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要戰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晉陽的皇帝並不可靠,皇後跋扈,他沒有能力給你優渥的待遇,若你想,我可以幫你在他的後宮站穩腳跟,生下真正的皇子,如同前朝胡太後一樣,你會是下一任新皇的母親,而非區區一個妃子。”
屋舍之內寂靜無聲,隻有兩個女子對立。
彌利沒有請饒安坐的意思,饒安隻得站著。
寂靜的內堂響起了一聲嗤笑,彌利了然,“但這個皇帝,還不過是你們扶持起來的另一個傀儡皇帝,對嗎?”
饒安一哂,“什麽傀儡不傀儡的,隻要有本事,權力誰爭到算誰的,隻要這宴席上有你的位置,哪怕最初佳肴美酒不分給你,後麵也總有機會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你所謂的隻要能躋身宴會就會有機會爭取桌上的食物,可你的席位,也不過是皇權與男子的附加而已,就算從附屬品走到主座的位置,那在座的其他人會變嗎?我的女兒還要重蹈覆轍嗎?”
彌利說到這裏,也不需要元舒的迴答了,她笑了笑,“用漢人的說法,我們隻是桌上秀色可餐的佳肴,一人費勁爭取的席位,要反複多少次,費多少艱難險阻,才能徹底平分秋色,你我如今雖隻念著自己的一世榮華,可我卻也不願意委屈那麽久。”
“所以這個席位,我不願意躋身。”
這場盛宴的邀請,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既然不公平,她就要掀翻這瓜分天下權、利的盛宴,大家都躬身跪地搶食,那自己才能掙到全然屬於自己的東西。
眼看饒安還要說什麽,彌利卻不願再聽了。
“我們蠕蠕王庭,雖說是你們口中的蠻族,可蠻族也知曉守信,與一人達成的交易,自然不會再改,你想背叛新帝,勸我投身綦氏,可我卻隻會信守諾言合約。”
隻不過她的諾言並非與那晉陽的皇帝而已。
“何況,我不與豺狼為伍。”
饒安被說破,深吸了一口氣。
眼前人怎麽會懂,可她走上這條路,付出這麽多,好不容易占據了一席容身之地,可以推杯換盞之間獲取自己的利益,一旦離席掀桌,她之前走那麽長那麽艱難的路又算什麽呢?
也不再好言,“晉陽皇帝小兒不可托付,若你吃了苦頭,可隨時來找我,不過,如今你也去不到晉陽,人在屋簷下,好自為之吧。”
她轉身揚長而去,徒留彌利站在屋舍之內,一片寂然。
彌利攥緊了拳頭,長出一口氣。
人是在屋簷下,可她憑什麽要俯首。
隻等著便是。
她等得起。
隻盼望那位天女當真有主宰大周的能力。
人大約是禁不住念叨的,晉陽皇城,皇帝在春夏交際,居然感染了風寒,此刻禁不住一陣風,打了個噴嚏。
有人掀了帷帳,元諶剛要罵人,就看見了進來的居然是穆望。
“子彰怎麽來了?”
穆望一身胡服,在晉陽這些時日,精神倒還好,隻是往日俊朗的麵貌,因皮囊之下的陰鷙,削去了豐神俊朗的風姿,隻讓人不敢直視。
“臣這些時日,總覺得有不妥之處。”
穆望眉心川字紋不自覺地擰起,“快要到六月了,怎麽蠕蠕公主還沒抵達晉陽,且前線有人傳迴信,已經開戰了。”
元諶倒是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綦伯行迴肆州不就是為了向北進嘛,以他好戰的性格,再加上洛陽對我們虎視眈眈,定然會囑咐廣陽王壓製我們,交戰不足為奇。”
“問題不在交戰,”穆望隻覺得有苦難言,而是他直覺不對勁。
“還有蠕蠕公主和親一事,迎親之事絕對瞞不過其他地方上的人,那麽元煊定然會收到消息,算起來,她至少這兩日應該知道了才是。”
太安靜了,仗是打起來了,可為何洛陽遲遲沒有動靜,這太安靜了,不符合元煊的行事。
“元延盛其人,是很敢賭的,當年她不過率一幢親衛就敢奔赴涼州和涇州,借力打力,就算要處理朝政,可就算不親征,那她手下的李青神也不出征?”
