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薊治高血壓等十例用法
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 作者:廣交天下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薊單一味用藥的作用、用量及十個例子:
- 咯血:大薊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咯血。用量一般為 15 - 30 克,水煎服。比如,有人因肺熱導致咯血,用大薊 20 克,加水煎煮後服用,能起到止血效果。
- 吐血:能清血熱而止血,對於胃熱等引起的吐血有效。通常取 10 - 20 克,如患者因飲酒過量後胃熱吐血,單味大薊 15 可煎服,可緩解症狀。
- 衄血(鼻出血):取其涼血之性,用量 10 - 15 克,可將大薊搗汁滴鼻或煎服。像兒童因上火鼻衄,用大薊 10 可煎水飲用,能減少鼻出血發作。
- 尿血:對下焦血熱的尿血有作用,用量 15 - 30 克。例如,某人因下焦濕熱出現尿血,單味大薊 20 可煎服,有助於改善尿血情況。
- 便血:可清腸中血熱,治療便血。一般 10 - 20 克,若因大腸燥熱便血,用大薊 15 可煎服,能減輕便血症狀。
- 崩漏(女性非經期大量出血):大薊涼血止血可用於此。用量 15 - 30 克,如女性血熱型崩漏,單味大薊 25 可煎服,輔助調理出血情況。
- 熱毒癰腫初期:大薊有解毒消癰功效,鮮品適量,可搗爛外敷於癰腫處,如皮膚出現小的癰癤紅腫熱痛,用鮮大薊適量搗爛外敷,能緩解腫痛。
- 外傷出血:將大薊研末外敷於傷口,能止血。如皮膚擦傷出血,把大薊粉末撒在傷口處,可起到止血作用。
- 高血壓:現代研究發現其有一定潛在降壓作用,一般 15 - 30 克,可煎水長期服用輔助調理血壓,但不能替代降壓藥,如高血壓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用大薊 20 可煎水代茶飲。
- 咽喉腫痛:大薊的清熱解毒作用對熱毒上攻的咽喉腫痛有緩解,用量 10 - 15 克,煎水含漱或少量頻服。如因上火導致咽喉腫痛,用大薊 12 可煎水飲用,減輕疼痛。
大薊可以煲湯喝。大薊含有三萜皂苷、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等功效,煲湯能使這些成分更好地融入湯中,從而發揮其藥用價值。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大薊煲湯方法:
大薊豬瘦肉湯
- 材料:大薊30克,豬瘦肉200克,生薑3片,適量鹽。
- 做法:大薊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與生薑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煲1-2小時,加鹽調味。
- 功效:有涼血止血、滋陰潤燥的作用,適用於有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症狀者。
大薊鯽魚湯
- 材料:大薊20克,鯽魚1條,蔥段、薑片、料酒、鹽等適量。
- 做法:大薊洗淨切段,鯽魚處理幹淨。鍋中倒油,煎鯽魚至兩麵金黃,加料酒、薑片、蔥段和大薊,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燉至湯變白,加鹽調味。
- 功效:能涼血止血、利水消腫,對水腫、尿血等有一定食療作用。
大薊排骨湯
- 材料:大薊30克,排骨30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薑片、鹽適量。
- 做法:大薊洗淨,排骨切段焯水。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燉1.5-2小時,加鹽調味。
- 功效:可起到涼血散瘀、滋補氣血的作用,適合氣血不足且有瘀滯者。
雖然大薊煲湯有一定益處,但脾胃虛寒、無瘀滯及孕婦等人群應慎用或禁用,且大薊煲湯不能替代藥物治療。
大薊用於煲湯時,生的和幹的都可以,二者在使用上有一定區別:
生大薊
- 特點:新鮮生大薊含水分多,氣味更濃鬱,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活性較強。
- 用量:一般每次用30-60克,因水分多,用量相對較大才能保證藥效。
- 優勢: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作用更直接迅速,對於一些急性出血症狀或熱毒癰腫初起等情況,生大薊煲湯效果較好,能更好地保留其天然的清熱涼血功效。
幹大薊
- 特點:經過幹燥處理,便於儲存和攜帶,有效成分被濃縮。
- 用量:每次用量通常為10-15克,用量比生品少,因其成分濃度高,少量即可達到一定效果。
- 優勢:藥效相對緩和持久,適用於慢性疾病的調理,或作為日常保健煲湯食材,可長期少量服用。
使用大薊時,應注
意其性寒涼,虛寒者慎用,孕婦禁用,且如需大量或長期使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不良反應。
大薊:傳統草藥的深度解析
大薊,作為一種在傳統醫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藥用植物,其形態特征獨特,功效作用廣泛,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也有諸多講究。以下將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揭示這一傳統草藥的奧秘。
一、形態與特征
大薊為菊科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 30 - 100 厘米左右。其根莖呈長塊狀,肉質,表皮為褐色,具多數須根。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表麵具縱棱,被蛛絲狀毛。
