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更不懼帝製的崩潰
“公主難道不曾想過利用撫州?”
鄭珣:“我說沒有你信嗎?”
秦嶽的表情明明白白告訴她:不信。
“撫州不一樣,撫州原本就有信奉神佛的底子。我頂多想過加以利用,”鄭珣頓了頓,語調稍稍加重,“但是時移世易,如今的情況已然不同。”
皇帝既然願意給她行方便,那她大張旗鼓地去算計、奪位,未免有恩將仇報之嫌。
“公主真要放棄這一條捷徑?”
鄭珣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漸漸深邃。
她知道,秦嶽在試探、引導,她沒有拆穿,而是接著他的話頭說下去。
“為什麽不能?秦太傅是覺得,本宮沒那個本事彈壓住朝堂民間?”
秦嶽哪敢承認。
“公主自是能力卓絕。”
鄭珣捧起茶杯,沒飲,淡淡道:“愚民固然能】方便統治,但是弊端也同樣明顯。”
譬如,民眾容易被煽動、普及律法更加困難、浪費許多本可以發光發熱的人才。
這些道理秦嶽何嚐不知?
但高位者賣李鑽核,低位者求之難得。
縱有突破階級者,最終躋身上位後,同樣也會沾上從前自己唾罵的思想,成為賣李鑽核的一員。
維持千萬年的格局,要打破又需要何種魄力和決心?
他親曆三朝,遍閱文史,自問見過的、了解的帝王也不少,但要麽是做不到,要麽就是不想做。
偏偏鄭珣不一樣。
他不由看向鄭珣。
眼前的小姑娘還十分年輕,這意味著,隻要她活得久一點,大雍會隨著她在位的時間,蒸蒸日上。
當然,前提是她不要改弦易轍,也別中道崩殂。
見他沉默,鄭珣語氣越發鏗鏘,幾乎一字一頓道:“本宮不需要方便管理控製的愚民,本宮要的是大雍生生不息、日月同光。”
她不懼思想的崛起,不懼民眾的反抗,更不懼帝製的崩潰,因為她不曾忘記,自己也曾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秦嶽瞳孔震動,目光前所未有的複雜。
他放在扶手上的手不自覺開始顫動,他竟然從鄭珣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他和鄭珣之間,早有默契,也有過合作,但這是他第一次正麵去了解她。
結果比他想象中還讓人激動。
皇帝總抱怨他野心大。
其實他覺得自己的野心還遠遠不夠。
當皇帝好啊,他可以盡情把大雍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若非今上還算聖明,他早就謀反了。
但是今天有一個人,想法竟與他不謀而合!
他激動得無以複加,一拍桌子,漲紅了臉,高喊:“解人難得!解人難得!”
鄭珣:……
一把年紀的人,這麽激動做什麽?
該不是想暈過去訛她吧?
秦嶽大步流星,走到鄭珣麵前:“公主!”
喊完之後,他“啪”地跪下。
毫無準備的鄭珣:……
“秦大人這是……”
“公主有此誌向,實乃大雍之幸、百姓之幸。公主!登基吧!”
秦嶽在鄭珣麵前大喊,鄭珣在心裏頭尖叫。
【啊啊啊!瘋了瘋了,這是能說的?】
【我還沒想謀反啊!】
到底是千年的狐狸,失態也十分短暫。
知道自己反應過大,秦嶽抑製住失控的情緒。
“咳咳,”他放低聲音,“微臣就是說話太直白。”
【那未免也太直白了些】
“但是!剛剛的話並非兒戲,請公主慎重考慮。”
鄭珣沉默片刻。
“秦大人,父皇還活得好好的。”
秦嶽聲音一沉:“可需要我去……”
他以手做刀,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鄭珣:……
“他是我爹,親的。”
嗯,大家都這麽覺得,那就當是親的吧。
秦嶽瞬間恢複高深莫測的樣子:“剛剛其實是對公主的考驗,我就覺得公主不是大逆不道之人。”
鄭珣:……
原以為大雍朝堂上還能有個正常人,但現實永遠超乎想象。
她假裝沒有聽到秦嶽的話,硬生生把話題掰迴去:“秦太傅,雕像之事,僅此一次,本宮的事情,望你莫要自作主張。”
她的語氣分外嚴厲,但是秦嶽並不生氣,反而還有點感動:我都說了弄死公主的爹,公主還隻是兇我,公主看重我啊!
“公主放心,臣絕不違命!”