這才登基半年,還沒到大局已定卸磨殺驢提防軍功的時候,元延盛敢打壓文官,可卻不敢打壓軍事,不然也不會搞什麽勞什子的軍製改革,徹底贏下了平城和北鎮舊族、軍戶的心。
元諶被困在這宮苑裏看不出來局勢已傾,他還看不出來嗎?
“所以綦伯行這一仗不能輸,我知道陛下籌謀殺了綦伯行,利用皇後收攏綦氏勢力,可如今絕不是翻臉之際,勝負就在這一次了。”
無論元煊多會收拾朝局,亂世裏,誰拳頭大誰說了算,打輸了,自有天下豪傑傾巢投誠。
元諶在穆望的疾聲厲色之下不通氣的鼻子終於開始出氣,連帶著腦子也開始清醒,“子彰的意思是,綦伯行此戰不能敗,所以留在太原的這一批兵,也得上前線,全力押注?”
不等穆望接話,他豎起手指,接著說道,“不止,為了保險,防止綦伯行此仗贏後,又以為天下皆在他掌中,他就不能掌握著與蠕蠕的連接,公主必須在晉陽,所以你才說蠕蠕公主為何還沒到。”
“難不成,是被綦伯行扣下了?”
他狐疑地看著穆望,看到人肯定地點頭。
元諶一時氣血翻湧,忍不住咳嗽起來,這一咳嗽,穆望也說不下去了,隻示意侍從上前安撫捶背送水。
“咳咳咳……你,一定要迎迴蠕蠕公主,你帶兵,也去前線,以迎迴公主為名,接到公主之後,不必親自送迴,留在前線督戰。”
“來人!擬旨!”
穆望得了旨意,不顧還在坐榻之上咳嗽如瑟瑟秋風的人,斂眸深思。
“為保晉陽,我會換個人迴守太原,陛下覺得,何人可信?”
綦達羅是皇後的親弟弟,與姐姐還算情深,綦明羅一直態度曖昧不明。
就看皇帝選擇誰了。
“綦……明羅……”
他不信他的皇後。
穆望走得很急,想來是早就思量了許久,才在這關鍵時刻不得不進宮麵見皇帝。
皇帝怔然許久,自己向後仰倒在臥榻上,隻覺得方才驚出了一身的汗。
誰知,還沒等穆望拿著聖旨到肆州,換迴蠕蠕公主與綦明羅,將士傳來後方戰報。
李英水率十萬中軍圍剿上黨,上黨王屢戰屢敗,已經狼狽向北逃了。
“李青神就算了!李英水又是什麽貨色!!這個元恭,跟著綦伯行,竟也是個草包軟蛋!”
元諶跌足怒罵,轉頭看到了囑咐收拾東西的綦英娥。
“你幹什麽?”
“幹什麽?再過十幾日隻怕人家都打到臉上了,與其等人來救,不如隨時做好準備,防得住最好,若防不住……嗬。”
綦英娥臉上顯出嘲諷,她以為安穩日子能有多久呢,不想元煊居然隻花了六個月就能騰出手料理他們了。
她撫了撫自己的肚子,眸光微閃。
元諶聞言大怒,隨手就將銅爐砸到了地上,香粉與白灰轟然跌落赤色氍毹上,瞬間染了一片狼藉,微弱的火星顫了顫,飛濺在空中,落下去就燒出幾個洞來。
羊毛被燒灼的焦味混雜著異香,叫元諶更是心堵。
“元恭可以逃,卻也是帶著兵逃的,這順陽,他必須守住,若守不住,元氏宗室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元諶冷笑了一聲,“他必須守住。”
若宗室大臣都如元恭這般,也怨不得大周一日複一日衰敗下去。
“要我說,陛下合該叫綦伯行收兵迴防,此時兩麵夾擊,便是北麵贏了又如何,我們真要拋棄晉陽這等富裕的糧倉不成?”
