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白馬之盟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 作者:迴顧雲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雲上前捏了捏這小孩的臉,“這就是周亞夫啊,還挺可愛的嘛!”
小周亞夫被捏得有些疼,可父親剛剛教訓完他,他也不敢反駁。
站在一旁的周勃怎麽也理解不了這句話……
聽他話的意思,好像知道我兒子啊!
“不知長青侯是從哪裏聽說小兒的名字的?我兒子雖然調皮搗蛋,但也不至於人人都認識吧?”
“咳咳……別在意這些細節,我原諒你兒子了,讓他去玩吧,我們再商量一下剛才的事情……”
差點就暴露了……
蘇雲還沒說完,門外傳來了小太監的聲音:“周太尉,在家嗎?
陛下有旨,命周太尉即刻進宮~”
聽到小太監聲音的周勃,急急忙忙跑了出來,蘇雲也跟在他後麵,探出了個頭。
“呀!太子太傅也在啊,陛下也有召見你,沒想到你也在這兒,既然如此,那你也跟著咱家一起進宮吧~”
兩個人接下劉邦的口諭,跟著小太監進了宮。
在路上,小太監小聲地提醒道:“兩位侯爺,陛下心情不好,你們進去要小心啊!”
蘇雲心裏嘀咕著:莫不是劉邦已經知道了樊噲的事情?
長樂宮。
果然,劉邦很氣憤。
兩人還沒進大殿,遠遠地就聽到了劉邦大吼的聲音:“滾!沒一個讓老子省心的!”
幾個小太監戰戰兢兢地從殿中爬出來,這陣仗,嚇得兩個人也有點兒不敢進去了。
兩個人在門外盡力地動著腦子,想著用什麽話去搪塞劉邦才好。
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了……
“臣蘇雲(周勃),拜見陛下。”
劉邦也不穿鞋,雙手扶在桌案上,看著渾身顫抖,還有些站立不穩。
劉邦聽到兩個人的聲音,扭過頭來,蘇雲正正對上他的麵部表情,嚇得蘇雲趕緊低下頭去。
劉邦急匆匆的跑下了台階,左手抓住蘇雲,右手抓住周勃,拉著兩個人就往桌子旁跑。
一點兒也不像大限將至的人啊!
劉邦直接拉著兩個人走到桌子旁,桌子上擺了兩摞厚厚的奏章。
“你們看看來,左邊是舉報盧綰的,右邊是舉報樊噲的,都是這麽厚厚的一摞!給寡人氣的病都好了!”劉邦氣得臉色鐵青,一屁股坐到龍椅上。
蘇雲拿起舉報樊噲那一摞裏的幾個,裏麵的內容和自己聽到的流言是差不多的。
大概內容就是舉報樊噲傭兵自重勾結呂家,想要等劉邦去世之後,帶兵殺進長安,殺掉戚夫人和劉如意。
這舉報的每一條,都觸到了劉邦的逆鱗啊!
“陳平、周勃,你們立刻前往邯鄲捉拿樊噲,周勃取代樊噲統領趙代地區的軍隊繼續北上進攻盧綰,至於樊噲,捉到之後就地處決!真是氣死寡人了!”
劉邦這麽一說,蘇雲才發現,自己後麵還站著個陳平。
陳平是劉邦召來的,這拿下樊噲的陰毒計策,肯定也是他出的。
劉邦都發話了,兩人自然不敢違背,接過了劉邦手中軍隊的調令,便匆匆去準備了。
“陛下,您不覺得有些太奇怪了嗎?您身體不好的時候,就冒出來這麽多舉報,我懷疑有人故意想要將朝廷的水攪渾,從中取利啊!”
劉邦擺手拒絕,“這件事就不用你來操心了,寡人心裏有數,你先滾迴去吧。”
蘇雲無奈,劉邦正在氣頭上,他也不敢勸的太深,默默退下了。
走到宮門口,迎麵撞上了太子劉盈。
劉盈心情還不錯,衝上來就抱住了蘇雲,“雲哥!好久不見了,父皇身體怎麽樣了?”
“陛下年紀大了,早晚……我也無能為力,你學業完成怎麽樣了?最近監國事情是不是很多啊?”
劉邦身體不好,平定英布迴來後,朝政依然是太子劉盈管著。
劉邦一迴來,劉盈許多事都不敢拿主意,就經常往劉邦那邊跑,一來二去地,就讓劉邦覺得劉盈很無能……
可不請示劉邦,又會讓劉邦覺得兒子威脅他的權力。
古代的太子都是最難的職業。
“害,早就不學了,父皇身體不好,現在監國的重任都落在了我身上,你是不知道我那叫一個忙啊,都沒時間玩了!
