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跳出來的原因也不奇怪,因為他手底下有個戶部左侍郎。
這位雖說因為體弱多病極少上朝,但是存在感一直不算低。
皇帝厭惡欽天監,所以,平時需要欽天監做的事情都交給了這位左侍郎。
除開鄭珣以外,就是這位最能勝任國師一職。
這位左侍郎還是禮部尚書的本家。
所以他跳出來質疑一點都不奇怪。
傅夫子和荀夫人被人指著鼻子懷疑,但是絲毫沒有慌亂。
“大人要如何考驗,直說便是。”
【這倆老夫妻還挺淡定,進宮之前,我都沒有告訴他們要將他們推上國師之位,但是被帶到朝堂上後,兩個人硬是一點也不帶慌亂的】
本來不慌亂的夫妻二人在聽到鄭珣的心聲後徹底慌亂了。
離他們最近的禮部尚書頓了頓,還是承擔了為他們講解的義務。
片刻後,兩人更加疑惑了。
按照公主這個本事,國師什麽的,舍她其誰?
她到底為什麽要把他們推上這個位置啊?!
他們是有點本事,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們可沒有自信到覺得自己能夠完全勝任這個位置。
鄭珣沒有讓傅夫子和荀夫人自己麵對禮部尚書的詰問,而是站出來,將所有質疑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這兩位與本宮做過同樣的預言,這預言你們也知道。”
他們都知道的預言還能是什麽,不就是亡國和褐國的事嗎?
鄭珣看向傅夫子和荀夫人:“兩位收在心口的那本書,不拿出來看看嗎?”
兩人都有些驚訝,以往隻聽說過元嘉長公主無所不知、算無遺策,但是沒有想到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傅夫子從心口拿出一本薄薄的冊子。
冊子經由李孝君檢查後遞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翻開冊子看了兩眼,神色有些莫測。
殿中眾人不由得猜測冊子裏寫了些什麽。
鄭珣低聲笑了笑。
【父皇在裝呢】
【他根本看不懂裏頭的內容,因為涉及亡國之事,所以傅夫子也知道這事寫下來就是把柄,所以用的都是他自創的密語,若是父皇一眼就能看懂,那才是奇了怪了】
忽然被拆穿的皇帝:……
忍不住笑出聲的大臣:……
剛被皇帝製裁好幾日的太子笑得最歡,一口大白牙毫不收斂,惹得皇帝咬牙瞪了他好幾眼。
皇帝繃著一張冷臉,把冊子還了迴去。
“裏頭寫的什麽?”
傅夫子和荀夫人麵露猶豫,似乎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鄭珣說了不會讓他們操心,他們不方便說的,她自然要替他們開口:“這裏麵記載的是一種祭祀之法。”
皇帝眉目微動:“什麽祭祀之法?”
“集數萬人之力,逆轉時空、奪取一線生機的祭祀之法。”
這什麽東西?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啊?
他們這是真實的世界吧?不是什麽有神仙鬼怪的世界吧?怎麽走向越來越奇怪了呢?
雖然他們自信他們沒有聽過什麽祭祀之法,但是卻對這東西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到底是為什麽呢?
