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去的路上,世子和黃東並肩而行,兩人邊走邊談論著那天發生的行刺事件。與此同時,那名女子的雙手被緊緊地縛在背後,由文宣牢牢抓住她的胳膊,以防她趁機逃走。
世子轉頭看向黃東,開口問道:“那天管叔帶人去追捕那個刺客之後,可有什麽消息傳來?”
黃東連忙迴答道:“那天深夜,管叔曾經迴來向王爺稟報過這件事情。他們一行人順著刺客留下的腳印以及沿途的血跡一路追蹤,但追到某個路口時,腳印和血跡卻突兀地消失不見了。無奈之下,眾人隻能分頭尋找線索,但最後當他們迴來會合時,誰也沒有發現刺客的蹤跡。第二天,我又親自前去那個地方複查,結果依舊如此,實在是令人感到蹊蹺。”
文宣在旁邊補充道:“昨晚,父親也跟我提到過這件事,確實非常奇怪。那刺客身受重傷,行動本就十分不便,按照常理推斷,他應該很難逃脫才對。”
世子微微皺眉,表示讚同地點點頭。這時,黃東繼續說道:“今日我返迴王府後,向王爺稟報過此事。王爺隨後便吩咐希安前往山腳下的村莊進行打聽和詢問,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希安?原來如此,怪不得早茶之後便不見其蹤影。”世子恍然大悟。
“希安可是你東姐姐的得意弟子呢,如今你東姐姐的能耐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文宣在一旁插話道。
兩人就這樣一言一語地閑聊著,不知不覺間已抵達王府。
眾人分立兩旁,王爺端坐於正中央,管家則恭恭敬敬地站在王爺身側稍後處,而那名女子則雙膝跪地,將頭緊緊貼在地麵上。
“這件衣裳是否便是你當日在牛首山上拾得的?”王爺語氣平緩地開口詢問。
“是……是的,王爺!”那女子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顯然是被王爺強大的氣場嚇得不輕。王爺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其威名遠揚天下,不僅殺伐果斷為人稱道,其英雄事跡也傳頌於世。
“那麽,你喚作何名?”王爺接著追問。
“啟稟王爺,小女子名叫莫小蝶!”
“風鈴渡的村民們怎會淪落至此?”王爺一臉凝重,他記憶中的渡口,本應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乃是由江北入南都的必經之所。按常理而言,即便在渡口擺個鋪子,賣點茶水點心,也足以維持生計,又何須向過往之人乞討呢?
“迴王爺,去年冬月,朝廷一道詔令下來,便關閉了渡口。商貨改走南邊的紅葉渡去南都,行旅則改走北邊的北水關。若要去江寧或者轉去江南其他府縣,就得順著南都河進入其他水係。”女子答道。
“此事何時發生?”王爺對此毫不知情,轉身看向身邊的管家,管家俯身低語了幾句。王爺聽後,不禁哈哈大笑。
風鈴渡位於南都、橫水、江寧三地交界處,名義上雖歸橫水管轄,但實際上離江寧府更近,日常事務多由其管理。然而,其北麵有一條河流,河流以北又屬於南都,這給日常管理增添了不少麻煩。
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疑惑,紛紛看向王爺。
“還不快向王爺稟報包裹發現之地?”黃安高聲嗬斥。
“啟稟王爺,這些衣服首飾確實是小女子撿到的。那日上午,我從江寧返迴途中,路過一個路口時,發現草叢中有異物,走近一看,發現是些衣服和首飾。想著這荒郊野外必定無人認領,便拿到集市上換些銀兩。”女子在一旁解釋道。
“裏麵的衣服首飾頗為華麗,我便留了一身,其餘的都換了銀兩。”
