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蕭規曹隨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 作者:迴顧雲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
按照劉邦和蕭何的安排,齊國的丞相曹參迴到長安,擔任漢朝的新相國。
未央宮。
自從上次爆發之後,劉盈就再也沒有去長樂宮看過呂後。
小太監也是每天都把奏章先送到呂後那兒,等呂後批完再送到劉盈這邊,而且每次隻是送過來,一句話也不說。
呂後已經把持了朝政,劉盈幾乎被架空,長此以往,這大漢江山或許就不姓劉了,改姓呂了。
劉盈決定,要培養自己的黨羽和勢力,一步步鏟除呂家的威脅。
他在布上寫上一個個功臣的名字,打算一個個拉攏他們,從而增強自己的勢力。
劉盈用手指下來,第一個名字,便是相國曹參。
——————
劉盈仔細看了最近曹參處理過的政務,覺得特別熟悉。
總感覺處理方式在哪見過……
而且處理的國事也遠不如蕭相國多,劉盈還打聽到,曹參經常領著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在朝政的處理上並不積極。
劉盈決定將他招來,好好問問到底怎麽迴事,順便拉攏一下曹參。
很快,曹參就來到了皇宮。
“臣曹參,拜見陛下。”
“免禮免禮,相國快請坐,這次請相國過來,是有一些事情要問相國。”
曹參剛剛坐下,一聽劉盈說這話,又趕忙起身,“陛下這麽做,可是折煞老臣了,陛下有問題,臣一定知無不言。”
劉盈趕忙走下台階,扶起了曹參。
他雖然是皇帝,但是在曹參麵前可不敢擺架子,這位可是僅次於蕭何的開國功臣,在楚漢戰爭中屢立功勳,食邑萬戶,如今是真真正正的開國老臣。
劉盈走到皇位上,翻著曹參處理過的奏章問道:“曹相國,您既然是相國,就應該負起責任來,為何每天不理政事,隻顧喝酒玩樂啊?”
曹參是聰明人,已經大概知道了劉盈的意思,短暫組織語言後,曹參反問了劉盈一個問題:
“恕臣鬥膽,問陛下一個問題,陛下認為,在治國和處理朝政方麵,陛下可比得上太祖高皇帝嗎?”
劉盈很實誠,“自然是不能的,我比父皇差遠了。”
曹參又問:“那以陛下看來,我和蕭相國比,誰能力更強呢?”
劉盈輕蔑的笑了笑,“依我看來,您也是比不上蕭相國的。”
曹參捋了捋胡子,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名言:
“陛下不如先帝,臣不如蕭相國,他們在治國方麵都是優秀的,他們已經製定好了政策和路線,我們隻需要按照他們製定的走下去,則可以保大漢朝廷不倒。”
劉盈聽完他說的,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甩甩手讓他退下了。
其實這也是曹參的明哲保身之計,呂家掌權曹參已經看出來了,他之所以遵循蕭何時期的政策,也是為了避禍。
況且曹參年紀大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衝勁,在看清了蕭何自汙的本意後,為了避免自己晚節不保,他也確實不適合大動幹戈了。
漢初奉行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不作為,而是順其自然,在作為的基礎上享受過程自己的變化。
曹參確實該做的都做了,沒有落下一點政務,但也確實沒有上進心,幾乎遵循了蕭何留下來的老一套。
因此,曹參這麽說,這麽做也不是沒有道理,劉盈還真的無法反駁。
……
代郡。
蘇雲接過了詔書,這詔書字裏行間都是對他滿滿的信任,可給蘇雲誇爽了。
也不枉自己給老劉家做了十多年的牛馬。
“雲哥,恭喜你啊,現在可是大將軍了!”劉恆說完,將代國兵符交到蘇雲手上,“這是代國的兵符,有了這個你就可以隨便操控代國的軍隊了,放心的去草原上馳騁吧,我們代國上下會盡全力給你後勤支持的!”
這說得蘇雲一陣感動,這種被無條件信任的感覺,太爽了!
“放心吧,我肯定打一些漂亮的大勝仗迴來,說不定就徹底解決了左賢王,讓你代國的邊境上,再也沒有戰爭了呢!”
聽完這話的劉恆並沒有太多的欣喜,隻是緊緊握住了蘇雲的雙手。
“雲哥,戰爭勝不勝利無所謂,你一定要平安歸來啊!
我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可我知道戰場的兇險,我還等著你平安迴來,一起去踢毽子呢!”
毽子是蘇雲發明的,這是他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因為懷念童年,而且毽子在這個時代也不難做,所以蘇雲輕輕鬆鬆就發明了出來。
“一定,雲哥答應你,無論戰爭勝敗與否,雲哥都平安迴來,我們拉勾!”
