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沈煉,俞大猷的感官很好。


    “原來是沈大人,快請進,快請進。”


    沈煉是錦衣衛。


    但京城中流傳的一些消息,說是很靠近二皇子朱載坖,還說推薦了好幾個讀書人去裕王殿下的工坊做工,最後不是考上了進士。


    就是一躍而起,連科舉都沒有就做了大同的知府。


    可以說,沒有最離譜,隻有更離譜。


    “俞將軍的故事,我可是在京城經常聽。”


    沈煉也不客氣。


    跟在後麵的嚴世蕃和沈速兩人也對視了一眼走了進來,眼神中的意思很明顯,自己的這位兄弟,做官或許不行,交朋友真的沒說的。


    上去說幾句話,都能夠聊得來。


    “哪有什麽故事,都是以訛傳訛,當不得真。”


    早就過了年少成名心切的年歲,俞大猷此時一點都沒有被人吹捧之後,特別高興的心思。


    “不管真假,能夠被兩任兵部尚書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俞兄說此話,就是過謙了。”


    三五句話過後,還沒有落座。


    稱唿已經從俞將軍,變成了俞兄。


    “我在武平的時候,可以是聽說過沈兄點進士的傳說,你是不知道,當時可有不少讀書人想要來京師,好好地向你討教一二地,最後都因為家貧,無法遠行,隻得作罷。”


    論名聲,沈煉可要比俞大猷大得多。


    畢竟,讀書人所關注的消息,可是要比武將的消息,傳播得更快。


    幾人落座。


    又加了幾個菜,一壺酒。


    場麵迅速地再次熱鬧了起來。


    嚴世蕃和沈速,成了陪襯,而俞大猷和沈煉則像是久別重逢的兄弟一樣,談笑風生。


    兩人從詩詞歌賦,談到了行軍打仗。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沈煉用步兵對戰騎兵,很有心得,雖然現在以大明的技術,已經不再懼怕騎兵了。


    一排戰車擺開,就能夠讓騎兵失去衝鋒的力度。


    下馬之後的騎兵,還不如步兵厲害。


    這一點上,和俞大猷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大同的時候,他也有過這種戰鬥方式,不同的是當時的大明,並沒有現在的四輪馬車。


    所以戰果並不豐厚。


    而對於水戰,沈煉也有點自己的心得。


    “海戰太遲武器和戰船了,若是這兩樣跟不上對方就會很被動,火炮的威力,早就不是以前的投石車所能相比的,特別是在海上,一輪火力壓製,就足以改變戰局。”


    新鮮的詞匯,讓俞大猷的腦子轉慢了半圈,但依舊憑借著經驗,輕易地明白了沈煉的說法。


    “若是沈兄來做這次對戰海上蠻子的將軍的話,也一定能夠輕易地拿捏對方。”


    俞大猷感歎一聲地說道。


    他對戰場的把控和對武器裝備的研究,自認為已經比別的將領厲害。


    但還是被沈煉的話給意外到。


    “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最早是二殿下說的,就在最新開的軍學院,當著所有前來聽課的將官,把武器裝備的作用,簡單的闡述了一遍。”


    沈煉可不敢邀功。


    都是在軍學院到那個中耳熟能詳的東西,他拿出來探討一二可以,絕對不能當做自己的東西。


    “也不知道你的上官是怎麽想的,以俞兄的大才,怎麽就沒有選上來軍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呢?”


    對於此事,沈煉還是很好奇的。


    “呃!我當時是在武平,距離京師很遠,當時周圍的局勢也並不是很太平,一時半會走不開所以就沒有來。”


    俞大猷沒有說的就是,當時歐陽必進給了他名額的。


    奈何他手中沒錢,另外一點也確實如他所說。


    武平周圍一圈,都需要武力震懾。


    不一定打仗,但絕對要有一隊人馬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哦,俞兄應該很快就要訓練新兵了吧?”


    沈煉經過了官場的毒打,早就不相信這些說辭,但也沒有揭穿的意思。


    越是離京師遠的地方,當地的官吏就越是吃相難看。


    大明的疆域已經擴展到了很大的一片地方,可大明現在綻放出來了有別於其他朝代的文明,還沒有影響過去。


    百姓們的生活依舊很困苦。


    而官老爺也依舊是囂張得很,排場也大得很。


    “明天就出發去往天津衛。”


    “聽說了,剛好和嚴大人順路。”


    沈煉沒有忘記嚴世蕃。


    大明越是強調大明律,嚴世蕃的處境,就越是難堪。


    若不是手中還沒有來得及沾上人命,怕是他父親是內閣首輔,都不一定能夠保下他。


    偏偏,隨著京師的繁華。


    嚴世蕃又舍不得離開此地。


    最多在天津衛住一段時間,就在此迴到京師遊玩。


    相比其他地方,嚴世蕃覺得在京師,哪怕周圍都是敵人,自己活得也像個人樣。


    很奇怪的想法。


    “到時候,還請俞將軍,照應一二。”


    嚴世蕃立刻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說起來,他是有點可憐的。


    和魏有本差不多,不敢有一點行差踏錯。


    對他唯一有利的消息就是,二皇子很講規矩,而且是被所有人公認的講規矩。


    “好說,好說。”


    俞大猷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看不對眼是一迴事,人家也沒有觸犯大明律,再說,犯法了也有大理寺來處理,和他沒有多少關係。


    “我在天津衛,也是有產業的,你們若是需要采購食物等消耗品的話,也可以找嚴氏菜市場。”


    當官嚴世蕃很厲害,經商人家也一樣很厲害。


    在買賣漁產的時候,不知不覺中,還開了一家菜市場,雖然利潤不多,可到底是賺錢了。


    學的還是京師朱載坖弄出來的一個專門買賣食材的市場。


    不過隨著天津衛的人口增多。


    以後的生意絕對會更好。


    唯一可惜的就是,馬車行已經有人了。


    朱載坖建立的載坖轉運車行,如今雖然隻能保本,但往後就一定會賺錢。


    暫時,嚴世蕃還沒有財力來經營馬車行。


    朝廷對這方麵有著嚴格的規定。


    私人馬車不做限製,隻有建立車行,才會有限製。


    其中護衛必須要有經曆過當兵的資曆才行。


    普通人,沒有使用兵器的資格。


    而這一點則是朝廷新添加的一條章程。


    這一條,是為了幫助一些已經不適合當兵,卻又失去了生活來源的人,特別設立的。


    現在和俞大猷大好關係,往後要是有誰退伍的話,他也就有了優先選擇人的機會。


    “一定,一定。”


    俞大猷想了想,隻要食材價格和市場價格一樣,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若是想要把他當冤大頭。


    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是他同意,身後的二殿下,也絕對不會同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