“算算時間,你是在橫水過了一夜吧?剛剛在酒樓,仔細算來,應該有不少銀兩吧?”文宣也加入問詢。
“你口口聲聲說村民如何,自己卻半點委屈都受不了。”黃安對她的話半信半疑。
“啟稟王爺,小女子數月來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好不容易有了些銀兩,吃好住好一些,又有何錯?”說罷,那女子放聲大哭起來。
“不去臨近的江寧府,偏偏跑到更遠的橫水鎮,其中定然有詐!!”文宣的問題更加直白。
現場爭吵不休,王爺示意眾人安靜,那女子也止住了哭聲。此時的世子一直沉默不語,他心中所想的是風鈴渡的村民以及那夜刺客是如何逃脫的。突然之間,世子似乎想到了什麽,便走到王爺身邊,在王爺耳畔低語道,“父親……”
眾人隻看到世子在王爺耳邊說著什麽,卻聽不到具體內容,此時,王爺聽著,還不時點頭。
此時,希安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拱手稟報:“王爺,卑職奉命去山下村落探訪查問,並未發現刺客的蹤跡,但在山腳發現一具屍首,經跟蘇姨確認,是剛來王府不久的護衛。卑職與江寧府仵作一同查看過,其頸部有明顯傷痕,似是遭人從身後襲擊,身上還有多處骨折,疑是從高處跌落所致。”
“淵兒,你帶人去風鈴渡。”王爺看向一旁的世子,沉聲道,“刺客想必就藏匿於此。”牛首山北邊、東邊、南邊依次是南都、江寧、橫水,唯有西邊可逃,西邊一處是劉家村,另一處便是風鈴渡。劉家村沒有消息,那麽刺客唯一的選擇便是風鈴渡了。
“刺客真的在這裏嗎?”黃東在一旁好奇地問道。
“那是當然,刺客沒得逞,想要逃脫官府追捕,就隻能往西,通過風鈴渡過江,到北岸才能喘口氣。”文宣在世子另一側笑嘻嘻地解釋道。
“而刺刺客受了重傷,肯定跑不遠,估計著時間,還在風鈴渡呢。”世子身後的希安也跟著附和道。
“小時候郡主讓你多讀點書,你偏偏喜歡舞刀弄槍,這麽簡單的問題都分析不出來。”文宣在一旁調皮地壞笑。
黃東一個閃身從世子身後繞過,一腳踢了過去,文宣拍了拍大腿,“就你這樣粗魯,哪像個女孩子!”
“要你管!!!”
就這樣,一行幾人打打鬧鬧著,不久來到了風鈴渡。
“世子!”那女子開口了。
世子迴頭看了一眼女子,女子接著說道,“能不能解開這枷鎖?馬上就到渡口了。”女子的話裏帶著一絲懇求,因為她經常在渡口走動,認識的村民很多,怕他們看到自己這樣會傳出什麽流言。
世子給希安使了個眼色,希安剛要打開枷鎖,黃東連忙伸手製止,“這女子太狡猾了,要是讓她逃脫了,再想抓她就難了,何況這渡口沒人比她更熟悉!”
“不必憂心忡忡,她絕對不敢逃跑!”世子趕忙出言寬慰眾人。其實,世子心中自有盤算,數日前山中遇刺之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這渡口距離事發之地並不算遠,稍具理智之人都會明白秦王府與府衙的人定會迴來此地搜查,更會清楚此處近日必會戒備森嚴。
時值五月,天氣略顯悶熱,那名女子帶著幾個人在渡口走著。渡口處的商人與旅客寥寥無幾,道路兩旁傳來的叫賣聲亦隨之減少。女子見眾人不時擦拭額頭的汗水,便引領他們走向路旁一個售賣飲水的小攤。攤主乃一年邁老嫗,背部略彎,頭發花白,身著衣物滿是水漬。
眾人行至攤前,老嫗急忙擦拭起桌凳。“世子爺,您此番前來可是為追尋刺客蹤跡?”一行人剛剛落座,便聽到老嫗如此詢問,不禁麵麵相覷。
“老婆婆,你如何知曉我是世子呢?”世子開口問道。
“前幾日我去橫水鎮看望我的兒子,很榮幸在城門口目睹過世子的風采!”老婦臉上透露著喜悅之色,她覺得世子能夠光顧自己的攤子,那可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啊!這以後說出去就是活招牌啊!
