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黃雀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冬天格外漫長,漫長到驚蟄了,天還是冷颼颼的,沒點暖和氣,更不提那下不來的春雨和甘霖。
萬無禁被提審進了宮,麵見太後。
元煊卻出了城。
她腦子裏迴想著萬無禁困在牢獄之中於泥地裏指點的江山。
“煊太子從前平幽州刺史造反之亂,功名被女身所蓋,無人再記得,如今大周內憂外患,朝局混沌,岌岌可危,長孫冀與廣陽王先後困於北鎮之亂,定州刺史畏懼城陽王之勢,不敢開門迎逆亂之賊。這些並非是庸碌臣子,隻是都不敢強硬起來。是以,大周不能再有一個軟弱貪安,懼於權臣而不敢出手破局的君主。
若再以女身平旁人不能平之亂,必能驚天動地。在這個潰爛的世道,想要贏,首先要足夠叫人恐懼。手段必須強硬而不畏功高之嫌,這點廣陽王不懂,出於忠心步步退讓,這才備受桎梏。
太後高居廟堂,無人不在其陰影之下,長公主做盡忠心之態固然是為了大位考慮,可君主擁躉除卻在廟宇之中,更要在江湖之中。
聽聞崔尚書上書想要改革軍製,被戰報壓了下來。可長公主不知道,軍戶和尋常百姓不一樣,軍戶不是隻想能吃飽飯,還要爭日益下降的地位,如今豪族擁兵,軍戶叛亂,非中軍可降。”
萬無禁看得出來元煊拉攏的中心是真為天下的朝臣,可一味被推舉上位,威勢自然不足。
元煊必須鋌而走險,平北亂,息民憤,得軍心。
皇帝不敢放她出洛陽,那她必須製造機會。
“火藥調試好了嗎?”元煊徑直入了莊園。
“按著鬆蘿的提示,剛剛研製出了兩種,這是火藥包。”周清融不知道元煊要來,還在舂藥,見她來得匆匆,趕忙帶著她去查看效果。
“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藥包,比現在攻城的石頭和油脂火球效果更好,現在受潮的問題隻能靠運輸中小心布置解決,但長途運輸沒問題了。”
“還做了個火箭,在尋常箭矢結構的基礎上,加上了竹筒製作的火藥筒,裏麵填充火藥,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燃後放箭射出,射程更遠,效果比之前用油脂、鬆香、硫磺之類的尋常火箭強大得多,殺傷力和幹擾力都很強。”
元煊點點頭,“配方具體,圖紙有了嗎?我要量產。”
周清融詫異看向元煊,“現在就進上?如今您……不要韜光養晦了?”
元煊掏出帕子給她擦了手,“什麽韜光養晦,火藥易爆,孤的火光,又哪裏遮得了。”
她又詢問了幾句道觀和莊園內婢女的情況,確認一切進展順利之後,帶著圖紙和配方匆匆入宮。
與此同時,萬無禁在堂前叩拜,從容不迫,剖白廣陽王與他主仆的忠心,詳述駐軍不前之故,太後臉上怒色漸消,眾人眼看著便知他過了關。
萬無禁剛剛起身想要退出殿內,穆望旋即邁步而出,高聲道,“臣有本啟奏。”
驚蟄聞雷,越冬蟲醒。
元煊年前的提點,他花了近三個月,方徹底查清元煊指點出來的東西。
萬無禁放慢了腳步,豎起了耳朵。
“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冬月時我曾上奏的涼州僧隻戶集體投河自盡一案嗎?”
“自開春以來,雖有崔尚書督行,各地都維那清查各寺僧隻粟與借貸賬冊,掃除一大積弊,可涼州僧隻戶離鄉服役之事依舊未解,臣鬥膽,再查一番,不想竟翻出更多血案。”
“臣要彈劾涇州刺史奚安邦,與安家勾結,不止調遣按律服役的僧圖戶,還有尋常佃戶,也被強迫離鄉服役,借開鑿石窟之便,私鑄兵甲,意圖謀反,所去服役者,無一人生還歸家,山內白骨累累,借佛之名,做盡孽事!”
萬無禁聽到涇州兩個字,就無比放心地抬腳邁出了殿內。
前幾日他與長公主才說過,太後權勢過盛,可用之人就越多,她就越無法出京,更無法觸碰兵權。
穆望這個彈劾的時間點,實在太過巧妙,他被召入宮,章武王受命整軍,長孫一家兵敗,皇帝的權勢岌岌可危,朝臣重臣幾乎盡歸太後麾下。
他站在飛簷之下,仰頭看了看天色。
積雲翻湧,隱隱有雷聲湧動,寒冬蟄伏的蟲穴在地下若有所感,翻身待醒。
金殿之內,與皇帝並坐的太後臉色陰沉得可怕。
皇帝壓下心底驚異,開口道,“子彰,空口無憑,可有證據?”
“如今我們的人一去不返,唯有一人,拚死帶迴石匠血書與兵甲一件,還請陛下過目!”
