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況且,哥哥姐姐他們常年在姥姥家,很少有時間迴家團聚。這次他們好不容易抽空迴來一趟,咱們作為一家人,難道不應該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時光,和睦相處嗎?再說當初也把你送城裏過,是你自己不爭氣,三天;兩頭生病,你想上城裏上學,上北京都行就看你能不能考上”聽到這話,靜兒不禁微微一怔,眼眶瞬間濕潤了起來,她滿心的委屈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湧上心頭。


    就在這個時候,秋盈走了進來,秋盈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此刻正閃爍著一絲嗔怒,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靜兒,然後輕啟朱唇說道:“就屬你事情最多!”聲音清脆而又帶著些許不滿。說完之後,秋盈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似乎想要將心中的不快一並甩掉。靜兒嚇的後退了下,害怕媽媽一巴掌扇過來。因為在媽媽生氣時曾經被這樣對待過。


    秋盈毫不猶豫地彎下腰去,伸出雙手緊緊握住那把掃帚的長柄,用力將其提起。隨著手臂的揮動,掃帚與地麵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一曲勞動的交響樂正在奏響。


    看到這一幕,其他孩子們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迅速跑到各個角落,有的拿起抹布擦拭桌椅,有的拎起水桶衝洗地板,還有的細心整理著雜亂擺放的物品。


    一時間,整個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忙碌的身影。


    大家相互協作、配合默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然而,就在這片熱鬧祥和的氛圍之中,一個孤獨的身影卻悄然離開了。


    隻見靜兒默默地轉過身,淚水在她眼眶裏打轉,她強忍著不讓它們滑落下來。.


    緩緩地,她邁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向門外走去,最終消失在了家的院子裏。


    在家園外,靜兒子孤獨地倚靠在冰冷的牆角處,身體微微蜷縮著,仿佛想要將自己隱藏起來。


    她那纖細的小手緊緊地擰著自己衣服的衣角,似乎通過這樣的動作可以緩解內心的不安和緊張。


    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擺弄著衣角,時而用力地揉搓,時而輕輕地撫平,就像是在與那小小的衣角訴說著心中無法言說的秘密。


    她猶如一片在狂風中飄搖的樹葉,不知將被吹向何方,隻能聽憑風的擺布,在未知的旅途中輾轉。而在這片迷茫的混沌裏,她竟不由自主地邁向了學校。


    那是一個在她往昔生活裏頗具特殊意義之所,曾經,隻要置身於學校之中,規律的作息、熟悉的夥伴以及清晰的奮鬥目標便皆可尋得,仿佛那是一個能為所有問題提供答案的神奇之地。


    學校尚未開學,大門緊閉著,恰似一道冰冷且無情的屏障,將她與校園內的世界殘忍地分隔開來。大門兩側,“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字樣赫然在目。


    往日裏,這熟悉的語句仿若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為無數學子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勵他們於知識的浩渺海洋裏披荊斬棘,在書山的蜿蜒小徑上奮勇攀登。然而現今,靜兒站在這緊閉的大門之前,凝視著這兩句話,苦澀與困惑卻在心中肆意蔓延。


    她的眼神黯淡而失神,思緒仿若無根之萍,四處飄蕩。“書山有路?可我如今連腳下的路都不知邁向何處,勤奮的意義又何在呢?”她暗自思忖。


    “學海無涯,隻是我內心的疲憊與迷茫已近乎將我淹沒,哪還有餘力去做舟楫遠航呢?”家庭中的矛盾如同一片陰霾,將她的整個心靈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


    家,本應是溫暖的港灣,此刻卻淪為她最急於逃避卻又無處可遁的所在。


    她迷失了家園的方向,曾經那個充滿歡聲笑語,洋溢著溫暖、支持與關愛的家,在記憶中逐漸變得模糊而遙遠。也許她本就不屬於這個家,那麽她所向往的家又在何方。


    自昨日早飯時那令人心碎的一幕發生後,她感覺自己仿若一個身處異鄉的漂泊者,在自己家中竟尋覓不到一絲歸屬感。她憶起媽媽的責罵聲,那聲音宛如一把鋒利的劍,無情地斬斷了她與家之間的情感維係。


