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短暫的友誼。
在隻見過一次麵之後,就再次分開了。
嚴世蕃忽然覺得,自己和此人還是有不同的地方,迴想在他沒有做出改變之前,兩人絕對會成為生死之交。
可現在不行了。
兩人之間的一些想法,都是走不到一起的。
一個老舊的,覺得隻要是更大的官,就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而且不需要講什麽道理、
可嚴世蕃已經不一樣了。
沒有誰去敲打他,隻是在裕王殿下的壓迫下,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改變,可改著改著,自己就和以前變得幾乎成了兩個人。
對朝廷,對大明律的敬畏,使得嚴世蕃,正在規規矩矩的成為有底線的官員。
恐怕放在以前,嚴世蕃絕對不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變成這個樣子。
“希望此去,不要真的有非分之想才好。”
遙望已經看不到背影的羅龍文,嚴世蕃感慨良多。
他不知道自己往後會怎樣死去。
但以他以前的性子,絕對死的會很淒慘。
隨即有看向另一個方向,那是另一條通往浙江的兵道。
有著百戰老將之稱的曾銑,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祖籍浙江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
朝堂之上,選人用人真的是有一手。
用當地走出去的官員,去打一場浙江人的仗,不管怎說,都不貴對當地的百姓們,有過多的苛責。
還可以檢驗一下,浙江出來的官員,是不是每一個都是目無法紀,囂張跋扈。
曾銑的身份,原本是山西巡撫。
在軍隊改製的時候,身份從文官轉換成了武將,認真算起來,給外人看的話官職是給下降了。
都是從二品的官職。
可以前是要管著一省行政、軍事、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與總督同為地方最高長官。
現在總督也沒了。
巡撫也被拆解了權利。
現在的曾銑隻有軍權,再無其他。
此次平定浙江之後,就會有一個兵部侍郎的身份,再提升半級為正二品,同時兼任軍學院的副院長。
“曾大人······”
一名手下上前問道,卻被曾銑打斷。
“叫將軍。”
曾銑麵無表情的說道。
目光卻看向前方。
新的火器,正被士卒們背在背上,邁著整齊的步伐前進。
改製之後,就連士卒的精氣神都不太一樣了。
曾銑覺得,皇上對軍隊的改製,是成功的。
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清形勢。
他連巡撫的職位都舍得下,就是想要做一位大明的純臣,奈何卻被人當做傻子看。
“是,將軍。”
手下委屈地喊道。
“鄭軍師祭酒有什麽話說?”
“鄭芝軍師說,仇鸞副將軍,輕慢自傲,對士卒多有苛責,若不加以約束,恐怕就要觸犯軍法了。”
聞言,曾銑看向了參將李珍。
“去把仇鸞叫過來。”
“是,將軍。”
李珍作為他最看好的一位武將,一直都在培養,可惜的是,現在大明的武器發生了變化,使得以前的那些兵法教導,大部分都快要成了無用功。
就不知這一次出兵,自己還有沒有機會,給李珍糾正過來。
往後的大明軍隊中,隻會衝陣肯定不行。
李珍在找到仇鸞的時候。
仇鸞正在馬車內大聲地咒罵著軍師祭酒。
“不就是家裏是學醫的嗎?跑來當的什麽軍師?”
“動不動什麽叫行軍打仗?”
“一個走後門進來的人,看把你能的。”
······
“仇都尉,曾將軍讓你過去一趟。”
李珍行了一個軍禮,沉聲說道。
“好你個李珍,一個參將,本來沒有任何品階,軍改之後才有了一個忠顯校尉,從六品的官職,就想要來管老子的事情?”