【果然還是有感應的吧?】
【畢竟,若不是有這祭祀之法,也沒有我的到來,更無法迴到十年前的大雍】
【大雍亡國之後,大雍的子民過得十分艱難】
【所有人都在懷念那個迴不去的大雍】
【然後,一個叫荷娘的女子救下了一個瀕死的老婦,臨死之前,老婦人把將一本冊子鄭重地交給了她】
【冊子上的字奇奇怪怪,也因此,它才逃過了褐國人的搜捕】
【不知道為什麽,荷娘直覺這本冊子很重要,她識字,所以嚐試著破解上頭奇奇怪怪的符號】
【剛開始所有人都笑她,但或許是因為做奴隸的日子太過枯燥無趣,所以他們也開始跟著去研究那些符號】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們終於竟然找到了上頭字符的規律】
【原來,這本薄薄的冊子竟然記錄著一種祭祀之法】
【冊子上說,這種法子有扭轉時空之力】
【這樣的話,誰聽了都會覺得好笑】
【有人說了,這什麽破祭祀若能有用,除非是他們都在夢裏】
【但是他們現在所承受的痛苦如此真切,怎麽可能是在夢中呢?】
【因為字符聚集起來的人一哄而散,隻有荷娘還在堅持】
【荷娘堅信這法子是有用的,因為她用祭祀之法救下了自己的孩子……】
聽到這裏,樂正宏渾身都開始顫抖。
他喃喃道:“是那個孩子……”
這段時間,公主送了個孩子給樂正宏收養的消息已經在同僚之間傳遍了。
畢竟公主在客棧中表現那麽奇怪,聽到的人都忍不住有點犯嘀咕。
可是事情好像在這裏成了一個閉環。
那個孩子……
該不會就是荷娘的孩子吧?
【荷娘無論在哪個世界線的分支,都活不下來,但是她把祭祀之法傳了出去】
【或許是在褐國人手底下苟活的日子太過難熬,越來越多的大雍人失去了希望,於是開始有人開始相信那些所謂的神靈】
【荷娘和她的冊子再一次走進了眾人的視野】
【或許是荷娘太過堅持,越來越多的人把冊子當成了他們的救命之法】
【不知不覺間,荷娘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竟然聚集起了數萬遺民】
【瞞過褐國人的監視並不容易,幸好,大雍人長久的靜默放鬆了他們的警惕】
【這些遺民明明身處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硬是靠著各種各樣的法子私下聯絡起來】
【荷娘選了一個最好的日子,和身處不同地方的同胞們一起,用自己的性命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
【在書裏,我並沒有看到這場祭祀是否成功,直到看到荷娘的那一刻,我才恍惚發覺,他們成功了】
【在祭祀開始之前,他們年年歲歲背這本冊子裏的咒語,幾乎把換大雍重生的意念刻進了骨子裏】
【事實證明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沒有白費】
【何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父皇活著的時候沒有辜負大雍百姓,大多數朝臣沒有辜負大雍的百姓,所以百姓也沒有辜負大雍,他們用自己最後的餘光換來一次重來的機會】
【但是,這些大臣,我的父皇,真能不辜負他們的犧牲嗎?】
這位雖說因為體弱多病極少上朝,但是存在感一直不算低。
皇帝厭惡欽天監,所以,平時需要欽天監做的事情都交給了這位左侍郎。
除開鄭珣以外,就是這位最能勝任國師一職。
這位左侍郎還是禮部尚書的本家。
所以他跳出來質疑一點都不奇怪。
傅夫子和荀夫人被人指著鼻子懷疑,但是絲毫沒有慌亂。
“大人要如何考驗,直說便是。”
【這倆老夫妻還挺淡定,進宮之前,我都沒有告訴他們要將他們推上國師之位,但是被帶到朝堂上後,兩個人硬是一點也不帶慌亂的】
本來不慌亂的夫妻二人在聽到鄭珣的心聲後徹底慌亂了。
離他們最近的禮部尚書頓了頓,還是承擔了為他們講解的義務。
片刻後,兩人更加疑惑了。
按照公主這個本事,國師什麽的,舍她其誰?
她到底為什麽要把他們推上這個位置啊?!
他們是有點本事,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們可沒有自信到覺得自己能夠完全勝任這個位置。
鄭珣沒有讓傅夫子和荀夫人自己麵對禮部尚書的詰問,而是站出來,將所有質疑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這兩位與本宮做過同樣的預言,這預言你們也知道。”
他們都知道的預言還能是什麽,不就是亡國和褐國的事嗎?
鄭珣看向傅夫子和荀夫人:“兩位收在心口的那本書,不拿出來看看嗎?”