葉片形狀多樣,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通常為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兩麵被毛;莖生葉互生,較小,無柄,基部抱莖,葉片羽狀淺裂或半裂,裂片邊緣同樣具刺。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呈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鍾狀,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較短,內層苞片較長,先端具刺尖;花兩性,全部為管狀花,紫紅色,花冠裂片 5 枚,先端尖。瘦果長橢圓形,稍扁,表麵具縱紋,頂端截形,具白色冠毛,呈羽毛狀,易脫落。
二、功效與作用
1. 涼血止血:大薊性涼,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症。其涼血止血作用較強,對於血熱出血且出血量較大者,尤為適宜。
2. 散瘀解毒消癰:大薊不僅能止血,還能消散瘀血,且具有解毒消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腫,如癰癤瘡瘍、肺癰、腸癰等。其能促使癰腫消散,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對於瘡瘍初起,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對於病情較重者,可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三、用法及注意事項
(一)用法
1. 內服:大薊可煎湯服用,一般用量為 9 - 15 克,鮮品可用 30 - 60 克。也可入丸、散劑。在一些複方中,常根據病情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例如,治療咯血、吐血,可與小薊、側柏葉、白茅根等配伍;治療尿血,可與蒲黃、滑石、木通等配伍;治療熱毒癰腫,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配伍。
2. 外用:將鮮大薊搗爛外敷,可用於治療癰癤瘡瘍、外傷出血等。其外用能直接作用於局部,起到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作用。
(二)注意事項
1. 大薊性寒涼,虛寒出血及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虛寒出血者使用大薊可能會導致出血不止,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可能會引起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大薊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以免其活血之性影響胎兒,導致胎動不安甚至墮胎等不良後果。
3. 在使用大薊時,應注意劑量的控製,避免過量使用。過量使用大薊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症狀,以及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
四、十個用方治病舉例
1. 十灰散(《十藥神書》):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份。上藥燒灰存性,為末,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適量,調服。功能涼血止血,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等。方中大薊與諸藥配伍,涼血止血之力更強,可使熱清血止。
2. 大薊飲子(《濟生方》):大薊根(洗)、犀角(鎊)、升麻、桑白皮(炙)、蒲黃(炒)、杏仁(去皮、尖)、桔梗(去蘆)、甘草(炙)各等分。上藥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吐血、嘔血。大薊在此方中為主藥,配合其他涼血止血、清熱潤肺之品,共奏止血之功,且對因熱傷肺絡所致的吐血、嘔血效果更佳。
3. 大薊散(《奇效良方》):大薊根、白茅根、川歸、犀角(鎊)、牡丹皮、百草霜、蒲黃(炒)、嫩荷葉各等份。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藕汁一大酒杯,調服。若吐血不止,用雞子清一個,磨好墨和服。可用於治療九竅出血。方中以大薊配伍多味止血藥物,能針對多種原因導致的竅道出血起到止血作用,其涼血止血作用有助於熱清血寧,從而使出血得止。
4. 大薊根湯(《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鮮大薊根 30 克,雞蛋 1 - 2 個。將大薊根洗淨,與雞蛋同煮,吃蛋喝湯。用於治療鼻衄。大薊根的涼血止血作用與雞蛋的滋陰養血相結合,既能止血,又能兼顧因出血可能導致的陰血虧虛,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5. 大薊鮮汁飲(《食療本草學》):鮮大薊 250 克。將大薊洗淨,搗爛取汁,加適量白糖,攪勻後飲用。每日 2 - 3 次。適用於血熱尿血。大薊鮮汁能充分發揮其涼血止血之效,且飲用方便,對於尿血較輕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白糖的加入可緩和大薊的苦味,使其更易入口。
6. 大薊蒲公英湯(經驗方):大薊 15 克,蒲公英 15 克。水煎服。可用於治療熱毒癰腫初起,局部紅腫熱痛。大薊與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效,二者相伍,藥力更強,能有效緩解癰腫初期的炎症反應,促使癰腫消散。
