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卷終結語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 作者:迴顧雲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卷到這裏也已經結束了,還是先感謝大家的支持,畢竟有大家的存在,才有今天的我。
這本書的第二卷,我本來寫了很多,甚至寫到了70章。
可我發現這樣太拖遝,有很多地方太水,細節描寫太多,大家看起來也不舒服,所以我幹脆就對半砍了許多。
像離開長安,在山上待的那四年,就有許多事情就讓我刪掉了,一筆帶過。
畢竟扳倒呂家才是大家喜歡看的,也是這一卷的重心。
這裏呢,還是繼續迴答一下大家的問題,解答一下大家對這一卷裏不明白的地方。
畢竟這一卷留了太多的疑問,要到下一卷文帝登基才開解釋,這裏先給大家講講,幫助大家更好地看接下來的劇情。
1、主角為什麽不改變曆史啊?(這也是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
答:不是主角不改變,是劉邦和呂後他們二人的政治手腕都很到位,許多的問題都做得無懈可擊。
劉邦不用解釋了,我之前說過了,在這要說一下呂後。
她前期殺戚夫人殺劉如意,那都沒有問題啊,就戚夫人和劉如意做那些事,換你上去,你也得除掉她們,畢竟任誰也不可能留著自己的政敵,擱那耀武揚威。
況且劉如意占據的,那可是天下最富庶的趙國,不開玩笑,當時趙國的一個郡的經濟水平,就可以抵上代國整個國家的。
畢竟我們是站在後世的視角看問題,在呂後的眼裏,她肯定是活不過自己的兒子的,自己的兒子太過仁慈懦弱,她必須替兒子掃除這個禍患。
這一段我是比較站呂後的,畢竟呂後做的也不是太過分;
像劉恆一家,呂後就放過了他們,因為他們不爭,所以他們一家人都活到了最後。
說明呂後心也不是很壞,就是想打擊政敵,穩固兒子的江山而已。
至於後麵除掉劉邦的第五個兒子和第六個兒子就有點太殘忍了,這點還是沒必要的,有點太狠了。
因此,可以說呂後前期的政治行為,那都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所以說就沒必要去改變。
至於後期,人家呂後也是有一定的曆史功績的,這一點包括史記,都是有明確記載的,誰也抹不去。
在這裏,主角也是改變曆史的,曆史上呂後是公元前180年去世的,功臣集團才發力除掉了呂祿和呂產。
在這本小說裏,已經提前了四年。
而且這本小說中沒有前少帝和後少帝,也算是補了大家一個遺憾吧。
有主角的存在,整個朝堂不至於那麽被動,有主角居中聯絡,在最後倒呂的行動中才能這麽快的組織起來,並發動勝利。
曆史上平定呂家的過程,真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功臣集團並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主要是陳平出計周勃、劉章實施,再加上運氣好,呂祿又猶豫不決,才能這麽快平定了呂家。
你別看主角好像沒有發力,一直在宮裏挾持太後,其實整個過程都是主角策劃的,沒有控製住呂後這一關鍵行為,後麵的一切就無從發生。
按劉邦的話來說,在這一次倒呂行動中,實際上蘇雲扮演的就是獵人的角色,而周勃陳平就扮演的功狗的角色。
所以說,現在你還覺得主角沒有發揮作用嗎?
2、這些曆史人物的死都是有考證的嗎?有沒有看曆史書?
答:作者是學曆史的,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隻要沒有改變的曆史人物,全部都是按照曆史上的時間去寫的。
另外還有諡號等等,作者在此保證全部都是查閱過資料的,不會有任何錯誤。
3、主角手中有權力,為什麽不早早發動政變?一直拖到12年後呢?
答:因為單單靠主角,一個人是沒辦法發動政變的,這場誅呂行動幾乎動員了朝廷上下所有的人,要逼著所有人站隊,這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得到的。
呂後登基後保證了所有功臣的利益,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大臣們紛紛投靠了呂後,呂家的實力很強,主角就是想動手,也沒辦法呀。
如果不是呂後做的太絕,又動了功臣集團的蛋糕,那功臣集團說不定就不動手了,不要把功臣集團想的太好,他們肯定也是優先保證自己的利益。
有了主角挑了大梁,這件事才能夠提前組織起來,在公元前184年發動,提前了四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後周勃說了一句話,說主角才是這次誅呂行動的最大功臣,你以為這句話是在讚美主角嗎?