穆望的證據的確不多,但他等不得了,皇帝也等不得了。
“豈有此理,這哪裏算鐵證!”太後勃然大怒,指著穆望,“朕看你是要欺天!!!”
轟隆一聲,驚雷炸響,混沌雲團猛烈翻湧起來。
盼了許久的春雨,終於淅淅瀝瀝落了下來。
皇帝不甘示弱,“將物證呈上!若安家與奚家當真涇州一手遮天,意欲謀反,便是朕的外家,也斷然不會輕縱了去!高陽王!平原王!朕命你們二人即刻擇禦史,前往涇州徹查!”
“皇帝!”太後猛然看向了身邊的兒子,“安家何必造反!我們母子二人尚在,他們何須造反?我父親去歲離世,安家幾個侄兒離朝迴老家守孝,如今你們急著按下他們謀反的罪名?好除去安家了?”
高陽王同樣高聲啟奏,“陛下,為今之計,還是要細細遣人去查,若當真如此,再行計較不遲。”
“高陽王!”城陽王急聲想要阻攔,“你這是在做皇上的主不成?”
高陽王睨了他一眼,輕哧一聲,“我也是年紀大了,自從陛下登基,就一直輔國,那會兒你也不過靠著捐獻軍資才得了青眼,如今也能在這金殿上跟我你你我我的指點起來了?”
城陽王反唇相譏,“當年明昭之亂,你與他共輔國,他一手把持朝政,您敢放一句話嗎?是誰救的太後?是老開國侯!”
“老開國侯忠勇,為了皇上和太後不再被奸佞把持,不顧生死,勇斬奸臣,你在哪?你怕是還做了絞殺老開國侯的幫兇!”
“如今你倒是樂意給老開國侯留下的親兒子安個謀逆之嫌,這樣你也不必夜不安枕,囚禁正妻崔氏,金屋藏嬌,聽歌女吟唱入睡了!”
城陽王句句直戳高陽王的痛處,更是將他滅妻藏嬌之事公然說了出來,止住了崔耀這等清流出來替高陽王和皇帝撐腰說話的勢頭。
崔耀臉色就不好看了。
朝堂上鷸蚌相爭,火藥味濃厚,嗶啵作響,朝堂之外,雨淅淅瀝瀝,輕若無物,一身緇衣的元煊冒雨進宮,隔著雨幕,衝萬無禁微微頷首。
雨水細細柔柔落在身上,隻覺得一派舒暢,萬無禁微微躬身。
瞧吧,黃雀這就來了。
更何況,這或許不是黃雀,是猛禽。
萬無禁被提審進了宮,麵見太後。
元煊卻出了城。
她腦子裏迴想著萬無禁困在牢獄之中於泥地裏指點的江山。
“煊太子從前平幽州刺史造反之亂,功名被女身所蓋,無人再記得,如今大周內憂外患,朝局混沌,岌岌可危,長孫冀與廣陽王先後困於北鎮之亂,定州刺史畏懼城陽王之勢,不敢開門迎逆亂之賊。這些並非是庸碌臣子,隻是都不敢強硬起來。是以,大周不能再有一個軟弱貪安,懼於權臣而不敢出手破局的君主。
若再以女身平旁人不能平之亂,必能驚天動地。在這個潰爛的世道,想要贏,首先要足夠叫人恐懼。手段必須強硬而不畏功高之嫌,這點廣陽王不懂,出於忠心步步退讓,這才備受桎梏。
太後高居廟堂,無人不在其陰影之下,長公主做盡忠心之態固然是為了大位考慮,可君主擁躉除卻在廟宇之中,更要在江湖之中。
聽聞崔尚書上書想要改革軍製,被戰報壓了下來。可長公主不知道,軍戶和尋常百姓不一樣,軍戶不是隻想能吃飽飯,還要爭日益下降的地位,如今豪族擁兵,軍戶叛亂,非中軍可降。”
萬無禁看得出來元煊拉攏的中心是真為天下的朝臣,可一味被推舉上位,威勢自然不足。
元煊必須鋌而走險,平北亂,息民憤,得軍心。
皇帝不敢放她出洛陽,那她必須製造機會。
“火藥調試好了嗎?”元煊徑直入了莊園。
“按著鬆蘿的提示,剛剛研製出了兩種,這是火藥包。”周清融不知道元煊要來,還在舂藥,見她來得匆匆,趕忙帶著她去查看效果。
“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藥包,比現在攻城的石頭和油脂火球效果更好,現在受潮的問題隻能靠運輸中小心布置解決,但長途運輸沒問題了。”
“還做了個火箭,在尋常箭矢結構的基礎上,加上了竹筒製作的火藥筒,裏麵填充火藥,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燃後放箭射出,射程更遠,效果比之前用油脂、鬆香、硫磺之類的尋常火箭強大得多,殺傷力和幹擾力都很強。”
元煊點點頭,“配方具體,圖紙有了嗎?我要量產。”
周清融詫異看向元煊,“現在就進上?如今您……不要韜光養晦了?”
