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澆油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以外數百裏的密林中,雜亂的腳步輕輕重重踩碎一地葉片樹枝,暗色的血漬擦過樹幹,留下細微的血跡。
原本雪亮錚錚的環首刀上已經顯出大片血鏽與豁口,如今一路撥開厚重的叢林,更是沾染上了汁液,可刀的主人卻也無暇再顧忌這些痕跡。
“李禦史,咱們還是兵分兩路吧,我是侯官,你是禦史,咱們本就不算一道的人,總要有個人帶個信兒迴去不是。”
李青神迴頭,那侯官顯然也累得很了,本就是靠輕靈探聽消息活命的人,不如他壯實,此刻臉頰凹得嚇人,幾乎脫了人形。
他闊別京都許久,迴來時聽聞侯官如今是一支暗地裏不可小覷的力量,便是洛陽勳貴也會畏懼三分還覺得誇張,若說是前頭世祖的時候他還信,可如今這位皇帝在頭上,主理國事的勢力就換了三四波,侯官到底主子是誰還不一定呢,一團散沙,誰又敢用。
就算用了,那也不至於叫人畏懼起來,算什麽勢力呢。
可誰能想到真讓元煊撿起來了。
前有侯官替他冒死突破州兵圍剿,衝出汝陽去京中傳消息,後有如今緊跟著他殺出血路的侯官,恍惚間他想起那個從前在自己和阿爺麵前學著如何調兵遣將的小太子。
延盛總是被自己嫌棄手段仁慈稚嫩,總不願意犧牲任何一隊兵,他也總嫌棄她稚嫩仁慈,還細伶伶的不夠壯實,待到後來真相昭然於世,她第一時間撇清東宮所有關係,不許任何屬官求情,他就越發怒其不爭。
女子又如何,都有了軍功,何必退卻!東宮屬官合力,未嚐不能掙出一條血路來。
如今看來,像是終於學會了。
可李青神欣慰之餘卻又絕望。
真有用嗎?
真能有用嗎?
什麽都做了,將一身傲骨折得粉碎,到頭來,他們下場隻怕也都是死路。
李青神倏然伸手,輕鬆將那侯官拎到自己麵前,那雙有南地人溫和多情的眼睛此刻犀利猙獰,血絲布滿,“你的主子是誰?”
那侯官毫無預料,猛得幾乎要抽出袖中最後的匕首來,他下意識道,“自然是太後。”
李青神卻拽得更緊,幾乎要將麻衣扯爛,“你我都知道我在問什麽,如今就剩下我們兩人,追兵猶在,前路亦有攔截之人,沒人知道你,我是頭一個靶子,我是跑不掉了,隻有你能,可就算如今這境地,我也有能力叫你跑不掉,我是武將,我砍殺過多少南貉你知道嗎?”
侯官目光迅速下移,不再看李青神驟然爆發出殺意的眼睛,隻盯著那把幾乎破爛的刀上。
他喉頭滾了滾,在一片殺意之中,想到了臨走前越都督吩咐的一句話。
“當侯官,不管對誰匯報,都得照實說,除了那位真提拔起我們的,都隻說事,結論讓上頭下。”
侯官隱約覺得,對方對太後究竟什麽意思,有點不好說了。
“大人覺得我說得不對,我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了。我隻知道,我們一隊兄弟跟著大人巡查,都是長公主用令調遣的,我們的消息,也都是上報給越都督,越都督送到北宮案頭的。”
李青神的心最後定了下來,一隻手還揪著人,環首刀刀尖向下,隨著手有了個弧度。
侯官死死瞪大了眼睛,匕首脫袖向前之際,那環首刀刀尖又下去了,油紙包裹的一疊塞入了侯官的衣襟之內,用力一拍,將人拍出去的同時也躲開了那匕首。
一場虛驚。
侯官捂著胸口,又後退了幾步,驚疑未定。
他知道這個是什麽,正因為知道,所以隱約好像明白了一個他不敢置信的真相。
“你說各地皆有侯官,你能跑得掉,那就替我送到順陽手中,再替我帶一句話。”李青神的話徹底肯定了侯官的猜想。