恰恰相反,這句話是在惡心主角。
人家諸呂並沒有發動什麽政變,但是功臣集團看不慣呂家的行為,從而集體抱團把呂家幹掉了,這並不是什麽光榮的事情。
周勃是想把這屎盆子扣到主角頭上,讓人家都知道這是主角幹的,有事找主角。
隻是周勃沒有想到,迎來的漢文帝和主角有那麽深厚的關係,這句話反而推動了主角成為曆史的權臣。
我們學曆史,看曆史,千萬不要帶入封建帝王和王侯將相的視角。
呂後統治期間,百姓的生活是在整體向上發展的,呂後有自己的曆史功績,這就是為什麽主角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
百姓不在乎這江山姓劉還是姓呂,誰讓百姓活的更好,百姓就會擁護誰。
隻不過呂家的後人,無法讓百姓活得更好了,再加上劉氏江山當時確實是人心所向,這才讓江山又迴到了劉家一脈。
包括曆史上也是這樣,當時呂家人根本就沒有什麽機會,外麵的諸侯國還都是劉家的,手中的軍隊是京城的十幾倍,呂家不過是想在呂後去世後,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
是功臣集團為了利益集體抱團,鏟除了諸呂,想要這個推舉皇帝的大功勞,因此才迎來了漢文帝。
雲生這麽說是有依據的,別忘了當初功臣集團迎漢文帝的目的是什麽?
就是覺得劉邦的孫子們太優秀嘛,想要立一個小透明皇帝。
就是覺得漢文帝是個小透明好控製,所以才立漢文帝,他們也是想當權臣,想當另一個小“呂家”。
隻不過陰差陽錯遇到了有手腕的漢文帝,他們才沒能起來,最後成為了文帝鞏固江山的一枚棋子。
所以雲生在這勸大家不要把任何功臣集團看得太好,大家都是跟著劉邦的,即便是劉邦在的時候,也得靠利益才能籠絡住功臣,畢竟大家跟著你也得吃飽喝足啊,不是說憑借你一個“赤帝之子”的稱號,就願意跟著你。
劉邦的人格魅力足夠大,就是因為他舍得給利益,能滿足大家的利益,讓大家死心塌地地跟著你幹。
隻有先保證自己的利益,在保證自己利益的條件下,他們才會出手。
因此,平定諸呂之亂,不過是朝廷內部一次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發動的行動;
因為呂家動了功臣集團的蛋糕,所以最後功臣集團選擇的是劉家,而非呂家。
但是士兵們效忠的劉家,在北軍的軍營中,坦露的都是左臂,主要是劉家打下來的天下,是劉家給了他們生活的安穩,對比前麵的亂世好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們誓死效忠於劉家。
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才會把你放在心中。
這也是周勃為之動容的原因。
而諸呂之亂之所以用“亂”字,就是為了體現功臣集團這次行動的合法性。
主角之所以不動手,就是要考慮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漢文帝年紀太小了,不適合做皇帝,所以主角才一直沒有動手。
4、主角一直沒有發揮什麽,有點像小透明。
答:這個雲生承認,這個確實是真的。
因為西漢初期,先是劉邦後是呂後,他們有手腕有能力,所以主角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也改變不了什麽,所以前麵就有點小透明了。
後麵的文帝、景帝和武帝,遺憾就比較多了,需要主角插手和改變的地方也就變多了,所以這本書真正的精彩情節,是在文帝景帝時期,也是最有意思的時期。
在這20年裏,主角是一直在猥瑣發育,積累經驗,為後麵成為權臣做準備。
好了,最後雲生在這裏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持,能看到這裏的絕對都是真愛粉。
尤其是我平時打字比較快,有很多錯字,可能沒注意到,歡迎大家提出來,我會及時看到並改正。
我是一名新人,第一次寫小說,因為這是我的一個愛好,所以我在這保證,這本書我一定會更下去,不會爛尾。
另外我積極地迴複大家的評論,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畢竟在評論區,經常看見大家說我是活躍的作者。
最後的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不管大家怎麽看我,不管大家喜不喜歡這本書,我都希望大家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
隻要這本書能夠帶給大家快樂,讓大家的生活多一份色彩,雲生就很開心!