劉恆伸出了他的小手指頭,兩個人拉完勾蓋好印,劉恆開心的笑了。
劉恆踮起腳尖,朝著雲哥一路遠去的背影揮了揮手,“雲哥,路上小心,一路平安~”
……
左賢王諸部損失並不嚴重,在短暫修整過後又重新卷土重來,逼近定襄郡。
蘇雲迴來後,李尚和林義又整合出了5000騎兵,現在,蘇雲手中共有騎兵了,已經有了和左賢王決戰的資本。
可蘇雲現在並不想大規模開戰,因為戰爭一起,死的還是無辜將士和百姓。
離開長安也有半年之久,蘇雲已經給劉盈和呂雉各寫了兩封書信,按照時間,這兩天也該迴信迴來了。
寫給劉盈的信,就是朋友之間普普通通的對話,他也不敢寫什麽,畢竟這封信會不會經過呂後的手,他也不清楚。
給呂雉的信就是闡明了草原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對策。
結合後世以及目前草原的情況,蘇雲發現了一個解決匈奴問題的好方法。
漢化!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持續對匈奴進行輸出。
在邊境上待久了,蘇雲發現,這些臨近邊境上的匈奴人,大多數都會說漢話,雖然不流利,但是仔細聽還是能聽懂的。
這些百姓的生活方式習俗多多少少都受了漢朝的影響,許多漠南地區的匈奴百姓已經開始種地,逐漸有了漢化的趨勢。
事實證明,婁靜的和親政策是很正確的。
和親畢竟帶去了漢朝的文化和習俗,連匈奴的單於王室都受到了漢朝的影響。
漢朝的增絮和食物在很受匈奴的歡迎,匈奴人愛不釋手,他們漸漸地會對漢朝產生依賴性,將來便會不自覺地成為漢朝的附屬。
而且漠南、河套地區離著漢朝很近,通過不斷的漢化,這些漠南地區的匈奴百姓掠奪的野心便會大大降低,而且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漢朝的影響力。
到時候,即便漠北地區的匈奴人大舉入侵,對漢朝的威脅也會大大減小。
漠南和河套地區的土地,經過開墾後,還是能夠種植一些農作物的,能夠安穩下來生產,誰願意天天把腦袋別在馬背上去搶掠呢?
雖然目前實施不了,但隨著潛移默化地演變,終有一天可以實現。
曆史上的文帝和景帝時期就是這麽做的,隻可惜漢朝這邊出現一個人,徹底打亂了漢文帝的計劃……
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漢奸——中行說(通假字,同“悅”)。
按照劉邦和蕭何的安排,齊國的丞相曹參迴到長安,擔任漢朝的新相國。
未央宮。
自從上次爆發之後,劉盈就再也沒有去長樂宮看過呂後。
小太監也是每天都把奏章先送到呂後那兒,等呂後批完再送到劉盈這邊,而且每次隻是送過來,一句話也不說。
呂後已經把持了朝政,劉盈幾乎被架空,長此以往,這大漢江山或許就不姓劉了,改姓呂了。
劉盈決定,要培養自己的黨羽和勢力,一步步鏟除呂家的威脅。
他在布上寫上一個個功臣的名字,打算一個個拉攏他們,從而增強自己的勢力。
劉盈用手指下來,第一個名字,便是相國曹參。
——————
劉盈仔細看了最近曹參處理過的政務,覺得特別熟悉。
總感覺處理方式在哪見過……
而且處理的國事也遠不如蕭相國多,劉盈還打聽到,曹參經常領著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在朝政的處理上並不積極。
劉盈決定將他招來,好好問問到底怎麽迴事,順便拉攏一下曹參。
很快,曹參就來到了皇宮。
“臣曹參,拜見陛下。”
“免禮免禮,相國快請坐,這次請相國過來,是有一些事情要問相國。”
曹參剛剛坐下,一聽劉盈說這話,又趕忙起身,“陛下這麽做,可是折煞老臣了,陛下有問題,臣一定知無不言。”
劉盈趕忙走下台階,扶起了曹參。
他雖然是皇帝,但是在曹參麵前可不敢擺架子,這位可是僅次於蕭何的開國功臣,在楚漢戰爭中屢立功勳,食邑萬戶,如今是真真正正的開國老臣。
劉盈走到皇位上,翻著曹參處理過的奏章問道:“曹相國,您既然是相國,就應該負起責任來,為何每天不理政事,隻顧喝酒玩樂啊?”
曹參是聰明人,已經大概知道了劉盈的意思,短暫組織語言後,曹參反問了劉盈一個問題:
“恕臣鬥膽,問陛下一個問題,陛下認為,在治國和處理朝政方麵,陛下可比得上太祖高皇帝嗎?”
劉盈很實誠,“自然是不能的,我比父皇差遠了。”
曹參又問:“那以陛下看來,我和蕭相國比,誰能力更強呢?”