秦嶽當著鄭珣的麵,在後頭的博古架上擺弄了幾下。
一陣輕微的響動過後,他按動架子上一塊地方,一個暗格被拉出來。
鄭珣:“秦大人這是一點也不拿我當外人呐。”
秦嶽坦蕩道:“本就沒打算隱瞞公主。”
鄭珣伸出手。
秦嶽從暗格中拿出一疊銀票,放在鄭珣手上。
“這是籌集來的銀錢,一分不動。”
鄭珣微微一笑:“秦大人大方,那雕像上該有你的名字才是。”
她猜到秦嶽不會將籌集來的銀錢全花光,但她沒想到他竟然分毫未動。
這意味著,那麽大一個雕像,全是秦大人友情讚助。
秦大人老神在在地擺擺手:“我和公主想到一塊兒去了,那上頭確實有我的名字。”
鄭珣:……
一時間,無言以對。
秦大人,你畫風跑偏了你知道嗎?
鄭珣無奈搖頭,將銀票揣好:“今日叨擾已久,時辰不早,我也該啟程迴宮,秦大人……”
“我送公主。”
“不用!”
“要送的!”
鄭珣瞪著眼,看他沒有改變想法的打算,隻能自己妥協。
這都什麽事兒啊……
明明大雍的臣子最開始還是挺正常,可最後所有人的畫風都會崩壞。
到底是哪裏出了差錯?
總不能是她的問題吧?
秦嶽殷切地將他送到馬車上,路上每一個見到這一幕的秦家人,都露出了見鬼似的神情。
畢竟,就連皇帝來秦府都得不到這樣的待遇。
秦嶽是誰?
那可是三朝元老,太子的尊師,皇帝的半師。
皇帝和秦嶽,一君一臣,平時更似一對歡喜冤家。
連皇帝的麵子都不給的人,一旦給其他人留顏麵,反而是拉低皇上的檔次。
但是今日的秦嶽,臉上的笑跟不要銀子似的,一張老臉笑成了一朵花。
這跟白日見鬼有什麽區別?
鄭珣乘著馬車迴到皇宮,絲毫不知道秦家在她離開後炸開了鍋。
而秦嶽,連夜召集家中最優秀的後輩,秉燭夜談。
誰也不知道秦嶽跟他們聊了什麽,但沒過多久,這些小輩就被送往外地求學。
“公主難道不曾想過利用撫州?”
鄭珣:“我說沒有你信嗎?”
秦嶽的表情明明白白告訴她:不信。
“撫州不一樣,撫州原本就有信奉神佛的底子。我頂多想過加以利用,”鄭珣頓了頓,語調稍稍加重,“但是時移世易,如今的情況已然不同。”
皇帝既然願意給她行方便,那她大張旗鼓地去算計、奪位,未免有恩將仇報之嫌。
“公主真要放棄這一條捷徑?”
鄭珣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漸漸深邃。
她知道,秦嶽在試探、引導,她沒有拆穿,而是接著他的話頭說下去。
“為什麽不能?秦太傅是覺得,本宮沒那個本事彈壓住朝堂民間?”
秦嶽哪敢承認。
“公主自是能力卓絕。”
鄭珣捧起茶杯,沒飲,淡淡道:“愚民固然能】方便統治,但是弊端也同樣明顯。”
譬如,民眾容易被煽動、普及律法更加困難、浪費許多本可以發光發熱的人才。
這些道理秦嶽何嚐不知?
但高位者賣李鑽核,低位者求之難得。
縱有突破階級者,最終躋身上位後,同樣也會沾上從前自己唾罵的思想,成為賣李鑽核的一員。
維持千萬年的格局,要打破又需要何種魄力和決心?
他親曆三朝,遍閱文史,自問見過的、了解的帝王也不少,但要麽是做不到,要麽就是不想做。
偏偏鄭珣不一樣。
他不由看向鄭珣。
眼前的小姑娘還十分年輕,這意味著,隻要她活得久一點,大雍會隨著她在位的時間,蒸蒸日上。
當然,前提是她不要改弦易轍,也別中道崩殂。
見他沉默,鄭珣語氣越發鏗鏘,幾乎一字一頓道:“本宮不需要方便管理控製的愚民,本宮要的是大雍生生不息、日月同光。”
她不懼思想的崛起,不懼民眾的反抗,更不懼帝製的崩潰,因為她不曾忘記,自己也曾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秦嶽瞳孔震動,目光前所未有的複雜。
他放在扶手上的手不自覺開始顫動,他竟然從鄭珣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他和鄭珣之間,早有默契,也有過合作,但這是他第一次正麵去了解她。
結果比他想象中還讓人激動。
皇帝總抱怨他野心大。
其實他覺得自己的野心還遠遠不夠。
當皇帝好啊,他可以盡情把大雍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若非今上還算聖明,他早就謀反了。
但是今天有一個人,想法竟與他不謀而合!
