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晚秋時節,清晨的陽光柔和地灑落在庭院之中。院子裏的花草樹木經過幾場秋雨的滋潤後,竟然比上個月顯得更為繁茂了幾分。微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和縷縷花香。
公主早早地起身,輕移蓮步來到院子裏。她身著一襲素雅的長裙,長發如瀑般垂落在雙肩上,宛如仙子下凡一般清麗脫俗。隻見她手持一把小巧的剪刀,正專心致誌地修剪著那些略顯淩亂的花枝。
就在這時,蘇姨拎著幾匹色彩鮮豔的絹布匆匆走來。原來,蘇姨一大早就按照公主的吩咐前往集市采購了這些布料。見到公主正在親自修剪花枝,蘇姨連忙上前說道:“哎呀,世子妃,你有孕在身,這等粗活怎麽能讓您親自動手呢?還是交給老奴來做吧!”說著,就要伸手接過公主手中的剪刀。
公主微笑著擺了擺手,輕聲迴應道:“無妨的,蘇姨!我如今身子還算輕便,適當活動一下對胎兒也好。”說完,繼續專注於眼前的修剪。
見此情形,蘇姨無奈地搖了搖頭,趕緊放下手中的絹布,快步走到公主身邊,一把奪過她手中的剪刀,然後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公主坐到旁邊的石凳上。
剛剛坐穩,蘇姨便迫不及待地將目光投向公主微微隆起的腹部,上下左右仔細端詳起來。片刻之後,她滿臉欣喜地開口說道:“世子妃啊,如果您相信老奴的話,依老奴之見,您這腹中所懷必定是位小公子!”
公主聽了這話,不禁掩嘴輕笑,嬌嗔地說道:“真的嗎?蘇姨,郡主前些日子來看望我的時候,也曾說過這胎很有可能是個男孩呢。還有前幾天湘兒姐姐過來拜訪,她也是這麽認為的。”說話間,公主不由自主地伸出雙手輕輕撫摸著自己的肚子,眼神中充滿了母愛的溫柔與期待。
蘇姨連連點頭,笑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世子妃。您瞧您這肚子的形狀,還有您孕期的種種反應,都表明這定然是個男孩!這下咱們王府可算有後啦!”
聽到蘇姨如此誇讚,公主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如花,心中滿是歡喜和幸福。
在寧靜的院落之外,突然間傳來一陣喧鬧聲,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公主聞聲而動,連忙招唿蘇姨扶她過去探個究竟。
遠遠望去,隻見郡主正氣勢洶洶地揪著孫將軍的耳朵,滿臉怒容地拽著他朝王爺的書房大步流星而去。孫將軍臉上全是痛苦的模樣,但也不好掙脫。公主不禁心生疑惑,轉頭看向身旁的蘇姨,輕聲問道:“姐姐與姐夫這是怎的啦?”
蘇姨趕忙湊近公主耳邊,壓低聲音解釋道:“聽說是郡主的婆家人一直暗中搗鼓,想要讓孫將軍納妾娶個小房,可郡主堅決不同意!為此,兩人已經鬧騰好些日子了。”
公主聽聞此言,眉頭微微一皺,麵露不解之色:“姐姐這般出色,又有晨兒和昊兒兩個孩子承歡膝下,緣何還要讓姐夫再娶一房呢?”
蘇姨輕歎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這其中緣由倒也不難猜,想必是郡主因生育昊兒時不慎染上風寒,導致身子受損,無法再延續香火。故而那孫家才動了此等心思,想讓孫將軍另納新婦。世子妃您日後可得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啊!”
