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讓二哥也參與進來?”
此次的一頓飽飯,朱載圳是吃撐了。
看他大哥的樣子,顯然如今也是消化不良,拉一個人進來,就可以分擔一些額外的竹板炒肉。
“肯定要讓他參與的,咱們出宮很難,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對了,大姐和幾個妹妹們也拉上,萬一父皇發瘋,也好有一個人勸說。”
朱載壡想得明白。
他們做兒子的,是不如女兒會討歡心。
同一件事,兒子做就是錯,女兒做的話,就會被誇獎,偏心已經偏到了月亮上去了。
“好,這件事就定下了。”
兩個小家夥,隨即默默地開始養傷。
而兩人的交流,也不出意外地被送到了嘉靖的耳邊。
“兩個混賬玩意,讀書不成,玩的小手段倒是不少,看來朕還是下手輕了。”
聞言,嘉靖氣得夠嗆。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兒子的,敢和父親這麽說話?
本來還打算,給兩兄弟加一頓夜宵的。
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似乎過得也不那麽愉快。
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
當時他怎麽就沒有想到過,可以通過立法來實現,自己不會挨打的局麵?
“不行,必須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好好的飽餐幾頓不可,今晚就算了,等到二兒子也加入了進去,才能夠一網打盡。”
嘉靖已經開始喃喃自語了。
一旁的黃錦隻能低著頭,裝作什麽都沒有聽見,心中給太子和兩位皇子,默哀片刻。
皇上隻提到了三個兒子。
顯然偏心依舊。
女兒什麽的,總是最好的。
畢竟兒子不經常見到,女兒就算是經常出門,也知道迴來的時候,給她們的父皇帶點小禮物。
不值錢,但心意是有的。
“裕王現在還在演道院?”
離迎接陳振龍一行人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天時間了。
送一份種子,也用不了這麽長的時間。
“今天早上剛出來的,現在應該是好沈煉他們在一起。”
聽到朱載坖沒有立刻找上門來,是他這個父皇,撿了他的便宜,嘉靖難得的在心裏說了一句,還是自己的二兒子懂事,沒有當麵質問地讓他下不了台。
沈府。
朱載坖第一次登門拜訪。
來得很突然。
來年門子都來不及進去給沈煉通報一聲。
一臉尷尬地跟在朱載坖的身後。
前麵的護衛,迅速地散開,謹慎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一群正坐在地上,高談論闊,喝酒吃肉的人,猛然間,見到一群陌生的人闖了進來,話都不說一句地,在四麵緊要的地方巡視。
都是大吃一驚。
門子可是邊軍退下來的老人。
身手雖然已經不夠靈活,可發出一點示警,應該還是可以的。
“見過徐統領。”
沈煉眼尖的立刻就認出了走在最前麵的那人。
暗中示意都是熟人,稍安勿躁。
而其他的錦衣衛們,也認出了都是裕王府的護衛,緊張的情緒,一掃而空。
“見過沈大人。”
徐明煊也沒有托大,人家率先問好,看的是裕王府的麵子。
“殿下過來看你了,你準備一下吧。”
掃視了一眼,地上橫七豎八,懶洋洋躺在樹下的一群人,微微皺了皺眉頭。
迴來的消息,傳到了皇上的耳中,那是錦衣衛厲害,他能夠理解。
可已經經過了一夜時間,居然沒有想過去裕王府匯報,就是沈煉不懂事了。
沈煉訕訕一笑。
他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不靠譜。
拿著裕王府的銀子和消息,最後成果都給了皇上。
他是想要去找裕王解釋一下的,可去了好幾趟,都說出門了。
至於去了哪裏,就問不出來了。
裕王的行蹤,可不是一般人能夠知道的。
所以就隻有等待裕王召見了。
唯一沒有想到的是,朱載坖居然會登門拜訪。
沈府的院子不大。
剛說了沒兩句話,朱載坖就走了過來。
“臣拜見裕王殿下。”
一個本來很歡快的聚會,立刻就成了一番雞飛狗跳。
打翻了酒壇,酒氣四溢。
撞到了菜碗,湯汁四濺。
筷子掉在了地上,身上也沾染上了一些湯汁酒水,一個個狼狽的樣子,卻又要做出恭敬模樣。
朱載坖看了一眼沈煉。
沒有讓起身,隨後看向了昨日的主角陳振龍。
一臉的滄桑,身上淡淡的讀書人氣質,還是依然在的。
“起來說話。”
滕祥找了一張椅子,朱載坖坐下揮了揮手道。
陳振龍看了一眼沈煉和其他錦衣衛們,遲疑了一下,還是站起了身。
然而,不站起來還好。
站起身了,又成了居高臨下的俯視。
尷尬的低著頭,左右看了看,有一個小凳子,剛好是和他,卻又不敢在裕王麵前失禮。
“自己找一個凳子,坐下說。”
朱載坖打量了一下,給大明帶來祥瑞的陳振龍,心中卻想著,既然大明有這號人,為何後來的大清,會吃到了甘薯豐收的紅利?
