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真的很實惠。


    餛飩的分量也很足,價格也相對來說也並不是很貴。


    “肉餡是裕王殿下自己的養豚場出來的,其中的薑蔥也是底下縣城裏的一個村子裏,特意提供的,據說那個村子現在隻種植薑蔥兩樣作物,殿下還派了上林苑的典屬去指導如何種植。”


    高務觀一邊吃著,一邊說著碗裏的故事。


    故事不長,也不曲折離奇。


    然而對那個村子的人來說,就不下於久旱逢甘霖。


    從前種植的糧食,一家老小的生計都成問題,現在種植薑蔥之後,不但能夠飽腹還有了點盈餘。


    村中的來人們,都在計劃給村子改名字了。


    名字有好幾個備選。


    裕村,載村,又或者是坖村。


    不過到了最後,不知為何隻剩下了一個蔥薑村。


    就這,讓其他的村子羨慕得不行。


    若不是據說。


    不錯,就是據說,曾經太子一群人去那了幹過活,兩者之間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在裏麵。


    說不得這麽好的生意,早就被人給搶了。


    別太信任此時士紳老爺們的德行,也別看得太高此時商人們的節操。


    徐渭仿佛還沉浸在而來數算當中。


    聽了高務觀的話,就在心中算起了這碗餛飩的成本。


    “工人們來吃的話是三個銅板,外麵人想要吃的話就是六個銅板。哪怕是再便宜,殿下也有的賺,三個銅板還有一個銅板的利潤。”


    很快,心算結束之後,徐渭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言自語的聲音很小,卻還是讓高務觀聽在了耳中。


    他剛來的時候,也算過。


    準確的來說,隻要來到這裏吃過飯的秀才們,都在私底下算過這筆賬。


    有人算到最後是虧本。


    也有人算到最後說是剛剛好不虧不賺。


    自然也有算不出來的人,大言不慚的嚷嚷著,裕王殿下賺大發了。


    說賺大發了的,都是嘩眾取寵,特立獨行的一群人。


    然而正是這一群人,胡說八道說出來的話則是真的。


    高務觀算過很多次,每一次的結果都不一樣。


    直到後來,數算方麵有點小成就之後,再次計算時,就得出了和徐渭現在一樣的結論。


    為了確定準確性。


    還多算了幾次,為此用掉的紙張不少,還被扣掉了半個月的工錢來抵賬。


    原因就是他在用裕王的東西,辦自己的私事。


    “嘶!原來數量越大,成本就會越來越低嗎?”


    後知後覺的徐渭仿佛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秘密。


    利潤都被分攤了出去。


    養豚場能夠賺錢,種菜的也能夠賺錢,就是負責做飯的也是如此。


    “薄利多銷就是如此,當然,並不是價錢降下來了才是薄利多銷。”


    高務觀最近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也很多。


    幾乎通惠河幾個工坊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從他手中過一遍,也就更加的明白其中蘊藏著的規律。


    每一個環節,都仿佛安排好的一樣。


    然後從冰冷的數字中,顯示出來。


    若有人在私下裏高小動作,首先賬本就對不上,人可以騙人,可數字不行。


    除非是上下一起撒謊了。


    而且還一起編織了一張看不著的大網。


    不過這一點很難。


    人可以給相熟的人一個好點的位置幹活,卻絕對沒有誰敢伸手貪銀子。


    心中默然:難怪朝堂上的朝臣們,不怎麽待見新的記賬法,那是要把他們熟悉的那一套打碎重來,往後就是想要有點小動作,都很難下手。


    徐渭了然地點了點頭,繼續品嚐著和他在老家吃的滋味不一樣的餛飩。


    “吃完就帶你去看看住宿的地方,免得你不習慣鬧出了笑話。”


    有本事的人,總是會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


    高務觀覺得徐渭很有本事。


    如今他也早就過了那種嫉妒賢才的過程。


    能夠有機會多結交一些能人,總比以前的那些酒肉朋友要好得多。


    “咱們不繼續幹活嗎?”


    吃完了餛飩,徐渭抬頭詫異地問道。


    “幹活?那是要給加工費的,隻要上麵沒有要求,就不用想著自己去加工,若被發現了主管會受處罰,就是加工的人也會受到警告。”


    高務觀隨口說道。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用工方法,讓徐渭大開眼界。


    從來都隻有吃人不吐骨頭的士紳,商賈。


    還是第一見到這種,不允許多加工的事情。


    “別吃驚,習慣了就好。”


    說到這裏,高務觀就很是鬱悶。


    他就是在沒有人提醒的情況下,吃了大虧,為此每個月要少領一兩銀子的工錢。


    每一個部門的主管都不是那麽好當的。


    雖然他隻管著核實,校驗,手上目前為止隻有四個人。


    最後出了食堂,兩人也沒有去往宿舍。


    而是趁著天色尚好。


    去河邊上散散步,溜溜食。


    如今的河堤,早不是曾經的模樣了,堅固的堤壩,平整的堤岸,岸旁還栽種著幼小的樹木。


    出門散步的人還不算少。


    差不多一樣的工作裝,放鬆得有說有笑,偶爾還能夠順著風聲傳來一兩句對話。


    大多說的都是自家孩子。


    有說讓兒子長大了繼承他木匠的手藝。


    也有的說打鐵也不錯。


    自然也有人有其他的想法,一定要讓自己的兒子讀書識字,將來做大官。


    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憧憬。


    這幅仿佛被割裂開的畫麵,讓徐渭聽得,看得越來越是沉默寡言。


    從浙江一路來到京師。


    何曾看到過這種煙火人間。


    此地就仿佛是一處淨土,讓任何鬼魅魍魎都進不來。


    “是不是整個大明,隻有裕王殿下的地方,才會如此?”


    長長的沉默,讓徐渭終於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以前是,現在不是了,隻要和裕王殿下相關的產業,都是如此。”


    高務觀平靜的迴答道。


    這種場景劍的多了,心莫名的就會寧靜下來。


    世間苦難無數。


    可總有淨土不是?


    盡管隻是一點點。


    誰知道往後不會擴大熬整個大明?


    “那些人怎麽舍得如此破費?”


    徐渭很是不解。


    “裕王殿下會讓這些人遵守規矩的,”


    高務觀緩緩說道。


    如今京城內,受益最大的就是各種有手藝的工匠和賬房,另外一個群體就是錦衣衛。


    而且他還挺陸繹那個給他顯擺的大嘴巴說。


    其他地方的錦衣衛們,幾次三番地請求裕王殿下去他們的小縣城看看。


    目的不言而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