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動步槍的生產確實簡單,也更節省用料。”


    朱涵拿起了肖小元的三八式,比劃著講解:


    “步槍最關鍵的三個東西。”


    “槍管,閉鎖結構,擊發結構。”


    “跟栓動步槍相比,半自動擊發結構雖然變化不小但可以接受。”


    “槍管都是一樣的。”


    “有著更複雜的槍機、機匣,還多了一個導氣管、複進簧。”


    “加工確實更難,用料也確實更多。”


    “但是……”


    眾人就等著這個但是呢。


    誰都知道半自動步槍更好。


    尤其是這段時間,五六半都被八路們用出花來了。


    單就說最早發現的三人一組射擊。


    人家機槍為了打得準,也得三連發點射。


    他們三個人每個人一發,還是三個人分別瞄準的。


    跟機槍一樣,卻比機槍更準。


    反正機槍也得正副射手兩個人,要是加上彈藥手就三個了。


    三人的步槍小組也沒顯得多臃腫。


    配合好的,分別上彈,那射出去的子彈就沒斷過。


    需要時對一個點壓製。


    不需要的時候,三人分開三麵包抄。


    就問敵人你怕不怕?


    這還隻是最初級的用法。


    要不戰士們咋說五六半比機槍還好用呢。


    但趙思哲說的也沒錯。


    現實情況在這擺著,造不出來或者產量低,再好的武器也隻有盼著的份。


    不實用啊。


    所以他們恨不得直接把朱涵按地上,別鋪墊了,趕緊說後麵的!


    朱涵表示:我就喜歡看你們看我不爽還無可奈何的樣子。


    “你有算上不同生產線的速度差嗎?”


    這下輪到趙思哲懵了。


    他在米國實習的時候,是在勃朗寧槍械製造廠實習的。


    雖然那裏可以說是世界上超一流的軍械廠。


    但再厲害,也脫離不了它是一個公司的事實。


    他們的生產線是要跟訂單配套的,從來都是要多少槍就生產多少零件。


    像現在石頭橋村兵工廠這種所有生產線都馬力全開的情況,他還真沒啥概念。


    “我們的槍機,是靠銑工們根據尺寸銑削出來的。”


    “我們的槍管,是靠工人們用手搖膛線機刻出來的。”


    “哦,膛線就是來福線,別看叫這倒黴名字,其實跟鏜床沒啥關係。”


    “而在工人們切出一個槍機、刻出一個槍管的時候,鋼管生產線上已經生產出來了幾十甚至幾百根鋼管。”


    “彈簧生產線也擠出了幾十根複進簧。”


    “組裝槍械的活,就直接讓負責保衛的戰士們幹了。”


    “既然製約我們的是槍機和槍管的生產速度,為什麽我們不在同樣的時間裏搞更好的步槍呢?”


    好了,這下指戰員們舒服了。


    要不咋說朱涵是寶貝呢。


    咱還在小家子氣一點點扣用料的時候,人家已經在研究更高維度——時間的問題了。


    “但是用料也確實得扣。”


    朱涵像是知道眾人的想法似的。


    “隻不過你沒扣對地方。”


    “真正需要算計用料的地方是……”


    此時,朱涵已經領著大家來到了一個碩大的倉庫麵前。


    掏出鑰匙,打開了倉庫的大門。


    隨著快兩人高的木門被緩緩推開。


    裏麵的場景一點點映入眼簾……


    “子彈。”


    子彈!


    整整齊齊,摞得像山一樣的子彈箱,每一箱都裝著滿滿的子彈。


    “我滴個天爺啊!”


    “誰快抽我一巴掌,看看是不是在做夢。”


    “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子彈。”


    “乖乖,你是把鬼子皇宮給搶了嗎?”


    看著幾乎要被彈藥堆滿的倉庫,在場眾人大腦已經短路了。


    在此之前,如果有人說這裏存了二三十箱,他們所有人會非常高興。


    但如果聽說這裏放著四五十箱子彈,這些指戰員大概率會把報信的人踹出去。


    吹牛也不知道吹得合理點,把人當傻子嗎?


    畢竟對於現在的八路來說,一個正規團所有子彈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裝滿5個箱子。


    而現在擺在他們眼前的,絕不下於1000箱。


    劉老總顫抖著雙手強迫著自己一點點挪到跟前。


    看著井然有序卻又密密麻麻地躺在包裝裏的子彈,怔怔出神。


    “你是怎麽做到的?”


