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唐青的推測
聽泉鑒寶:開局進秦始皇陵墓 作者:扛著AK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真是有意思的獸麵金方泡。】
【我好像在古裝電視劇裏看見過,當時用來祭祀。】
【獸麵金方泡,我是真的在網上見過,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前麵的金圓泡、鴨首金帶鉤、鳥首玉帶鉤,我都好像在哪裏見過。】
【你們這麽說,金管鏈子我好像也見過。】
唐青愜意的坐在銅器上,看著粉絲發言。
這些粉絲也是聰明人,也發現了問題。
唐青看了一眼時間,馬上是晚上十二點。
“泉哥,直播間的朋友們,馬上十二點。
我也不再給各位講解文物。
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座古墓的古怪。”
“嗬嗬,古先生這麽說,肯定發現了問題。”泉哥說道。
唐青笑道:“我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能猜出一個大楷。”
馬老:【古先生,你確信這座古墓是秦朝貧民的墓地?】
看來馬老也發現了問題,所以才先確定墓地的主人身份。
唐青肯定相信係統,既然係統說它是貧民墓地,那就一定是貧民墓地。
唐青說道:“馬老,我非常確信這是一座秦朝貧民墓地。
我想馬老問這句話,肯定已經猜到一些。”
馬老:【如果古先生確信是秦朝貧民墓地,我確實猜到一些。
就是不知道與古先生猜得是不是一樣?】
【古先生和馬老在打啞謎。】
【古先生和馬老都應該猜到這些文物的來路。】
【不知道馬老和古先生猜的是不是一樣?】
【看來我們還是太笨,居然沒有一個人猜到。】
【你看泉哥也沒有猜到,他也不知道。】
馬老:【還是讓古先生說吧,我想我們兩人猜到一起了。】
唐青清了清嗓子,“馬老,泉哥,直播間的朋友們。
既然馬老讓我說,我就大楷分析一下。”
“眾所周知,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其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也是國內迄今發掘出的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主槨室上部及四周共有殉葬人 182人,而且都有棺木。”
“截至目前,秦公一號大墓也是考古所知盜洞最多的墓葬。
發掘工作開始時,一揭開墓上耕土層,即發現盜洞 247個。”
“大家是不是很驚訝,一座古墓居然有247個盜洞。
可以說,盜墓賊把秦公一號大墓當練手的地方。”
“當考古人員發掘到槨室時,仍有十多個盜洞。
其年代自漢代一直延續至唐、宋時代。
持續時間之長,反正是我見過最長的。”
“雖然曆經了曆朝曆代嚴重盜擾,考古人員仍然出土了文物 3500餘件。
包括金器、玉器、鐵器及石器等。”
幸好唐青看秦朝資料的時候,秦公一號大墓那是必看,他才記得這麽清楚。
“我上麵說的這些,大家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那我為什麽說秦公一號大墓?”
“我們再來看此墓和秦公一號大墓,這兩座墓葬的規模有著天壤之別。
但其出土的諸多器物,卻有著驚人的相同甚至相似之處。”
“第一點,此墓出土的金圓泡和金管(管狀絡飾),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幾乎完全相同。”
“第二點,此墓出土的獸麵金方泡,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也完全相似。
連上麵雕刻的紋飾亦很相似。”
“第三點,兩座墓葬中都出土的鴨首金帶鉤和鳥首玉帶鉤。
其紋飾及工藝製造水平“如出一轍”。”
“仔細觀察,不難此墓出土的器物製作工藝,毫不亞於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器物。
甚至所出器物擁有同樣的文化屬性,這難道僅僅隻是一種巧合?”
