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明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機車
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 作者:我有一個小小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神打一聲令下,諸多工匠添煤的添煤,加水的加水。
這玩意雖然神奇,但啟動著實太花時間了,燒了半天水終於將蓄氣室的重物哨給頂了起來,重物哨發出了尖銳的氣鳴聲。
“行了,陛下,看我操作!”
隻見張神打擰開了蓄氣室和蒸汽風箱的連接閥門,大量的蒸汽衝進蒸汽風箱,推動左右兩側的風箱推杆運動了起來。
風箱推杆又連接著大車輪,隻見車輪緩慢的運動起來,速度越來越快。
“哈哈哈!”
朱由校開心的大失儀態,“成了!”
話未落音,那蒸汽大車又慢了下來。
“怎麽迴事?”
朱由校一皺眉頭,這玩意跑出去才幾百丈,這點效果實在是不夠看啊!
張神打跳下車,道:“陛下,這隻是試驗機車。水箱和茶壺都太小了。如果將水箱和茶壺放大一些,應該就能跑得更快,更遠了。”
朱由校喔了一聲,能動就證明成功了大半.
雖然這機車四處漏氣效率太低,但隻要有了從零到一的突破,剩下的要細細打磨即可。
朱由校仔細地觀察著機車,發現轉向機構竟然用上了齒輪。
“這倒是個稀罕玩意!”
朱由校朝張神打道:“朕沒想到你竟然還會做齒輪?”
張神打急忙道:“草民可沒有這麽厲害。這齒輪是欽天監的茅元儀大人製作的,他們說用上齒輪就可以方便轉向,不然話的機車隻能直直行走。”
明代早就有齒輪了,根據明代茅元儀著的武備誌記載,當時就有了一種齒輪齒條的傳動裝置,而且同時代的書籍奇器圖中也記載過齒輪的製作和應用,在這本書裏,齒輪用於原始起重機的傳動。
原本的曆史中,茅元儀為楊鎬的部下幕僚,楊鎬倒台後,茅元儀也隨之受到排擠削官歸隱。
可在這個平行世界裏,茅元儀竟然被調到了欽天監,陰差陽錯的幫忙製造了蒸汽機車。
朱由校看著結構精妙的齒輪轉向係統越來越激動,這是一種遇到同誌的開心。
“讓茅元儀速速過來!”
朱由校看著係統越看越搞不明白,索性叫來了茅元儀。
茅元儀算是一個老官僚,專注於科學之餘,他也十分想進步。
在茅元儀的仔細解答下,朱由校終於一解心中困惑,心情大好。
“茅元儀!”
“臣在!”
“以後你就專司蒸汽機車吧!眼前這個小玩意沒什麽用。朕需要的是能拉重物,日行百裏的大機車。爾等好生研究,朕自有賞賜!”
“謝陛下!!”
茅元儀逮著機會就拚命表現:“陛下請看,臣想再加裝一節大車,這樣的話,就可以裝載大量的水和煤炭,不必每次讓人上下補充。陛下看這樣如何?”
朱由校稍稍想了一下,忽然猛拍大腿:“如此甚妙啊!”
朱由校忽然想到後世那長長的列車。
如果鋪上長長的軌道,那就不需要繁雜的轉向係統了,而且這樣便能輕易的加長機車,也更容易行駛。
雖然朱由校不懂壓強,但四輪重板車經常陷入泥地是不爭的事實。
哈!
原來後人鋪設軌道,一方麵是為了方便控製方向,另一方麵也是免於機車陷入泥地之中啊!
兩根木軌,總比鋪滿青石來得容易。
有了機車,就可以將門頭溝煤炭和密雲鐵礦聯結起來,再修一條到煉鐵廠的軌道,這樣一來,煉鐵廠的產量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朱由校心中火熱了起來。
如果試驗能成功,那以後大明的物流就可以擺脫季節性的水運了。
大明各處的物產就可以用極低的運費流通起來。
朱由校忽然想到什麽。
“茅大人,你這個齒輪本來是用在哪裏的?”
茅元儀立馬迴答道:“這齒輪古以有之,微臣正在編寫新書以圖後世留名。所以就多方查尋驗證。這齒輪一說,是臣的朋友王徵所譯。我見這齒輪精妙,便收錄於書中了。這齒輪原本用於起重機,這起重機也是個好玩意。”
“什麽起重機?譯,翻譯於誰啊?”
朱由校一愣,翻譯?難不成這玩意是外國人搞的?