“盧家可用不可信,用一不用多。”
侯官一隻手緊緊貼著懷中的東西,深深看了一眼李青神,“李禦史,保重。”
李青神瞧著那靈巧的人飛快沒入前路密林之中,寬厚的肩膀終於下塌,像是猛犬垂下了尾巴,他緩緩轉身,向另一方向用力踩踏而去,斑駁的環首刀一路蹭出蜿蜒的血鏽。
他迴京都來,本想要再度成為大周南方疆線上無堅不摧的戰神,那片土地上的土地神,等著有皇帝再度親臨,帶他飲馬長江的一天。
風雲變幻如此之快,他被外派,卻撞上汝陽與京都高陽王門人聯手私吞州庫糧草之事,這才明白過來,隻怕元煊讓他這個“太後黨”出去,就是當刀的。
隻怕如今那願望是實現不了了。
當年阿爺還在時說,雖然延盛總是心軟仁慈,不願意有犧牲,但你是兵,不會不想要這樣的將領。
可李青神不是兵卒,他本該是未來的戰神,要神兵天降,名垂青史的。
能教出個開天辟地的女帝,似乎,也不錯。
他們東宮屬官,早該為這一天流血的。
要是延盛能記得給他個好諡號就好了,最好,再追封個太子太保吧。
洛陽城青陽門,車輪滾過磚地,哀傷的唱詞落入元煊耳中,卻如同吹響總攻的號角。
三日後,前線傳來第一波戰報,賀寶榮被殺,其部下奔逃投奔恆朔叛軍周儒,章武王兵分兩路,一隊運送火器,恰在恆州外誤以為軍糧運送,意圖劫掠,兩軍對峙,恰逢鹿偈知曉火藥運輸關竅前來接引,見此直接對戰。
火器將對方的重騎直接炸翻,並一路追擊至城外,隻花了幾日就用火器攻下了失去一半戍守兵力的城池。
叛軍以為天火降世,懲戒不忠之人,潰不成軍。
是個再好不過的捷報。
崔鬆蘿的升職也被提報了上去,卻被高陽王隨手給批駁了迴去。
元煊毫不意外,知曉之後垂眸詢問,“天放晴這麽些時日了,高陽王可忙完了?”
“沒呢,這些時日,高陽王為了處理庶務,都住在宮內了。”下頭人低聲匯報。
元煊沉吟片刻,“既然如此,那就去青陽門,替我砸了那金屋的大門吧。”
門外忽有人通報,“殿下,崔郎中和越都督在外求見。”
元煊抬眼,火上澆油的來了。
原本雪亮錚錚的環首刀上已經顯出大片血鏽與豁口,如今一路撥開厚重的叢林,更是沾染上了汁液,可刀的主人卻也無暇再顧忌這些痕跡。
“李禦史,咱們還是兵分兩路吧,我是侯官,你是禦史,咱們本就不算一道的人,總要有個人帶個信兒迴去不是。”
李青神迴頭,那侯官顯然也累得很了,本就是靠輕靈探聽消息活命的人,不如他壯實,此刻臉頰凹得嚇人,幾乎脫了人形。
他闊別京都許久,迴來時聽聞侯官如今是一支暗地裏不可小覷的力量,便是洛陽勳貴也會畏懼三分還覺得誇張,若說是前頭世祖的時候他還信,可如今這位皇帝在頭上,主理國事的勢力就換了三四波,侯官到底主子是誰還不一定呢,一團散沙,誰又敢用。
就算用了,那也不至於叫人畏懼起來,算什麽勢力呢。
可誰能想到真讓元煊撿起來了。
前有侯官替他冒死突破州兵圍剿,衝出汝陽去京中傳消息,後有如今緊跟著他殺出血路的侯官,恍惚間他想起那個從前在自己和阿爺麵前學著如何調兵遣將的小太子。
延盛總是被自己嫌棄手段仁慈稚嫩,總不願意犧牲任何一隊兵,他也總嫌棄她稚嫩仁慈,還細伶伶的不夠壯實,待到後來真相昭然於世,她第一時間撇清東宮所有關係,不許任何屬官求情,他就越發怒其不爭。
女子又如何,都有了軍功,何必退卻!東宮屬官合力,未嚐不能掙出一條血路來。
如今看來,像是終於學會了。
可李青神欣慰之餘卻又絕望。
真有用嗎?
真能有用嗎?
什麽都做了,將一身傲骨折得粉碎,到頭來,他們下場隻怕也都是死路。
李青神倏然伸手,輕鬆將那侯官拎到自己麵前,那雙有南地人溫和多情的眼睛此刻犀利猙獰,血絲布滿,“你的主子是誰?”
