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功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廣陽王元潛性耿直,因為趕著帶著兒子出征,今年連迴他人年禮都來不及,與太後一黨更是從不相交。元煊如今是明麵上的太後一黨,她卻得了年禮。
太後知道是元煊促使的廣陽王出征討北,哪怕以厭惡之名,可元煊支持廣陽王起複是事實,這事兒帝黨不知,但太後一黨有太後寵臣鄭嘉在,極有可能聽到風聲。
大家都在說鬼話,自然不信旁人說的話,隻看最後結果。若是坐實元煊和廣陽王交好,年禮就是兩人達成同盟的信號,便是太後不信,也難免會懷疑起元煊。
偏偏她是跟著太後出來的,第一個救駕,時間太巧了,又對宣光殿侍從極為熟悉,就連崔耀都懷疑過是元煊,兩相串聯,太後不能不懷疑。
最重要的,她就是想拉攏廣陽王,就算她做得隱蔽,崔耀能看出來,靈遠能看出來,未必沒有旁人看出來。
她的瘋癲不是擋箭牌。
侯官監察百官,年禮來往也是監視重點,賀從那話就是在說廣陽王獨獨送了她年禮。
元煊慢吞吞用著劇烈疼痛的腦子,這麽一看,那把弓不一定是廣陽王送來的了。
“你覺得,那把弓真的是廣陽王送來的?”
賀從晃了晃腦子,“殿下是覺得,有人想把您和廣陽王串一塊兒?”
元煊想了想,又搖了搖頭,推測著幕後之人。
這人對宮內禁衛和朝會之事應該極為熟悉,大殿之上行刺的事幾乎不可能發生,就算朝貢,也有宦官下階接納,近不了皇帝和太後的身,特地選在了出殿之時,就是因為這是唯一有可能近身的時候。
錄口供咬的幕後指使是穆望,說明至少不是皇帝親信,或者不是穆望黨同之人,這事兒他試探過崔耀,看起來也不是清流世家做的。
……
元煊想出了一個近乎荒謬的可能,“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太後黨人幹的?”
賀從緩緩用困倦的腦子發出了疑問,甚至無法控製剛剛才提起的恭謹之心,脖子一伸,“哈?”
兩人對上目光,在跟夜色一樣翻湧濃重的混沌局勢中,看到了一條絕不合理,但極有可能的真相。
“您別說,您還真別說。”賀從摳摳腦袋,細想還覺得有點合理,“誒?”
他們侯官最知道,這朝堂中,大家看人,都用屁股決定腦袋,誰在哪個陣營,那他的所作所為,一定是為著那一黨得利的。
這事兒明麵上一定是皇帝擁躉做的,但拋開行刺的對象,隻看最後的結果,那就是皇帝和太後徹底離心,那麽黨爭激烈,太後為攬權,定然倚重黨羽,爭取更多利益,受益的是太後一黨。
而且,他在心裏想著一句大逆不道的話,眼前這位主兒,可是兩頭不討好,就算是太後的人,可城陽王帶頭就不待見她。
“但……他們進讒言就夠了,何必非要刺殺太後,萬一真被得逞了呢?”
“今日救駕的那群侍衛,也拿下,押入地牢詢問!”元煊握緊憑幾角,果斷開口,“嚴審!”
“此外,查一查廣陽王府內奸細名錄,尤其是負責送公主府年禮的人。”
她一口氣布置完任務,門口鹿偈已經將藥端來,身後還跟著蘭沉。
賀從已經大步走了出去,鹿偈到了元煊身前,侍奉完湯藥,扭捏片刻,低聲請罪,“我一時沒忍住,是不是給長公主得罪人了。”
元煊搖了搖頭,藥力暖流滾至四肢百骸,“怎麽會,你性子烈,我自然知道,無妨,以後對著比我有權的人收斂點就好。”
她心裏隱隱覺得不安,用稍緩的腦子又推敲了一遍今日的一切,猛然站起身。
鹿偈嚇了一跳,趕緊扶住她,“殿下?”