仇鸞似乎是罵上癮了。
不管是誰,隻要看不順眼,都迴來上幾句。
在做甘肅總兵,加封宮保的時候,就和曾銑不對付。
自己現在可是輕車都尉,從三品的官職,就連軍師祭酒也不過正三品而已。
想到自己從祖輩開始就是軍籍。
好幾代人的努力,都不如人家一個學醫的,心中就是不痛快。
“仇都尉,不要讓下官難做,你這樣繼續謾罵下去是真的會觸犯軍法的。”
李珍勸解了一句。
他也是軍戶出身,自然明白當兵的苦楚。
好不容易迎來了武將們的春天,可不能再次壞了武將的名聲,讓人誤以為武將都是粗魯的。
雖然大多數低層將官都是如此。
可現在有了軍學院,他們也是可以去學習的,自然就得和過去不一樣。
這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曾銑說給他聽的。
“又是軍法。”
仇鸞嘴裏念叨了一句。
還是略有懼怕地縮了縮脖子。
在軍隊改製的時候,句法是被提起最多的,也是處罰的力度最大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運氣好的,坐上了從三品的官職。
每天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來。
感謝自己的父親,祖父,若不是世襲侯爵,以他的狗脾氣,貪生怕死的本性,一輩子都不要去想。
他身上雖然有著種種毛病。
可在某些時候,還是很識時務的。
以前和曾銑對著幹,不過是為了多弄來一點糧餉,沒有糧餉帶的什麽兵?
現在身份轉變之後,一切就都不同了。
準確地說,曾銑還是他的貴人。
“好吧,你帶路。”
他看不上李珍,可還是要給曾銑的麵子。
遠遠看著此處的軍師祭酒鄭若曾,也是無語的很。
自己隻是被軍學院強塞過來的代軍師祭酒,怎麽就和此人不對眼呢?
若不是感覺此人對糧草,輜重算計的很清楚明白,是個人才,他才不會吃力不討好的去請曾銑從中說和。
本來在家鑽研學問好好的。
可加重的一些學醫的族人,要來京師去醫院任職大夫。
而自己就被丟進了軍學院,去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兜兜轉轉,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這一次南征的一名軍師祭酒。
就因為他是浙江人?
此次隊伍中的浙江人,也太多了點。
想著想著,就為自己老家的那些官吏們默哀。
一群看不懂形式的饕鬄,隻知道撈銀子,連朝廷的風向都看不懂了。
環視一圈,心中明悟,周圍的中低層將官,全都是北方人。
看來文武的劃分,已經開始了。
“難怪浙江的那些官吏們,會頂風作案,原來是為了拿到一點好處,繼續插手軍權!”
莫名的認知,讓鄭若曾內心頗為不平靜。
在隻見過一次麵之後,就再次分開了。
嚴世蕃忽然覺得,自己和此人還是有不同的地方,迴想在他沒有做出改變之前,兩人絕對會成為生死之交。
可現在不行了。
兩人之間的一些想法,都是走不到一起的。
一個老舊的,覺得隻要是更大的官,就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而且不需要講什麽道理、
可嚴世蕃已經不一樣了。
沒有誰去敲打他,隻是在裕王殿下的壓迫下,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改變,可改著改著,自己就和以前變得幾乎成了兩個人。
對朝廷,對大明律的敬畏,使得嚴世蕃,正在規規矩矩的成為有底線的官員。
恐怕放在以前,嚴世蕃絕對不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變成這個樣子。
“希望此去,不要真的有非分之想才好。”
遙望已經看不到背影的羅龍文,嚴世蕃感慨良多。
他不知道自己往後會怎樣死去。
但以他以前的性子,絕對死的會很淒慘。
隨即有看向另一個方向,那是另一條通往浙江的兵道。
有著百戰老將之稱的曾銑,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祖籍浙江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
朝堂之上,選人用人真的是有一手。
用當地走出去的官員,去打一場浙江人的仗,不管怎說,都不貴對當地的百姓們,有過多的苛責。
還可以檢驗一下,浙江出來的官員,是不是每一個都是目無法紀,囂張跋扈。
曾銑的身份,原本是山西巡撫。
在軍隊改製的時候,身份從文官轉換成了武將,認真算起來,給外人看的話官職是給下降了。
都是從二品的官職。
可以前是要管著一省行政、軍事、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與總督同為地方最高長官。
現在總督也沒了。
巡撫也被拆解了權利。
現在的曾銑隻有軍權,再無其他。
此次平定浙江之後,就會有一個兵部侍郎的身份,再提升半級為正二品,同時兼任軍學院的副院長。
“曾大人······”
一名手下上前問道,卻被曾銑打斷。
“叫將軍。”
曾銑麵無表情的說道。
目光卻看向前方。
新的火器,正被士卒們背在背上,邁著整齊的步伐前進。
改製之後,就連士卒的精氣神都不太一樣了。
曾銑覺得,皇上對軍隊的改製,是成功的。
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清形勢。
他連巡撫的職位都舍得下,就是想要做一位大明的純臣,奈何卻被人當做傻子看。
“是,將軍。”
手下委屈地喊道。
“鄭軍師祭酒有什麽話說?”