7. 大薊外敷方(民間驗方):鮮大薊適量,搗爛外敷於癰癤瘡瘍處,每日換藥 1 - 2 次。可使癰癤紅腫減輕,疼痛緩解,加速瘡瘍愈合。其外用能直接作用於局部病灶,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尚未破潰的癰癤效果較好。
8. 大薊側柏葉湯(《實用中醫血液病學》):大薊 10 克,側柏葉 10 克,仙鶴草 15 克,白茅根 15 克。水煎服。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血熱妄行者。方中諸藥皆有止血之功,大薊與側柏葉涼血止血,仙鶴草收斂止血,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協同作用,對因血熱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導致的出血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9. 大薊藕節湯(《中藥臨床應用》):大薊 12 克,藕節 15 克,阿膠 10 克(烊化)。水煎服,每日 1 劑。可用於治療咳血、吐血屬陰虛血熱者。大薊涼血止血,藕節收斂止血,阿膠滋陰補血止血,三者配伍,既能止血,又能兼顧陰虛之證,使止血而不留瘀,滋陰而不礙胃。
10. 大薊玉米須湯(《家庭食療方》):大薊 15 克,玉米須 3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用於治療濕熱下注之尿血、血淋。大薊清熱涼血止血,玉米須利水通淋,清熱祛濕,二者合用,既能清利下焦濕熱,又能涼血止血,對於濕熱蘊結下焦,灼傷血絡所致的尿血、血淋有較好的療效。
五、用途
除了在傳統醫學中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和熱毒癰腫外,大薊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潛在的用途。其含有的黃酮類、三萜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能對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但這些用途仍需更多的臨床研究和科學驗證。在民間,大薊也常被用於食療,如用大薊根煮粥、燉湯等,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食用時也應遵循其用藥注意事項,避免因食用不當引起身體不適。
大薊作為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其形態特征易於識別,功效作用確切,用法多樣,但在使用時需注意其禁忌和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大薊的藥用價值將得到更全麵、深入的認識和開發利用,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咯血:大薊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咯血。用量一般為 15 - 30 克,水煎服。比如,有人因肺熱導致咯血,用大薊 20 克,加水煎煮後服用,能起到止血效果。
- 吐血:能清血熱而止血,對於胃熱等引起的吐血有效。通常取 10 - 20 克,如患者因飲酒過量後胃熱吐血,單味大薊 15 可煎服,可緩解症狀。
- 衄血(鼻出血):取其涼血之性,用量 10 - 15 克,可將大薊搗汁滴鼻或煎服。像兒童因上火鼻衄,用大薊 10 可煎水飲用,能減少鼻出血發作。
- 尿血:對下焦血熱的尿血有作用,用量 15 - 30 克。例如,某人因下焦濕熱出現尿血,單味大薊 20 可煎服,有助於改善尿血情況。
- 便血:可清腸中血熱,治療便血。一般 10 - 20 克,若因大腸燥熱便血,用大薊 15 可煎服,能減輕便血症狀。
- 崩漏(女性非經期大量出血):大薊涼血止血可用於此。用量 15 - 30 克,如女性血熱型崩漏,單味大薊 25 可煎服,輔助調理出血情況。
- 熱毒癰腫初期:大薊有解毒消癰功效,鮮品適量,可搗爛外敷於癰腫處,如皮膚出現小的癰癤紅腫熱痛,用鮮大薊適量搗爛外敷,能緩解腫痛。
- 外傷出血:將大薊研末外敷於傷口,能止血。如皮膚擦傷出血,把大薊粉末撒在傷口處,可起到止血作用。
- 高血壓:現代研究發現其有一定潛在降壓作用,一般 15 - 30 克,可煎水長期服用輔助調理血壓,但不能替代降壓藥,如高血壓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用大薊 20 可煎水代茶飲。
- 咽喉腫痛:大薊的清熱解毒作用對熱毒上攻的咽喉腫痛有緩解,用量 10 - 15 克,煎水含漱或少量頻服。如因上火導致咽喉腫痛,用大薊 12 可煎水飲用,減輕疼痛。
大薊可以煲湯喝。大薊含有三萜皂苷、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等功效,煲湯能使這些成分更好地融入湯中,從而發揮其藥用價值。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大薊煲湯方法:
大薊豬瘦肉湯
- 材料:大薊30克,豬瘦肉200克,生薑3片,適量鹽。
- 做法:大薊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與生薑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煲1-2小時,加鹽調味。
- 功效:有涼血止血、滋陰潤燥的作用,適用於有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症狀者。
大薊鯽魚湯
- 材料:大薊20克,鯽魚1條,蔥段、薑片、料酒、鹽等適量。