言罷,蘇姨輕輕扶著郡主轉身迴到屋內,並關切地囑咐道:“外邊風大寒冷,還是進屋裏歇息為好。”
待將郡主安置妥當後,蘇姨因另有要事需要處理,便匆匆離去。恰巧此時,貞惠從外麵辦事歸來,見屋內隻有郡主一人,便快步上前詢問起方才屋外之事。
“我剛剛踏入王府,耳邊便傳來一陣痛苦的叫聲,這究竟是發生了何事?”貞惠滿臉疑惑地放下手中緊握著的物品,急忙快步走向公主,語氣焦急地向她詢問道。
隻見公主輕皺眉頭,微微歎息一聲後迴答說:“聽說是姐姐婆家要迎娶小妾進門,結果鬧出了不小的動靜,最後竟然鬧到父親這兒來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還當是什麽大事呢!”貞惠聽聞此言,緊繃的心弦稍稍放鬆下來,隨後緩緩坐於椅上,並將自己前些日子特意前往鎮上向繡娘們悉心問詢而來的衣服樣式一一展現在公主麵前,微笑著解釋道:“這些孩童衣服的樣式可都來之不易,可是花費了好些日子尋覓,為此還前往南都。”
公主饒有興致地接過那些精美的衣物樣式仔細端詳起來,不禁讚歎道:“這一件件小小的衣服真是太可愛啦,上麵的圖案也是精美,想必製成成衣之後定會令人愛不釋手。”然而,欣賞片刻過後,公主突然抬起頭,目光直直地看向貞惠,輕聲問道:“姐姐為何會覺得納妾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貞惠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後悠悠然迴應道:“貞孝,自古以來男人們娶妻納妾本就是稀鬆平常之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東方亦或是西方,又有幾個男子能夠專一?像那種對感情忠貞不渝、始終如一的男子實在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不過依我看呐,淵兒倒是一個難得的專情之人,定能成為那一心一意隻愛一人的情郎!”
公主聽後,雙頰瞬間泛起如晚霞般豔麗的紅暈,嬌羞地垂下頭低聲呢喃道:“那是自然,淵哥哥在婚前就已經鄭重其事地許諾過我,他此生此世都會獨寵我一人……”話未說完,那張俏麗的臉龐已是愈發通紅,宛如熟透的蘋果一般惹人憐愛。
“那是!那是!”
公主手裏緊緊握著一塊精美的布料,一旁的貞惠也滿臉笑容,同樣手持著另一塊顏色鮮豔的綢緞,兩人正對著一個小小的樣式仔細比劃著。
隻見她們時而交頭接耳,低聲討論著如何裁剪;時而又拿起針線,小心翼翼地縫補起來。動作雖略顯生疏,但卻十分認真專注,一板一眼的樣子宛如兩位經驗豐富的繡娘。
過了一會兒,貞惠抬起頭來,笑著問道:“貞孝啊,你這孩子的名字起好了沒有呀?”
貞孝輕輕搖了搖頭,“還沒呢,可這孩子的名字可不由我和淵哥哥做主,按皇室的規矩,得由聖上親自來定。您看晨兒、昊兒,還有湘兒姐姐家的景兒,他們的名字都是聖上給起的!”說著,她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微笑。
貞惠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皇室的規矩就是多,起個名字都如此繁複!不過想來聖上一定會給這孩子起個好聽又吉利的名字。”說罷,她繼續低頭擺弄手中的布料,期待著這件小衣服能夠早日完工。
“是啊,宮裏來話,說下個字是‘昇’,寓意不錯!這王府裏好些個都搶著呢,正好瑤兒嫂嫂明年也要生產,就數她奪的最兇!”
清晨時分,太陽剛剛升起,世子一行人便匆匆離開了柳亭。
經過一兩個時辰的奔波,世子一行終於抵達了位於城南外的碼頭。此時,碼頭上已經站滿了人,其中最為顯眼的便是梁國鴻臚寺的官員們。這些官員們身著整齊的官服,恭敬地等待著世子的到來。
當世子的船隻緩緩停下時,一名鴻臚寺主事快步上前,躬身行禮道:“下官鴻臚寺主事,在此恭迎吳國立淵世子!”世子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下了船,向主事還了一禮。
然而,世子並沒有立刻跟隨主事離開,而是四處張望起來。他的目光先是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接著又望向城樓,隨後,他的視線落在了繁忙的碼頭和熱鬧非凡的集市上,各種聲音、色彩和氣味交織在一起。
就在這時,世子心中忽然湧起一絲異樣的感覺,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悄然爬上心頭。他微微皺起眉頭,仔細嗅著周圍的空氣,試圖捕捉那不安氣息。
站在世子身旁的黃東見狀,忍不住低聲嘀咕道:“這梁國怎麽如此無禮?竟然隻派一個小小的主事前來迎駕!”