天下分南北就罷了,大周再分南北,北邊的勢力要想打迴南邊可是難上加難。
必須守住中原核心。
元諶垂著腦袋,“若北邊敗了,咱們的地方又要小了,好歹保住一邊勝。”
“必須守住!”他咬緊了牙關,眼中難得顯出了元氏子孫該有的剛烈傲骨,“不能退”
元煊是真的沒想到在晉陽危急的情況下,元諶還能穩得住不北逃,綦伯行也沒有撥人迴防。
太稀奇了。
按照她原來的預料,要麽攻不下太原等,但至少啃下綦伯行的大本營肆州多郡,平一平北地。
要麽元諶北逃,再度退讓。
沒想到元諶居然頂住了。
攻城陷入僵局,李英水隻能圍了晉陽。
城內糧草豐盛,隻怕還能堅持不少日子,眼瞧著不能順利推進,李英水思索再三,決定一麵圍城,一麵伺機從別路繞向肆州。
既然對麵的士兵都在城內不敢出來,隻一味防守,那總要攪渾一方。
元煊收到戰報是在剛剛確定了監國的臣子,準備親征的時候。
她看著新造的甲胄,聽著下頭人來報,思量片刻,“那恆州怎麽樣?”
“廣陽王最開始擔心宇文鴻趁機作祟,所以不敢太放開兵力,好在朔州的鹿都督率兵支援,萬都督又派了一支軍隊騷擾宇文鴻所在的城池附近,遊擊作戰,不斷騷擾,廣陽王騰出手,自然不再輸了。”
元煊點了點頭,這次親征,她將元葳蕤、長孫行留下來,又提拔陸金成,牽製著崔耀,一道監國,凡事得四人商議才能決策。
她知曉崔、陸兩個人某些時刻也會達成一致,難免有些不放心,元葳蕤再是長輩也沒長多少,還算年輕,不一定壓得住帝師和勳貴八姓的元老,她思索再三,還是請了個人出山。
這個人不是別人,是當年力挽狂瀾帶著鄭家全身而退的博陵長公主。
又是宗室大長輩,又是漢人四大世家的老封君,也曾為女侍中,德高望重,最重要的是,她看得很清楚。
元煊親臨公主府,也不提要長公主參與朝堂,隻說長公主的小孫女與曾外孫女在女學裏成績優異,想來也是家學淵源的緣故。
請她出山,不求其他,隻求她親征之時,長公主替她看好宮內與學館瑣事,總不能叫孩子們嘩亂起來,沒個人管,聽風就是雨的。
博陵長公主已經滿頭華發,聽到這話,心裏了然。
她見過安太後掌權後對宗室貴族女子的好,也更曾經趁文太後的東風,上過女學,更知曉元煊話中究竟要她做什麽。
孩子?她的晚輩遍布朝堂,哪個她不能叫聲孩子?
“可我隻是個享清閑的老婦人,鄭家的事兒都不管了,陛下如此重托,我倒是怕那群孩子上房揭瓦,我也彈壓不住。”
元煊含笑,“鄭家一脈清流,可元氏子孫血脈裏總是渴望看著霸業鑄就的,難道長公主就隻記得自己是鄭家的老封君,不記得您也是我們元氏的長輩了不成?”
“如今元氏幾經波折,再經不起分散了,長公主惦記鄭氏榮耀,也請顧念大周安穩。”
元煊說著,行了個晚輩禮,“我知曉您是躲懶嫌麻煩,您看著小輩爭來爭去,左不過那些事也倦了,是以也不必多看顧,隻小輩鬧起來,還請調停一番。”
老人定定看著眼前的青年,輕聲問道,“你如此費盡心思,牽製朝堂,平衡勢力,為何非要出征呢?”
