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抱的幽靜村落,有一棵老樹,它孤零零地立於村口,枝幹早已枯朽,伸展的枝椏扭曲如爪,樹皮斑駁,仿佛歲月在它身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又似鱗片般層層疊疊。每至夜幕降臨,月光灑落,老樹的影子便在地麵上舞動起來,婆娑搖曳,似有鬼魅在其身周徘徊,村民們路過此處,無不心驚膽戰,紛紛加快腳步,唯恐被那怪異的影子纏上。
村中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這棵老樹乃是樹精所化,每到夜深人靜之時,便會出來遊蕩。曾有頑皮的孩童,不顧長輩的勸阻,偷偷跑到樹下玩耍,自此便如同石沉大海,再無音信。人們都說,那些孩子定是被樹精抓去,成了它的玩物,或是被它吸幹了精氣,化作冤魂,困在了樹洞之中。那樹洞深邃幽暗,宛如一張吞噬一切的巨口,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村民們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自己也成了老樹的犧牲品。
有一年,村子裏來了一個年輕的書生,名叫李文遠。他背著一個破舊的書箱,風塵仆仆地來到村子,說是來此避暑。李文遠生得清秀,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見多識廣,對村裏的傳說頗感興趣。他聽聞了老樹的怪事,便決定一探究竟,村民們紛紛勸阻,可他卻執意要去。
那是個無風的夜晚,烏雲遮住了月亮,四周一片漆黑。李文遠提著一盞油燈,獨自一人來到了老樹下。老樹的影子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詭異,仿佛隨時都會從地麵上躍起,將他吞噬。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緩緩地走向樹洞。樹洞口散發著一股陰冷的氣息,讓人不寒而栗。李文遠將油燈舉過頭頂,借著微弱的光亮,往裏看去。隻見樹洞內壁上布滿了青苔,潮濕而滑膩,洞內黑咕隆咚,深不見底,仿佛通向另一個世界。
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進去時,突然,一陣陰森的笑聲從樹洞深處傳來,那笑聲忽高忽低,時而尖銳,時而低沉,如同鬼魅在耳畔低語,讓人毛骨悚然。李文遠心中一驚,手中的油燈險些掉落。他定了定神,壯著膽子問道:“何人在此發笑?”
“哈哈,無知的書生,竟敢來此打擾本尊的清修。”那笑聲再次響起,伴隨著一股陰風從洞內吹出,吹得李文遠的燈火搖曳不定,幾乎熄滅。
“你究竟是何方妖孽?快快現身!”李文遠大聲喝道,試圖用氣勢震懾對方。
“本尊乃是這棵老樹的樹精,已在此修煉千年,你這凡人怎敢來此窺探本尊的秘密?”隨著話音落下,隻見一道黑影從樹洞中緩緩飄出,那黑影身形模糊,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一雙眼睛在黑暗中閃爍著幽綠的光芒,如同兩顆夜明珠。
李文遠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從未見過如此詭異的生物。樹精見他驚恐的模樣,得意地笑道:“書生,你可知本尊為何要抓那些頑童?”