“所以,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
此秦朝貧民墓中的文物,應該是盜於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
【臥槽,古先生的意思是,有人盜了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然後放到這裏。】
【我剛才在網上查了一下,還真有這個說法。】
【還是古先生厲害,就憑這些文物,就能猜出一個大楷。】
【那到底是誰,盜取這麽多文物放在這裏?】
【還有這個墓的原主人去哪裏了?】
【嗬嗬,墓的原主人肯定被盜墓賊丟了出去。】
馬老:【古先生的推理猜測,也是我的推理猜測。】
唐青對自己的推理很滿意,得到了馬老的認可。
“感謝馬老的認可,我這裏還有一點順帶的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大家都知道黃金,這種代表身份的貴金屬。
一直都是那些皇室貴族的專用品。”
“自唐宋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冶煉技術的改進。
黃金才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可是,在此墓中,我們已經發現至少2公斤的黃金飾物。
為何會葬於一座小型秦人墓葬之中?”
“由此推斷,此墓的隨葬器物應該來自那些王室等級的陵地。
正好就是秦公一號大墓。”
“但是,作為小型墓葬,此秦墓與一般秦人墓葬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如不隨葬銅,這與秦人的葬俗相背。”
“那麽,金柄鐵劍、金圓泡、鴨首金帶鉤、玉璧、玉璜。
還有銅轉子、銅帶鉤、瑪瑙、綠鬆石等珍貴文物,出現在同一座秦墓中。”
“這說明什麽,說明盜墓賊不止盜取了一座古墓。
此墓中的文物,可能來自不同古墓。
隻是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應該最多。”
“至於此墓的墓主人,應該被盜墓賊給搬離了。”
“還有盜墓賊為什麽沒來取他的東西,我想他大概在外意外死亡。
也使得這座秦朝貧民墓裏,才一直保留這麽多文物。”
馬老:【古先生說的,跟我想的完全一模一樣。】
【可憐的墓主人,不知道被盜墓賊丟到哪裏去了。】
【盜墓賊真可恨,盜了墓,居然還占別人的墓地。】
【盜墓賊占了別人的墓,也遭到了報應,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連自己盜取的寶物都沒拿。】
【不過,沒有這個盜墓賊,我們今天也看不到這麽多的文物。】
【還是得感謝古先生,連秦朝的貧民墓地都能找到。】
......
【我好像在古裝電視劇裏看見過,當時用來祭祀。】
【獸麵金方泡,我是真的在網上見過,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前麵的金圓泡、鴨首金帶鉤、鳥首玉帶鉤,我都好像在哪裏見過。】
【你們這麽說,金管鏈子我好像也見過。】
唐青愜意的坐在銅器上,看著粉絲發言。
這些粉絲也是聰明人,也發現了問題。
唐青看了一眼時間,馬上是晚上十二點。
“泉哥,直播間的朋友們,馬上十二點。
我也不再給各位講解文物。
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座古墓的古怪。”
“嗬嗬,古先生這麽說,肯定發現了問題。”泉哥說道。
唐青笑道:“我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能猜出一個大楷。”
馬老:【古先生,你確信這座古墓是秦朝貧民的墓地?】
看來馬老也發現了問題,所以才先確定墓地的主人身份。
唐青肯定相信係統,既然係統說它是貧民墓地,那就一定是貧民墓地。
唐青說道:“馬老,我非常確信這是一座秦朝貧民墓地。
我想馬老問這句話,肯定已經猜到一些。”
馬老:【如果古先生確信是秦朝貧民墓地,我確實猜到一些。
就是不知道與古先生猜得是不是一樣?】
【古先生和馬老在打啞謎。】
【古先生和馬老都應該猜到這些文物的來路。】
【不知道馬老和古先生猜的是不是一樣?】
【看來我們還是太笨,居然沒有一個人猜到。】
【你看泉哥也沒有猜到,他也不知道。】
馬老:【還是讓古先生說吧,我想我們兩人猜到一起了。】
唐青清了清嗓子,“馬老,泉哥,直播間的朋友們。
既然馬老讓我說,我就大楷分析一下。”
“眾所周知,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其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也是國內迄今發掘出的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主槨室上部及四周共有殉葬人 182人,而且都有棺木。”
“截至目前,秦公一號大墓也是考古所知盜洞最多的墓葬。
發掘工作開始時,一揭開墓上耕土層,即發現盜洞 247個。”
“大家是不是很驚訝,一座古墓居然有247個盜洞。
可以說,盜墓賊把秦公一號大墓當練手的地方。”
“當考古人員發掘到槨室時,仍有十多個盜洞。
其年代自漢代一直延續至唐、宋時代。
持續時間之長,反正是我見過最長的。”
“雖然曆經了曆朝曆代嚴重盜擾,考古人員仍然出土了文物 3500餘件。
包括金器、玉器、鐵器及石器等。”
幸好唐青看秦朝資料的時候,秦公一號大墓那是必看,他才記得這麽清楚。
“我上麵說的這些,大家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那我為什麽說秦公一號大墓?”