他激動得無以複加,一拍桌子,漲紅了臉,高喊:“解人難得!解人難得!”
鄭珣:……
一把年紀的人,這麽激動做什麽?
該不是想暈過去訛她吧?
秦嶽大步流星,走到鄭珣麵前:“公主!”
喊完之後,他“啪”地跪下。
毫無準備的鄭珣:……
“秦大人這是……”
“公主有此誌向,實乃大雍之幸、百姓之幸。公主!登基吧!”
秦嶽在鄭珣麵前大喊,鄭珣在心裏頭尖叫。
【啊啊啊!瘋了瘋了,這是能說的?】
【我還沒想謀反啊!】
到底是千年的狐狸,失態也十分短暫。
知道自己反應過大,秦嶽抑製住失控的情緒。
“咳咳,”他放低聲音,“微臣就是說話太直白。”
【那未免也太直白了些】
“但是!剛剛的話並非兒戲,請公主慎重考慮。”
鄭珣沉默片刻。
“秦大人,父皇還活得好好的。”
秦嶽聲音一沉:“可需要我去……”
他以手做刀,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鄭珣:……
“他是我爹,親的。”
嗯,大家都這麽覺得,那就當是親的吧。
秦嶽瞬間恢複高深莫測的樣子:“剛剛其實是對公主的考驗,我就覺得公主不是大逆不道之人。”
鄭珣:……
原以為大雍朝堂上還能有個正常人,但現實永遠超乎想象。
她假裝沒有聽到秦嶽的話,硬生生把話題掰迴去:“秦太傅,雕像之事,僅此一次,本宮的事情,望你莫要自作主張。”
她的語氣分外嚴厲,但是秦嶽並不生氣,反而還有點感動:我都說了弄死公主的爹,公主還隻是兇我,公主看重我啊!
“公主放心,臣絕不違命!”
秦嶽當著鄭珣的麵,在後頭的博古架上擺弄了幾下。
一陣輕微的響動過後,他按動架子上一塊地方,一個暗格被拉出來。
鄭珣:“秦大人這是一點也不拿我當外人呐。”
秦嶽坦蕩道:“本就沒打算隱瞞公主。”
鄭珣伸出手。
秦嶽從暗格中拿出一疊銀票,放在鄭珣手上。
“這是籌集來的銀錢,一分不動。”
鄭珣微微一笑:“秦大人大方,那雕像上該有你的名字才是。”
她猜到秦嶽不會將籌集來的銀錢全花光,但她沒想到他竟然分毫未動。
這意味著,那麽大一個雕像,全是秦大人友情讚助。
秦大人老神在在地擺擺手:“我和公主想到一塊兒去了,那上頭確實有我的名字。”
鄭珣:……
一時間,無言以對。
秦大人,你畫風跑偏了你知道嗎?
鄭珣無奈搖頭,將銀票揣好:“今日叨擾已久,時辰不早,我也該啟程迴宮,秦大人……”
“我送公主。”
“不用!”
“要送的!”
鄭珣瞪著眼,看他沒有改變想法的打算,隻能自己妥協。
這都什麽事兒啊……
明明大雍的臣子最開始還是挺正常,可最後所有人的畫風都會崩壞。
到底是哪裏出了差錯?
總不能是她的問題吧?
秦嶽殷切地將他送到馬車上,路上每一個見到這一幕的秦家人,都露出了見鬼似的神情。
畢竟,就連皇帝來秦府都得不到這樣的待遇。
秦嶽是誰?
那可是三朝元老,太子的尊師,皇帝的半師。
皇帝和秦嶽,一君一臣,平時更似一對歡喜冤家。
連皇帝的麵子都不給的人,一旦給其他人留顏麵,反而是拉低皇上的檔次。
但是今日的秦嶽,臉上的笑跟不要銀子似的,一張老臉笑成了一朵花。
這跟白日見鬼有什麽區別?
鄭珣乘著馬車迴到皇宮,絲毫不知道秦家在她離開後炸開了鍋。
而秦嶽,連夜召集家中最優秀的後輩,秉燭夜談。
誰也不知道秦嶽跟他們聊了什麽,但沒過多久,這些小輩就被送往外地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