聽到黃東的抱怨,主事連忙解釋道:“迴世子,眼下梁國境內的境況想必世子也曾有所耳聞。國內局勢動蕩,稍大一些的官員不是被調往宮中處理要務,就是前往外地他國執行使命,所以隻剩下下官這樣芝麻大小的官員來迎接世子了,請世子多多包涵。”
世子擺了擺手,表示並不在意,說道:“無妨,我們走吧。”說完,他率先邁開腳步,向著城內走去。
可是黃東卻仍然不依不饒,嘴裏繼續嘟囔著:“這梁國皇帝算起來還是世子您的姨夫呢,哪有這麽招待侄子的道理?就算隻是平常的拜訪,也不該如此隨意啊!”
世子沒有將此時的接待規格放在心上,轉身輕輕拍拍黃東的胳膊。
陽光灑落在街道上,世子在官員的引領下,緩緩向南門行去。此刻的南門周圍早已被清理得幹幹淨淨,道路兩側整齊地站著一列列士兵。
盡管官府已提前張貼告示,引導百姓經由其他城門入城以避免擁堵和混亂,但仍有一些好奇的百姓忍不住趕來圍觀世子。他們或站在遠處指指點點,低聲議論;或踮起腳尖,努力想要看清世子的模樣。
在靠近碼頭的一個小攤子前,坐著一夥看似平凡無奇的人。隻見他們正埋頭大吃特吃擺在桌上的食物,那副狼吞虎咽的樣子,就好像已經餓了許久似的。當世子一行人路過這個攤子時,原本專注於進食的他們突然警覺地抬起頭來,目光快速掃過世子及其隨從後,又若無其事地繼續低頭猛吃起來。
待到世子稍稍走遠一些,這夥人的動作瞬間變得敏捷起來。他們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起身跟了上去。然而還沒走出幾步遠,負責守衛的士兵便察覺到了異常,大聲喝斥道:“站住!你們是什麽人?要幹什麽?今天可是吳國世子到訪的重要日子,所有百姓都必須按照規定從其他城門入城!”
麵對士兵嚴厲的質問,那幾個人先是微微一愣,緊接著露出一臉諂媚的笑容,連連點頭稱是,表示自己馬上就走。士兵見狀,揮揮手示意他們趕緊離開。於是這幾人乖乖轉身離去,並很快融入了道路兩旁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消失不見。
然而,這一係列細微的舉動並沒有逃過世子敏銳的耳朵。他走著走著忽然停住腳步,若有所思地迴過頭來張望。可映入眼簾的隻有空蕩蕩的街道以及依舊井然有序站崗的士兵們,剛才那奇怪的一夥人已然不見了蹤影。
“世子這邊請,陛下已然在宮中等候多時!”官員滿臉堆笑地迎向世子,並細心照料著世子登上停放在城門口處的馬車,示意世子乘此馬車入宮覲見聖上。
世子微微頷首,正欲抬腿邁上馬車時,突然間,原本喧鬧嘈雜的人群裏猛地傳出一聲怒喝:“拿命來!”這聲吼叫猶如平地驚雷一般,震得在場眾人皆是一驚。
刹那間,隻見兩旁擁擠的人群之中,如同鬼魅般飛身躍出十來個身影。這些人身著黑衣,麵蒙黑巾,隻露出一雙雙閃爍著寒光的眼睛。他們每個人手中都緊握著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世子猛撲過去,那淩厲的氣勢仿佛要將世子置於死地。
“快快保護世子殿下!”站在世子身旁的可安以及那位官員見狀,頓時臉色大變,齊聲高唿起來。隨著這聲唿喊,四周原本有些驚慌失措的人們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尖叫著四散奔逃開來。而與此同時,負責守衛城門的士兵們也毫不遲疑地揮舞著兵器,向著那群刺客衝殺過去。
這些士兵們個個英勇無畏、訓練有素,麵對刺客們兇狠的攻擊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閃爍,喊殺聲響徹雲霄。一時半會兒,那些刺客無法近身。
