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陳平辭官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 作者:迴顧雲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兄弟二人說開後,很快又恢複了往日的友情。
二人朋友相處多年,又做了四年君臣,這次誤會解除後,劉恆對雲哥的信任已經超越了所有人。
……
劉恆現在最愁的便是糧食問題,打仗需要糧,賑災需要糧,到處都需要糧食。
至於怎麽解決嘛……
又到了我們年輕氣盛的賈誼,出手的時刻了!
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9年),賈誼向劉恆呈上了《論積貯疏》,又一次猜對了劉恆的心思。
賈誼針對當時社會棄農經商、奢侈之風盛行的現象,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建議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從民間到朝廷都應該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
漢初奉行黃老無為思想,強調無為而治,對於重農抑商沒有那麽看重,任由商業發展。
但是在封建社會,農業才是最關鍵的,隻有土地才能籠絡住農民,讓他們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會起來造反。
商人有很多投機取巧的方式,他們在接觸過深後,很有可能會動搖封建思想,影響封建王朝的統治。
因此,對於賈誼提出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劉恆深感認同。
其實,最早提出重農抑商的是秦朝的商鞅,賈誼這裏是將重農抑商全麵提了出來,並係統地講解了在重農抑商中,皇帝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賈誼提出要發展農業生產,朝廷要積存糧食,也為漢武帝時期的開疆擴土提供了物質基礎。
大朝會上,劉恆讓小太監宣讀了賈誼的《論積貯疏》,想聽聽大家對這政策的意見。
賈誼寫的字字珠璣,道明了如今大漢在農業上麵臨的問題,可以說非常細致。
“諸位臣工,如今天下已定,漸漸安穩了下來,朕的意思是這大漢天下要全麵發展農業生產,鼓勵百姓到田間去,自給自足。
天下年年都有災禍,百姓民不聊生,國家每年要拿出許多錢糧來賑災,國庫實在是入不敷出啊!
朕就是要鼓勵天下發展農業生產,讓地方上都開始積存糧食,這樣一旦有了災禍,便可以用儲存的糧食來救援。
各位,對賈誼的建議有什麽看法,可以盡管提出來,這次大朝會便是商討此事……”
劉恆話音未落,下麵便傳來了一陣咳嗽聲……
“咳咳咳…咳咳咳……”
是陳平,盡管他盡力壓製著,卻還是一直咳嗽個不停。
由於灌嬰不在,陳平後麵坐著的是蘇雲,蘇雲趕緊上前給陳平拍了拍後背,邊拍邊輸入了一些真氣。
等咳嗽聲停後,劉恆關切的問道:“陳丞相身體無大礙吧,最近一段時間,朝廷中大事不少,真是辛苦丞相了。”
劉恆說的不錯,賈誼提出了各種改製,劉恆批準,具體實施還得靠陳平從中操作。
陳平臉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影響了大朝會,臣有罪,臣的身體已無大礙,還請陛下繼續。”
劉恆點點頭,示意大臣們繼續。
群臣都看出來了,劉恆對這件事很讚同,況且發展農業也是好事,賈誼說的又一點錯沒有,大家也就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紛紛表示同意。
賈誼又一次出了大風頭,雖說在劉恆那裏又大露了一次臉,卻也因此得罪了更多人。
————————
大朝會散後,群臣陸續離開,隻有陳平、蘇雲沒有走。
陳平知道,劉恆一定會來找他的。
蘇雲知道,劉恆找陳平,一定會叫上自己的。
果不其然,劉恆走下台階,走到陳平身旁,“陳丞相、蘇太尉,你們跟我來。”
二人跟著劉恆走到後麵,等兩人行過禮後,陳平率先開口了:
“陛下,臣實在是年老矣,如今陛下處處改製,臣的這腦袋,已經老的跟不上陛下的思維了,臣請求辭去丞相,迴家養老。”
劉恆一時間難住了;
“這……”
雖說陳平為人狡詐,但陳平很有政治頭腦,能力很強,做事又謹慎,任誰都不可能放任陳平這種人迴鄉的。
當年陳平用計除掉範增後,劉邦就感慨過:“陳平此人雖然詭計百出,卻很好用,又是能臣,吾得此人,得天下矣;項羽失此人,失天下矣!”
劉恆每每想起此話,便覺得高祖真是有識人之明啊!
“陳丞相雖然年事已高,卻是有大能力的人,您輔佐了我五年,是安我大漢社稷的臣子啊!
您要走了,朝廷上下那麽多國事,該如何是好啊?”