感謝大家!
(^_?)☆
————迴顧雲生!
這本書的第二卷,我本來寫了很多,甚至寫到了70章。
可我發現這樣太拖遝,有很多地方太水,細節描寫太多,大家看起來也不舒服,所以我幹脆就對半砍了許多。
像離開長安,在山上待的那四年,就有許多事情就讓我刪掉了,一筆帶過。
畢竟扳倒呂家才是大家喜歡看的,也是這一卷的重心。
這裏呢,還是繼續迴答一下大家的問題,解答一下大家對這一卷裏不明白的地方。
畢竟這一卷留了太多的疑問,要到下一卷文帝登基才開解釋,這裏先給大家講講,幫助大家更好地看接下來的劇情。
1、主角為什麽不改變曆史啊?(這也是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
答:不是主角不改變,是劉邦和呂後他們二人的政治手腕都很到位,許多的問題都做得無懈可擊。
劉邦不用解釋了,我之前說過了,在這要說一下呂後。
她前期殺戚夫人殺劉如意,那都沒有問題啊,就戚夫人和劉如意做那些事,換你上去,你也得除掉她們,畢竟任誰也不可能留著自己的政敵,擱那耀武揚威。
況且劉如意占據的,那可是天下最富庶的趙國,不開玩笑,當時趙國的一個郡的經濟水平,就可以抵上代國整個國家的。
畢竟我們是站在後世的視角看問題,在呂後的眼裏,她肯定是活不過自己的兒子的,自己的兒子太過仁慈懦弱,她必須替兒子掃除這個禍患。
這一段我是比較站呂後的,畢竟呂後做的也不是太過分;
像劉恆一家,呂後就放過了他們,因為他們不爭,所以他們一家人都活到了最後。
說明呂後心也不是很壞,就是想打擊政敵,穩固兒子的江山而已。
至於後麵除掉劉邦的第五個兒子和第六個兒子就有點太殘忍了,這點還是沒必要的,有點太狠了。
因此,可以說呂後前期的政治行為,那都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所以說就沒必要去改變。
至於後期,人家呂後也是有一定的曆史功績的,這一點包括史記,都是有明確記載的,誰也抹不去。
在這裏,主角也是改變曆史的,曆史上呂後是公元前180年去世的,功臣集團才發力除掉了呂祿和呂產。
在這本小說裏,已經提前了四年。
而且這本小說中沒有前少帝和後少帝,也算是補了大家一個遺憾吧。
有主角的存在,整個朝堂不至於那麽被動,有主角居中聯絡,在最後倒呂的行動中才能這麽快的組織起來,並發動勝利。
曆史上平定呂家的過程,真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功臣集團並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主要是陳平出計周勃、劉章實施,再加上運氣好,呂祿又猶豫不決,才能這麽快平定了呂家。
你別看主角好像沒有發力,一直在宮裏挾持太後,其實整個過程都是主角策劃的,沒有控製住呂後這一關鍵行為,後麵的一切就無從發生。
按劉邦的話來說,在這一次倒呂行動中,實際上蘇雲扮演的就是獵人的角色,而周勃陳平就扮演的功狗的角色。
所以說,現在你還覺得主角沒有發揮作用嗎?
2、這些曆史人物的死都是有考證的嗎?有沒有看曆史書?
答:作者是學曆史的,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隻要沒有改變的曆史人物,全部都是按照曆史上的時間去寫的。
另外還有諡號等等,作者在此保證全部都是查閱過資料的,不會有任何錯誤。
3、主角手中有權力,為什麽不早早發動政變?一直拖到12年後呢?
答:因為單單靠主角,一個人是沒辦法發動政變的,這場誅呂行動幾乎動員了朝廷上下所有的人,要逼著所有人站隊,這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得到的。
呂後登基後保證了所有功臣的利益,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大臣們紛紛投靠了呂後,呂家的實力很強,主角就是想動手,也沒辦法呀。
如果不是呂後做的太絕,又動了功臣集團的蛋糕,那功臣集團說不定就不動手了,不要把功臣集團想的太好,他們肯定也是優先保證自己的利益。
有了主角挑了大梁,這件事才能夠提前組織起來,在公元前184年發動,提前了四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後周勃說了一句話,說主角才是這次誅呂行動的最大功臣,你以為這句話是在讚美主角嗎?