元煊一把握住了鹿偈的胳膊,盯著她,“軍戶,綦嬪。”
鹿偈對上了元煊黑沉沉卻格外攝人的目光,有些發懵,但她也聽清了那兩個詞,“您是想起了,綦嬪之父,梁郡公綦伯行,那是我們北六鎮軍戶中的大豪族,我離鄉時,他招兵買馬,勢力早已壯大。”
站著的是梁郡公綦伯行在軍中人脈廣泛,綦嬪在京中眼線也不少,甚至手伸到了公主府,圖謀自然深遠。
崔鬆蘿要她小心綦嬪,她隻當綦嬪隻會語言挑撥,經過了殿內一事,也沒把她放在心上,可她忽略了一件事。
“以你之見,綦伯行和廣陽王相比,平北亂的機會,有多大?”元煊盯著鹿偈,有意引她深思,自己卻早已想明白了。
廣陽王一倒,軍權旁落,而能鎮壓北地邊亂的,不止如今朝中人,還有綦嬪的父親。
誰能順利平亂,誰就成了國之肺腑,一旦綦伯行成事,那麽太子身上的籌碼將加到最大。
“殿下是說,這事兒衝著廣陽王來的?廣陽王曾經在北鎮起義時替北鎮軍民說過話,想要阻止重新編戶,在我們北鎮軍民心裏地位極高,綦伯行雖為部落大酋長,也是個梟雄,可殿下曾經說過,北鎮的確是國之肺腑,但大周最強的軍隊還是中央軍……”
她眉頭越皺越深,鹿偈作為北鎮軍戶家的女兒,自然知道北地民風兇悍,極力反對漢化,本質上和洛陽勢力就是對立的,有鮮卑遺風的綦伯行收服北亂的可能性,或許真的比拿著中央軍卻處處受限的廣陽王強。
隻要廣陽王受了這件事影響,打敗了仗,洛陽城中能掌兵的,就真不多了。
元煊聽懂了她未盡之言,鹿偈不想要廣陽王敗,所以她不願意宣之於口。
她皺著眉頭,這一局來勢洶洶,不把廣陽王和自己摘出來,她能成事的幾率就小多了。
今日夜見崔耀,他不想站在元煊身後,成為她的棋子,隻告訴她重要的是有一個能順應局勢的上位者。
皇帝和太後不行,元煊以為除了自己隻剩下宗室另擇新君,但不然。
還有綦嬪所生太子,元煌。
綦嬪今日提及崔氏女,其實她根本不在乎崔氏女究竟是誰,她是要將穆望和崔氏拉至太子身後。
那是個葷招不假,可一旦成了,她就得了實惠。
元煊頭皮一陣陣發麻,但很快冷靜了下來。
太子年幼,尚未開蒙,她是唯一完全知曉崔耀的主張,想要以此治天下的人。
她比綦嬪母子的優勢很明顯,她和廣陽王都是漢化的宗室,是他這個漢人世家需要的君臣。
可一個反對漢化的部落酋長當權,崔耀不會喜歡。
元煊深吸一口氣,鬆了手,安撫了一句鹿偈,“疼了吧?”
鹿偈搖頭,認真道,“長公主莫急,您也說過,這事兒誰受益,誰就最有可能,咱們慢慢查,一定能把她揪出來。”
元煊閉了閉眼睛,鹿偈是養出來了,她放了心,“你迴公主府,找到駙馬,問他一句話,身邊的眼線都清除幹淨了嗎?背後意想不到之人,今日可知曉是誰了?”
穆望再蠢,在今日綦嬪詢問私事時,也該知道綦嬪對他的關注了。
鹿偈有些遺憾,居然不是問責,但還是點頭離開了。
元煊複又坐了下來,佛珠脫腕,懸在掌心,她仰頭,思緒放空,頭一次埋怨起自己的謀劃疏漏來。
不可以小看任何人的野心,也不能小覷任何人的眼界。
太後未嚐不知她在攬權,但順著她放權做戲,是需要她,行刺一事落到綦嬪身上,對太後是好事,可對她結果不算太好。
蘭沉開口,“殿下,那群救駕的侍衛都帶迴來了。”
元煊起身,一手掐著佛珠,走向地牢,天已微微淡去濃重的遮蓋,泛出微微的藍來。
“我親自審問。”
“這群救駕的人中,有一部分和城陽王府有牽連,其中一個人,曾在前幾天喝酒時,說自己新年頭一天,一定能立一個大功,別人都當是吹牛,當時也沒在意。”一個侯官低聲匯報,“我看這小子問題不小,就這個。”
“救駕。”元煊嗤笑一聲,“果然是個大功。”
她招了招手,越崇把冊子放在了她的手上。
元煊緩緩轉頭,默然片刻,緩緩吐出兩個字,“刑具。”
越崇抽了一口氣,收走本子,從善如流,“嗷,您要哪個?”