- 做法:大薊洗淨切段,鯽魚處理幹淨。鍋中倒油,煎鯽魚至兩麵金黃,加料酒、薑片、蔥段和大薊,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燉至湯變白,加鹽調味。
- 功效:能涼血止血、利水消腫,對水腫、尿血等有一定食療作用。
大薊排骨湯
- 材料:大薊30克,排骨30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薑片、鹽適量。
- 做法:大薊洗淨,排骨切段焯水。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燉1.5-2小時,加鹽調味。
- 功效:可起到涼血散瘀、滋補氣血的作用,適合氣血不足且有瘀滯者。
雖然大薊煲湯有一定益處,但脾胃虛寒、無瘀滯及孕婦等人群應慎用或禁用,且大薊煲湯不能替代藥物治療。
大薊用於煲湯時,生的和幹的都可以,二者在使用上有一定區別:
生大薊
- 特點:新鮮生大薊含水分多,氣味更濃鬱,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活性較強。
- 用量:一般每次用30-60克,因水分多,用量相對較大才能保證藥效。
- 優勢: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作用更直接迅速,對於一些急性出血症狀或熱毒癰腫初起等情況,生大薊煲湯效果較好,能更好地保留其天然的清熱涼血功效。
幹大薊
- 特點:經過幹燥處理,便於儲存和攜帶,有效成分被濃縮。
- 用量:每次用量通常為10-15克,用量比生品少,因其成分濃度高,少量即可達到一定效果。
- 優勢:藥效相對緩和持久,適用於慢性疾病的調理,或作為日常保健煲湯食材,可長期少量服用。
使用大薊時,應注
意其性寒涼,虛寒者慎用,孕婦禁用,且如需大量或長期使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不良反應。
大薊:傳統草藥的深度解析
大薊,作為一種在傳統醫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藥用植物,其形態特征獨特,功效作用廣泛,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也有諸多講究。以下將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揭示這一傳統草藥的奧秘。
一、形態與特征
大薊為菊科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 30 - 100 厘米左右。其根莖呈長塊狀,肉質,表皮為褐色,具多數須根。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表麵具縱棱,被蛛絲狀毛。
葉片形狀多樣,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通常為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兩麵被毛;莖生葉互生,較小,無柄,基部抱莖,葉片羽狀淺裂或半裂,裂片邊緣同樣具刺。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呈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鍾狀,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較短,內層苞片較長,先端具刺尖;花兩性,全部為管狀花,紫紅色,花冠裂片 5 枚,先端尖。瘦果長橢圓形,稍扁,表麵具縱紋,頂端截形,具白色冠毛,呈羽毛狀,易脫落。
二、功效與作用
1. 涼血止血:大薊性涼,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症。其涼血止血作用較強,對於血熱出血且出血量較大者,尤為適宜。
2. 散瘀解毒消癰:大薊不僅能止血,還能消散瘀血,且具有解毒消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腫,如癰癤瘡瘍、肺癰、腸癰等。其能促使癰腫消散,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對於瘡瘍初起,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對於病情較重者,可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三、用法及注意事項
(一)用法
1. 內服:大薊可煎湯服用,一般用量為 9 - 15 克,鮮品可用 30 - 60 克。也可入丸、散劑。在一些複方中,常根據病情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例如,治療咯血、吐血,可與小薊、側柏葉、白茅根等配伍;治療尿血,可與蒲黃、滑石、木通等配伍;治療熱毒癰腫,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配伍。
2. 外用:將鮮大薊搗爛外敷,可用於治療癰癤瘡瘍、外傷出血等。其外用能直接作用於局部,起到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作用。
(二)注意事項
1. 大薊性寒涼,虛寒出血及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虛寒出血者使用大薊可能會導致出血不止,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可能會引起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大薊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以免其活血之性影響胎兒,導致胎動不安甚至墮胎等不良後果。