果然是大明的臣子們,一個個的都不是東西嗎?
高產作物,都不知道全國推廣?
四書五經,是不是學了隻會講道理,而不會除了耍嘴皮子之外的任何事?
陳振龍默默地拿來了一個小凳子,也不嫌棄上麵濺著的湯汁會弄髒衣服。
“本殿下很是佩服你們這些為了大明,做出貢獻的人,哪怕是大字不識一個,有這樣的功勞,也足以在功德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功德碑,現在大明每一個文臣武將,都惦記著的榮耀。
陳振龍即便是隻住了一晚上,許多該知道的大事情,也都知道了。
此時聽聞裕王殿下這麽說,臉上就是一陣潮紅,激動得嘴唇都在哆嗦。
“有沒有興趣,去演道院做事?”
先說了一下,陳振龍的功績,然後就是邀請。
自己的父皇,實在是吝嗇得可以,隻給了一個勸農官,有個屁用。
沒一點實際性的東西,最後拿走了所有的種子和甘薯,卻忘了最重要的是人才。
有一個培養甘薯經驗豐富的人,可要比一群種地好手,都要有用得多。
等到摸索出來經驗,第一茬的收成,肯定不咋的,還占用了更多的時間和人力,物力。
即便是後麵的補充懸賞,算是可圈可點之外。
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
那就是對於人才的重視,他的父皇還沒有認真起來。
“草民謝過裕王殿下的看重,隻怕草民才疏學淺,做不好一些那個,那個···”
陳振龍想了想又道:“實驗!”
“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你有培育甘薯的經驗,就已經走在了許多人的前麵,本殿下看重你,就說明你能夠在演道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朱載坖認真地說道。
此次的一頓飽飯,朱載圳是吃撐了。
看他大哥的樣子,顯然如今也是消化不良,拉一個人進來,就可以分擔一些額外的竹板炒肉。
“肯定要讓他參與的,咱們出宮很難,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對了,大姐和幾個妹妹們也拉上,萬一父皇發瘋,也好有一個人勸說。”
朱載壡想得明白。
他們做兒子的,是不如女兒會討歡心。
同一件事,兒子做就是錯,女兒做的話,就會被誇獎,偏心已經偏到了月亮上去了。
“好,這件事就定下了。”
兩個小家夥,隨即默默地開始養傷。
而兩人的交流,也不出意外地被送到了嘉靖的耳邊。
“兩個混賬玩意,讀書不成,玩的小手段倒是不少,看來朕還是下手輕了。”
聞言,嘉靖氣得夠嗆。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兒子的,敢和父親這麽說話?
本來還打算,給兩兄弟加一頓夜宵的。
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似乎過得也不那麽愉快。
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
當時他怎麽就沒有想到過,可以通過立法來實現,自己不會挨打的局麵?
“不行,必須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好好的飽餐幾頓不可,今晚就算了,等到二兒子也加入了進去,才能夠一網打盡。”
嘉靖已經開始喃喃自語了。
一旁的黃錦隻能低著頭,裝作什麽都沒有聽見,心中給太子和兩位皇子,默哀片刻。
皇上隻提到了三個兒子。
顯然偏心依舊。
女兒什麽的,總是最好的。
畢竟兒子不經常見到,女兒就算是經常出門,也知道迴來的時候,給她們的父皇帶點小禮物。
不值錢,但心意是有的。
“裕王現在還在演道院?”