“為何?”李文遠強壓住心中的恐懼,問道。
“那些頑童的精氣純淨,本尊吸收他們的精氣,便可助本尊早日修成正果,飛升成仙。”樹精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貪婪。
“你這妖孽,竟敢殘害無辜,我今日定要為民除害!”李文遠怒喝一聲,從書箱中取出一把桃木劍,這是他臨行前,一位高人贈予他的降妖除魔之物。他緊握桃木劍,朝樹精刺去。
樹精見狀,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黑煙,躲過了李文遠的攻擊。它怒吼道:“大膽書生,竟敢與本尊作對,本尊要讓你永世不得超生!”說罷,樹精張開大口,一股黑氣從口中噴出,直奔李文遠而來。
李文遠急忙揮舞桃木劍,劍尖上閃爍著一道道金光,與黑氣相撞,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如同鞭炮在空中炸響。兩人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李文遠雖然勇猛,但畢竟隻是凡人之軀,漸漸體力不支,動作也變得緩慢起來。樹精見狀,趁機加大了攻勢,黑氣如潮水般湧向李文遠,將他團團圍住。
就在李文遠即將支撐不住之時,突然,一道刺眼的白光從天而降,直射在老樹上。那白光中帶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樹精的黑氣瞬間驅散。樹精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形開始變得虛幻起來,仿佛要被那白光吞噬。
“大膽樹精,竟敢在此為非作歹,還不快快束手就擒!”隨著白光而來的,是一位身著白衣的道士,他手持拂塵,站在老樹旁,目光如炬地盯著樹精。
樹精見狀,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便化作一道黑煙,想要逃迴樹洞。可那白光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將它牢牢困住,任它如何掙紮,都無法逃脫。道士見狀,口中念念有詞,手中的拂塵一揮,一道金光從拂塵上飛出,直奔樹精而去。那金光如同一把利刃,穿透了樹精的身體,樹精發出一聲慘叫,化作點點黑氣,消散在空中。
老樹在白光的照耀下,也開始發生了變化。那枯朽的枝幹逐漸變得嫩綠,樹皮上的鱗片也慢慢脫落,露出了光滑的樹皮。樹洞也在慢慢縮小,最終消失不見。不一會兒,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呈現在眾人眼前,仿佛它從未枯萎過一般。
村民們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紛紛跪在地上,向道士磕頭道謝。李文遠也走上前,向道士拱手施禮,說道:“多謝道長出手相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道士微微一笑,說道:“此地陰氣過重,才讓樹精有了可乘之機。如今樹精已除,老樹也恢複了生機,你們隻需在此多植些樹木,便可化解陰氣,保一方平安。”
村民們聽了道士的話,紛紛點頭稱是。從此,村口的那棵老樹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再也沒有傳出過怪異的事情。而李文遠也在此地定居下來,他與村民們一起,種下了一片片樹林,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那片樹林,也成了村民們心中的守護神,守護著他們世代平安。
歲月流轉,那片樹林愈發茂密,而老樹的故事,也成為了村中流傳千古的佳話,提醒著後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善待自然,方能得自然之護佑。
村中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這棵老樹乃是樹精所化,每到夜深人靜之時,便會出來遊蕩。曾有頑皮的孩童,不顧長輩的勸阻,偷偷跑到樹下玩耍,自此便如同石沉大海,再無音信。人們都說,那些孩子定是被樹精抓去,成了它的玩物,或是被它吸幹了精氣,化作冤魂,困在了樹洞之中。那樹洞深邃幽暗,宛如一張吞噬一切的巨口,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村民們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自己也成了老樹的犧牲品。
有一年,村子裏來了一個年輕的書生,名叫李文遠。他背著一個破舊的書箱,風塵仆仆地來到村子,說是來此避暑。李文遠生得清秀,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見多識廣,對村裏的傳說頗感興趣。他聽聞了老樹的怪事,便決定一探究竟,村民們紛紛勸阻,可他卻執意要去。
那是個無風的夜晚,烏雲遮住了月亮,四周一片漆黑。李文遠提著一盞油燈,獨自一人來到了老樹下。老樹的影子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詭異,仿佛隨時都會從地麵上躍起,將他吞噬。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緩緩地走向樹洞。樹洞口散發著一股陰冷的氣息,讓人不寒而栗。李文遠將油燈舉過頭頂,借著微弱的光亮,往裏看去。隻見樹洞內壁上布滿了青苔,潮濕而滑膩,洞內黑咕隆咚,深不見底,仿佛通向另一個世界。
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進去時,突然,一陣陰森的笑聲從樹洞深處傳來,那笑聲忽高忽低,時而尖銳,時而低沉,如同鬼魅在耳畔低語,讓人毛骨悚然。李文遠心中一驚,手中的油燈險些掉落。他定了定神,壯著膽子問道:“何人在此發笑?”