3. 在使用大薊時,應注意劑量的控製,避免過量使用。過量使用大薊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症狀,以及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
四、十個用方治病舉例
1. 十灰散(《十藥神書》):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份。上藥燒灰存性,為末,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適量,調服。功能涼血止血,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等。方中大薊與諸藥配伍,涼血止血之力更強,可使熱清血止。
2. 大薊飲子(《濟生方》):大薊根(洗)、犀角(鎊)、升麻、桑白皮(炙)、蒲黃(炒)、杏仁(去皮、尖)、桔梗(去蘆)、甘草(炙)各等分。上藥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吐血、嘔血。大薊在此方中為主藥,配合其他涼血止血、清熱潤肺之品,共奏止血之功,且對因熱傷肺絡所致的吐血、嘔血效果更佳。
3. 大薊散(《奇效良方》):大薊根、白茅根、川歸、犀角(鎊)、牡丹皮、百草霜、蒲黃(炒)、嫩荷葉各等份。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藕汁一大酒杯,調服。若吐血不止,用雞子清一個,磨好墨和服。可用於治療九竅出血。方中以大薊配伍多味止血藥物,能針對多種原因導致的竅道出血起到止血作用,其涼血止血作用有助於熱清血寧,從而使出血得止。
4. 大薊根湯(《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鮮大薊根 30 克,雞蛋 1 - 2 個。將大薊根洗淨,與雞蛋同煮,吃蛋喝湯。用於治療鼻衄。大薊根的涼血止血作用與雞蛋的滋陰養血相結合,既能止血,又能兼顧因出血可能導致的陰血虧虛,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5. 大薊鮮汁飲(《食療本草學》):鮮大薊 250 克。將大薊洗淨,搗爛取汁,加適量白糖,攪勻後飲用。每日 2 - 3 次。適用於血熱尿血。大薊鮮汁能充分發揮其涼血止血之效,且飲用方便,對於尿血較輕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白糖的加入可緩和大薊的苦味,使其更易入口。
6. 大薊蒲公英湯(經驗方):大薊 15 克,蒲公英 15 克。水煎服。可用於治療熱毒癰腫初起,局部紅腫熱痛。大薊與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效,二者相伍,藥力更強,能有效緩解癰腫初期的炎症反應,促使癰腫消散。
7. 大薊外敷方(民間驗方):鮮大薊適量,搗爛外敷於癰癤瘡瘍處,每日換藥 1 - 2 次。可使癰癤紅腫減輕,疼痛緩解,加速瘡瘍愈合。其外用能直接作用於局部病灶,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尚未破潰的癰癤效果較好。
8. 大薊側柏葉湯(《實用中醫血液病學》):大薊 10 克,側柏葉 10 克,仙鶴草 15 克,白茅根 15 克。水煎服。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血熱妄行者。方中諸藥皆有止血之功,大薊與側柏葉涼血止血,仙鶴草收斂止血,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協同作用,對因血熱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導致的出血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9. 大薊藕節湯(《中藥臨床應用》):大薊 12 克,藕節 15 克,阿膠 10 克(烊化)。水煎服,每日 1 劑。可用於治療咳血、吐血屬陰虛血熱者。大薊涼血止血,藕節收斂止血,阿膠滋陰補血止血,三者配伍,既能止血,又能兼顧陰虛之證,使止血而不留瘀,滋陰而不礙胃。
10. 大薊玉米須湯(《家庭食療方》):大薊 15 克,玉米須 3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用於治療濕熱下注之尿血、血淋。大薊清熱涼血止血,玉米須利水通淋,清熱祛濕,二者合用,既能清利下焦濕熱,又能涼血止血,對於濕熱蘊結下焦,灼傷血絡所致的尿血、血淋有較好的療效。
五、用途
除了在傳統醫學中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和熱毒癰腫外,大薊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潛在的用途。其含有的黃酮類、三萜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能對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但這些用途仍需更多的臨床研究和科學驗證。在民間,大薊也常被用於食療,如用大薊根煮粥、燉湯等,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食用時也應遵循其用藥注意事項,避免因食用不當引起身體不適。
大薊作為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其形態特征易於識別,功效作用確切,用法多樣,但在使用時需注意其禁忌和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大薊的藥用價值將得到更全麵、深入的認識和開發利用,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