就在局麵僵持不下之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從遠處的碼頭方向,竟然又湧出一大群同樣裝扮的刺客,那些人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其人數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一批。漸漸地,士兵們開始難以招架,,逐漸顯露出敗象,隻能節節後退。
公主早早地起身,輕移蓮步來到院子裏。她身著一襲素雅的長裙,長發如瀑般垂落在雙肩上,宛如仙子下凡一般清麗脫俗。隻見她手持一把小巧的剪刀,正專心致誌地修剪著那些略顯淩亂的花枝。
就在這時,蘇姨拎著幾匹色彩鮮豔的絹布匆匆走來。原來,蘇姨一大早就按照公主的吩咐前往集市采購了這些布料。見到公主正在親自修剪花枝,蘇姨連忙上前說道:“哎呀,世子妃,你有孕在身,這等粗活怎麽能讓您親自動手呢?還是交給老奴來做吧!”說著,就要伸手接過公主手中的剪刀。
公主微笑著擺了擺手,輕聲迴應道:“無妨的,蘇姨!我如今身子還算輕便,適當活動一下對胎兒也好。”說完,繼續專注於眼前的修剪。
見此情形,蘇姨無奈地搖了搖頭,趕緊放下手中的絹布,快步走到公主身邊,一把奪過她手中的剪刀,然後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公主坐到旁邊的石凳上。
剛剛坐穩,蘇姨便迫不及待地將目光投向公主微微隆起的腹部,上下左右仔細端詳起來。片刻之後,她滿臉欣喜地開口說道:“世子妃啊,如果您相信老奴的話,依老奴之見,您這腹中所懷必定是位小公子!”
公主聽了這話,不禁掩嘴輕笑,嬌嗔地說道:“真的嗎?蘇姨,郡主前些日子來看望我的時候,也曾說過這胎很有可能是個男孩呢。還有前幾天湘兒姐姐過來拜訪,她也是這麽認為的。”說話間,公主不由自主地伸出雙手輕輕撫摸著自己的肚子,眼神中充滿了母愛的溫柔與期待。
蘇姨連連點頭,笑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世子妃。您瞧您這肚子的形狀,還有您孕期的種種反應,都表明這定然是個男孩!這下咱們王府可算有後啦!”
聽到蘇姨如此誇讚,公主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如花,心中滿是歡喜和幸福。
在寧靜的院落之外,突然間傳來一陣喧鬧聲,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公主聞聲而動,連忙招唿蘇姨扶她過去探個究竟。
遠遠望去,隻見郡主正氣勢洶洶地揪著孫將軍的耳朵,滿臉怒容地拽著他朝王爺的書房大步流星而去。孫將軍臉上全是痛苦的模樣,但也不好掙脫。公主不禁心生疑惑,轉頭看向身旁的蘇姨,輕聲問道:“姐姐與姐夫這是怎的啦?”
蘇姨趕忙湊近公主耳邊,壓低聲音解釋道:“聽說是郡主的婆家人一直暗中搗鼓,想要讓孫將軍納妾娶個小房,可郡主堅決不同意!為此,兩人已經鬧騰好些日子了。”
公主聽聞此言,眉頭微微一皺,麵露不解之色:“姐姐這般出色,又有晨兒和昊兒兩個孩子承歡膝下,緣何還要讓姐夫再娶一房呢?”
蘇姨輕歎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這其中緣由倒也不難猜,想必是郡主因生育昊兒時不慎染上風寒,導致身子受損,無法再延續香火。故而那孫家才動了此等心思,想讓孫將軍另納新婦。世子妃您日後可得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啊!”