“令郎在橫水做什麽營生?”世子接過老婦遞過來的一碗水,然後繼續追問道。
“前段時間,秦王府招募護衛數名,我兒有幸被選中。他能在王府裏幹活,真是老身前世修來的福分呐。”世子輕輕抿了一口水,突然間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湧上心頭。這水似乎有著某種特別的味道,仿佛曾經在某個時刻品嚐過。而其他的人則沒有那麽多講究,他們一口氣將碗中的水一飲而盡。老婦見狀,連忙又給每個人都斟滿了水。
“他呀,打小就跟著咱家老頭子在渡口幫忙卸貨,一身的力氣大著呢!可惜啊,去年老頭子不幸離世,他隻好去了鎮南的向陽碼頭謀生路。可那邊人生地不熟的,他也隻能幹幾天、歇幾天,沒個穩定營生。這不,瞅準了這次進王府當差的機會,他就趕緊去了。老身得知這個消息後,真是高興得好幾宿都睡不著覺呢!”老婦人喜笑顏開地接著說道。
“婆婆,這水是從山上拉迴來的吧?”世子好奇地問。
“是的,世子,這水可是老身一大早就親自上山取迴來的!這山裏麵人少,沒人打擾,再加上山中草木茂盛,水源得到了很好的涵養,所以這水才會格外清澈甘甜呐!”老婦人見世子對水如此感興趣,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因為她知道世子是個識貨之人。
世子曾經在山上的寺廟裏住過一段時間,早已習慣了山中清泉的味道。相比之下,這水和王府裏的水確實大不相同。
“婆婆,那您見到您兒子了嗎?”站在一旁的文宣插嘴問道。
“那日我去府內尋我兒,適遇府內有宴席,閑雜人等不得入內。我便在府內小門處候著,等了數個時辰,後向府內出來的下人打聽,方知我兒亦在尋刺客,尋了一夜仍無消息,念及一夜搜尋,恐其勞累,我便起身返迴了。雖未得見,但念我兒能為王府效力,老身甚是欣慰。”老婦言罷,神色間既有失落,亦有喜悅。
驀地,黃東望向希安,希安接過眼神,似是知曉她師傅欲言何事,她亦不知如何啟齒,遂將目光投向世子。世子擱下碗,瞅見希安望著自己,自是心領神會。
“婆婆,我剛自王府而來,聽管家說令郎已被委以傳達父親軍令的重任,需數月方歸。”世子說這話時,心中亦是百般滋味。若告知老婦其兒遇險,她心中的驕傲怕是會盡數崩塌吧!喪夫喪子,誰能承受這打擊呢!
“世子,多謝王爺厚愛,他日我定會告知我兒,在王府當差,必當全力以赴!”聞得此言,老婦喜不自禁,心下思忖著自家兒子竟能得此重用!
眾人在攤子上坐著飲水休憩。牆角處倚著一名女子,看起來虛弱至極,一手握著劍,一手捂著傷口,此女便是那日的刺客。女子轉身望向攤子。
“諸位客官,你們先歇著,老身暫且失陪片刻!”老婦起身離座,返迴自家屋子。
老婦推開門,徑直走向屋內,見側臥門大開,便神色凝重地走了過去,邊走邊輕聲唿喚,“姑娘?”“姑娘?”
進得屋內,見屋內整潔,床鋪整齊,唯有地上幾滴血跡。老婦想起前幾日自己所救的姑娘,傷口未愈便不辭而別。
須臾,老婦返迴攤位。眾人仍在原地休憩,五月的天氣依舊悶熱不堪。
“婆婆,我適才見那屋牆邊有一女子,向此處張望一眼,我剛走近,那女子便消失無蹤,心想那女子莫不是你的兒媳?”一旁的文宣問道。因光線熾熱,又兼觀察角度所限,他並未看清女子全貌,亦未察覺另一側的女子還手持長劍。
“陌生!女子!”除文宣外,餘人皆心頭一震。
“公子見笑了,不瞞公子,前兩日我上山取水,歸途中見一受傷的姑娘躺在路邊,老身心善,便將她帶迴家裏,請來郎中為她醫治傷口,後來得知,她是從山上匪寨逃脫時不幸受傷,近些日子土匪強盜橫行無忌,實在猖狂!”老婦解釋道。
言罷,黃東神情凝重,順著文宣所指方向,警覺探尋。見地上幾滴血跡,心中頓感不妙,於是沿血跡一路追去。一直追到江邊,那時刺客剛登船,雖奮力追趕,仍差一步。刺客身負重傷,卻仍得意囂張地望著黃東,黃東心急如焚,氣的直跺腳。隻因他與刺客交過手,對其身影動作,尤其眼神,再熟悉不過,那姑娘就是刺客。
不一會兒,黃東滿臉嚴肅的迴到攤子,“為何不早說!”話畢,黃東將劍狠狠砸於桌上,怒視文宣。文宣被嚇得不敢言語,隻道那女子怕是老婦兒媳,尋常人家。他不曾見過刺客,自不知其男女,也怪不得他。唯與刺客交手之黃東與世子,或王爺見了,才知其性別。
“不怪他,我也未見那女子!”世子勸道。世子亦問過文宣所見,文宣隻道一普通姑娘,便未多問。黃東氣唿唿坐下,猛灌一碗水。
不一會兒,恬安找了過來。
世子轉頭看向黃東,開口問道:“那天管叔帶人去追捕那個刺客之後,可有什麽消息傳來?”