“我們再來看此墓和秦公一號大墓,這兩座墓葬的規模有著天壤之別。
但其出土的諸多器物,卻有著驚人的相同甚至相似之處。”
“第一點,此墓出土的金圓泡和金管(管狀絡飾),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幾乎完全相同。”
“第二點,此墓出土的獸麵金方泡,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也完全相似。
連上麵雕刻的紋飾亦很相似。”
“第三點,兩座墓葬中都出土的鴨首金帶鉤和鳥首玉帶鉤。
其紋飾及工藝製造水平“如出一轍”。”
“仔細觀察,不難此墓出土的器物製作工藝,毫不亞於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器物。
甚至所出器物擁有同樣的文化屬性,這難道僅僅隻是一種巧合?”
“所以,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
此秦朝貧民墓中的文物,應該是盜於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
【臥槽,古先生的意思是,有人盜了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然後放到這裏。】
【我剛才在網上查了一下,還真有這個說法。】
【還是古先生厲害,就憑這些文物,就能猜出一個大楷。】
【那到底是誰,盜取這麽多文物放在這裏?】
【還有這個墓的原主人去哪裏了?】
【嗬嗬,墓的原主人肯定被盜墓賊丟了出去。】
馬老:【古先生的推理猜測,也是我的推理猜測。】
唐青對自己的推理很滿意,得到了馬老的認可。
“感謝馬老的認可,我這裏還有一點順帶的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大家都知道黃金,這種代表身份的貴金屬。
一直都是那些皇室貴族的專用品。”
“自唐宋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冶煉技術的改進。
黃金才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可是,在此墓中,我們已經發現至少2公斤的黃金飾物。
為何會葬於一座小型秦人墓葬之中?”
“由此推斷,此墓的隨葬器物應該來自那些王室等級的陵地。
正好就是秦公一號大墓。”
“但是,作為小型墓葬,此秦墓與一般秦人墓葬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如不隨葬銅,這與秦人的葬俗相背。”
“那麽,金柄鐵劍、金圓泡、鴨首金帶鉤、玉璧、玉璜。
還有銅轉子、銅帶鉤、瑪瑙、綠鬆石等珍貴文物,出現在同一座秦墓中。”
“這說明什麽,說明盜墓賊不止盜取了一座古墓。
此墓中的文物,可能來自不同古墓。
隻是秦公一號大墓的文物應該最多。”
“至於此墓的墓主人,應該被盜墓賊給搬離了。”
“還有盜墓賊為什麽沒來取他的東西,我想他大概在外意外死亡。
也使得這座秦朝貧民墓裏,才一直保留這麽多文物。”
馬老:【古先生說的,跟我想的完全一模一樣。】
【可憐的墓主人,不知道被盜墓賊丟到哪裏去了。】
【盜墓賊真可恨,盜了墓,居然還占別人的墓地。】
【盜墓賊占了別人的墓,也遭到了報應,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連自己盜取的寶物都沒拿。】
【不過,沒有這個盜墓賊,我們今天也看不到這麽多的文物。】
【還是得感謝古先生,連秦朝的貧民墓地都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