言罷,蘇姨輕輕扶著郡主轉身迴到屋內,並關切地囑咐道:“外邊風大寒冷,還是進屋裏歇息為好。”
待將郡主安置妥當後,蘇姨因另有要事需要處理,便匆匆離去。恰巧此時,貞惠從外麵辦事歸來,見屋內隻有郡主一人,便快步上前詢問起方才屋外之事。
“我剛剛踏入王府,耳邊便傳來一陣痛苦的叫聲,這究竟是發生了何事?”貞惠滿臉疑惑地放下手中緊握著的物品,急忙快步走向公主,語氣焦急地向她詢問道。
隻見公主輕皺眉頭,微微歎息一聲後迴答說:“聽說是姐姐婆家要迎娶小妾進門,結果鬧出了不小的動靜,最後竟然鬧到父親這兒來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還當是什麽大事呢!”貞惠聽聞此言,緊繃的心弦稍稍放鬆下來,隨後緩緩坐於椅上,並將自己前些日子特意前往鎮上向繡娘們悉心問詢而來的衣服樣式一一展現在公主麵前,微笑著解釋道:“這些孩童衣服的樣式可都來之不易,可是花費了好些日子尋覓,為此還前往南都。”
公主饒有興致地接過那些精美的衣物樣式仔細端詳起來,不禁讚歎道:“這一件件小小的衣服真是太可愛啦,上麵的圖案也是精美,想必製成成衣之後定會令人愛不釋手。”然而,欣賞片刻過後,公主突然抬起頭,目光直直地看向貞惠,輕聲問道:“姐姐為何會覺得納妾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貞惠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後悠悠然迴應道:“貞孝,自古以來男人們娶妻納妾本就是稀鬆平常之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東方亦或是西方,又有幾個男子能夠專一?像那種對感情忠貞不渝、始終如一的男子實在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不過依我看呐,淵兒倒是一個難得的專情之人,定能成為那一心一意隻愛一人的情郎!”
公主聽後,雙頰瞬間泛起如晚霞般豔麗的紅暈,嬌羞地垂下頭低聲呢喃道:“那是自然,淵哥哥在婚前就已經鄭重其事地許諾過我,他此生此世都會獨寵我一人……”話未說完,那張俏麗的臉龐已是愈發通紅,宛如熟透的蘋果一般惹人憐愛。
“那是!那是!”
公主手裏緊緊握著一塊精美的布料,一旁的貞惠也滿臉笑容,同樣手持著另一塊顏色鮮豔的綢緞,兩人正對著一個小小的樣式仔細比劃著。
隻見她們時而交頭接耳,低聲討論著如何裁剪;時而又拿起針線,小心翼翼地縫補起來。動作雖略顯生疏,但卻十分認真專注,一板一眼的樣子宛如兩位經驗豐富的繡娘。
過了一會兒,貞惠抬起頭來,笑著問道:“貞孝啊,你這孩子的名字起好了沒有呀?”
貞孝輕輕搖了搖頭,“還沒呢,可這孩子的名字可不由我和淵哥哥做主,按皇室的規矩,得由聖上親自來定。您看晨兒、昊兒,還有湘兒姐姐家的景兒,他們的名字都是聖上給起的!”說著,她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微笑。
貞惠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皇室的規矩就是多,起個名字都如此繁複!不過想來聖上一定會給這孩子起個好聽又吉利的名字。”說罷,她繼續低頭擺弄手中的布料,期待著這件小衣服能夠早日完工。
“是啊,宮裏來話,說下個字是‘昇’,寓意不錯!這王府裏好些個都搶著呢,正好瑤兒嫂嫂明年也要生產,就數她奪的最兇!”
清晨時分,太陽剛剛升起,世子一行人便匆匆離開了柳亭。
經過一兩個時辰的奔波,世子一行終於抵達了位於城南外的碼頭。此時,碼頭上已經站滿了人,其中最為顯眼的便是梁國鴻臚寺的官員們。這些官員們身著整齊的官服,恭敬地等待著世子的到來。
當世子的船隻緩緩停下時,一名鴻臚寺主事快步上前,躬身行禮道:“下官鴻臚寺主事,在此恭迎吳國立淵世子!”世子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下了船,向主事還了一禮。
然而,世子並沒有立刻跟隨主事離開,而是四處張望起來。他的目光先是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接著又望向城樓,隨後,他的視線落在了繁忙的碼頭和熱鬧非凡的集市上,各種聲音、色彩和氣味交織在一起。
就在這時,世子心中忽然湧起一絲異樣的感覺,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悄然爬上心頭。他微微皺起眉頭,仔細嗅著周圍的空氣,試圖捕捉那不安氣息。
站在世子身旁的黃東見狀,忍不住低聲嘀咕道:“這梁國怎麽如此無禮?竟然隻派一個小小的主事前來迎駕!”