不會吧,齒輪這東西古已有之了。
朱由校身為一個頂級木匠,自然對工藝圖書了然於心,像什麽魯班經,魯班木經和魯班全書,他都有所涉獵,其中也見過類似齒輪的玩意。
茅元儀說道:“好像是一個什麽鄧玉函的佛朗機人口述的,王徵翻譯轉錄而成。”
朱由校心中不爽:什麽玩意嘛?齒輪這玩意是我等祖先早有發明,怎麽成了佛郎機人傳述而成。
“你迴頭找到王徵,順便把那什麽佛郎機人也找來。”
朱由校的腦袋轉得很快:人力終有窮盡,如果能利用水汽替代人力,那各礦的產量才能大幅提升。
這家夥提到什麽起重機,起重,顯然是某種拉提重物的玩意。
既然有這種人才,那不利用起來可對不起自己了。
“你專於改進機車,王徵給我製造起重機,如果能製造出可替代人力挖掘的機器就更好了。如能完成,重重有賞!”
“臣代王徵一同跪謝陛下!”
“平身吧!”
朱由校看著機車,又看出了新的問題。
“張神打,這鐵器之間的粘結,你們是怎麽完成的?”
朱由校看著茶壺與蓄氣室之間有根粗鐵管相接,有點好奇是如何完成的,想到後世隻需要藍光一閃就能燒結起來,不免心中好奇。
“這個倒也簡單,我等固定好燒得通紅的鐵管,再以鐵汁澆築縫隙,等鐵汁冷卻再細細打磨就行了。這個過程隻需要仔細認真即可。”
張神打說得簡單,那上千度高溫的鐵汁可不是開玩笑,一個不小心鐵汁滴在身上,那不死也要脫層肉了。
隻是這種細枝末節怎可對陛下言說。
朱由校敲了敲管道,隻覺管道還十分的燙。
“唉!這玩意還要改進啊!”
朱由校望著眾人道:“剛才朕看這機車行駛,哪哪都在漏氣。朕也想了明白,這機車靠水汽推動,水汽盡量不要漏泄出來。你們明白嗎?”
“臣等明白。”“草民明白。”
“一應材料,不要小氣。朕自然會大力支持。有缺什麽的直接和朕說明,朕無一不允!”
眼前這些人,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
而朱由校清楚知道,眼前這個蒸汽機,是什麽工業革命的核心物件,對曆史的影響甚大。
哈哈,無論如何,今後的世界首製的蒸汽機,非屬我大明不可了。
這玩意雖然神奇,但啟動著實太花時間了,燒了半天水終於將蓄氣室的重物哨給頂了起來,重物哨發出了尖銳的氣鳴聲。
“行了,陛下,看我操作!”
隻見張神打擰開了蓄氣室和蒸汽風箱的連接閥門,大量的蒸汽衝進蒸汽風箱,推動左右兩側的風箱推杆運動了起來。
風箱推杆又連接著大車輪,隻見車輪緩慢的運動起來,速度越來越快。
“哈哈哈!”
朱由校開心的大失儀態,“成了!”
話未落音,那蒸汽大車又慢了下來。
“怎麽迴事?”
朱由校一皺眉頭,這玩意跑出去才幾百丈,這點效果實在是不夠看啊!
張神打跳下車,道:“陛下,這隻是試驗機車。水箱和茶壺都太小了。如果將水箱和茶壺放大一些,應該就能跑得更快,更遠了。”
朱由校喔了一聲,能動就證明成功了大半.
雖然這機車四處漏氣效率太低,但隻要有了從零到一的突破,剩下的要細細打磨即可。
朱由校仔細地觀察著機車,發現轉向機構竟然用上了齒輪。
“這倒是個稀罕玩意!”
朱由校朝張神打道:“朕沒想到你竟然還會做齒輪?”
張神打急忙道:“草民可沒有這麽厲害。這齒輪是欽天監的茅元儀大人製作的,他們說用上齒輪就可以方便轉向,不然話的機車隻能直直行走。”
明代早就有齒輪了,根據明代茅元儀著的武備誌記載,當時就有了一種齒輪齒條的傳動裝置,而且同時代的書籍奇器圖中也記載過齒輪的製作和應用,在這本書裏,齒輪用於原始起重機的傳動。
原本的曆史中,茅元儀為楊鎬的部下幕僚,楊鎬倒台後,茅元儀也隨之受到排擠削官歸隱。
可在這個平行世界裏,茅元儀竟然被調到了欽天監,陰差陽錯的幫忙製造了蒸汽機車。
朱由校看著結構精妙的齒輪轉向係統越來越激動,這是一種遇到同誌的開心。
“讓茅元儀速速過來!”