太後知道是元煊促使的廣陽王出征討北,哪怕以厭惡之名,可元煊支持廣陽王起複是事實,這事兒帝黨不知,但太後一黨有太後寵臣鄭嘉在,極有可能聽到風聲。
大家都在說鬼話,自然不信旁人說的話,隻看最後結果。若是坐實元煊和廣陽王交好,年禮就是兩人達成同盟的信號,便是太後不信,也難免會懷疑起元煊。
偏偏她是跟著太後出來的,第一個救駕,時間太巧了,又對宣光殿侍從極為熟悉,就連崔耀都懷疑過是元煊,兩相串聯,太後不能不懷疑。
最重要的,她就是想拉攏廣陽王,就算她做得隱蔽,崔耀能看出來,靈遠能看出來,未必沒有旁人看出來。
她的瘋癲不是擋箭牌。
侯官監察百官,年禮來往也是監視重點,賀從那話就是在說廣陽王獨獨送了她年禮。
元煊慢吞吞用著劇烈疼痛的腦子,這麽一看,那把弓不一定是廣陽王送來的了。
“你覺得,那把弓真的是廣陽王送來的?”
賀從晃了晃腦子,“殿下是覺得,有人想把您和廣陽王串一塊兒?”
元煊想了想,又搖了搖頭,推測著幕後之人。
這人對宮內禁衛和朝會之事應該極為熟悉,大殿之上行刺的事幾乎不可能發生,就算朝貢,也有宦官下階接納,近不了皇帝和太後的身,特地選在了出殿之時,就是因為這是唯一有可能近身的時候。
錄口供咬的幕後指使是穆望,說明至少不是皇帝親信,或者不是穆望黨同之人,這事兒他試探過崔耀,看起來也不是清流世家做的。
……
元煊想出了一個近乎荒謬的可能,“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太後黨人幹的?”
賀從緩緩用困倦的腦子發出了疑問,甚至無法控製剛剛才提起的恭謹之心,脖子一伸,“哈?”
兩人對上目光,在跟夜色一樣翻湧濃重的混沌局勢中,看到了一條絕不合理,但極有可能的真相。
“您別說,您還真別說。”賀從摳摳腦袋,細想還覺得有點合理,“誒?”
他們侯官最知道,這朝堂中,大家看人,都用屁股決定腦袋,誰在哪個陣營,那他的所作所為,一定是為著那一黨得利的。
這事兒明麵上一定是皇帝擁躉做的,但拋開行刺的對象,隻看最後的結果,那就是皇帝和太後徹底離心,那麽黨爭激烈,太後為攬權,定然倚重黨羽,爭取更多利益,受益的是太後一黨。
而且,他在心裏想著一句大逆不道的話,眼前這位主兒,可是兩頭不討好,就算是太後的人,可城陽王帶頭就不待見她。
“但……他們進讒言就夠了,何必非要刺殺太後,萬一真被得逞了呢?”
“今日救駕的那群侍衛,也拿下,押入地牢詢問!”元煊握緊憑幾角,果斷開口,“嚴審!”
“此外,查一查廣陽王府內奸細名錄,尤其是負責送公主府年禮的人。”
她一口氣布置完任務,門口鹿偈已經將藥端來,身後還跟著蘭沉。
賀從已經大步走了出去,鹿偈到了元煊身前,侍奉完湯藥,扭捏片刻,低聲請罪,“我一時沒忍住,是不是給長公主得罪人了。”
元煊搖了搖頭,藥力暖流滾至四肢百骸,“怎麽會,你性子烈,我自然知道,無妨,以後對著比我有權的人收斂點就好。”
她心裏隱隱覺得不安,用稍緩的腦子又推敲了一遍今日的一切,猛然站起身。
鹿偈嚇了一跳,趕緊扶住她,“殿下?”
