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和陳夢雷又交談了好一會,才想起外麵不遠處,一直都心懷忐忑的村民們。


    出去交代了幾句話,安撫了一下之後,才有迴來做晚飯。


    已經被沈煉他們吃膩了的簡單晚餐,卻讓陳夢雷一群人大唿痛快。


    還說世間隻有知己和美食不能辜負。


    第二天。


    隻住了兩個晚上的小屋,就送給了別人。


    一行人再次出發。


    路上,陳夢雷還在迴味著昨晚的食物。


    此時他也沒有坐轎子,和沈浪他們走在了一起。


    “陳大人若是喜歡的話,我這裏還有點都送給你好了。”


    林城從包裹裏,掏出了一堆用油脂包裹著的行軍糧。


    “不過隻有這些葷的了,素的已經被吃完了,等迴去之後,給你送一些過來。”


    盡管看著路途遙遠,可這種行軍糧,就是不怕放置的時間長。


    “那就卻之不恭了。”


    沒有客氣,直接收下,反正陳夢雷也聽說,不值幾個錢。


    不過,大多都在軍隊中使用,外麵流出去的雖然很多,但也到不了浙江一帶,就被買完了。


    畢竟這種行軍糧,容易儲存,還口感不錯,可以當做零嘴來食用。


    不少人家買迴去,就是為了給孩子們嚐個新鮮的。


    一路走走停停,偶爾沈煉還會遇到百姓上前詢問幾句當地的生活狀況,看得陳夢雷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瓊州知府,而沈煉才是。


    到了後來,陳夢雷也學著沈煉,開始詢問一些很現實的問題。


    糧食的產出。


    稅收情況。


    勞役問題,以及當地的某些特產。


    “原以為,做官就死幫著百姓們斷案,給百姓們伸張正義,沒想到啊!讓他們吃飽穿暖的第一個條件,就隻做官的走進田間地頭。”


    書到用時方恨少,絕知此事要躬行可不是一句空話。


    “我記得,在京師的時候,裕王殿下一直都很推崇王陽明王大人,還說是此人會是我大明的唯一聖人,其中有一句話最為耀眼,那就是知行合一。”


    沈煉也是感慨良多。


    知行合一說得簡單,可能夠躬行實踐的人,又有幾個?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陽明可是全都做到了。


    從此往後,他的弟子也不少。


    可頂著人家心學四處吹捧的很多,躬行其道的幾乎沒有。


    都在想方設法地給自己披上一層名聲,好讓自己做官更加的方便一些。


    背地裏到底怎麽迴事,也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畢竟,許多時候,有的人認為,天都是可以被欺的。


    “知行合一嗎?”


    陳夢雷覺得,自己這幾天,沉思的時間,比以前的總和還要多。


    仿佛隨著和沈煉的認識,心中的疑惑,也越來越多了起來。


    有的迷惑,他自己就可以在心中找到答案,可更多的則是讓人更加的迷惘。


    似乎隻要自己一開始思考,就會掉進不可知的陷阱之中。


    不久之後,就到達了瓊州府的衙門。


    沈煉他們沒有跟隨著一起去。


    找了一處歇腳的地方住店。


    等到陳夢雷派人通知之後,已經是第二天了。


    “沈大人看看,瓊州誌都在此處了。”


    陳夢雷親自送來了過來,也沒有留下。


    錦衣衛辦案,還是不要知道得太多為好,而且他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知道了瓊州往後會是大明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他的內心之中,就有種要大幹一場的火熱。


    “大哥,找到了。”


    一名錦衣衛興奮地拿著一本書指著翻開的地方。


    那是一本正德年間的《瓊台誌》。


    其中記載:“曰占稻。有數種,性耐水。擇高田,五六月種,七八月收。有播種六十日熟者謂之‘六十日’,即宋真宗使取種占城,分布江淮諸處者。”


    播種六十天就能收獲,已經很了不起了。


    瓊州當地的稻穀一直有明顯的水稻與旱稻之分。旱稻亦稱黎陸稻、山禾或坡澤稻,多種於幹旱坡地上。


    還有記載,唐朝時期的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被貶赴崖州沿途所見“五月畬田收火米”。


    一些沒有流傳出去的當地史料中還記載了,瓊州曾種植過四十四個旱稻地方品種,其中坡稻十三個、山攔稻三十一個。


    沈煉連忙放下手中的其他書籍,接了過來。


    隻見上麵記述得很是詳細。


    除了水稻旱稻之分,古時候瓊州的稻穀最常見的還是粳糯之分,粳穀作米飯,糯穀來釀酒,直到今天瓊州的黎族群眾還保留著用自家糯米釀酒的習慣。


    而粳糯兩者細分之下的品種也很多。


    粳米有百箭、香粳、烏芒、珍珠、鼠牙、東海、早禾等品種,而糯米也有黃雞、烏鴨、光頭、九裏香、小豬斑、狗蠅、蝦須、赤米等等。


    “正德年間的記錄?”


    看了一遍之後,沈煉不放心地再次看了一眼記錄的日期。


    前朝都有人做了詳細的記錄,可依舊沒有人把這種重要的消息,傳迴到京師去。


    幾人滿臉震驚地對視一眼。


    “朝廷的藏書之中,可有這樣的記載?”


    林城小聲的問道。


    說話時,目光不自覺地看向了門口的方向,似乎在怕隔牆有人。


    “不是太清楚,想必是沒有的,不然殿下也不會讓咱們前來秘密查看。”


    沈煉若有所思。


    “老大,這裏還有一篇文章,你來看看。”


    震驚過後,他們再次查看起這些卷宗的時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錯漏了某些重要的文獻。


    “長史王士衡勸諭鄉裏種麥?王士衡?此人的名字好生熟悉。”


    沈煉嘴裏念叨了一遍,仔細地查看起了來。


    其中記載了通過西瓜、枸杞等從西域引進論證作物可以引種,接著說小麥可以與水稻接續種植、麥稈可作柴薪等好處,又言“聖賢皆勸人種麥”,“天子尚且嚐麥”。


    簡直和沈煉離開京師時,被朱載坖帶到一處演道院,特別開辟出來的特殊田地裏麵,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怎樣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方法。


    此時看到,已經有人在嚐試,而且有的東西,已經嚐試成功了。


    沈煉拿著王士衡寫下的卷宗,雙手都在因為緊張而顫抖。


    “我記起來了。”


    林城雙手一拍,差點嚇得沈煉把手裏的卷宗,都扔在了地上。


    “一驚一乍的幹什麽?咱們是錦衣衛,沉住點氣好不好?”


    林城也不以為意,反而興奮地道:“我知道王士衡是誰了。”


    “廢話,王士衡不叫王士衡還能叫什麽?”


    沈煉沒好氣地怒罵一聲。


    隨即才反應過來,林城說的王士衡是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