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從來都沒有想過。
大明除了邊軍,還會有這麽多的軍隊存在,相比起來,似乎邊軍的數量,還不是很多的樣子。
四衛到底是做什麽的?
一個疑問在朱載坖的腦海裏升起。
隱約的,他覺得這種軍隊的模式,很是熟悉。
一個衛,一個月的時間就要發放糧餉差不多三萬兩銀子,四個就是十二萬,再算上其他各方麵的開支。
特別是武器裝備。
火槍現在一支是六兩銀子,又是差不多十六萬兩銀子沒有了。
而且,聽父皇的意思是要重啟四衛,那麽也就是說,離京城最近的天津衛是滿員之外,其他三衛都在處於一種有名無實的境地。
這麽一想的話,一百萬兩銀子的花費,還真就不多。
對於朱載坖的詢問人數,兵部尚書劉天和並沒有多言,隻是低著腦袋不再說話。
軍隊人數的多寡,是由皇上定的,他最多管理一下,然後解決一些來自各方麵的糾紛罷了。
現在對各個邊軍的糧餉都是做了預算的,誰也沒有膽子敢在這上麵做手腳。
畢竟,如今的大明軍隊,可不是和以前一樣,吃了虧也一聲不吭了。
“重啟四衛,本殿下認為父皇提議的正是時候,現在難住的是銀子的問題對嗎?”
朱載坖思索了許久,最後幹脆挑明了。
不就是想要他出銀子嗎?
朝廷的事情和自己的私事,還是要分清為好,他不是不想要大明更加的強大,可強大的過程,不是整個大明發力。
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是的,殿下。”
劉天和連連點頭。
都說能夠花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可這世上,到處都要花錢。
哪怕是再鄙夷錢財是銅臭之物,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財可通神啊!
“大明四衛的銀子,本殿下可以出,但是······”
朱載坖心中了然。
事情要做,也要做好,但好處不能不要。
可朝中的大臣們拉扯的主要原因,還不是為了一點財富的分配多寡?
“本殿下要一個出海口,一個可以對外貿易的,隻屬於本殿下的港口,不知道朝廷能不能通過?”
出海口很多。
港口也不少。
此時的大明朝臣們,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出海口,一個可以對外貿易的港口,到底意味著什麽。
都覺得,反正沒啥用,隻是停靠一下船隻,就可以分擔出去,往後每個月差不多三十萬兩銀子的開支。
簡直賺大發了。
“你們最好商討一下,等商量好了,再告訴我。”
朱載坖笑著說道。
他沒有退朝的想法,就看著這些大臣們耍心眼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幾位尚書和內閣首輔們暗中對視一眼。
然後抬頭看向了朱載坖。
“裕王殿下,不用商量了,我們都同意就是。”
“行吧,你們不要後悔就成,沒事了就退朝。”
朱載坖一刻都不想多待了。
本來躺在搖椅上,幸福得不行,突然就是一口大鍋摔下來,砸在了身上,躲都躲不開。
滕祥真的成了擺設。
連一句退朝都沒有喊出口,裕王已經走得沒影子了。
連忙急促地喊了一聲‘有事請奏,無事退朝’,也不等朝臣們有啥反應,飛快地跟上了朱載坖的步伐,離開了奉天殿。
“嘖嘖!皇上的手段,還是一如既往的坑兒子。”
嚴嵩搖了搖頭,嘿嘿笑道。
“裕王也是苦啊,話剛說完,轉身就跑。”
也有人歎息不已。
“你們有沒有覺得,一個港口到底有什麽被裕王殿下看中的地方?”
現在都知道,財神的名頭,不是大風刮來的。
朱載坖每一次的小舉動後麵,都有著可以賺錢的買賣。
“嗬嗬!別想了,你若是想得到,家中也早就有金山銀山了。”
其他的人,並不怕裕王賺錢,因為隻要裕王賺錢了,他們也會跟著賺錢,在自己想不明白的情況下。
隻需要跟著會賺錢的人就行。
想那麽多幹嘛?
除了徒增煩惱之外,沒一點好處。
裕王府。
剛一迴來,朱載坖就破口大罵。
“做父親的就是這德行,自己出去玩就算了,還要坑兒子的私房錢,本殿下攢點錢容易嗎?上次一個水軍,都還沒有弄利索,現在又來一個四衛?”
朱載坖都弄不懂,以前的大明,是怎麽養活這些軍隊的。
還是說,一直以來,大明就是靠著紙糊的威勢,在嚇唬人?