黃東連忙迴答道:“那天深夜,管叔曾經迴來向王爺稟報過這件事情。他們一行人順著刺客留下的腳印以及沿途的血跡一路追蹤,但追到某個路口時,腳印和血跡卻突兀地消失不見了。無奈之下,眾人隻能分頭尋找線索,但最後當他們迴來會合時,誰也沒有發現刺客的蹤跡。第二天,我又親自前去那個地方複查,結果依舊如此,實在是令人感到蹊蹺。”
文宣在旁邊補充道:“昨晚,父親也跟我提到過這件事,確實非常奇怪。那刺客身受重傷,行動本就十分不便,按照常理推斷,他應該很難逃脫才對。”
世子微微皺眉,表示讚同地點點頭。這時,黃東繼續說道:“今日我返迴王府後,向王爺稟報過此事。王爺隨後便吩咐希安前往山腳下的村莊進行打聽和詢問,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希安?原來如此,怪不得早茶之後便不見其蹤影。”世子恍然大悟。
“希安可是你東姐姐的得意弟子呢,如今你東姐姐的能耐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文宣在一旁插話道。
兩人就這樣一言一語地閑聊著,不知不覺間已抵達王府。
眾人分立兩旁,王爺端坐於正中央,管家則恭恭敬敬地站在王爺身側稍後處,而那名女子則雙膝跪地,將頭緊緊貼在地麵上。
“這件衣裳是否便是你當日在牛首山上拾得的?”王爺語氣平緩地開口詢問。
“是……是的,王爺!”那女子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顯然是被王爺強大的氣場嚇得不輕。王爺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其威名遠揚天下,不僅殺伐果斷為人稱道,其英雄事跡也傳頌於世。
“那麽,你喚作何名?”王爺接著追問。
“啟稟王爺,小女子名叫莫小蝶!”
“風鈴渡的村民們怎會淪落至此?”王爺一臉凝重,他記憶中的渡口,本應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乃是由江北入南都的必經之所。按常理而言,即便在渡口擺個鋪子,賣點茶水點心,也足以維持生計,又何須向過往之人乞討呢?
“迴王爺,去年冬月,朝廷一道詔令下來,便關閉了渡口。商貨改走南邊的紅葉渡去南都,行旅則改走北邊的北水關。若要去江寧或者轉去江南其他府縣,就得順著南都河進入其他水係。”女子答道。
“此事何時發生?”王爺對此毫不知情,轉身看向身邊的管家,管家俯身低語了幾句。王爺聽後,不禁哈哈大笑。
風鈴渡位於南都、橫水、江寧三地交界處,名義上雖歸橫水管轄,但實際上離江寧府更近,日常事務多由其管理。然而,其北麵有一條河流,河流以北又屬於南都,這給日常管理增添了不少麻煩。
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疑惑,紛紛看向王爺。
“還不快向王爺稟報包裹發現之地?”黃安高聲嗬斥。
“啟稟王爺,這些衣服首飾確實是小女子撿到的。那日上午,我從江寧返迴途中,路過一個路口時,發現草叢中有異物,走近一看,發現是些衣服和首飾。想著這荒郊野外必定無人認領,便拿到集市上換些銀兩。”女子在一旁解釋道。
“裏麵的衣服首飾頗為華麗,我便留了一身,其餘的都換了銀兩。”
“算算時間,你是在橫水過了一夜吧?剛剛在酒樓,仔細算來,應該有不少銀兩吧?”文宣也加入問詢。
“你口口聲聲說村民如何,自己卻半點委屈都受不了。”黃安對她的話半信半疑。