    她曾試圖以用心準備早飯的方式向家人傳遞自己的愛意,然而換來的卻是指責與否定。


    這種失落感與被拒的痛苦,讓她覺得自己宛如一個被遺棄的孩童。


    從社會學的視角審視,家庭和學校皆是個人成長曆程中至關重要的社會環境。


    家庭賦予人初始的情感認知以及社會化的根基,學校則為人提供知識的積累以及更為廣闊的社交舞台。


    對於靜兒而言,這本應相得益彰的家庭和學校如今卻雙雙使她深陷泥淖。


    她在學校緊閉的大門前來迴踱步,腳步沉重而拖遝。


    她不知自己是該在此等候學校重新開啟,重拾自己在學業上的角色;還是應當轉身離去,去尋覓一個能夠重新接納自己情感的家。她內心的掙紮恰似一場慘烈的戰爭,雙方陣營都在拉扯著她,而最終的結局卻如同迷霧中的未知,難以預測。


    她的雙眸微微泛紅,淚意似乎下一秒就會決堤而出。周遭的一切顯得那般寂靜,唯有風聲在輕輕低吟,仿若在幽幽訴說著她內心的孤寂。


    她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家裏的種種場景,那些熟悉的家具、家人的麵容,可這些畫麵如今隻會讓她的心愈加疼痛。


    她不知該如何修複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清楚在家庭關係的影響下,自己的未來將會發生何種改變。


    恰似站在十字路口的旅人,既無標識,又無指引,隻能在這兩難的絕境中茫然地佇立。


    太陽公公慢悠悠地爬上了天空,靜兒在學校外麵晃悠著,。突然,她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定格在前方不遠處的一個身影上。


    那是一個她的同學獻榮,隻見她正彎著腰,背上馱著一個看起來頗為沉重的東西,每邁出一步都伴隨著身體的搖晃,仿佛背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腳步沉重而吃力。


    她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腳下的土地上,那吃力的模樣就像一頭在泥沼中艱難前行的耕牛。


    靜兒的心中瞬間被同情與關切填滿,她的雙腿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不假思索地朝著獻榮的方向飛奔而去。


    在獻榮還未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靜兒就已經趕到她身邊,迅速伸出手去幫她托著背後沉重的物件。朋友先是一愣,而後臉上綻放出如春花盛開般的驚喜笑容。


    兩人的眼神交匯,那一瞬間,仿佛有道無形的橋梁在她們之間架起,傳遞著無需言語的理解與感激。


    隨後,兩人就如同兩隻擺脫了束縛的自由小鳥,嘰嘰喳喳地有說有笑起來,話題就像涓涓細流連綿不絕。


    她們一邊分享著最近聽到的有趣傳聞,一邊朝著獻榮家的方向歡快地走去。一路上,陽光灑在她們身上,斑駁的樹影在腳下交錯,伴隨著歡聲笑語,構成了一幅無比和諧的畫麵。


    沒過多長時間,獻榮家那寬敞的院子就映入眼簾。


    那院子簡直大得超乎想象,宛如一片寧靜的小天地。院子的地麵被打掃得一塵不染,像是一塊平整的巨大畫布。


    角落裏,幾株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綻放著淡雅的色彩,散發出若有若無的幽香,就像低調而倔強的精靈,默默地為這個院子增添著生機與韻味。


    旁邊錯落排列著的一排排房子,每一座都有著獨特的韻味。


    這些房子的屋頂高低起伏,仿佛是在向天空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雖然沒有城市建築的那種精致華麗,卻透著一種質樸無華的親切與安然,仿佛在靜靜守護著這個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剛一踏進家門,一股濃濃的農家生活氣息便撲麵而來,那是一種混合著幹草香、煙火味和家的溫馨的獨特氣息。


