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綦嬪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後心裏再多激蕩,也不能順著緩和氣氛,看了一眼座下的人。
鄭嘉當即開口,“太史令,逆臣當道,人主大權旁落,敢問,逆臣是誰?太後已還政,又何來婦人專政?難不成,說得是以後?”
綦嬪臉色當即一僵,清麗麵龐上,溫和笑容尚在,華麗寬袍之下,手已捏成了拳。
可為了兒子,她必須當著群臣的麵,顯出自己的賢德,如今不開口,日後難不成要讓太子落入太後手中嗎?
太史令聞言,當即抬頭,直直看著鄭嘉,想要張口。
鄭嘉文雅一笑,頗有風度,說出的話卻帶了威脅,“您不敢說?”
太史令咬著牙,想要伸手,指向城陽王和鄭嚴幾人,卻隻恨沒生出三隻手來。
元煊暗歎一口氣,“諍臣直諫難得,亂臣卻更難得,倒叫我想起周武王說自己有亂臣十人,九人治外,邑薑治內,今有太後治內,諸位能臣治外,我大周天下,方得治。”[注1]
滿座聽著順陽長公主拿邑薑比作太後,各個咋舌,卻又都想起當年太後為世婦之時,宮妃人人恐懼生育,隻因那子貴母死之製,隻有太後為了大周延續,毅然生下今上,這才叫先帝留了後嗣,當時誰不稱讚其德行。
一時眾人也不敢說長公主這話說得不對,諫言說的奸臣當道與婦人專政,自然指著太後與城陽王一黨,但她偏說這一黨都是治國能臣,周武王自認的亂臣十人便有妻子邑薑。
隻能感慨,當年的太子太傅也實在會教,長公主這麽一句話就將這天象諫言先平了。
太後神色舒緩,轉頭看向元煊,“要說孝,再沒有比順陽更孝順的,為我和你父抄寫孝經,當為大周至孝典範,著增食邑千戶,賜縑一千匹,河間王今已革職,那上交的鹽莊與鐵礦與千名奴婢一應移交公主府。”
這是將長公主比著受寵有功的郡王的例子來了。
朝臣們彼此看一眼,卻都找不出話勸誡,畢竟前頭才鬧過,綦嬪半摟著太子煌,連笑都要維持不住了。
隻恨自己兒子尚未長成。
元煊跪地三辭方受,迴到座席上,皇帝又賞了太子些東西,這才囑咐開宴。
歌舞升平,端的是一派盛世之景。
綦嬪倏然開口,“方才順陽長公主所言,倒叫妾想起來了,陛下既已賞賜了太子,不若也賞些給能臣。”
她的目光看向穆望,微微一笑,“今日穆侍中領賀,陛下不賞?”
穆望正在座席上垂眸深思,今日之事,兩者相爭,得益的要真說有誰,那就是獻上血經的元煊。
她是要斷太後的後路的,可太史令,她又如何指使得了,便是為了權勢,也不會說出婦人專政這事,應當不是她幹的。
難不成真隻是因為太史令直言勸諫?當著大朝會這麽多人,可不是皇帝議事那一群人,大小官員命婦可都聽見了,這是把太後一黨推上了浪尖。
穆望百思不得其解,冷不丁就聽得上頭喊道。
“子彰啊,我有心要賞你點什麽,隻是一時沒有合適的。”
穆望忙道,“陛下恩德,臣慚愧不敢受。”
這態度和先前元煊推辭倒是一模一樣了。
皇帝擺手,“我看著你長大的,平原王說了,你小子是他最看重的孫子,這些個勳貴,若都人人似你這般,大周也不缺真正的能臣了。”
穆望在心底哂笑起來,便是有能臣,沒那個背景,誰敢為皇帝所用。
如今叫他頂在前麵,不就是因為穆家尚有平原王在。
皇帝一麵說著,一麵在心裏計算,河間王這獻出家財,光新年裏就要封賞一批,被太後盛怒下賞給了元煊不少,好在因著元煊推拒,不曾賞金銀,便將奇珍異寶封賞下去,麵子也好看。
綦嬪聽得要賞珍寶,捂唇一笑,“先前給公主賜婢女,我瞧著不若也給子彰賜一個稱心如意的才好,公主禮佛,總有照料不周的地方。”
她有心要壓一壓順陽,拿了那麽多好處,留給兒子的就少了。
皇帝眉頭一皺,方才對綦嬪生出的好感減退了些,綦嬪的父親是部落酋長,怎麽不知皇室威嚴不容踐踏的道理,“他們二人成婚晚,這倒是不急,朕賜你一匹好馬,你定然喜歡。”
穆望果然歡喜拜謝。
元煊原以為是什麽,居然隻是賜侍婢。
別說穆望現在生怕混進來奸細,自府中庖人一事之後他就將身邊的仆人都篩查了一遍,清出去不少,就說哪怕穆望真要納妾,那也隻有納崔鬆蘿……
“我聽得崔家有女在洛陽,做得好脂粉與膳食,如今洛陽城中貴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與穆侍中還有段緣分?”