“啟稟王爺,小女子數月來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好不容易有了些銀兩,吃好住好一些,又有何錯?”說罷,那女子放聲大哭起來。
“不去臨近的江寧府,偏偏跑到更遠的橫水鎮,其中定然有詐!!”文宣的問題更加直白。
現場爭吵不休,王爺示意眾人安靜,那女子也止住了哭聲。此時的世子一直沉默不語,他心中所想的是風鈴渡的村民以及那夜刺客是如何逃脫的。突然之間,世子似乎想到了什麽,便走到王爺身邊,在王爺耳畔低語道,“父親……”
眾人隻看到世子在王爺耳邊說著什麽,卻聽不到具體內容,此時,王爺聽著,還不時點頭。
此時,希安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拱手稟報:“王爺,卑職奉命去山下村落探訪查問,並未發現刺客的蹤跡,但在山腳發現一具屍首,經跟蘇姨確認,是剛來王府不久的護衛。卑職與江寧府仵作一同查看過,其頸部有明顯傷痕,似是遭人從身後襲擊,身上還有多處骨折,疑是從高處跌落所致。”
“淵兒,你帶人去風鈴渡。”王爺看向一旁的世子,沉聲道,“刺客想必就藏匿於此。”牛首山北邊、東邊、南邊依次是南都、江寧、橫水,唯有西邊可逃,西邊一處是劉家村,另一處便是風鈴渡。劉家村沒有消息,那麽刺客唯一的選擇便是風鈴渡了。
“刺客真的在這裏嗎?”黃東在一旁好奇地問道。
“那是當然,刺客沒得逞,想要逃脫官府追捕,就隻能往西,通過風鈴渡過江,到北岸才能喘口氣。”文宣在世子另一側笑嘻嘻地解釋道。
“而刺刺客受了重傷,肯定跑不遠,估計著時間,還在風鈴渡呢。”世子身後的希安也跟著附和道。
“小時候郡主讓你多讀點書,你偏偏喜歡舞刀弄槍,這麽簡單的問題都分析不出來。”文宣在一旁調皮地壞笑。
黃東一個閃身從世子身後繞過,一腳踢了過去,文宣拍了拍大腿,“就你這樣粗魯,哪像個女孩子!”
“要你管!!!”
就這樣,一行幾人打打鬧鬧著,不久來到了風鈴渡。
“世子!”那女子開口了。
世子迴頭看了一眼女子,女子接著說道,“能不能解開這枷鎖?馬上就到渡口了。”女子的話裏帶著一絲懇求,因為她經常在渡口走動,認識的村民很多,怕他們看到自己這樣會傳出什麽流言。
世子給希安使了個眼色,希安剛要打開枷鎖,黃東連忙伸手製止,“這女子太狡猾了,要是讓她逃脫了,再想抓她就難了,何況這渡口沒人比她更熟悉!”
“不必憂心忡忡,她絕對不敢逃跑!”世子趕忙出言寬慰眾人。其實,世子心中自有盤算,數日前山中遇刺之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這渡口距離事發之地並不算遠,稍具理智之人都會明白秦王府與府衙的人定會迴來此地搜查,更會清楚此處近日必會戒備森嚴。
時值五月,天氣略顯悶熱,那名女子帶著幾個人在渡口走著。渡口處的商人與旅客寥寥無幾,道路兩旁傳來的叫賣聲亦隨之減少。女子見眾人不時擦拭額頭的汗水,便引領他們走向路旁一個售賣飲水的小攤。攤主乃一年邁老嫗,背部略彎,頭發花白,身著衣物滿是水漬。
眾人行至攤前,老嫗急忙擦拭起桌凳。“世子爺,您此番前來可是為追尋刺客蹤跡?”一行人剛剛落座,便聽到老嫗如此詢問,不禁麵麵相覷。
“老婆婆,你如何知曉我是世子呢?”世子開口問道。
“前幾日我去橫水鎮看望我的兒子,很榮幸在城門口目睹過世子的風采!”老婦臉上透露著喜悅之色,她覺得世子能夠光顧自己的攤子,那可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啊!這以後說出去就是活招牌啊!
