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自己的第二個兒子,陸炳也是一陣心酸。


    二兒子雖然挨得打少,可身體也不太好。


    若不是有了醫院,兩個兒子怕是都會早早的去了,如今看著老實沉穩,簡直不像是兩個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可卻是醫院裏的常客。


    大概每隔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去一趟醫院,找做好的大夫瞧瞧。


    嘉靖是了解陸炳幾個兒子的狀況的。


    見到陸炳愁眉苦臉地起來,也就不再深究,反正自己的三個兒子,身體似乎都還不錯,每天還知道起來練武。


    做到了勞逸結合。


    這就很好,許多次,嘉靖都想要讓侍讀學士們停一停,免得學久了,腦子不但學壞了,身體也要垮掉。


    好在幾個小子很爭氣。


    沒怎麽讓他費心。


    這樣一想,自己放羊式的養兒子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成功。


    不但讓大明眼看就要盛世到來。


    就連培養兒子這方麵,也是名列前茅。


    當然,他打兒子的事情,就被選擇性地遺忘了。


    “第三個兒子,你培養得還是很成功的。”


    對於陸繹的所作所為,嘉靖覺得,若不是這小子,學問不夠,考不上科舉的話,陸斌個絕對不會送出去給人當總管。


    “迴皇上,著第三個兒子,臣是怕了,一點都不敢管教,放任自流之下,學問不行,就連武藝也不行,也就跟了二皇子,多少有了點長進。”


    陸繹苦笑道。


    費盡心思培養的兒子,一個二個的身體都不咋地,除了學問給他們陸家漲了點臉麵外,可也漲得有限。


    完全撐不起一個書香門第的稱謂。


    不得已之下,隻能雙雙進了錦衣衛,吃上了一口皇糧。


    “朕還是了解自己孩子的,若不是你兒子有本事,他也不會看得上。”


    說的是實話。


    實話有時候很傷人,但也有的時候,會讓人很開心。


    得了皇上的稱讚,陸炳也就從自己兩個兒子的憂心之中,脫離了出來。


    “多謝皇上誇讚,還是皇上高瞻遠矚了,若不是有了醫官,二殿下才想起建立一個醫院,怕是臣都要黑發人送白發人了。”


    陸炳的真情流露,讓嘉靖很是受用。


    當年他為了推廣醫官,多少人出言阻止,現在呢?


    又有多少人在不遺餘力地擁護?


    也就是從這一件事情開始,他才有機會,有把握出一趟皇宮,去一趟大同。


    事實證明,他的每一步都走對了。


    一旁跟著的黃錦,耳朵也支棱著,他現在也是有兒子的人了,對於如何培養好一個好兒子,也很上心。


    書本上的方法很多。


    但總結出來,就一句話,那就是打,打到孩子聽話就行。


    隻要聽話了,就可以講道理。


    書上的道理,簡直不要太多。


    每一句都是微言大義,仔細斟酌之下,都能夠寫出幾千字的文章出來。


    現在有了成功的例子在眼前,哪能不偷摸地學習一二?


    “往後呀,這個醫官,還是要重視的,大夫們的醫術也要繼續提高才行。”


    嘉靖自得地說道。


    他的得意之作,在他想來不是大禮儀,也不是大同被人吹噓的彪炳戰功。


    而是轉換了觀念之後,弄出來的醫官。


    如今享受著醫官好處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唯一讓他比較頭痛的就是,這個醫官實在是太費銀子了。


    他就弄不懂,大明百姓們的病,怎麽就這麽多,還都稀奇古怪的,許多都是聞所未聞,治不好的絕症。


    “皇上說的是,臣前段時間,還捐贈了一批藥材,送給了載坖醫院,又送出去了三千兩銀子給了醫官。


    據說許多大臣,士紳們,也都有這種行動。”


    陸炳也不是一味地在誇讚自己。


    別人做了什麽事情,他也會說出來,踩著別人,並不一定顯得自己更高大。


    這是他為官多年,得出來的寶貴經驗。


    “哼!都是一群怕死之輩。”


    冷哼一聲,嘉靖不屑地說道。


    “怕死是人之常情,隻要對社稷有益,那都是皇上治理大明治理的好。”


    反應很快的陸繹,可是一定要讓皇上開心的。


    “你啊!盡撿一些朕愛聽的來說,不過,朕就是喜歡這樣的你。”


    哈哈大笑的嘉靖,看著道路旁邊的良田,突然有了一種吟詩作對的衝動。


    出門時是七月底。


    如今已是八月。


    八月的桂花香,農家豐收後的稻香也香。


    “拂暑金風動袞裳,滿天商吹動新涼。農家萬寶收成後,十裏遙聞禾黍香。”


    沉吟了良久,突然嘉靖脫口而出。


    陸炳一怔,他沒有怎麽聽懂詩句中的意思,可隻要是皇上念出來的,就一定是絕句。


    “皇上好詩啊皇上!!”


    立刻滿臉歡喜的說道。


    落後了半步的黃錦,心中懊惱了一下,隻顧著聽怎麽培養孩子成才的秘密,差點走人忘了自己的身份。


    “好詩啊皇上,好詩啊!”


    隻是把陸炳的話,大概打了一個顛倒,也脫口而出道。


    甭管是不是太俗氣。


    隻要是誇讚,就沒有高雅低俗的說法。


    嘉靖笑吟吟地問道:“朕的詩,好在哪裏?”


    突然的反問,也沒有難住陸炳。


    詩中有拂暑,有金風,說明了時間和周圍的天氣環境,有農家,有禾黍香,就是再說百姓們豐收後的喜悅。


    所以立刻道:“皇上心係百姓,才有了十裏稻香,就連風也識趣地送來了好消息,簡直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得之啊皇上。”


    從皇上開頭,到皇上結束。


    陸炳也是一個人才,前唿後應,還能自圓其說。


    盡管整句詩的意思,不是為了表達這個,可黃錦不會揭穿來顯得自己很有水平。


    “皇上好文采,天下文氣十鬥,皇上獨占十二鬥,其餘人等,倒欠兩鬥。”


    黃錦說得很誇張。


    但正如嘉靖說的那樣,他就喜歡聽這個,有人讚賞他的詩詞,怎會不高興?


    不過,在高興之餘,也得點出這句話的出處。


    免得別人把他當傻瓜。


    “朕若是沒有記錯的話,這句話原本出自連載武俠小說中的江湖篇章吧?說的是一位叫做獨孤求敗的劍魔,敗盡天下英雄之後,後人對他的評價。”


    小說中說的是劍,到了黃錦的口中,隻改了一個字,就說的是嘉靖的文采的。


    “皇上明鑒,這句話據說,還是裕王殿下想出來的,如今京城裏麵不少的說書人,在說一個人才華絕巔,或者武藝超群的時候,都會用到,不然顯不出此人的出類拔萃。”


    黃錦也沒有被人揭穿的尷尬。


    反而笑意吟吟地說出了這句話,背後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