“因為……”元煊揚起臉,“古往今來,我元氏君王不都是如此嗎?”
大周君王重大戰役必將親征,也正因為如此,君王的威武才能照耀全國。
她有什麽不一樣呢?
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她會做得比前人還要好。
如此理所當然,博陵長公主轉瞬之間想了許多。
元煊是女子,是第一個繼承皇位的女子,但她是元氏君王,是大周皇帝。
她比其他人都更知道,元氏子孫血液裏流淌的是什麽,是爭勝的熱血,若君王勢微,其餘宗室必將揭竿而起,大周的君王,需要強硬。
所以從來如此,理所當然,為何不做呢?
哪有什麽不一樣。
朝堂再不穩,也不會有人在洛陽造反,元煊隻是擔心朝堂上有人伺機給新政改革使使絆子,吵起來,元葳蕤吵不過而已。
守衛京都掌握軍權和真正施行政策的官員,全是元煊自己人。
但元煊非要萬無一失。
博陵長公主元雲華長歎一口氣,“那我就替你補全最後的萬無一失。”
誰讓唯有她還就這麽理直氣壯,坦坦蕩蕩說,你也是元家人,憑什麽不能主持元家事呢?
連元雲華自己都忘了,她不僅是公主,也是元家的人。
她姓元啊,大周國姓,宗室長者,憑什麽不能管。
舊日從鳳闕簷下飛出來,被圈養在繁華錦繡的軟臥中的鳳凰,重又盤旋迴了皇城之上。
旭日輝耀,凰凰可昭。
元煊安排好一切,親率軍隊,直奔晉陽。
想占據中原?扼住洛陽與北地連接的咽喉?
誰給元諶的自信,沒有綦伯行,他還能守住晉陽。
南境還在觀望的宗室大臣,該看看這大周新王,究竟能不能牢牢抓住大周的國土了。
想南奔?想起義?想投奔別人?另立新王?
此戰若勝,那些左右搖擺之人終將虔誠俯首,倒向洛陽。
屋舍之內寂靜無聲,隻有兩個女子對立。
彌利沒有請饒安坐的意思,饒安隻得站著。
寂靜的內堂響起了一聲嗤笑,彌利了然,“但這個皇帝,還不過是你們扶持起來的另一個傀儡皇帝,對嗎?”
饒安一哂,“什麽傀儡不傀儡的,隻要有本事,權力誰爭到算誰的,隻要這宴席上有你的位置,哪怕最初佳肴美酒不分給你,後麵也總有機會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你所謂的隻要能躋身宴會就會有機會爭取桌上的食物,可你的席位,也不過是皇權與男子的附加而已,就算從附屬品走到主座的位置,那在座的其他人會變嗎?我的女兒還要重蹈覆轍嗎?”
彌利說到這裏,也不需要元舒的迴答了,她笑了笑,“用漢人的說法,我們隻是桌上秀色可餐的佳肴,一人費勁爭取的席位,要反複多少次,費多少艱難險阻,才能徹底平分秋色,你我如今雖隻念著自己的一世榮華,可我卻也不願意委屈那麽久。”
“所以這個席位,我不願意躋身。”
這場盛宴的邀請,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既然不公平,她就要掀翻這瓜分天下權、利的盛宴,大家都躬身跪地搶食,那自己才能掙到全然屬於自己的東西。
眼看饒安還要說什麽,彌利卻不願再聽了。
“我們蠕蠕王庭,雖說是你們口中的蠻族,可蠻族也知曉守信,與一人達成的交易,自然不會再改,你想背叛新帝,勸我投身綦氏,可我卻隻會信守諾言合約。”
隻不過她的諾言並非與那晉陽的皇帝而已。
“何況,我不與豺狼為伍。”
饒安被說破,深吸了一口氣。
眼前人怎麽會懂,可她走上這條路,付出這麽多,好不容易占據了一席容身之地,可以推杯換盞之間獲取自己的利益,一旦離席掀桌,她之前走那麽長那麽艱難的路又算什麽呢?