“可臣實在是老了,力不從心矣,許多事情都很難處理,況且臣交出權力來,陛下便可以大展身手,展現新朝氣象了。”陳平眼神中滿是乞求,說話的聲音也在發顫,再也不似當年意氣風發、計策百出了。
陳平不是周勃,周勃交出相權,也意味著交出了所有的兵權,劉恆皇位的威脅就小了許多。
陳平手中隻有相權,做事能力又強,劉恆是真的不忍心放陳平離去……
劉恆看向蘇雲,希望從雲哥那裏可以得到答案。
蘇雲點了點頭,陳平確實年紀大了,既然他肯交權,說明是真心實意的。
見雲哥也這麽想,劉恆隻能答應了下來:“丞相先別急,再幹一年可好?一年裏,您好好看看有誰能做你的接班人,你把手裏的活交接一下,讓朕也適應適應。”
劉恆這麽說,實際上就是鬆口了,陳平當然不能再說什麽,高興地答應了下來。
陳平告辭離去,走了兩步,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又折返了迴來。
“咦?丞相,還有什麽要說的嗎?怎麽又折返了迴來?”
陳平臉上寫滿了憂慮,緩緩開口道:“臣觀如今朝中局勢,實在不放心陛下,特有一言相告啊!”
見陳平那麽認真,劉恆也豎起了耳朵,仔細傾聽。
“陛下想培養一批新的臣子,想要改製,建立一番大功勳,這老臣理解。
可陛下還年輕,千萬不要把事情想的那麽簡單,切不可操之過急啊!
那賈誼是有大才,可朝堂之上的事情,哪有他想的那麽簡單呢?
在朝堂之上,看似我和絳侯風光無限,可實際上,我們代表著整個功臣集團,要考慮功臣裏大多數人的利益,有些事情是我的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才能做好。
這賈誼剛得到陛下寵信,便急不可耐地提出改製,又出盡了風頭,必然會成為大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以他的性子,若不收斂,怕是走不長遠,陛下怕是用不得此人啊!
隻有讓他經過足夠的磨練,磨合住他的性子,這樣陛下用起來才會順手,他也不會太過恃寵而驕。
臣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望陛下好好考慮,臣告退……”
在陳平看來,劉恆有手段,有能力,但還是太過年輕,許多事情處理得略欠火候。
年輕人,往往就是比較激進,比較急躁,在陳平看來,劉恆這次對賈誼的寵信確實太過頭了。
陳平這發自肺腑的一言,便是陳平為這大漢朝廷做的最後貢獻……
……
二人朋友相處多年,又做了四年君臣,這次誤會解除後,劉恆對雲哥的信任已經超越了所有人。
……
劉恆現在最愁的便是糧食問題,打仗需要糧,賑災需要糧,到處都需要糧食。
至於怎麽解決嘛……
又到了我們年輕氣盛的賈誼,出手的時刻了!
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9年),賈誼向劉恆呈上了《論積貯疏》,又一次猜對了劉恆的心思。
賈誼針對當時社會棄農經商、奢侈之風盛行的現象,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建議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從民間到朝廷都應該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
漢初奉行黃老無為思想,強調無為而治,對於重農抑商沒有那麽看重,任由商業發展。
但是在封建社會,農業才是最關鍵的,隻有土地才能籠絡住農民,讓他們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會起來造反。
商人有很多投機取巧的方式,他們在接觸過深後,很有可能會動搖封建思想,影響封建王朝的統治。
因此,對於賈誼提出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劉恆深感認同。
其實,最早提出重農抑商的是秦朝的商鞅,賈誼這裏是將重農抑商全麵提了出來,並係統地講解了在重農抑商中,皇帝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賈誼提出要發展農業生產,朝廷要積存糧食,也為漢武帝時期的開疆擴土提供了物質基礎。
大朝會上,劉恆讓小太監宣讀了賈誼的《論積貯疏》,想聽聽大家對這政策的意見。
賈誼寫的字字珠璣,道明了如今大漢在農業上麵臨的問題,可以說非常細致。
“諸位臣工,如今天下已定,漸漸安穩了下來,朕的意思是這大漢天下要全麵發展農業生產,鼓勵百姓到田間去,自給自足。
天下年年都有災禍,百姓民不聊生,國家每年要拿出許多錢糧來賑災,國庫實在是入不敷出啊!