元煊:……
袖下佛珠被捏得咯吱作響,元煊匪夷所思地看向了綦嬪,就見穆望剛剛跪謝完起身,聽到這話腳下一個趔趄,又跪下去了。
“臣不知。”穆望叩首道,“臣不敢負公主。”
元煊是真沒想到綦嬪想了這麽一個葷招,當著父親的麵,打女兒的臉,天底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皇帝就是再不喜她,也不會在這等大朝會上,公然給親生女兒的駙馬賜婢。
本朝駙馬大多身世貴重,不是勳貴八姓漢人世家,也是軍功或外戚權臣,以作拉攏之用。
可細想起來,綦嬪此舉,雖然很沒道理,可卻實實在在是向穆望示好,隻怕有人給綦嬪說了什麽,迴去還要再查查。
安皇後掩了掩口,“綦嬪可是失心瘋了?便是崔家女再好,有咱們皇家女兒好?您再不喜順陽,前事都了了,也沒占太子一星半點,也不該這般為難她。”
這話糙了些,在這般元日裏不該,字字句句卻都是誅心。
就連皇帝都下意識覺得綦嬪是為著元煊曾是太子,才刻意要打壓。
綦嬪扯了扯臉皮,既然都說出來,總不能不解釋,“這話還是外頭傳進來的,我以為順陽長公主知道,這才出手……”
元煊故作驚訝,“這又是從何說起呢?我竟是不知。”
“若是如此,我和駙馬也早仳離了,是不是?子彰?”元煊看向了穆望。
別人不問也不說,別人一問就驚訝,兩人在某些方麵處事原則總是一致。
兩頭披著人皮的蟄伏野獸隔著一段距離相望,精美的麵皮上都掛著難得溫和的笑容,他們衣冠楚楚,瀲灩生輝,任誰看了都要誇一句佳偶天成,輝耀相當。
“自是如此,我與公主,若有義絕之日……”
“若有義絕之日,必有一人血濺階前。”元煊接話,今日大朝會,她也不再穿那一身緇衣,九枝釵鈿翟衣在身,極致貴重之下卻麵無妝點,像是糜爛盛世之下最後的光芒。
她看著穆望,笑容擴大,一雙點漆般的眼睛,顯出噬人的光彩。
穆望迴望迴去,在心裏咀嚼了一遍元煊的話,讀出了血肉的味道。
就如皇帝與太後一黨,不死不休。
這是戲言,也是讖言。
————
[1]化用論語,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亂臣是治臣的意思,古代統治者稱善於治國的能臣。邑薑,周武王的王後。
鄭嘉當即開口,“太史令,逆臣當道,人主大權旁落,敢問,逆臣是誰?太後已還政,又何來婦人專政?難不成,說得是以後?”
綦嬪臉色當即一僵,清麗麵龐上,溫和笑容尚在,華麗寬袍之下,手已捏成了拳。
可為了兒子,她必須當著群臣的麵,顯出自己的賢德,如今不開口,日後難不成要讓太子落入太後手中嗎?
太史令聞言,當即抬頭,直直看著鄭嘉,想要張口。
鄭嘉文雅一笑,頗有風度,說出的話卻帶了威脅,“您不敢說?”
太史令咬著牙,想要伸手,指向城陽王和鄭嚴幾人,卻隻恨沒生出三隻手來。
元煊暗歎一口氣,“諍臣直諫難得,亂臣卻更難得,倒叫我想起周武王說自己有亂臣十人,九人治外,邑薑治內,今有太後治內,諸位能臣治外,我大周天下,方得治。”[注1]
滿座聽著順陽長公主拿邑薑比作太後,各個咋舌,卻又都想起當年太後為世婦之時,宮妃人人恐懼生育,隻因那子貴母死之製,隻有太後為了大周延續,毅然生下今上,這才叫先帝留了後嗣,當時誰不稱讚其德行。
一時眾人也不敢說長公主這話說得不對,諫言說的奸臣當道與婦人專政,自然指著太後與城陽王一黨,但她偏說這一黨都是治國能臣,周武王自認的亂臣十人便有妻子邑薑。
隻能感慨,當年的太子太傅也實在會教,長公主這麽一句話就將這天象諫言先平了。
太後神色舒緩,轉頭看向元煊,“要說孝,再沒有比順陽更孝順的,為我和你父抄寫孝經,當為大周至孝典範,著增食邑千戶,賜縑一千匹,河間王今已革職,那上交的鹽莊與鐵礦與千名奴婢一應移交公主府。”
這是將長公主比著受寵有功的郡王的例子來了。
朝臣們彼此看一眼,卻都找不出話勸誡,畢竟前頭才鬧過,綦嬪半摟著太子煌,連笑都要維持不住了。
隻恨自己兒子尚未長成。
元煊跪地三辭方受,迴到座席上,皇帝又賞了太子些東西,這才囑咐開宴。
歌舞升平,端的是一派盛世之景。
綦嬪倏然開口,“方才順陽長公主所言,倒叫妾想起來了,陛下既已賞賜了太子,不若也賞些給能臣。”
她的目光看向穆望,微微一笑,“今日穆侍中領賀,陛下不賞?”