也不再好言,“晉陽皇帝小兒不可托付,若你吃了苦頭,可隨時來找我,不過,如今你也去不到晉陽,人在屋簷下,好自為之吧。”
她轉身揚長而去,徒留彌利站在屋舍之內,一片寂然。
彌利攥緊了拳頭,長出一口氣。
人是在屋簷下,可她憑什麽要俯首。
隻等著便是。
她等得起。
隻盼望那位天女當真有主宰大周的能力。
人大約是禁不住念叨的,晉陽皇城,皇帝在春夏交際,居然感染了風寒,此刻禁不住一陣風,打了個噴嚏。
有人掀了帷帳,元諶剛要罵人,就看見了進來的居然是穆望。
“子彰怎麽來了?”
穆望一身胡服,在晉陽這些時日,精神倒還好,隻是往日俊朗的麵貌,因皮囊之下的陰鷙,削去了豐神俊朗的風姿,隻讓人不敢直視。
“臣這些時日,總覺得有不妥之處。”
穆望眉心川字紋不自覺地擰起,“快要到六月了,怎麽蠕蠕公主還沒抵達晉陽,且前線有人傳迴信,已經開戰了。”
元諶倒是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綦伯行迴肆州不就是為了向北進嘛,以他好戰的性格,再加上洛陽對我們虎視眈眈,定然會囑咐廣陽王壓製我們,交戰不足為奇。”
“問題不在交戰,”穆望隻覺得有苦難言,而是他直覺不對勁。
“還有蠕蠕公主和親一事,迎親之事絕對瞞不過其他地方上的人,那麽元煊定然會收到消息,算起來,她至少這兩日應該知道了才是。”
太安靜了,仗是打起來了,可為何洛陽遲遲沒有動靜,這太安靜了,不符合元煊的行事。
“元延盛其人,是很敢賭的,當年她不過率一幢親衛就敢奔赴涼州和涇州,借力打力,就算要處理朝政,可就算不親征,那她手下的李青神也不出征?”
這才登基半年,還沒到大局已定卸磨殺驢提防軍功的時候,元延盛敢打壓文官,可卻不敢打壓軍事,不然也不會搞什麽勞什子的軍製改革,徹底贏下了平城和北鎮舊族、軍戶的心。
元諶被困在這宮苑裏看不出來局勢已傾,他還看不出來嗎?
“所以綦伯行這一仗不能輸,我知道陛下籌謀殺了綦伯行,利用皇後收攏綦氏勢力,可如今絕不是翻臉之際,勝負就在這一次了。”
無論元煊多會收拾朝局,亂世裏,誰拳頭大誰說了算,打輸了,自有天下豪傑傾巢投誠。
元諶在穆望的疾聲厲色之下不通氣的鼻子終於開始出氣,連帶著腦子也開始清醒,“子彰的意思是,綦伯行此戰不能敗,所以留在太原的這一批兵,也得上前線,全力押注?”
不等穆望接話,他豎起手指,接著說道,“不止,為了保險,防止綦伯行此仗贏後,又以為天下皆在他掌中,他就不能掌握著與蠕蠕的連接,公主必須在晉陽,所以你才說蠕蠕公主為何還沒到。”
“難不成,是被綦伯行扣下了?”
他狐疑地看著穆望,看到人肯定地點頭。
元諶一時氣血翻湧,忍不住咳嗽起來,這一咳嗽,穆望也說不下去了,隻示意侍從上前安撫捶背送水。
“咳咳咳……你,一定要迎迴蠕蠕公主,你帶兵,也去前線,以迎迴公主為名,接到公主之後,不必親自送迴,留在前線督戰。”
“來人!擬旨!”