結果父皇還是對我左一個不滿意,右一個不滿意!”劉盈說話撅著個小嘴,仿佛在控訴著自己的不滿。
“忙點好啊,趁你父皇還在,和你父皇好好學學,有很多東西不和你父皇學,你一輩子也接觸不到。”
“哎呀呀!!別和我聊學東西,頭疼頭疼,哎,我還有些國事要處理,我先走了,雲哥有空來找我玩啊!”劉盈說完,一溜煙就跑了。
劉盈已經16歲了,在做帝王的年紀裏,並不算太過年幼。
蘇雲觀察過劉邦身體的情況,這不過是迴光返照,大限恐怕就在這兩個月了……
可就在這兩個月裏,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
盧綰聽說朝中許多人舉報他,天天害怕得睡不著覺,最後終究是受不住煎熬,起兵造反。
樊噲率領趙代兩地的人馬北上進攻燕國,盧綰和他打了幾仗後,自知不是對手,帶領的人馬逃到了長城附近。
他知道劉邦身體不好,他希望等劉邦身體有所恢複後,親自進長安找劉邦謝罪。
他知道劉邦的脾氣秉性,以他和劉邦的關係,劉邦是不會殺他的。
可他這輩子,再也等不到了……
而另一邊的陳平和周勃持皇帝詔令,乘著驛車奉命前往捉拿樊噲。
兩人在路上商議,認為樊噲是有皇親關係的貴人,而劉邦隻是一時動怒,還是應當讓抓住樊噲後,讓皇上自己去殺。
兩個人到軍中後,捉住了樊噲,周勃代替樊噲成為了大將,率軍征討燕國謀反的諸縣,陳平則押著樊噲前往長安。
就在燕國發生如此重大事情的同時,劉邦的身體也已經迎來了最後大限。
劉邦封八子劉建為新的燕王,至此,異姓諸侯王隻剩下了吳臣一人。
在有人舉報過樊噲勾結呂家之後,為了保證劉家的江山傳至千秋後代,劉邦最後還是想到了製衡呂家的方法。
劉邦找來群臣,立下了“白馬盟誓”。
此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殺牲取血,並用手指蘸血來塗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約。
盟誓的內容: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隻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為了保住劉氏的江山,安定這天下,這是劉邦能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利用這盟約,籠絡住功臣集團,防止呂雉外戚作大,影響到大漢的江山。
做完這一切,劉邦已經快沒了力氣……
小周亞夫被捏得有些疼,可父親剛剛教訓完他,他也不敢反駁。
站在一旁的周勃怎麽也理解不了這句話……
聽他話的意思,好像知道我兒子啊!
“不知長青侯是從哪裏聽說小兒的名字的?我兒子雖然調皮搗蛋,但也不至於人人都認識吧?”
“咳咳……別在意這些細節,我原諒你兒子了,讓他去玩吧,我們再商量一下剛才的事情……”
差點就暴露了……
蘇雲還沒說完,門外傳來了小太監的聲音:“周太尉,在家嗎?
陛下有旨,命周太尉即刻進宮~”
聽到小太監聲音的周勃,急急忙忙跑了出來,蘇雲也跟在他後麵,探出了個頭。
“呀!太子太傅也在啊,陛下也有召見你,沒想到你也在這兒,既然如此,那你也跟著咱家一起進宮吧~”
兩個人接下劉邦的口諭,跟著小太監進了宮。
在路上,小太監小聲地提醒道:“兩位侯爺,陛下心情不好,你們進去要小心啊!”
蘇雲心裏嘀咕著:莫不是劉邦已經知道了樊噲的事情?
長樂宮。
果然,劉邦很氣憤。
兩人還沒進大殿,遠遠地就聽到了劉邦大吼的聲音:“滾!沒一個讓老子省心的!”
幾個小太監戰戰兢兢地從殿中爬出來,這陣仗,嚇得兩個人也有點兒不敢進去了。
兩個人在門外盡力地動著腦子,想著用什麽話去搪塞劉邦才好。
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了……
“臣蘇雲(周勃),拜見陛下。”
劉邦也不穿鞋,雙手扶在桌案上,看著渾身顫抖,還有些站立不穩。
劉邦聽到兩個人的聲音,扭過頭來,蘇雲正正對上他的麵部表情,嚇得蘇雲趕緊低下頭去。
劉邦急匆匆的跑下了台階,左手抓住蘇雲,右手抓住周勃,拉著兩個人就往桌子旁跑。
一點兒也不像大限將至的人啊!