朕就是要鼓勵天下發展農業生產,讓地方上都開始積存糧食,這樣一旦有了災禍,便可以用儲存的糧食來救援。
各位,對賈誼的建議有什麽看法,可以盡管提出來,這次大朝會便是商討此事……”
劉恆話音未落,下麵便傳來了一陣咳嗽聲……
“咳咳咳…咳咳咳……”
是陳平,盡管他盡力壓製著,卻還是一直咳嗽個不停。
由於灌嬰不在,陳平後麵坐著的是蘇雲,蘇雲趕緊上前給陳平拍了拍後背,邊拍邊輸入了一些真氣。
等咳嗽聲停後,劉恆關切的問道:“陳丞相身體無大礙吧,最近一段時間,朝廷中大事不少,真是辛苦丞相了。”
劉恆說的不錯,賈誼提出了各種改製,劉恆批準,具體實施還得靠陳平從中操作。
陳平臉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影響了大朝會,臣有罪,臣的身體已無大礙,還請陛下繼續。”
劉恆點點頭,示意大臣們繼續。
群臣都看出來了,劉恆對這件事很讚同,況且發展農業也是好事,賈誼說的又一點錯沒有,大家也就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紛紛表示同意。
賈誼又一次出了大風頭,雖說在劉恆那裏又大露了一次臉,卻也因此得罪了更多人。
————————
大朝會散後,群臣陸續離開,隻有陳平、蘇雲沒有走。
陳平知道,劉恆一定會來找他的。
蘇雲知道,劉恆找陳平,一定會叫上自己的。
果不其然,劉恆走下台階,走到陳平身旁,“陳丞相、蘇太尉,你們跟我來。”
二人跟著劉恆走到後麵,等兩人行過禮後,陳平率先開口了:
“陛下,臣實在是年老矣,如今陛下處處改製,臣的這腦袋,已經老的跟不上陛下的思維了,臣請求辭去丞相,迴家養老。”
劉恆一時間難住了;
“這……”
雖說陳平為人狡詐,但陳平很有政治頭腦,能力很強,做事又謹慎,任誰都不可能放任陳平這種人迴鄉的。
當年陳平用計除掉範增後,劉邦就感慨過:“陳平此人雖然詭計百出,卻很好用,又是能臣,吾得此人,得天下矣;項羽失此人,失天下矣!”
劉恆每每想起此話,便覺得高祖真是有識人之明啊!
“陳丞相雖然年事已高,卻是有大能力的人,您輔佐了我五年,是安我大漢社稷的臣子啊!
您要走了,朝廷上下那麽多國事,該如何是好啊?”
“可臣實在是老了,力不從心矣,許多事情都很難處理,況且臣交出權力來,陛下便可以大展身手,展現新朝氣象了。”陳平眼神中滿是乞求,說話的聲音也在發顫,再也不似當年意氣風發、計策百出了。
陳平不是周勃,周勃交出相權,也意味著交出了所有的兵權,劉恆皇位的威脅就小了許多。
陳平手中隻有相權,做事能力又強,劉恆是真的不忍心放陳平離去……
劉恆看向蘇雲,希望從雲哥那裏可以得到答案。
蘇雲點了點頭,陳平確實年紀大了,既然他肯交權,說明是真心實意的。
見雲哥也這麽想,劉恆隻能答應了下來:“丞相先別急,再幹一年可好?一年裏,您好好看看有誰能做你的接班人,你把手裏的活交接一下,讓朕也適應適應。”
劉恆這麽說,實際上就是鬆口了,陳平當然不能再說什麽,高興地答應了下來。
陳平告辭離去,走了兩步,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又折返了迴來。
“咦?丞相,還有什麽要說的嗎?怎麽又折返了迴來?”
陳平臉上寫滿了憂慮,緩緩開口道:“臣觀如今朝中局勢,實在不放心陛下,特有一言相告啊!”
見陳平那麽認真,劉恆也豎起了耳朵,仔細傾聽。
“陛下想培養一批新的臣子,想要改製,建立一番大功勳,這老臣理解。
可陛下還年輕,千萬不要把事情想的那麽簡單,切不可操之過急啊!
那賈誼是有大才,可朝堂之上的事情,哪有他想的那麽簡單呢?
在朝堂之上,看似我和絳侯風光無限,可實際上,我們代表著整個功臣集團,要考慮功臣裏大多數人的利益,有些事情是我的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才能做好。
這賈誼剛得到陛下寵信,便急不可耐地提出改製,又出盡了風頭,必然會成為大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以他的性子,若不收斂,怕是走不長遠,陛下怕是用不得此人啊!
隻有讓他經過足夠的磨練,磨合住他的性子,這樣陛下用起來才會順手,他也不會太過恃寵而驕。
臣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望陛下好好考慮,臣告退……”
在陳平看來,劉恆有手段,有能力,但還是太過年輕,許多事情處理得略欠火候。
年輕人,往往就是比較激進,比較急躁,在陳平看來,劉恆這次對賈誼的寵信確實太過頭了。
陳平這發自肺腑的一言,便是陳平為這大漢朝廷做的最後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