“令郎在橫水做什麽營生?”世子接過老婦遞過來的一碗水,然後繼續追問道。
“前段時間,秦王府招募護衛數名,我兒有幸被選中。他能在王府裏幹活,真是老身前世修來的福分呐。”世子輕輕抿了一口水,突然間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湧上心頭。這水似乎有著某種特別的味道,仿佛曾經在某個時刻品嚐過。而其他的人則沒有那麽多講究,他們一口氣將碗中的水一飲而盡。老婦見狀,連忙又給每個人都斟滿了水。
“他呀,打小就跟著咱家老頭子在渡口幫忙卸貨,一身的力氣大著呢!可惜啊,去年老頭子不幸離世,他隻好去了鎮南的向陽碼頭謀生路。可那邊人生地不熟的,他也隻能幹幾天、歇幾天,沒個穩定營生。這不,瞅準了這次進王府當差的機會,他就趕緊去了。老身得知這個消息後,真是高興得好幾宿都睡不著覺呢!”老婦人喜笑顏開地接著說道。
“婆婆,這水是從山上拉迴來的吧?”世子好奇地問。
“是的,世子,這水可是老身一大早就親自上山取迴來的!這山裏麵人少,沒人打擾,再加上山中草木茂盛,水源得到了很好的涵養,所以這水才會格外清澈甘甜呐!”老婦人見世子對水如此感興趣,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因為她知道世子是個識貨之人。
世子曾經在山上的寺廟裏住過一段時間,早已習慣了山中清泉的味道。相比之下,這水和王府裏的水確實大不相同。
“婆婆,那您見到您兒子了嗎?”站在一旁的文宣插嘴問道。
“那日我去府內尋我兒,適遇府內有宴席,閑雜人等不得入內。我便在府內小門處候著,等了數個時辰,後向府內出來的下人打聽,方知我兒亦在尋刺客,尋了一夜仍無消息,念及一夜搜尋,恐其勞累,我便起身返迴了。雖未得見,但念我兒能為王府效力,老身甚是欣慰。”老婦言罷,神色間既有失落,亦有喜悅。
驀地,黃東望向希安,希安接過眼神,似是知曉她師傅欲言何事,她亦不知如何啟齒,遂將目光投向世子。世子擱下碗,瞅見希安望著自己,自是心領神會。
“婆婆,我剛自王府而來,聽管家說令郎已被委以傳達父親軍令的重任,需數月方歸。”世子說這話時,心中亦是百般滋味。若告知老婦其兒遇險,她心中的驕傲怕是會盡數崩塌吧!喪夫喪子,誰能承受這打擊呢!
“世子,多謝王爺厚愛,他日我定會告知我兒,在王府當差,必當全力以赴!”聞得此言,老婦喜不自禁,心下思忖著自家兒子竟能得此重用!
眾人在攤子上坐著飲水休憩。牆角處倚著一名女子,看起來虛弱至極,一手握著劍,一手捂著傷口,此女便是那日的刺客。女子轉身望向攤子。
“諸位客官,你們先歇著,老身暫且失陪片刻!”老婦起身離座,返迴自家屋子。
老婦推開門,徑直走向屋內,見側臥門大開,便神色凝重地走了過去,邊走邊輕聲唿喚,“姑娘?”“姑娘?”
進得屋內,見屋內整潔,床鋪整齊,唯有地上幾滴血跡。老婦想起前幾日自己所救的姑娘,傷口未愈便不辭而別。
須臾,老婦返迴攤位。眾人仍在原地休憩,五月的天氣依舊悶熱不堪。
“婆婆,我適才見那屋牆邊有一女子,向此處張望一眼,我剛走近,那女子便消失無蹤,心想那女子莫不是你的兒媳?”一旁的文宣問道。因光線熾熱,又兼觀察角度所限,他並未看清女子全貌,亦未察覺另一側的女子還手持長劍。
“陌生!女子!”除文宣外,餘人皆心頭一震。
“公子見笑了,不瞞公子,前兩日我上山取水,歸途中見一受傷的姑娘躺在路邊,老身心善,便將她帶迴家裏,請來郎中為她醫治傷口,後來得知,她是從山上匪寨逃脫時不幸受傷,近些日子土匪強盜橫行無忌,實在猖狂!”老婦解釋道。
言罷,黃東神情凝重,順著文宣所指方向,警覺探尋。見地上幾滴血跡,心中頓感不妙,於是沿血跡一路追去。一直追到江邊,那時刺客剛登船,雖奮力追趕,仍差一步。刺客身負重傷,卻仍得意囂張地望著黃東,黃東心急如焚,氣的直跺腳。隻因他與刺客交過手,對其身影動作,尤其眼神,再熟悉不過,那姑娘就是刺客。
不一會兒,黃東滿臉嚴肅的迴到攤子,“為何不早說!”話畢,黃東將劍狠狠砸於桌上,怒視文宣。文宣被嚇得不敢言語,隻道那女子怕是老婦兒媳,尋常人家。他不曾見過刺客,自不知其男女,也怪不得他。唯與刺客交手之黃東與世子,或王爺見了,才知其性別。
“不怪他,我也未見那女子!”世子勸道。世子亦問過文宣所見,文宣隻道一普通姑娘,便未多問。黃東氣唿唿坐下,猛灌一碗水。
不一會兒,恬安找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