聽到黃東的抱怨,主事連忙解釋道:“迴世子,眼下梁國境內的境況想必世子也曾有所耳聞。國內局勢動蕩,稍大一些的官員不是被調往宮中處理要務,就是前往外地他國執行使命,所以隻剩下下官這樣芝麻大小的官員來迎接世子了,請世子多多包涵。”
世子擺了擺手,表示並不在意,說道:“無妨,我們走吧。”說完,他率先邁開腳步,向著城內走去。
可是黃東卻仍然不依不饒,嘴裏繼續嘟囔著:“這梁國皇帝算起來還是世子您的姨夫呢,哪有這麽招待侄子的道理?就算隻是平常的拜訪,也不該如此隨意啊!”
世子沒有將此時的接待規格放在心上,轉身輕輕拍拍黃東的胳膊。
陽光灑落在街道上,世子在官員的引領下,緩緩向南門行去。此刻的南門周圍早已被清理得幹幹淨淨,道路兩側整齊地站著一列列士兵。
盡管官府已提前張貼告示,引導百姓經由其他城門入城以避免擁堵和混亂,但仍有一些好奇的百姓忍不住趕來圍觀世子。他們或站在遠處指指點點,低聲議論;或踮起腳尖,努力想要看清世子的模樣。
在靠近碼頭的一個小攤子前,坐著一夥看似平凡無奇的人。隻見他們正埋頭大吃特吃擺在桌上的食物,那副狼吞虎咽的樣子,就好像已經餓了許久似的。當世子一行人路過這個攤子時,原本專注於進食的他們突然警覺地抬起頭來,目光快速掃過世子及其隨從後,又若無其事地繼續低頭猛吃起來。
待到世子稍稍走遠一些,這夥人的動作瞬間變得敏捷起來。他們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起身跟了上去。然而還沒走出幾步遠,負責守衛的士兵便察覺到了異常,大聲喝斥道:“站住!你們是什麽人?要幹什麽?今天可是吳國世子到訪的重要日子,所有百姓都必須按照規定從其他城門入城!”
麵對士兵嚴厲的質問,那幾個人先是微微一愣,緊接著露出一臉諂媚的笑容,連連點頭稱是,表示自己馬上就走。士兵見狀,揮揮手示意他們趕緊離開。於是這幾人乖乖轉身離去,並很快融入了道路兩旁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消失不見。
然而,這一係列細微的舉動並沒有逃過世子敏銳的耳朵。他走著走著忽然停住腳步,若有所思地迴過頭來張望。可映入眼簾的隻有空蕩蕩的街道以及依舊井然有序站崗的士兵們,剛才那奇怪的一夥人已然不見了蹤影。
“世子這邊請,陛下已然在宮中等候多時!”官員滿臉堆笑地迎向世子,並細心照料著世子登上停放在城門口處的馬車,示意世子乘此馬車入宮覲見聖上。
世子微微頷首,正欲抬腿邁上馬車時,突然間,原本喧鬧嘈雜的人群裏猛地傳出一聲怒喝:“拿命來!”這聲吼叫猶如平地驚雷一般,震得在場眾人皆是一驚。
刹那間,隻見兩旁擁擠的人群之中,如同鬼魅般飛身躍出十來個身影。這些人身著黑衣,麵蒙黑巾,隻露出一雙雙閃爍著寒光的眼睛。他們每個人手中都緊握著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世子猛撲過去,那淩厲的氣勢仿佛要將世子置於死地。
“快快保護世子殿下!”站在世子身旁的可安以及那位官員見狀,頓時臉色大變,齊聲高唿起來。隨著這聲唿喊,四周原本有些驚慌失措的人們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尖叫著四散奔逃開來。而與此同時,負責守衛城門的士兵們也毫不遲疑地揮舞著兵器,向著那群刺客衝殺過去。
這些士兵們個個英勇無畏、訓練有素,麵對刺客們兇狠的攻擊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閃爍,喊殺聲響徹雲霄。一時半會兒,那些刺客無法近身。
就在局麵僵持不下之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從遠處的碼頭方向,竟然又湧出一大群同樣裝扮的刺客,那些人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其人數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一批。漸漸地,士兵們開始難以招架,,逐漸顯露出敗象,隻能節節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