穆望正在座席上垂眸深思,今日之事,兩者相爭,得益的要真說有誰,那就是獻上血經的元煊。
她是要斷太後的後路的,可太史令,她又如何指使得了,便是為了權勢,也不會說出婦人專政這事,應當不是她幹的。
難不成真隻是因為太史令直言勸諫?當著大朝會這麽多人,可不是皇帝議事那一群人,大小官員命婦可都聽見了,這是把太後一黨推上了浪尖。
穆望百思不得其解,冷不丁就聽得上頭喊道。
“子彰啊,我有心要賞你點什麽,隻是一時沒有合適的。”
穆望忙道,“陛下恩德,臣慚愧不敢受。”
這態度和先前元煊推辭倒是一模一樣了。
皇帝擺手,“我看著你長大的,平原王說了,你小子是他最看重的孫子,這些個勳貴,若都人人似你這般,大周也不缺真正的能臣了。”
穆望在心底哂笑起來,便是有能臣,沒那個背景,誰敢為皇帝所用。
如今叫他頂在前麵,不就是因為穆家尚有平原王在。
皇帝一麵說著,一麵在心裏計算,河間王這獻出家財,光新年裏就要封賞一批,被太後盛怒下賞給了元煊不少,好在因著元煊推拒,不曾賞金銀,便將奇珍異寶封賞下去,麵子也好看。
綦嬪聽得要賞珍寶,捂唇一笑,“先前給公主賜婢女,我瞧著不若也給子彰賜一個稱心如意的才好,公主禮佛,總有照料不周的地方。”
她有心要壓一壓順陽,拿了那麽多好處,留給兒子的就少了。
皇帝眉頭一皺,方才對綦嬪生出的好感減退了些,綦嬪的父親是部落酋長,怎麽不知皇室威嚴不容踐踏的道理,“他們二人成婚晚,這倒是不急,朕賜你一匹好馬,你定然喜歡。”
穆望果然歡喜拜謝。
元煊原以為是什麽,居然隻是賜侍婢。
別說穆望現在生怕混進來奸細,自府中庖人一事之後他就將身邊的仆人都篩查了一遍,清出去不少,就說哪怕穆望真要納妾,那也隻有納崔鬆蘿……
“我聽得崔家有女在洛陽,做得好脂粉與膳食,如今洛陽城中貴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與穆侍中還有段緣分?”
元煊:……
袖下佛珠被捏得咯吱作響,元煊匪夷所思地看向了綦嬪,就見穆望剛剛跪謝完起身,聽到這話腳下一個趔趄,又跪下去了。
“臣不知。”穆望叩首道,“臣不敢負公主。”
元煊是真沒想到綦嬪想了這麽一個葷招,當著父親的麵,打女兒的臉,天底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皇帝就是再不喜她,也不會在這等大朝會上,公然給親生女兒的駙馬賜婢。
本朝駙馬大多身世貴重,不是勳貴八姓漢人世家,也是軍功或外戚權臣,以作拉攏之用。
可細想起來,綦嬪此舉,雖然很沒道理,可卻實實在在是向穆望示好,隻怕有人給綦嬪說了什麽,迴去還要再查查。
安皇後掩了掩口,“綦嬪可是失心瘋了?便是崔家女再好,有咱們皇家女兒好?您再不喜順陽,前事都了了,也沒占太子一星半點,也不該這般為難她。”
這話糙了些,在這般元日裏不該,字字句句卻都是誅心。
就連皇帝都下意識覺得綦嬪是為著元煊曾是太子,才刻意要打壓。
綦嬪扯了扯臉皮,既然都說出來,總不能不解釋,“這話還是外頭傳進來的,我以為順陽長公主知道,這才出手……”
元煊故作驚訝,“這又是從何說起呢?我竟是不知。”
“若是如此,我和駙馬也早仳離了,是不是?子彰?”元煊看向了穆望。
別人不問也不說,別人一問就驚訝,兩人在某些方麵處事原則總是一致。
兩頭披著人皮的蟄伏野獸隔著一段距離相望,精美的麵皮上都掛著難得溫和的笑容,他們衣冠楚楚,瀲灩生輝,任誰看了都要誇一句佳偶天成,輝耀相當。
“自是如此,我與公主,若有義絕之日……”
“若有義絕之日,必有一人血濺階前。”元煊接話,今日大朝會,她也不再穿那一身緇衣,九枝釵鈿翟衣在身,極致貴重之下卻麵無妝點,像是糜爛盛世之下最後的光芒。
她看著穆望,笑容擴大,一雙點漆般的眼睛,顯出噬人的光彩。
穆望迴望迴去,在心裏咀嚼了一遍元煊的話,讀出了血肉的味道。
就如皇帝與太後一黨,不死不休。
這是戲言,也是讖言。
————
[1]化用論語,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亂臣是治臣的意思,古代統治者稱善於治國的能臣。邑薑,周武王的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