劉盈輕蔑的笑了笑,“依我看來,您也是比不上蕭相國的。”
曹參捋了捋胡子,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名言:
“陛下不如先帝,臣不如蕭相國,他們在治國方麵都是優秀的,他們已經製定好了政策和路線,我們隻需要按照他們製定的走下去,則可以保大漢朝廷不倒。”
劉盈聽完他說的,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甩甩手讓他退下了。
其實這也是曹參的明哲保身之計,呂家掌權曹參已經看出來了,他之所以遵循蕭何時期的政策,也是為了避禍。
況且曹參年紀大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衝勁,在看清了蕭何自汙的本意後,為了避免自己晚節不保,他也確實不適合大動幹戈了。
漢初奉行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不作為,而是順其自然,在作為的基礎上享受過程自己的變化。
曹參確實該做的都做了,沒有落下一點政務,但也確實沒有上進心,幾乎遵循了蕭何留下來的老一套。
因此,曹參這麽說,這麽做也不是沒有道理,劉盈還真的無法反駁。
……
代郡。
蘇雲接過了詔書,這詔書字裏行間都是對他滿滿的信任,可給蘇雲誇爽了。
也不枉自己給老劉家做了十多年的牛馬。
“雲哥,恭喜你啊,現在可是大將軍了!”劉恆說完,將代國兵符交到蘇雲手上,“這是代國的兵符,有了這個你就可以隨便操控代國的軍隊了,放心的去草原上馳騁吧,我們代國上下會盡全力給你後勤支持的!”
這說得蘇雲一陣感動,這種被無條件信任的感覺,太爽了!
“放心吧,我肯定打一些漂亮的大勝仗迴來,說不定就徹底解決了左賢王,讓你代國的邊境上,再也沒有戰爭了呢!”
聽完這話的劉恆並沒有太多的欣喜,隻是緊緊握住了蘇雲的雙手。
“雲哥,戰爭勝不勝利無所謂,你一定要平安歸來啊!
我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可我知道戰場的兇險,我還等著你平安迴來,一起去踢毽子呢!”
毽子是蘇雲發明的,這是他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因為懷念童年,而且毽子在這個時代也不難做,所以蘇雲輕輕鬆鬆就發明了出來。
“一定,雲哥答應你,無論戰爭勝敗與否,雲哥都平安迴來,我們拉勾!”
劉恆伸出了他的小手指頭,兩個人拉完勾蓋好印,劉恆開心的笑了。
劉恆踮起腳尖,朝著雲哥一路遠去的背影揮了揮手,“雲哥,路上小心,一路平安~”
……
左賢王諸部損失並不嚴重,在短暫修整過後又重新卷土重來,逼近定襄郡。
蘇雲迴來後,李尚和林義又整合出了5000騎兵,現在,蘇雲手中共有騎兵了,已經有了和左賢王決戰的資本。
可蘇雲現在並不想大規模開戰,因為戰爭一起,死的還是無辜將士和百姓。
離開長安也有半年之久,蘇雲已經給劉盈和呂雉各寫了兩封書信,按照時間,這兩天也該迴信迴來了。
寫給劉盈的信,就是朋友之間普普通通的對話,他也不敢寫什麽,畢竟這封信會不會經過呂後的手,他也不清楚。
給呂雉的信就是闡明了草原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對策。
結合後世以及目前草原的情況,蘇雲發現了一個解決匈奴問題的好方法。
漢化!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持續對匈奴進行輸出。
在邊境上待久了,蘇雲發現,這些臨近邊境上的匈奴人,大多數都會說漢話,雖然不流利,但是仔細聽還是能聽懂的。
這些百姓的生活方式習俗多多少少都受了漢朝的影響,許多漠南地區的匈奴百姓已經開始種地,逐漸有了漢化的趨勢。
事實證明,婁靜的和親政策是很正確的。
和親畢竟帶去了漢朝的文化和習俗,連匈奴的單於王室都受到了漢朝的影響。
漢朝的增絮和食物在很受匈奴的歡迎,匈奴人愛不釋手,他們漸漸地會對漢朝產生依賴性,將來便會不自覺地成為漢朝的附屬。
而且漠南、河套地區離著漢朝很近,通過不斷的漢化,這些漠南地區的匈奴百姓掠奪的野心便會大大降低,而且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漢朝的影響力。
到時候,即便漠北地區的匈奴人大舉入侵,對漢朝的威脅也會大大減小。
漠南和河套地區的土地,經過開墾後,還是能夠種植一些農作物的,能夠安穩下來生產,誰願意天天把腦袋別在馬背上去搶掠呢?
雖然目前實施不了,但隨著潛移默化地演變,終有一天可以實現。
曆史上的文帝和景帝時期就是這麽做的,隻可惜漢朝這邊出現一個人,徹底打亂了漢文帝的計劃……
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漢奸——中行說(通假字,同“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