元煊掏出帕子給她擦了手,“什麽韜光養晦,火藥易爆,孤的火光,又哪裏遮得了。”
她又詢問了幾句道觀和莊園內婢女的情況,確認一切進展順利之後,帶著圖紙和配方匆匆入宮。
與此同時,萬無禁在堂前叩拜,從容不迫,剖白廣陽王與他主仆的忠心,詳述駐軍不前之故,太後臉上怒色漸消,眾人眼看著便知他過了關。
萬無禁剛剛起身想要退出殿內,穆望旋即邁步而出,高聲道,“臣有本啟奏。”
驚蟄聞雷,越冬蟲醒。
元煊年前的提點,他花了近三個月,方徹底查清元煊指點出來的東西。
萬無禁放慢了腳步,豎起了耳朵。
“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冬月時我曾上奏的涼州僧隻戶集體投河自盡一案嗎?”
“自開春以來,雖有崔尚書督行,各地都維那清查各寺僧隻粟與借貸賬冊,掃除一大積弊,可涼州僧隻戶離鄉服役之事依舊未解,臣鬥膽,再查一番,不想竟翻出更多血案。”
“臣要彈劾涇州刺史奚安邦,與安家勾結,不止調遣按律服役的僧圖戶,還有尋常佃戶,也被強迫離鄉服役,借開鑿石窟之便,私鑄兵甲,意圖謀反,所去服役者,無一人生還歸家,山內白骨累累,借佛之名,做盡孽事!”
萬無禁聽到涇州兩個字,就無比放心地抬腳邁出了殿內。
前幾日他與長公主才說過,太後權勢過盛,可用之人就越多,她就越無法出京,更無法觸碰兵權。
穆望這個彈劾的時間點,實在太過巧妙,他被召入宮,章武王受命整軍,長孫一家兵敗,皇帝的權勢岌岌可危,朝臣重臣幾乎盡歸太後麾下。
他站在飛簷之下,仰頭看了看天色。
積雲翻湧,隱隱有雷聲湧動,寒冬蟄伏的蟲穴在地下若有所感,翻身待醒。
金殿之內,與皇帝並坐的太後臉色陰沉得可怕。
皇帝壓下心底驚異,開口道,“子彰,空口無憑,可有證據?”
“如今我們的人一去不返,唯有一人,拚死帶迴石匠血書與兵甲一件,還請陛下過目!”
穆望的證據的確不多,但他等不得了,皇帝也等不得了。
“豈有此理,這哪裏算鐵證!”太後勃然大怒,指著穆望,“朕看你是要欺天!!!”
轟隆一聲,驚雷炸響,混沌雲團猛烈翻湧起來。
盼了許久的春雨,終於淅淅瀝瀝落了下來。
皇帝不甘示弱,“將物證呈上!若安家與奚家當真涇州一手遮天,意欲謀反,便是朕的外家,也斷然不會輕縱了去!高陽王!平原王!朕命你們二人即刻擇禦史,前往涇州徹查!”
“皇帝!”太後猛然看向了身邊的兒子,“安家何必造反!我們母子二人尚在,他們何須造反?我父親去歲離世,安家幾個侄兒離朝迴老家守孝,如今你們急著按下他們謀反的罪名?好除去安家了?”
高陽王同樣高聲啟奏,“陛下,為今之計,還是要細細遣人去查,若當真如此,再行計較不遲。”
“高陽王!”城陽王急聲想要阻攔,“你這是在做皇上的主不成?”
高陽王睨了他一眼,輕哧一聲,“我也是年紀大了,自從陛下登基,就一直輔國,那會兒你也不過靠著捐獻軍資才得了青眼,如今也能在這金殿上跟我你你我我的指點起來了?”
城陽王反唇相譏,“當年明昭之亂,你與他共輔國,他一手把持朝政,您敢放一句話嗎?是誰救的太後?是老開國侯!”
“老開國侯忠勇,為了皇上和太後不再被奸佞把持,不顧生死,勇斬奸臣,你在哪?你怕是還做了絞殺老開國侯的幫兇!”
“如今你倒是樂意給老開國侯留下的親兒子安個謀逆之嫌,這樣你也不必夜不安枕,囚禁正妻崔氏,金屋藏嬌,聽歌女吟唱入睡了!”
城陽王句句直戳高陽王的痛處,更是將他滅妻藏嬌之事公然說了出來,止住了崔耀這等清流出來替高陽王和皇帝撐腰說話的勢頭。
崔耀臉色就不好看了。
朝堂上鷸蚌相爭,火藥味濃厚,嗶啵作響,朝堂之外,雨淅淅瀝瀝,輕若無物,一身緇衣的元煊冒雨進宮,隔著雨幕,衝萬無禁微微頷首。
雨水細細柔柔落在身上,隻覺得一派舒暢,萬無禁微微躬身。
瞧吧,黃雀這就來了。
更何況,這或許不是黃雀,是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