滕祥跟在身後,仿佛一個透明人一樣。
隨後而來的陸繹,還是一瘸一拐的沒有扔掉手裏的拐杖。
“殿下,你要的關於大明,能打仗的一些名單,都弄來了。”
陸繹不是一個人,身後跟隨著的護衛,抬著一個小箱子,就走了進來。
瞧著一箱子的卷宗。
朱載坖煩躁地來迴走了好幾圈,才平複了心中想打人的衝動。
休閑的時間久了。
他都快要忘了怎樣去起早貪黑的幹活了。
“想必箱子裏的名單,你也都看了一遍,給本殿下說一說,都有哪些很能打的人?”
軍學院的培養,不是能夠很快就出成績的。
盡管大多數都是從各個軍隊中抽掉出來的那種,有點軍功的人。
可一個成年人,要想學會文字,讀懂兵書。
要比一個小孩子,從小學會讀書識字,要難得多。
那麽想要重啟四衛,就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了。
“有很多,卷宗上看著都很不錯,可要想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有本事,還得親自驗證一番才行。”
陸繹也過了那種天真的年紀。
一切都不在看被人怎麽說,而是看這些人怎麽做。
做得不好,說出花來,也是無用。
像他們這樣身份的人,身邊從來不缺少的就是,吹捧之徒。
“那麽有沒有那種,有戰績,還很年輕的人?”
老東西,隻要不是邊軍,需要經常麵對敵人,大多都不用考慮了。
這一次,陸繹思索了很久。
“有是有一個,不過此人不在軍中,是一名青州府益都縣的縣令,此人很有才幹,他先組織廣大人民撲滅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災,後又對益都當地的強盜進行招降。
前幾年,母親去世,他奔喪迴績溪故裏。兩年後,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憲前後在家鄉為父母守孝長達五年。
現在應該還沒有被重新官複原職。”
朱載坖一怔。
好家夥,連著父母先後祭天,怕不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隻是為何自己沒有半點印象呢?
想了想,不得要領。
不過就衝著此人的祭天屬性,都要用上一用,萬一是滄海遺珠,剛好被他撿到了呢?
“成,就是此人了,滕祥,寫詔令,要此人進境聽候。”
大明除了邊軍,還會有這麽多的軍隊存在,相比起來,似乎邊軍的數量,還不是很多的樣子。
四衛到底是做什麽的?
一個疑問在朱載坖的腦海裏升起。
隱約的,他覺得這種軍隊的模式,很是熟悉。
一個衛,一個月的時間就要發放糧餉差不多三萬兩銀子,四個就是十二萬,再算上其他各方麵的開支。
特別是武器裝備。
火槍現在一支是六兩銀子,又是差不多十六萬兩銀子沒有了。
而且,聽父皇的意思是要重啟四衛,那麽也就是說,離京城最近的天津衛是滿員之外,其他三衛都在處於一種有名無實的境地。
這麽一想的話,一百萬兩銀子的花費,還真就不多。
對於朱載坖的詢問人數,兵部尚書劉天和並沒有多言,隻是低著腦袋不再說話。
軍隊人數的多寡,是由皇上定的,他最多管理一下,然後解決一些來自各方麵的糾紛罷了。
現在對各個邊軍的糧餉都是做了預算的,誰也沒有膽子敢在這上麵做手腳。
畢竟,如今的大明軍隊,可不是和以前一樣,吃了虧也一聲不吭了。
“重啟四衛,本殿下認為父皇提議的正是時候,現在難住的是銀子的問題對嗎?”
朱載坖思索了許久,最後幹脆挑明了。
不就是想要他出銀子嗎?
朝廷的事情和自己的私事,還是要分清為好,他不是不想要大明更加的強大,可強大的過程,不是整個大明發力。
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是的,殿下。”
劉天和連連點頭。
都說能夠花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可這世上,到處都要花錢。
哪怕是再鄙夷錢財是銅臭之物,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財可通神啊!
“大明四衛的銀子,本殿下可以出,但是······”
朱載坖心中了然。
事情要做,也要做好,但好處不能不要。
可朝中的大臣們拉扯的主要原因,還不是為了一點財富的分配多寡?
“本殿下要一個出海口,一個可以對外貿易的,隻屬於本殿下的港口,不知道朝廷能不能通過?”
