要的也是這樣的一份證書。


    鄭家的鄭寬有一本,萬家的萬全,也就是萬密齋有一本,還有演道院的一位專門研究藥物的大夫,沈三問有一本。


    然後就沒了。


    此時忽然知道了民間居然還有這樣的大夫。


    不知為何,石秀枝莫名地有了一種叫做嫉妒的情緒。


    "別激動,我當時看到那個本子的時候,也是和你一樣的情緒,不過後來,我輸了。"


    怎麽輸的,孫立彬並沒有說,仿佛不堪迴首的樣子。


    “哼!你是你,我是我,神醫證啊!我倒要看看此人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


    不是很服氣的石秀枝,憤憤不平的說道。


    “這麽說吧!此人也就是現在在大明,名聲並不是很大,還沒有到家喻戶曉的那種,不過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萬密齋萬大夫方子很厲害,可此人用藥不說古往今來了,在大明現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一絕


    不然你以為,那麽稀少的證件,怎麽可能隨便的給一個醫術不怎樣的人?真當錦衣衛和裕王府的人,都是吃幹飯的?是不是有醫術,看不出來還是怎的?”


    孫立彬的評價很高,但也沒有讓石秀枝放棄想要比試一下的想法。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在如今的大明,早就變成了,數算無第二,醫術無第一。


    因為數算,你算不出來,就是算不出來,太考驗一個人的智慧了,可醫術就不在此列,往往一個人想要把病治好,需要的是海量的經驗。


    這個不是一個年輕人比得上的。


    當然,真正的天才,不在此列,石秀枝剛好就是此中翹楚。


    見到李時珍的時候,石秀枝發現,此人比他想象的還要年輕。


    “李大夫,好久不見。”


    孫立彬很高興再次見到李時珍;“我給你介紹一下,此人是叫石秀枝在醫術方麵的造詣也很高。”


    對於給他送來證件的孫立彬,李時珍的印象也很深刻。


    有了這個證件,在任何一個有裕王產業的酒樓客棧當中,都可以免費吃住,省了他很大的開銷。


    就是那些地方太奢侈。


    不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是絕對不肯去的。


    “孫大夫的醫術,在下也是記憶猶新,當時你的病邪論證,可是讓我琢磨了很久呢!”


    病邪實際上就是細菌。


    隻不過,大明的大夫們覺得,細菌這個詞不好聽,才換了另外一種說法。


    意思其實都一樣。


    孫立彬眼前一亮。


    連忙問道:“也就是說,李大夫已經有了解決辦法了?”


    “一勞永逸的辦法沒有,隻能根據不同的病情,隨機應變。”


    李時珍搖了搖頭,世間的疾病何其多。


    藥物雖然也不少,可搭配起來也是千變萬化的,然而,總有一些疾病是藥石無醫的,這些病症他見到過。


    雲遊了那麽多的地方,也就有了一點小小的心得。


    “是藥都有三分毒,裕王府送過來的去病散,我也分析過,也試著製作過,工序很複雜,失敗的次數也很多,不過我發現了這種藥物的一點副作用。”


    副作用早在這種藥物製作出來時間不長,就已經被人給總結出來了。


    “任何人服用的多了,都有很強的抗藥性!”


    “不錯,你們早就發現了?”


    李時珍很是驚訝。


    他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才偶然發現這一點的,本來還想著寫信給裕王府知會一聲的。


    “不是我發現的,是製作這種藥物的人,自己試驗出來的,一頭豬硬生生地經過了十幾種疾病的折磨,最後死的時候,還被人挫骨揚灰了。”


    孫立彬嘿嘿一笑。


    當時這件事情,可是鬧出了好大的動靜,即便是有抗藥性,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買得起的。


    一旁的石秀枝隻是靜靜的旁聽者。


    “用豬來做實驗?好辦法,我都是用兔子的,可不敢這麽的奢侈。”


    "對了,你來得早,對於那個叫瘧疾的病症,有什麽發現?"


    三兩句話客套完,李時珍就進入了正題,他是來見識一下,大明所沒有的疾病的。


    給自己將要編成的書籍,多加一項病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