劉邦直接拉著兩個人走到桌子旁,桌子上擺了兩摞厚厚的奏章。
“你們看看來,左邊是舉報盧綰的,右邊是舉報樊噲的,都是這麽厚厚的一摞!給寡人氣的病都好了!”劉邦氣得臉色鐵青,一屁股坐到龍椅上。
蘇雲拿起舉報樊噲那一摞裏的幾個,裏麵的內容和自己聽到的流言是差不多的。
大概內容就是舉報樊噲傭兵自重勾結呂家,想要等劉邦去世之後,帶兵殺進長安,殺掉戚夫人和劉如意。
這舉報的每一條,都觸到了劉邦的逆鱗啊!
“陳平、周勃,你們立刻前往邯鄲捉拿樊噲,周勃取代樊噲統領趙代地區的軍隊繼續北上進攻盧綰,至於樊噲,捉到之後就地處決!真是氣死寡人了!”
劉邦這麽一說,蘇雲才發現,自己後麵還站著個陳平。
陳平是劉邦召來的,這拿下樊噲的陰毒計策,肯定也是他出的。
劉邦都發話了,兩人自然不敢違背,接過了劉邦手中軍隊的調令,便匆匆去準備了。
“陛下,您不覺得有些太奇怪了嗎?您身體不好的時候,就冒出來這麽多舉報,我懷疑有人故意想要將朝廷的水攪渾,從中取利啊!”
劉邦擺手拒絕,“這件事就不用你來操心了,寡人心裏有數,你先滾迴去吧。”
蘇雲無奈,劉邦正在氣頭上,他也不敢勸的太深,默默退下了。
走到宮門口,迎麵撞上了太子劉盈。
劉盈心情還不錯,衝上來就抱住了蘇雲,“雲哥!好久不見了,父皇身體怎麽樣了?”
“陛下年紀大了,早晚……我也無能為力,你學業完成怎麽樣了?最近監國事情是不是很多啊?”
劉邦身體不好,平定英布迴來後,朝政依然是太子劉盈管著。
劉邦一迴來,劉盈許多事都不敢拿主意,就經常往劉邦那邊跑,一來二去地,就讓劉邦覺得劉盈很無能……
可不請示劉邦,又會讓劉邦覺得兒子威脅他的權力。
古代的太子都是最難的職業。
“害,早就不學了,父皇身體不好,現在監國的重任都落在了我身上,你是不知道我那叫一個忙啊,都沒時間玩了!
結果父皇還是對我左一個不滿意,右一個不滿意!”劉盈說話撅著個小嘴,仿佛在控訴著自己的不滿。
“忙點好啊,趁你父皇還在,和你父皇好好學學,有很多東西不和你父皇學,你一輩子也接觸不到。”
“哎呀呀!!別和我聊學東西,頭疼頭疼,哎,我還有些國事要處理,我先走了,雲哥有空來找我玩啊!”劉盈說完,一溜煙就跑了。
劉盈已經16歲了,在做帝王的年紀裏,並不算太過年幼。
蘇雲觀察過劉邦身體的情況,這不過是迴光返照,大限恐怕就在這兩個月了……
可就在這兩個月裏,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
盧綰聽說朝中許多人舉報他,天天害怕得睡不著覺,最後終究是受不住煎熬,起兵造反。
樊噲率領趙代兩地的人馬北上進攻燕國,盧綰和他打了幾仗後,自知不是對手,帶領的人馬逃到了長城附近。
他知道劉邦身體不好,他希望等劉邦身體有所恢複後,親自進長安找劉邦謝罪。
他知道劉邦的脾氣秉性,以他和劉邦的關係,劉邦是不會殺他的。
可他這輩子,再也等不到了……
而另一邊的陳平和周勃持皇帝詔令,乘著驛車奉命前往捉拿樊噲。
兩人在路上商議,認為樊噲是有皇親關係的貴人,而劉邦隻是一時動怒,還是應當讓抓住樊噲後,讓皇上自己去殺。
兩個人到軍中後,捉住了樊噲,周勃代替樊噲成為了大將,率軍征討燕國謀反的諸縣,陳平則押著樊噲前往長安。
就在燕國發生如此重大事情的同時,劉邦的身體也已經迎來了最後大限。
劉邦封八子劉建為新的燕王,至此,異姓諸侯王隻剩下了吳臣一人。
在有人舉報過樊噲勾結呂家之後,為了保證劉家的江山傳至千秋後代,劉邦最後還是想到了製衡呂家的方法。
劉邦找來群臣,立下了“白馬盟誓”。
此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殺牲取血,並用手指蘸血來塗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約。
盟誓的內容: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隻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為了保住劉氏的江山,安定這天下,這是劉邦能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利用這盟約,籠絡住功臣集團,防止呂雉外戚作大,影響到大漢的江山。
做完這一切,劉邦已經快沒了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