“哈哈,無知的書生,竟敢來此打擾本尊的清修。”那笑聲再次響起,伴隨著一股陰風從洞內吹出,吹得李文遠的燈火搖曳不定,幾乎熄滅。
“你究竟是何方妖孽?快快現身!”李文遠大聲喝道,試圖用氣勢震懾對方。
“本尊乃是這棵老樹的樹精,已在此修煉千年,你這凡人怎敢來此窺探本尊的秘密?”隨著話音落下,隻見一道黑影從樹洞中緩緩飄出,那黑影身形模糊,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一雙眼睛在黑暗中閃爍著幽綠的光芒,如同兩顆夜明珠。
李文遠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從未見過如此詭異的生物。樹精見他驚恐的模樣,得意地笑道:“書生,你可知本尊為何要抓那些頑童?”
“為何?”李文遠強壓住心中的恐懼,問道。
“那些頑童的精氣純淨,本尊吸收他們的精氣,便可助本尊早日修成正果,飛升成仙。”樹精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貪婪。
“你這妖孽,竟敢殘害無辜,我今日定要為民除害!”李文遠怒喝一聲,從書箱中取出一把桃木劍,這是他臨行前,一位高人贈予他的降妖除魔之物。他緊握桃木劍,朝樹精刺去。
樹精見狀,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黑煙,躲過了李文遠的攻擊。它怒吼道:“大膽書生,竟敢與本尊作對,本尊要讓你永世不得超生!”說罷,樹精張開大口,一股黑氣從口中噴出,直奔李文遠而來。
李文遠急忙揮舞桃木劍,劍尖上閃爍著一道道金光,與黑氣相撞,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如同鞭炮在空中炸響。兩人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李文遠雖然勇猛,但畢竟隻是凡人之軀,漸漸體力不支,動作也變得緩慢起來。樹精見狀,趁機加大了攻勢,黑氣如潮水般湧向李文遠,將他團團圍住。
就在李文遠即將支撐不住之時,突然,一道刺眼的白光從天而降,直射在老樹上。那白光中帶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樹精的黑氣瞬間驅散。樹精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形開始變得虛幻起來,仿佛要被那白光吞噬。
“大膽樹精,竟敢在此為非作歹,還不快快束手就擒!”隨著白光而來的,是一位身著白衣的道士,他手持拂塵,站在老樹旁,目光如炬地盯著樹精。
樹精見狀,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便化作一道黑煙,想要逃迴樹洞。可那白光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將它牢牢困住,任它如何掙紮,都無法逃脫。道士見狀,口中念念有詞,手中的拂塵一揮,一道金光從拂塵上飛出,直奔樹精而去。那金光如同一把利刃,穿透了樹精的身體,樹精發出一聲慘叫,化作點點黑氣,消散在空中。
老樹在白光的照耀下,也開始發生了變化。那枯朽的枝幹逐漸變得嫩綠,樹皮上的鱗片也慢慢脫落,露出了光滑的樹皮。樹洞也在慢慢縮小,最終消失不見。不一會兒,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呈現在眾人眼前,仿佛它從未枯萎過一般。
村民們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紛紛跪在地上,向道士磕頭道謝。李文遠也走上前,向道士拱手施禮,說道:“多謝道長出手相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道士微微一笑,說道:“此地陰氣過重,才讓樹精有了可乘之機。如今樹精已除,老樹也恢複了生機,你們隻需在此多植些樹木,便可化解陰氣,保一方平安。”
村民們聽了道士的話,紛紛點頭稱是。從此,村口的那棵老樹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再也沒有傳出過怪異的事情。而李文遠也在此地定居下來,他與村民們一起,種下了一片片樹林,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那片樹林,也成了村民們心中的守護神,守護著他們世代平安。
歲月流轉,那片樹林愈發茂密,而老樹的故事,也成為了村中流傳千古的佳話,提醒著後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善待自然,方能得自然之護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