“鄭芝軍師說,仇鸞副將軍,輕慢自傲,對士卒多有苛責,若不加以約束,恐怕就要觸犯軍法了。”
聞言,曾銑看向了參將李珍。
“去把仇鸞叫過來。”
“是,將軍。”
李珍作為他最看好的一位武將,一直都在培養,可惜的是,現在大明的武器發生了變化,使得以前的那些兵法教導,大部分都快要成了無用功。
就不知這一次出兵,自己還有沒有機會,給李珍糾正過來。
往後的大明軍隊中,隻會衝陣肯定不行。
李珍在找到仇鸞的時候。
仇鸞正在馬車內大聲地咒罵著軍師祭酒。
“不就是家裏是學醫的嗎?跑來當的什麽軍師?”
“動不動什麽叫行軍打仗?”
“一個走後門進來的人,看把你能的。”
······
“仇都尉,曾將軍讓你過去一趟。”
李珍行了一個軍禮,沉聲說道。
“好你個李珍,一個參將,本來沒有任何品階,軍改之後才有了一個忠顯校尉,從六品的官職,就想要來管老子的事情?”
仇鸞似乎是罵上癮了。
不管是誰,隻要看不順眼,都迴來上幾句。
在做甘肅總兵,加封宮保的時候,就和曾銑不對付。
自己現在可是輕車都尉,從三品的官職,就連軍師祭酒也不過正三品而已。
想到自己從祖輩開始就是軍籍。
好幾代人的努力,都不如人家一個學醫的,心中就是不痛快。
“仇都尉,不要讓下官難做,你這樣繼續謾罵下去是真的會觸犯軍法的。”
李珍勸解了一句。
他也是軍戶出身,自然明白當兵的苦楚。
好不容易迎來了武將們的春天,可不能再次壞了武將的名聲,讓人誤以為武將都是粗魯的。
雖然大多數低層將官都是如此。
可現在有了軍學院,他們也是可以去學習的,自然就得和過去不一樣。
這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曾銑說給他聽的。
“又是軍法。”
仇鸞嘴裏念叨了一句。
還是略有懼怕地縮了縮脖子。
在軍隊改製的時候,句法是被提起最多的,也是處罰的力度最大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運氣好的,坐上了從三品的官職。
每天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來。
感謝自己的父親,祖父,若不是世襲侯爵,以他的狗脾氣,貪生怕死的本性,一輩子都不要去想。
他身上雖然有著種種毛病。
可在某些時候,還是很識時務的。
以前和曾銑對著幹,不過是為了多弄來一點糧餉,沒有糧餉帶的什麽兵?
現在身份轉變之後,一切就都不同了。
準確地說,曾銑還是他的貴人。
“好吧,你帶路。”
他看不上李珍,可還是要給曾銑的麵子。
遠遠看著此處的軍師祭酒鄭若曾,也是無語的很。
自己隻是被軍學院強塞過來的代軍師祭酒,怎麽就和此人不對眼呢?
若不是感覺此人對糧草,輜重算計的很清楚明白,是個人才,他才不會吃力不討好的去請曾銑從中說和。
本來在家鑽研學問好好的。
可加重的一些學醫的族人,要來京師去醫院任職大夫。
而自己就被丟進了軍學院,去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兜兜轉轉,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這一次南征的一名軍師祭酒。
就因為他是浙江人?
此次隊伍中的浙江人,也太多了點。
想著想著,就為自己老家的那些官吏們默哀。
一群看不懂形式的饕鬄,隻知道撈銀子,連朝廷的風向都看不懂了。
環視一圈,心中明悟,周圍的中低層將官,全都是北方人。
看來文武的劃分,已經開始了。
“難怪浙江的那些官吏們,會頂風作案,原來是為了拿到一點好處,繼續插手軍權!”
莫名的認知,讓鄭若曾內心頗為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