    這下趙思哲再也沒有了剛才的傲氣。


    此時的他終於也跟其他人一樣,大腦一片空白。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朱涵是怎麽用那一丁點原材料生產出這麽多子彈的。


    “原本,我用的是覆銅鋼。”


    朱涵看著目瞪口呆的眾人,繼續他的硬核科普。


    “銅是個好東西,紅銅(又名紫銅)——也就是純銅,甚至本身就是金屬潤滑劑,可惜他太軟了。”


    “想要製成彈殼必須往裏麵混入鋅做成黃銅,從而增加它的硬度。”


    “而覆銅鋼就是要用紅銅作為防鏽層和金屬潤滑劑。”


    “以三八式用的有板彈為基準,一顆大約含有11.5克的黃銅。”


    “按95%銅、5%鋅算,一顆有板彈最多能提煉出不到11克紅銅。”


    “而搞一顆內部代號m43彈的鋼短彈,按照10%覆銅量,彈頭、彈殼總共需要用掉0.9克紅銅。”


    “這樣還是太浪費了,搞不出多少彈。”


    在場的指戰員們都已經麻木了。


    一顆鬼子彈能換12顆鋼短彈這叫少。


    是我的數學老師該槍斃,還是得讓咱們語文老師打一架?


    而陳旅長則在旁邊表示情緒穩定。


    看到了吧?


    這就是朱氏特有的神奇算學。


    “好在隨著咱們的發展,鋼鐵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鋼鐵的產量越大,對於焦炭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焦炭的產量越多,它的副產品煤焦油也與日俱增。”


    就在眾人被一大堆沒接觸過的名詞繞得雲裏霧裏的時候,朱涵終於說了結果。


    “所以我讓化工廠以煤焦油為原料,生產酚醛樹脂。”


    “以酚醛樹脂為基料,製作防鏽潤滑漆進而製作塗漆鋼。”


    “這樣最費銅的彈殼可以直接用塗漆鋼製作,完全不需要消耗寶貴的銅資源。”


    “於是,一顆塗漆鋼殼的m43彈,理論用銅量便來到了0.08克(10%彈頭被甲,10%覆銅),終於達到了令我接受的程度。”


    “多少!???”xn


    悟了!眾人悟了!


    感情不是朱涵故意說話氣人。


    人家是怕咱興奮過度噶過去。


    按他這麽算豈不是一顆鬼子子彈能換150多顆鋼短彈?


    就往少了說,換他個130顆吧!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15600發鋼短彈幹死一個鬼子是賺的!


    是賺的!


    是賺的!


    特娘的,打了這麽多年仗,頭一次知道子彈的買賣還能這麽做。


    “這裏是一百三十六萬發子彈,大部分是近一個半月生產的。”


    “隨著大型輥壓機和衝壓機的投入,前段時間又有兩條生產線建成,目前已有8條子彈生產線投產。”


    “按每天12生產小時計算,每條生產線一天能生產約5000發子彈,產量雖然少但總比沒有強……”


    “好,好,好……”


    此時已經老淚縱橫的劉老總完全沒有了平常的氣定神閑。


    他怎能不激動?


    要知道,八路軍剛剛入晉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平型關大捷。


    而作為當時八路軍主力和實力最強的115師,開打前全師上下彈藥加在一起也不過二十來萬發。


    犧牲的烈士們啊,你們看到了嗎?


    咱八路熬出頭了!


    “這些子彈防鏽嗎?耐腐蝕嗎?易於長期保存嗎?”


    趙思涵依舊不死心。


    而這次,都不用朱涵開口,朱涵的警衛員李大有直接迴答了他。


    “沒問題的趙思涵同誌。”


    “朱廠長從第一批子彈開始,每天都會拿出一部分在極端環境下進行測試。”


    “事實證明,這些鋼殼彈在潮濕環境下的儲存時間雖然比銅殼彈短了一點,但都在可接受範圍,保養得當的話完全能夠滿足長期儲存的要求。”


    這已經是衡量一款彈藥好壞的最後一塊拚圖了。


    趙思涵勉力地點了點頭:“看來你確實搞出了一種可用的彈藥。”


    其實自始至終他都沒有什麽壞心思。


    隻不過是朱涵的計劃太激進,讓他完全無法接受而已。


    “那槍呢?就算子彈有這麽大的產量,你能造出多少槍?戰士們什麽時候才能用上這款槍?”


    “目前,月產量300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圖書館去抗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碳烤大金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碳烤大金魚並收藏帶著圖書館去抗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