穆望得了旨意,不顧還在坐榻之上咳嗽如瑟瑟秋風的人,斂眸深思。
“為保晉陽,我會換個人迴守太原,陛下覺得,何人可信?”
綦達羅是皇後的親弟弟,與姐姐還算情深,綦明羅一直態度曖昧不明。
就看皇帝選擇誰了。
“綦……明羅……”
他不信他的皇後。
穆望走得很急,想來是早就思量了許久,才在這關鍵時刻不得不進宮麵見皇帝。
皇帝怔然許久,自己向後仰倒在臥榻上,隻覺得方才驚出了一身的汗。
誰知,還沒等穆望拿著聖旨到肆州,換迴蠕蠕公主與綦明羅,將士傳來後方戰報。
李英水率十萬中軍圍剿上黨,上黨王屢戰屢敗,已經狼狽向北逃了。
“李青神就算了!李英水又是什麽貨色!!這個元恭,跟著綦伯行,竟也是個草包軟蛋!”
元諶跌足怒罵,轉頭看到了囑咐收拾東西的綦英娥。
“你幹什麽?”
“幹什麽?再過十幾日隻怕人家都打到臉上了,與其等人來救,不如隨時做好準備,防得住最好,若防不住……嗬。”
綦英娥臉上顯出嘲諷,她以為安穩日子能有多久呢,不想元煊居然隻花了六個月就能騰出手料理他們了。
她撫了撫自己的肚子,眸光微閃。
元諶聞言大怒,隨手就將銅爐砸到了地上,香粉與白灰轟然跌落赤色氍毹上,瞬間染了一片狼藉,微弱的火星顫了顫,飛濺在空中,落下去就燒出幾個洞來。
羊毛被燒灼的焦味混雜著異香,叫元諶更是心堵。
“元恭可以逃,卻也是帶著兵逃的,這順陽,他必須守住,若守不住,元氏宗室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元諶冷笑了一聲,“他必須守住。”
若宗室大臣都如元恭這般,也怨不得大周一日複一日衰敗下去。
“要我說,陛下合該叫綦伯行收兵迴防,此時兩麵夾擊,便是北麵贏了又如何,我們真要拋棄晉陽這等富裕的糧倉不成?”
天下分南北就罷了,大周再分南北,北邊的勢力要想打迴南邊可是難上加難。
必須守住中原核心。
元諶垂著腦袋,“若北邊敗了,咱們的地方又要小了,好歹保住一邊勝。”
“必須守住!”他咬緊了牙關,眼中難得顯出了元氏子孫該有的剛烈傲骨,“不能退”
元煊是真的沒想到在晉陽危急的情況下,元諶還能穩得住不北逃,綦伯行也沒有撥人迴防。
太稀奇了。
按照她原來的預料,要麽攻不下太原等,但至少啃下綦伯行的大本營肆州多郡,平一平北地。
要麽元諶北逃,再度退讓。
沒想到元諶居然頂住了。
攻城陷入僵局,李英水隻能圍了晉陽。
城內糧草豐盛,隻怕還能堅持不少日子,眼瞧著不能順利推進,李英水思索再三,決定一麵圍城,一麵伺機從別路繞向肆州。
既然對麵的士兵都在城內不敢出來,隻一味防守,那總要攪渾一方。
元煊收到戰報是在剛剛確定了監國的臣子,準備親征的時候。
她看著新造的甲胄,聽著下頭人來報,思量片刻,“那恆州怎麽樣?”