    她倆就像兩隻歸巢的小燕子,熟門熟路地掃視一圈後,眼睛瞬間被角落裏那一堆鮮嫩欲滴的豬草吸引住了。


    於是,兩人心照不宣地忙活起來,像是一對配合默契的老搭檔。


    她們將豬草搬到院子中的水槽旁,清澈的水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銀光。她們輕柔地把豬草放入水中,仔細地清洗著每一片葉子。


    那豬草在清水的衝洗下,愈發顯得翠綠欲滴,就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每一片葉子都散發著清新的氣息。


    洗完豬草後,她們又將濕漉漉的豬草搬到一旁的案板上。


    案板上早已擺放好了一把鋒利的菜刀,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寒光。


    兩人輪流拿起菜刀,熟練而有節奏地剁著豬草。


    每一刀落下,菜刀都精準地切入豬草堆中,發出清脆而富有韻律的聲響,仿佛是在演奏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曲。那聲音在安靜的院子裏迴蕩,像是在訴說著鄉村生活的勤勞與樸實。


    接著,她們把剁碎的豬草倒進豬槽裏。


    豬槽裏早已等待著一群嗷嗷待哺的小豬們,這些小豬一聞到豬草的香味,就像一群得到信號的小饞鬼,歡快地撒著蹄子跑過來。


    它們你擠我,我擠你,紛紛將小腦袋湊到豬槽前,迫不及待地大嚼起來,那吧唧吧唧的響聲此起彼伏,仿佛是小豬們奏響的歡快進餐曲。


    靜兒站在一旁,看著小豬們狼吞虎咽的可愛模樣,她的肚子也在這個時候很不合時宜地咕咕叫了起來。


    那聲音像是從肚子裏鑽出來的一個小怪獸,在這個安靜的院子裏顯得格外突兀,讓靜兒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就像熟透了的蘋果。


    說來也巧,就在這個時候,獻榮家正好做好飯。


    獻榮媽媽像一陣溫暖的春風,從屋裏輕盈地走了出來。她的目光在院子裏一掃,就看到了靜兒,眼睛裏瞬間充滿了友善和熱情,嘴角也不由自主地上揚,勾勒出一個親切的微笑。


    看到靜兒後,她便用那溫和而慈祥的聲音說道:“吃飯了嗎?”那聲音好似春天裏輕柔的溪流,潺潺流淌著關懷與暖意,淌入靜兒的心田,讓她感到無比的愜意與安心。


    靜兒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還沒有呢。”獻榮媽媽聽了,毫不猶豫地熱情邀請道:“那就在我們家吃吧!”說完,她轉過頭,對著屋內大聲喊道:“蓉蓉,快,你們領靜兒過來吃飯!”


    那聲音中氣十足,在屋子裏迴蕩著,聲音裏滿滿的都是真誠和熱情,宛如一個熱情的音符在這個充滿愛的家裏跳躍,瞬間讓整個家都充滿了家的活力與熱情。


    蓉蓉在屋裏早就聽到了動靜,聽到媽媽的唿喊後,她的心仿佛被注入了活力,像一隻歡快的小鹿一樣,快步從屋裏走出來。


    她的臉上洋溢著如同陽光穿透雲層般燦爛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盛開的向日葵,充滿了純真和熱情。


    她走向靜兒,向靜兒伸出手,那雙手散發著溫暖,就像冬日裏的小火爐,給人帶來無盡的舒適與安心。


    親切地說:“靜兒,快來和我們一起吃飯吧!”那語氣裏滿是真誠的邀請,宛如一陣帶著花香的微風,輕輕拂過靜兒的心頭,讓靜兒的心中感到十分溫暖。


    靜兒看著蓉蓉那熱情的模樣,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她的心裏充滿了感動,然後跟著蓉蓉走進屋內。


    一踏入獻榮家的屋子,一股濃鬱的溫馨氛圍便將靜兒緊緊包裹住,就像清晨的迷霧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屋子的牆壁上掛著幾幅簡單的畫,那些田園風光的畫仿佛是一扇通往寧靜鄉村世界的窗戶,畫上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能聽到風吹麥浪的沙沙聲;