離迎接陳振龍一行人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天時間了。
送一份種子,也用不了這麽長的時間。
“今天早上剛出來的,現在應該是好沈煉他們在一起。”
聽到朱載坖沒有立刻找上門來,是他這個父皇,撿了他的便宜,嘉靖難得的在心裏說了一句,還是自己的二兒子懂事,沒有當麵質問地讓他下不了台。
沈府。
朱載坖第一次登門拜訪。
來得很突然。
來年門子都來不及進去給沈煉通報一聲。
一臉尷尬地跟在朱載坖的身後。
前麵的護衛,迅速地散開,謹慎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一群正坐在地上,高談論闊,喝酒吃肉的人,猛然間,見到一群陌生的人闖了進來,話都不說一句地,在四麵緊要的地方巡視。
都是大吃一驚。
門子可是邊軍退下來的老人。
身手雖然已經不夠靈活,可發出一點示警,應該還是可以的。
“見過徐統領。”
沈煉眼尖的立刻就認出了走在最前麵的那人。
暗中示意都是熟人,稍安勿躁。
而其他的錦衣衛們,也認出了都是裕王府的護衛,緊張的情緒,一掃而空。
“見過沈大人。”
徐明煊也沒有托大,人家率先問好,看的是裕王府的麵子。
“殿下過來看你了,你準備一下吧。”
掃視了一眼,地上橫七豎八,懶洋洋躺在樹下的一群人,微微皺了皺眉頭。
迴來的消息,傳到了皇上的耳中,那是錦衣衛厲害,他能夠理解。
可已經經過了一夜時間,居然沒有想過去裕王府匯報,就是沈煉不懂事了。
沈煉訕訕一笑。
他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不靠譜。
拿著裕王府的銀子和消息,最後成果都給了皇上。
他是想要去找裕王解釋一下的,可去了好幾趟,都說出門了。
至於去了哪裏,就問不出來了。
裕王的行蹤,可不是一般人能夠知道的。
所以就隻有等待裕王召見了。
唯一沒有想到的是,朱載坖居然會登門拜訪。
沈府的院子不大。
剛說了沒兩句話,朱載坖就走了過來。
“臣拜見裕王殿下。”
一個本來很歡快的聚會,立刻就成了一番雞飛狗跳。
打翻了酒壇,酒氣四溢。
撞到了菜碗,湯汁四濺。
筷子掉在了地上,身上也沾染上了一些湯汁酒水,一個個狼狽的樣子,卻又要做出恭敬模樣。
朱載坖看了一眼沈煉。
沒有讓起身,隨後看向了昨日的主角陳振龍。
一臉的滄桑,身上淡淡的讀書人氣質,還是依然在的。
“起來說話。”
滕祥找了一張椅子,朱載坖坐下揮了揮手道。
陳振龍看了一眼沈煉和其他錦衣衛們,遲疑了一下,還是站起了身。
然而,不站起來還好。
站起身了,又成了居高臨下的俯視。
尷尬的低著頭,左右看了看,有一個小凳子,剛好是和他,卻又不敢在裕王麵前失禮。
“自己找一個凳子,坐下說。”
朱載坖打量了一下,給大明帶來祥瑞的陳振龍,心中卻想著,既然大明有這號人,為何後來的大清,會吃到了甘薯豐收的紅利?
果然是大明的臣子們,一個個的都不是東西嗎?
高產作物,都不知道全國推廣?
四書五經,是不是學了隻會講道理,而不會除了耍嘴皮子之外的任何事?
陳振龍默默地拿來了一個小凳子,也不嫌棄上麵濺著的湯汁會弄髒衣服。
“本殿下很是佩服你們這些為了大明,做出貢獻的人,哪怕是大字不識一個,有這樣的功勞,也足以在功德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功德碑,現在大明每一個文臣武將,都惦記著的榮耀。
陳振龍即便是隻住了一晚上,許多該知道的大事情,也都知道了。
此時聽聞裕王殿下這麽說,臉上就是一陣潮紅,激動得嘴唇都在哆嗦。
“有沒有興趣,去演道院做事?”
先說了一下,陳振龍的功績,然後就是邀請。
自己的父皇,實在是吝嗇得可以,隻給了一個勸農官,有個屁用。
沒一點實際性的東西,最後拿走了所有的種子和甘薯,卻忘了最重要的是人才。
有一個培養甘薯經驗豐富的人,可要比一群種地好手,都要有用得多。
等到摸索出來經驗,第一茬的收成,肯定不咋的,還占用了更多的時間和人力,物力。
即便是後麵的補充懸賞,算是可圈可點之外。
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
那就是對於人才的重視,他的父皇還沒有認真起來。
“草民謝過裕王殿下的看重,隻怕草民才疏學淺,做不好一些那個,那個···”
陳振龍想了想又道:“實驗!”
“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你有培育甘薯的經驗,就已經走在了許多人的前麵,本殿下看重你,就說明你能夠在演道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朱載坖認真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