“廣陽王最開始擔心宇文鴻趁機作祟,所以不敢太放開兵力,好在朔州的鹿都督率兵支援,萬都督又派了一支軍隊騷擾宇文鴻所在的城池附近,遊擊作戰,不斷騷擾,廣陽王騰出手,自然不再輸了。”
元煊點了點頭,這次親征,她將元葳蕤、長孫行留下來,又提拔陸金成,牽製著崔耀,一道監國,凡事得四人商議才能決策。
她知曉崔、陸兩個人某些時刻也會達成一致,難免有些不放心,元葳蕤再是長輩也沒長多少,還算年輕,不一定壓得住帝師和勳貴八姓的元老,她思索再三,還是請了個人出山。
這個人不是別人,是當年力挽狂瀾帶著鄭家全身而退的博陵長公主。
又是宗室大長輩,又是漢人四大世家的老封君,也曾為女侍中,德高望重,最重要的是,她看得很清楚。
元煊親臨公主府,也不提要長公主參與朝堂,隻說長公主的小孫女與曾外孫女在女學裏成績優異,想來也是家學淵源的緣故。
請她出山,不求其他,隻求她親征之時,長公主替她看好宮內與學館瑣事,總不能叫孩子們嘩亂起來,沒個人管,聽風就是雨的。
博陵長公主已經滿頭華發,聽到這話,心裏了然。
她見過安太後掌權後對宗室貴族女子的好,也更曾經趁文太後的東風,上過女學,更知曉元煊話中究竟要她做什麽。
孩子?她的晚輩遍布朝堂,哪個她不能叫聲孩子?
“可我隻是個享清閑的老婦人,鄭家的事兒都不管了,陛下如此重托,我倒是怕那群孩子上房揭瓦,我也彈壓不住。”
元煊含笑,“鄭家一脈清流,可元氏子孫血脈裏總是渴望看著霸業鑄就的,難道長公主就隻記得自己是鄭家的老封君,不記得您也是我們元氏的長輩了不成?”
“如今元氏幾經波折,再經不起分散了,長公主惦記鄭氏榮耀,也請顧念大周安穩。”
元煊說著,行了個晚輩禮,“我知曉您是躲懶嫌麻煩,您看著小輩爭來爭去,左不過那些事也倦了,是以也不必多看顧,隻小輩鬧起來,還請調停一番。”
老人定定看著眼前的青年,輕聲問道,“你如此費盡心思,牽製朝堂,平衡勢力,為何非要出征呢?”
“因為……”元煊揚起臉,“古往今來,我元氏君王不都是如此嗎?”
大周君王重大戰役必將親征,也正因為如此,君王的威武才能照耀全國。
她有什麽不一樣呢?
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她會做得比前人還要好。
如此理所當然,博陵長公主轉瞬之間想了許多。
元煊是女子,是第一個繼承皇位的女子,但她是元氏君王,是大周皇帝。
她比其他人都更知道,元氏子孫血液裏流淌的是什麽,是爭勝的熱血,若君王勢微,其餘宗室必將揭竿而起,大周的君王,需要強硬。
所以從來如此,理所當然,為何不做呢?
哪有什麽不一樣。
朝堂再不穩,也不會有人在洛陽造反,元煊隻是擔心朝堂上有人伺機給新政改革使使絆子,吵起來,元葳蕤吵不過而已。
守衛京都掌握軍權和真正施行政策的官員,全是元煊自己人。
但元煊非要萬無一失。
博陵長公主元雲華長歎一口氣,“那我就替你補全最後的萬無一失。”
誰讓唯有她還就這麽理直氣壯,坦坦蕩蕩說,你也是元家人,憑什麽不能主持元家事呢?
連元雲華自己都忘了,她不僅是公主,也是元家的人。
她姓元啊,大周國姓,宗室長者,憑什麽不能管。
舊日從鳳闕簷下飛出來,被圈養在繁華錦繡的軟臥中的鳳凰,重又盤旋迴了皇城之上。
旭日輝耀,凰凰可昭。
元煊安排好一切,親率軍隊,直奔晉陽。
想占據中原?扼住洛陽與北地連接的咽喉?
誰給元諶的自信,沒有綦伯行,他還能守住晉陽。
南境還在觀望的宗室大臣,該看看這大周新王,究竟能不能牢牢抓住大周的國土了。
想南奔?想起義?想投奔別人?另立新王?
此戰若勝,那些左右搖擺之人終將虔誠俯首,倒向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