恰恰相反,這句話是在惡心主角。
人家諸呂並沒有發動什麽政變,但是功臣集團看不慣呂家的行為,從而集體抱團把呂家幹掉了,這並不是什麽光榮的事情。
周勃是想把這屎盆子扣到主角頭上,讓人家都知道這是主角幹的,有事找主角。
隻是周勃沒有想到,迎來的漢文帝和主角有那麽深厚的關係,這句話反而推動了主角成為曆史的權臣。
我們學曆史,看曆史,千萬不要帶入封建帝王和王侯將相的視角。
呂後統治期間,百姓的生活是在整體向上發展的,呂後有自己的曆史功績,這就是為什麽主角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
百姓不在乎這江山姓劉還是姓呂,誰讓百姓活的更好,百姓就會擁護誰。
隻不過呂家的後人,無法讓百姓活得更好了,再加上劉氏江山當時確實是人心所向,這才讓江山又迴到了劉家一脈。
包括曆史上也是這樣,當時呂家人根本就沒有什麽機會,外麵的諸侯國還都是劉家的,手中的軍隊是京城的十幾倍,呂家不過是想在呂後去世後,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
是功臣集團為了利益集體抱團,鏟除了諸呂,想要這個推舉皇帝的大功勞,因此才迎來了漢文帝。
雲生這麽說是有依據的,別忘了當初功臣集團迎漢文帝的目的是什麽?
就是覺得劉邦的孫子們太優秀嘛,想要立一個小透明皇帝。
就是覺得漢文帝是個小透明好控製,所以才立漢文帝,他們也是想當權臣,想當另一個小“呂家”。
隻不過陰差陽錯遇到了有手腕的漢文帝,他們才沒能起來,最後成為了文帝鞏固江山的一枚棋子。
所以雲生在這勸大家不要把任何功臣集團看得太好,大家都是跟著劉邦的,即便是劉邦在的時候,也得靠利益才能籠絡住功臣,畢竟大家跟著你也得吃飽喝足啊,不是說憑借你一個“赤帝之子”的稱號,就願意跟著你。
劉邦的人格魅力足夠大,就是因為他舍得給利益,能滿足大家的利益,讓大家死心塌地地跟著你幹。
隻有先保證自己的利益,在保證自己利益的條件下,他們才會出手。
因此,平定諸呂之亂,不過是朝廷內部一次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發動的行動;
因為呂家動了功臣集團的蛋糕,所以最後功臣集團選擇的是劉家,而非呂家。
但是士兵們效忠的劉家,在北軍的軍營中,坦露的都是左臂,主要是劉家打下來的天下,是劉家給了他們生活的安穩,對比前麵的亂世好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們誓死效忠於劉家。
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才會把你放在心中。
這也是周勃為之動容的原因。
而諸呂之亂之所以用“亂”字,就是為了體現功臣集團這次行動的合法性。
主角之所以不動手,就是要考慮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漢文帝年紀太小了,不適合做皇帝,所以主角才一直沒有動手。
4、主角一直沒有發揮什麽,有點像小透明。
答:這個雲生承認,這個確實是真的。
因為西漢初期,先是劉邦後是呂後,他們有手腕有能力,所以主角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也改變不了什麽,所以前麵就有點小透明了。
後麵的文帝、景帝和武帝,遺憾就比較多了,需要主角插手和改變的地方也就變多了,所以這本書真正的精彩情節,是在文帝景帝時期,也是最有意思的時期。
在這20年裏,主角是一直在猥瑣發育,積累經驗,為後麵成為權臣做準備。
好了,最後雲生在這裏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持,能看到這裏的絕對都是真愛粉。
尤其是我平時打字比較快,有很多錯字,可能沒注意到,歡迎大家提出來,我會及時看到並改正。
我是一名新人,第一次寫小說,因為這是我的一個愛好,所以我在這保證,這本書我一定會更下去,不會爛尾。
另外我積極地迴複大家的評論,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畢竟在評論區,經常看見大家說我是活躍的作者。
最後的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不管大家怎麽看我,不管大家喜不喜歡這本書,我都希望大家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
隻要這本書能夠帶給大家快樂,讓大家的生活多一份色彩,雲生就很開心!
感謝大家!
(^_?)☆
————迴顧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