元煊一把握住了鹿偈的胳膊,盯著她,“軍戶,綦嬪。”
鹿偈對上了元煊黑沉沉卻格外攝人的目光,有些發懵,但她也聽清了那兩個詞,“您是想起了,綦嬪之父,梁郡公綦伯行,那是我們北六鎮軍戶中的大豪族,我離鄉時,他招兵買馬,勢力早已壯大。”
站著的是梁郡公綦伯行在軍中人脈廣泛,綦嬪在京中眼線也不少,甚至手伸到了公主府,圖謀自然深遠。
崔鬆蘿要她小心綦嬪,她隻當綦嬪隻會語言挑撥,經過了殿內一事,也沒把她放在心上,可她忽略了一件事。
“以你之見,綦伯行和廣陽王相比,平北亂的機會,有多大?”元煊盯著鹿偈,有意引她深思,自己卻早已想明白了。
廣陽王一倒,軍權旁落,而能鎮壓北地邊亂的,不止如今朝中人,還有綦嬪的父親。
誰能順利平亂,誰就成了國之肺腑,一旦綦伯行成事,那麽太子身上的籌碼將加到最大。
“殿下是說,這事兒衝著廣陽王來的?廣陽王曾經在北鎮起義時替北鎮軍民說過話,想要阻止重新編戶,在我們北鎮軍民心裏地位極高,綦伯行雖為部落大酋長,也是個梟雄,可殿下曾經說過,北鎮的確是國之肺腑,但大周最強的軍隊還是中央軍……”
她眉頭越皺越深,鹿偈作為北鎮軍戶家的女兒,自然知道北地民風兇悍,極力反對漢化,本質上和洛陽勢力就是對立的,有鮮卑遺風的綦伯行收服北亂的可能性,或許真的比拿著中央軍卻處處受限的廣陽王強。
隻要廣陽王受了這件事影響,打敗了仗,洛陽城中能掌兵的,就真不多了。
元煊聽懂了她未盡之言,鹿偈不想要廣陽王敗,所以她不願意宣之於口。
她皺著眉頭,這一局來勢洶洶,不把廣陽王和自己摘出來,她能成事的幾率就小多了。
今日夜見崔耀,他不想站在元煊身後,成為她的棋子,隻告訴她重要的是有一個能順應局勢的上位者。
皇帝和太後不行,元煊以為除了自己隻剩下宗室另擇新君,但不然。
還有綦嬪所生太子,元煌。
綦嬪今日提及崔氏女,其實她根本不在乎崔氏女究竟是誰,她是要將穆望和崔氏拉至太子身後。
那是個葷招不假,可一旦成了,她就得了實惠。
元煊頭皮一陣陣發麻,但很快冷靜了下來。
太子年幼,尚未開蒙,她是唯一完全知曉崔耀的主張,想要以此治天下的人。
她比綦嬪母子的優勢很明顯,她和廣陽王都是漢化的宗室,是他這個漢人世家需要的君臣。
可一個反對漢化的部落酋長當權,崔耀不會喜歡。
元煊深吸一口氣,鬆了手,安撫了一句鹿偈,“疼了吧?”
鹿偈搖頭,認真道,“長公主莫急,您也說過,這事兒誰受益,誰就最有可能,咱們慢慢查,一定能把她揪出來。”
元煊閉了閉眼睛,鹿偈是養出來了,她放了心,“你迴公主府,找到駙馬,問他一句話,身邊的眼線都清除幹淨了嗎?背後意想不到之人,今日可知曉是誰了?”
穆望再蠢,在今日綦嬪詢問私事時,也該知道綦嬪對他的關注了。
鹿偈有些遺憾,居然不是問責,但還是點頭離開了。
元煊複又坐了下來,佛珠脫腕,懸在掌心,她仰頭,思緒放空,頭一次埋怨起自己的謀劃疏漏來。
不可以小看任何人的野心,也不能小覷任何人的眼界。
太後未嚐不知她在攬權,但順著她放權做戲,是需要她,行刺一事落到綦嬪身上,對太後是好事,可對她結果不算太好。
蘭沉開口,“殿下,那群救駕的侍衛都帶迴來了。”
元煊起身,一手掐著佛珠,走向地牢,天已微微淡去濃重的遮蓋,泛出微微的藍來。
“我親自審問。”
“這群救駕的人中,有一部分和城陽王府有牽連,其中一個人,曾在前幾天喝酒時,說自己新年頭一天,一定能立一個大功,別人都當是吹牛,當時也沒在意。”一個侯官低聲匯報,“我看這小子問題不小,就這個。”
“救駕。”元煊嗤笑一聲,“果然是個大功。”
她招了招手,越崇把冊子放在了她的手上。
元煊緩緩轉頭,默然片刻,緩緩吐出兩個字,“刑具。”
越崇抽了一口氣,收走本子,從善如流,“嗷,您要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