朱由校看著係統越看越搞不明白,索性叫來了茅元儀。
茅元儀算是一個老官僚,專注於科學之餘,他也十分想進步。
在茅元儀的仔細解答下,朱由校終於一解心中困惑,心情大好。
“茅元儀!”
“臣在!”
“以後你就專司蒸汽機車吧!眼前這個小玩意沒什麽用。朕需要的是能拉重物,日行百裏的大機車。爾等好生研究,朕自有賞賜!”
“謝陛下!!”
茅元儀逮著機會就拚命表現:“陛下請看,臣想再加裝一節大車,這樣的話,就可以裝載大量的水和煤炭,不必每次讓人上下補充。陛下看這樣如何?”
朱由校稍稍想了一下,忽然猛拍大腿:“如此甚妙啊!”
朱由校忽然想到後世那長長的列車。
如果鋪上長長的軌道,那就不需要繁雜的轉向係統了,而且這樣便能輕易的加長機車,也更容易行駛。
雖然朱由校不懂壓強,但四輪重板車經常陷入泥地是不爭的事實。
哈!
原來後人鋪設軌道,一方麵是為了方便控製方向,另一方麵也是免於機車陷入泥地之中啊!
兩根木軌,總比鋪滿青石來得容易。
有了機車,就可以將門頭溝煤炭和密雲鐵礦聯結起來,再修一條到煉鐵廠的軌道,這樣一來,煉鐵廠的產量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朱由校心中火熱了起來。
如果試驗能成功,那以後大明的物流就可以擺脫季節性的水運了。
大明各處的物產就可以用極低的運費流通起來。
朱由校忽然想到什麽。
“茅大人,你這個齒輪本來是用在哪裏的?”
茅元儀立馬迴答道:“這齒輪古以有之,微臣正在編寫新書以圖後世留名。所以就多方查尋驗證。這齒輪一說,是臣的朋友王徵所譯。我見這齒輪精妙,便收錄於書中了。這齒輪原本用於起重機,這起重機也是個好玩意。”
“什麽起重機?譯,翻譯於誰啊?”
朱由校一愣,翻譯?難不成這玩意是外國人搞的?
不會吧,齒輪這東西古已有之了。
朱由校身為一個頂級木匠,自然對工藝圖書了然於心,像什麽魯班經,魯班木經和魯班全書,他都有所涉獵,其中也見過類似齒輪的玩意。
茅元儀說道:“好像是一個什麽鄧玉函的佛朗機人口述的,王徵翻譯轉錄而成。”
朱由校心中不爽:什麽玩意嘛?齒輪這玩意是我等祖先早有發明,怎麽成了佛郎機人傳述而成。
“你迴頭找到王徵,順便把那什麽佛郎機人也找來。”
朱由校的腦袋轉得很快:人力終有窮盡,如果能利用水汽替代人力,那各礦的產量才能大幅提升。
這家夥提到什麽起重機,起重,顯然是某種拉提重物的玩意。
既然有這種人才,那不利用起來可對不起自己了。
“你專於改進機車,王徵給我製造起重機,如果能製造出可替代人力挖掘的機器就更好了。如能完成,重重有賞!”
“臣代王徵一同跪謝陛下!”
“平身吧!”
朱由校看著機車,又看出了新的問題。
“張神打,這鐵器之間的粘結,你們是怎麽完成的?”
朱由校看著茶壺與蓄氣室之間有根粗鐵管相接,有點好奇是如何完成的,想到後世隻需要藍光一閃就能燒結起來,不免心中好奇。
“這個倒也簡單,我等固定好燒得通紅的鐵管,再以鐵汁澆築縫隙,等鐵汁冷卻再細細打磨就行了。這個過程隻需要仔細認真即可。”
張神打說得簡單,那上千度高溫的鐵汁可不是開玩笑,一個不小心鐵汁滴在身上,那不死也要脫層肉了。
隻是這種細枝末節怎可對陛下言說。
朱由校敲了敲管道,隻覺管道還十分的燙。
“唉!這玩意還要改進啊!”
朱由校望著眾人道:“剛才朕看這機車行駛,哪哪都在漏氣。朕也想了明白,這機車靠水汽推動,水汽盡量不要漏泄出來。你們明白嗎?”
“臣等明白。”“草民明白。”
“一應材料,不要小氣。朕自然會大力支持。有缺什麽的直接和朕說明,朕無一不允!”
眼前這些人,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
而朱由校清楚知道,眼前這個蒸汽機,是什麽工業革命的核心物件,對曆史的影響甚大。
哈哈,無論如何,今後的世界首製的蒸汽機,非屬我大明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