    家庭合影的畫裏,每個人的笑容都那麽燦爛,似乎那些美好的瞬間正通過畫麵散發著幸福的光芒,這些畫像是一位位默默訴說著這個家故事的老者。


    屋子裏擺放著陳舊卻擦拭得一塵不染的桌椅,桌麵在陽光的映照下反射著柔和的光線,如同平靜的湖麵泛起的微微波光,仿佛在熱情地歡迎著靜兒的到來。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像是灑落的碎金,又似跳躍的精靈,為整個屋子增添了一抹靈動與活潑。


    獻榮媽媽端出一盤有些發黃的貼餅,放在靜兒麵前。


    她的眼睛裏透著一絲羞澀和期待,笑著說:“這是我剛做的貼餅,可能不是純白麵的,加了些玉米麵,不過味道很好哦。”


    那貼餅散發著一股淡淡的玉米香氣,那香氣如同一隻無形的小手,調皮地撩撥著靜兒的嗅覺神經,又似一個神秘的使者,帶來田野間質樸的問候。


    靜兒接過貼餅,眼睛裏滿是好奇和期待。


    她輕輕地咬了一口,貼餅的表麵在牙齒的觸碰下發出輕微的酥脆聲,那種酥脆的感覺就像是踩在深秋鋪滿落葉的小徑上,腳下的落葉發出的沙沙聲響,伴隨著淡淡的玉米香,瞬間在口腔裏彌漫開來,仿佛把整個玉米地的豐收氣息都捕捉了進來。而貼餅裏麵卻十分柔軟,就像雲朵般輕柔地在口腔裏散開,口感香甜可口,那香甜的味道如同蜂蜜在舌尖上緩緩流淌,每一口都像是在品味著獻榮媽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人的用心。


    接著,獻榮媽媽又給靜兒加了些菜,是一碗黃豆芽燉粉。


    那碗黃豆芽燉粉看上去就十分誘人,黃豆芽鮮嫩欲滴,每一根都像是剛剛從泥土裏探出腦袋的小精靈,在鍋中經曆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後變得更加充滿活力。


    粉條爽滑勁道,它們相互纏繞在一起,像是一群親密無間的夥伴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擁抱,又似一幅充滿生活趣味的藝術畫卷。黃豆芽的清新與粉條的軟糯相得益彰,兩者搭配在一起,味道十分美妙。


    靜兒細細品味著這道菜,當牙齒咬到黃豆芽時,那飽滿的汁水瞬間在口中爆開,帶來一種清爽而醇厚的口感,如同清晨的雨露滴落在舌尖,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而粉條滑溜溜的,溜溜的,入口即化的感覺讓靜兒的味蕾歡唿雀躍。


    靜兒坐在餐桌旁,一邊享受著美味的食物,一邊感受著獻榮家的溫暖和友好。


    她看著獻榮媽媽忙前忙後的身影,心裏滿是敬意。獻榮媽媽為了這一頓飯,想必是在廚房忙碌了許久,從食材的準備到烹飪的火候,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她的心血。


    而蓉蓉在一旁,時不時地給靜兒遞上碗筷,眼睛裏閃爍著真誠的光芒,這種真誠的關懷是如此的純粹,沒有絲毫的雜質。


    成年後的靜兒在想起這頓飯的時候,心裏還是很懷念。那不僅僅是一頓簡單的飯食,更是一段充滿溫暖與關愛的迴憶。


    在她後來經曆了無數的風雨和坎坷後,她才越發深刻地體會到,那樣純真而質樸的情感是多麽的珍貴。


    那頓豆芽粉條是以後,再也沒有吃過這麽好的了,因為那頓飯裏包含了獻榮家所有人的熱情、善良和對她的關愛,那些美好的情感如同璀璨的星光,永遠鑲嵌在靜兒記憶的深處,每當她感到疲憊和孤寂時,就會像打開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迴家的路有多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解憂的燕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解憂的燕子並收藏人迴家的路有多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