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迴到了雷州府。


    沈煉一群人才感覺到了腳踏實地的踏實感覺。


    海上漂流第一次都隻感覺到了大海的廣闊,迴來時,才發現平靜的海麵之下,才是最危險的。


    他們也是運氣好。


    海上行船時,並沒有遇到什麽大風浪。


    “不知咱們大明的戰船,遇到那樣的海獸,能不能獵殺得了。”


    心有餘悸的林城,不甘心地迴頭看了一眼,拍打著海岸的大海。


    海麵上,海鷗和銀鷺,上下紛飛。


    “肯定能行,若是你真的見過這種戰船的話,就不會問出這個問題。”


    沈煉不但見過大明的新式戰船,還有幸品嚐過一塊海獸肉,據說是叫鯨魚來著。


    為了捕獲一條鯨魚,水軍下訓練的時候,可是打掉了三千兩銀子的火藥。


    端的是奢侈。


    “那就好。”


    林城隻是為了求得一個安心,既然人能打得過這種海獸,那麽大海上,最讓人害怕的也就隻有變化無常的天氣了。


    上了陸地。


    一切都好說。


    銀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一人一匹馬是很難買得到的,但兩輛馬車肯定沒有問題,迴去的路途也就輕鬆了很多。


    在進入了廣州府的時候。


    他們發現,到處都有青天大老爺,也有數不完的祥瑞,可等到他們前去悄悄地查看時,就會發現都是騙局。


    “奇怪了,咱們來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樣子。”


    一名錦衣衛不解地說道。


    “恐怕是和朝廷的軍隊到來有關,也不知道,咱們走浙江一帶,能不能順利通行。”


    沈煉眯著眼睛,看著前方道。


    “朝廷要開海禁了嗎?”


    一同坐在馬車內的陳振龍忽然問道。


    “你怎麽會有這種想法?”


    沈煉很是詫異。


    軍隊來到浙江,隻是因為浙江的官員們欺上瞞下,歪解朝廷的政令,更過分的是,還想要大明的皇子好看。


    這是在打皇帝的臉啊。


    若是不打迴去,下一步是不是要聯合起來,換一個皇帝了?


    “沿海利益盤根錯節,別看那些官員們幹的事情很荒唐,可都做的是很符合他們位置,身份的事情,朝廷若是不想海禁的話,也就沒必要花費巨大的銀子派兵前來了。”


    陳振龍的不同看法,讓沈煉不禁懷疑,是不是皇上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明麵上是在打擊浙江的官員,實際上則是通過變法,拿到海上貿易的權利?


    有些東西,不能細想。


    想得深了,就會發現,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算計。


    “或許你說的才是對的吧,可這樣一來,咱們想要通過浙江,難度就會更大了。”


    隻要一想到,他們迴去的路途,被人封鎖得嚴嚴實實,就是頭皮發麻。


    他們隻是錦衣衛,可不是神仙。


    “要不咱們走海路,此地離望廈、濠鏡等地也不遠,那些地方是有可以遠航的海船的,可以繞道而行。”


    陳振龍的建議,並沒有被采納。


    海上蠻子的主力,可就在那些地方,若是被人發現,就他們幾人,肯定是一個都跑不掉的。


    “算了,也不用多想,浙江的官員們,不像朝廷已經變法的那些地方,應該還是和原來一樣,隻認銀子不認人,咱們用銀子開路,總好過去冒不必要的風險。”


    沈煉的解釋,可以說把大明官吏們的嘴臉,說得入木三分。


    “一直聽你們說變法,朝廷到底變得什麽法?”


    沉默了一下的陳振龍好奇地問道。


    就像是沈煉他們好奇海上的奇人異事一樣。


    變法的東西很多,具體的沈煉可說不上來,隻能把自己知道的說了出來。


    可就是這一點,就足夠說幾天幾夜了。


    馬車在前行。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七月初。


    曾銑的軍隊不是來平叛的,也不是來剿匪的,更不是來抵禦外敵的。


    震懾是主要原因。


    若是還有人囂張跋扈地不聽勸,那麽就必定是反賊無疑。


    原本還以為能夠打仗的,實際上在軍隊開過來之前,是雙方不斷地通過言論,來占領話語權。


    開過來之後,依舊是如此。


    不是沒有人想過,要拉起一支軍隊和朝廷對著幹。


    然而,很可惜的就是,此時散出去的銀子,根本就沒有人起來應招士兵。


    原本就有的衛所兵,也不再聽這些文官們胡說八道了。


    “先聲奪人的傳單,效果可比千軍萬馬啊!”


    新的戰鬥方式,讓曾銑開了眼界。


    以前聽說過箭書,一般情況下是從城外射進城內招降的,可此次的新怡方式,則是廣撒傳單。


    盡管百姓們不識字。


    可有讀書人識字啊,撿到傳單,宣揚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盡管浙江的官員們反應也很快。


    可在印發傳單這一塊,誰比得上朱載坖弄出來的印刷機械?


    “在來之前,本官可是纏著兵部尚書劉大人很長時間,才想辦法,從裕王手中借來了一些印刷工人的。”


    鄭若曾在軍學院裏麵,也沒有白學。


    許多東西,都是一點就破。


    此時運用來,簡直是無往而不利。


    “裕王手中確實有不少的好東西,可惜的是朝廷大都是些酒囊飯袋,明明有那麽多的人才,卻一個都不會用。”


    想起此事,曾銑就忍不住地破口大罵。


    看得一旁的仇鸞都是眉頭大皺。


    被自家將軍,一直批評自己,說是要斯文一點,已經是個將官了,就得有將官的樣子。


    可事實上。


    曾將軍也隻會勸說別人。


    自己心頭有氣了,一樣跳腳咒罵朝堂上的那些大臣。


    六部尚書又怎麽了?


    做不好事情,還不容許別人說三道四?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以前是沒人重視,現在有人重視了,卻又因為失去了手藝好的工匠。”


    鄭若曾啞然失笑的,搖了搖頭道。


    “你也是,把那些屍位素餐的人,說得都像聖人一樣,前段時間,不是那個工部尚書鄭紳,自己都幹不下去,辭官了嗎?”


    按照常理,都是要三推三讓,才好成全君臣之禮。


    可輪到鄭紳的時候。


    說要致仕。


    朝廷上下,立刻就批準了。


    一點顏麵都沒有給,若不是他手中還有一處馬車製造廠專利,怕是在京城居住的銀子,都很難湊得出來。


    工部被騙。


    鄭紳失去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鄭大人其實就不是做官的人才,辭官了也好,現在正在家裏,一門心思地研究機械呢,在這點上,人家也是有成就的。”


    鄭若曾的話,很是中肯。


    一個人的才華,放對了地方,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長處。


    不然一坨金子,都會有人認為那是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