那侯官毫無預料,猛得幾乎要抽出袖中最後的匕首來,他下意識道,“自然是太後。”
李青神卻拽得更緊,幾乎要將麻衣扯爛,“你我都知道我在問什麽,如今就剩下我們兩人,追兵猶在,前路亦有攔截之人,沒人知道你,我是頭一個靶子,我是跑不掉了,隻有你能,可就算如今這境地,我也有能力叫你跑不掉,我是武將,我砍殺過多少南貉你知道嗎?”
侯官目光迅速下移,不再看李青神驟然爆發出殺意的眼睛,隻盯著那把幾乎破爛的刀上。
他喉頭滾了滾,在一片殺意之中,想到了臨走前越都督吩咐的一句話。
“當侯官,不管對誰匯報,都得照實說,除了那位真提拔起我們的,都隻說事,結論讓上頭下。”
侯官隱約覺得,對方對太後究竟什麽意思,有點不好說了。
“大人覺得我說得不對,我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了。我隻知道,我們一隊兄弟跟著大人巡查,都是長公主用令調遣的,我們的消息,也都是上報給越都督,越都督送到北宮案頭的。”
李青神的心最後定了下來,一隻手還揪著人,環首刀刀尖向下,隨著手有了個弧度。
侯官死死瞪大了眼睛,匕首脫袖向前之際,那環首刀刀尖又下去了,油紙包裹的一疊塞入了侯官的衣襟之內,用力一拍,將人拍出去的同時也躲開了那匕首。
一場虛驚。
侯官捂著胸口,又後退了幾步,驚疑未定。
他知道這個是什麽,正因為知道,所以隱約好像明白了一個他不敢置信的真相。
“你說各地皆有侯官,你能跑得掉,那就替我送到順陽手中,再替我帶一句話。”李青神的話徹底肯定了侯官的猜想。
“盧家可用不可信,用一不用多。”
侯官一隻手緊緊貼著懷中的東西,深深看了一眼李青神,“李禦史,保重。”
李青神瞧著那靈巧的人飛快沒入前路密林之中,寬厚的肩膀終於下塌,像是猛犬垂下了尾巴,他緩緩轉身,向另一方向用力踩踏而去,斑駁的環首刀一路蹭出蜿蜒的血鏽。
他迴京都來,本想要再度成為大周南方疆線上無堅不摧的戰神,那片土地上的土地神,等著有皇帝再度親臨,帶他飲馬長江的一天。
風雲變幻如此之快,他被外派,卻撞上汝陽與京都高陽王門人聯手私吞州庫糧草之事,這才明白過來,隻怕元煊讓他這個“太後黨”出去,就是當刀的。
隻怕如今那願望是實現不了了。
當年阿爺還在時說,雖然延盛總是心軟仁慈,不願意有犧牲,但你是兵,不會不想要這樣的將領。
可李青神不是兵卒,他本該是未來的戰神,要神兵天降,名垂青史的。
能教出個開天辟地的女帝,似乎,也不錯。
他們東宮屬官,早該為這一天流血的。
要是延盛能記得給他個好諡號就好了,最好,再追封個太子太保吧。
洛陽城青陽門,車輪滾過磚地,哀傷的唱詞落入元煊耳中,卻如同吹響總攻的號角。
三日後,前線傳來第一波戰報,賀寶榮被殺,其部下奔逃投奔恆朔叛軍周儒,章武王兵分兩路,一隊運送火器,恰在恆州外誤以為軍糧運送,意圖劫掠,兩軍對峙,恰逢鹿偈知曉火藥運輸關竅前來接引,見此直接對戰。
火器將對方的重騎直接炸翻,並一路追擊至城外,隻花了幾日就用火器攻下了失去一半戍守兵力的城池。
叛軍以為天火降世,懲戒不忠之人,潰不成軍。
是個再好不過的捷報。
崔鬆蘿的升職也被提報了上去,卻被高陽王隨手給批駁了迴去。
元煊毫不意外,知曉之後垂眸詢問,“天放晴這麽些時日了,高陽王可忙完了?”
“沒呢,這些時日,高陽王為了處理庶務,都住在宮內了。”下頭人低聲匯報。
元煊沉吟片刻,“既然如此,那就去青陽門,替我砸了那金屋的大門吧。”
門外忽有人通報,“殿下,崔郎中和越都督在外求見。”
元煊抬眼,火上澆油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