出海口很多。
港口也不少。
此時的大明朝臣們,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出海口,一個可以對外貿易的港口,到底意味著什麽。
都覺得,反正沒啥用,隻是停靠一下船隻,就可以分擔出去,往後每個月差不多三十萬兩銀子的開支。
簡直賺大發了。
“你們最好商討一下,等商量好了,再告訴我。”
朱載坖笑著說道。
他沒有退朝的想法,就看著這些大臣們耍心眼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幾位尚書和內閣首輔們暗中對視一眼。
然後抬頭看向了朱載坖。
“裕王殿下,不用商量了,我們都同意就是。”
“行吧,你們不要後悔就成,沒事了就退朝。”
朱載坖一刻都不想多待了。
本來躺在搖椅上,幸福得不行,突然就是一口大鍋摔下來,砸在了身上,躲都躲不開。
滕祥真的成了擺設。
連一句退朝都沒有喊出口,裕王已經走得沒影子了。
連忙急促地喊了一聲‘有事請奏,無事退朝’,也不等朝臣們有啥反應,飛快地跟上了朱載坖的步伐,離開了奉天殿。
“嘖嘖!皇上的手段,還是一如既往的坑兒子。”
嚴嵩搖了搖頭,嘿嘿笑道。
“裕王也是苦啊,話剛說完,轉身就跑。”
也有人歎息不已。
“你們有沒有覺得,一個港口到底有什麽被裕王殿下看中的地方?”
現在都知道,財神的名頭,不是大風刮來的。
朱載坖每一次的小舉動後麵,都有著可以賺錢的買賣。
“嗬嗬!別想了,你若是想得到,家中也早就有金山銀山了。”
其他的人,並不怕裕王賺錢,因為隻要裕王賺錢了,他們也會跟著賺錢,在自己想不明白的情況下。
隻需要跟著會賺錢的人就行。
想那麽多幹嘛?
除了徒增煩惱之外,沒一點好處。
裕王府。
剛一迴來,朱載坖就破口大罵。
“做父親的就是這德行,自己出去玩就算了,還要坑兒子的私房錢,本殿下攢點錢容易嗎?上次一個水軍,都還沒有弄利索,現在又來一個四衛?”
朱載坖都弄不懂,以前的大明,是怎麽養活這些軍隊的。
還是說,一直以來,大明就是靠著紙糊的威勢,在嚇唬人?
滕祥跟在身後,仿佛一個透明人一樣。
隨後而來的陸繹,還是一瘸一拐的沒有扔掉手裏的拐杖。
“殿下,你要的關於大明,能打仗的一些名單,都弄來了。”
陸繹不是一個人,身後跟隨著的護衛,抬著一個小箱子,就走了進來。
瞧著一箱子的卷宗。
朱載坖煩躁地來迴走了好幾圈,才平複了心中想打人的衝動。
休閑的時間久了。
他都快要忘了怎樣去起早貪黑的幹活了。
“想必箱子裏的名單,你也都看了一遍,給本殿下說一說,都有哪些很能打的人?”
軍學院的培養,不是能夠很快就出成績的。
盡管大多數都是從各個軍隊中抽掉出來的那種,有點軍功的人。
可一個成年人,要想學會文字,讀懂兵書。
要比一個小孩子,從小學會讀書識字,要難得多。
那麽想要重啟四衛,就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了。
“有很多,卷宗上看著都很不錯,可要想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有本事,還得親自驗證一番才行。”
陸繹也過了那種天真的年紀。
一切都不在看被人怎麽說,而是看這些人怎麽做。
做得不好,說出花來,也是無用。
像他們這樣身份的人,身邊從來不缺少的就是,吹捧之徒。
“那麽有沒有那種,有戰績,還很年輕的人?”
老東西,隻要不是邊軍,需要經常麵對敵人,大多都不用考慮了。
這一次,陸繹思索了很久。
“有是有一個,不過此人不在軍中,是一名青州府益都縣的縣令,此人很有才幹,他先組織廣大人民撲滅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災,後又對益都當地的強盜進行招降。
前幾年,母親去世,他奔喪迴績溪故裏。兩年後,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憲前後在家鄉為父母守孝長達五年。
現在應該還沒有被重新官複原職。”
朱載坖一怔。
好家夥,連著父母先後祭天,怕不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隻是為何自己沒有半點印象呢?
想了想,不得要領。
不過就衝著此人的祭天屬性,都要用上一用,萬一是滄海遺珠,剛好被他撿到了呢?
“成,就是此人了,滕祥,寫詔令,要此人進境聽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