兩人都有些驚訝,以往隻聽說過元嘉長公主無所不知、算無遺策,但是沒有想到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傅夫子從心口拿出一本薄薄的冊子。
冊子經由李孝君檢查後遞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翻開冊子看了兩眼,神色有些莫測。
殿中眾人不由得猜測冊子裏寫了些什麽。
鄭珣低聲笑了笑。
【父皇在裝呢】
【他根本看不懂裏頭的內容,因為涉及亡國之事,所以傅夫子也知道這事寫下來就是把柄,所以用的都是他自創的密語,若是父皇一眼就能看懂,那才是奇了怪了】
忽然被拆穿的皇帝:……
忍不住笑出聲的大臣:……
剛被皇帝製裁好幾日的太子笑得最歡,一口大白牙毫不收斂,惹得皇帝咬牙瞪了他好幾眼。
皇帝繃著一張冷臉,把冊子還了迴去。
“裏頭寫的什麽?”
傅夫子和荀夫人麵露猶豫,似乎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鄭珣說了不會讓他們操心,他們不方便說的,她自然要替他們開口:“這裏麵記載的是一種祭祀之法。”
皇帝眉目微動:“什麽祭祀之法?”
“集數萬人之力,逆轉時空、奪取一線生機的祭祀之法。”
這什麽東西?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啊?
他們這是真實的世界吧?不是什麽有神仙鬼怪的世界吧?怎麽走向越來越奇怪了呢?
雖然他們自信他們沒有聽過什麽祭祀之法,但是卻對這東西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到底是為什麽呢?
【果然還是有感應的吧?】
【畢竟,若不是有這祭祀之法,也沒有我的到來,更無法迴到十年前的大雍】
【大雍亡國之後,大雍的子民過得十分艱難】
【所有人都在懷念那個迴不去的大雍】
【然後,一個叫荷娘的女子救下了一個瀕死的老婦,臨死之前,老婦人把將一本冊子鄭重地交給了她】
【冊子上的字奇奇怪怪,也因此,它才逃過了褐國人的搜捕】
【不知道為什麽,荷娘直覺這本冊子很重要,她識字,所以嚐試著破解上頭奇奇怪怪的符號】
【剛開始所有人都笑她,但或許是因為做奴隸的日子太過枯燥無趣,所以他們也開始跟著去研究那些符號】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們終於竟然找到了上頭字符的規律】
【原來,這本薄薄的冊子竟然記錄著一種祭祀之法】
【冊子上說,這種法子有扭轉時空之力】
【這樣的話,誰聽了都會覺得好笑】
【有人說了,這什麽破祭祀若能有用,除非是他們都在夢裏】
【但是他們現在所承受的痛苦如此真切,怎麽可能是在夢中呢?】
【因為字符聚集起來的人一哄而散,隻有荷娘還在堅持】
【荷娘堅信這法子是有用的,因為她用祭祀之法救下了自己的孩子……】
聽到這裏,樂正宏渾身都開始顫抖。
他喃喃道:“是那個孩子……”
這段時間,公主送了個孩子給樂正宏收養的消息已經在同僚之間傳遍了。
畢竟公主在客棧中表現那麽奇怪,聽到的人都忍不住有點犯嘀咕。
可是事情好像在這裏成了一個閉環。
那個孩子……
該不會就是荷娘的孩子吧?
【荷娘無論在哪個世界線的分支,都活不下來,但是她把祭祀之法傳了出去】
【或許是在褐國人手底下苟活的日子太過難熬,越來越多的大雍人失去了希望,於是開始有人開始相信那些所謂的神靈】
【荷娘和她的冊子再一次走進了眾人的視野】
【或許是荷娘太過堅持,越來越多的人把冊子當成了他們的救命之法】
【不知不覺間,荷娘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竟然聚集起了數萬遺民】
【瞞過褐國人的監視並不容易,幸好,大雍人長久的靜默放鬆了他們的警惕】
【這些遺民明明身處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硬是靠著各種各樣的法子私下聯絡起來】
【荷娘選了一個最好的日子,和身處不同地方的同胞們一起,用自己的性命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
【在書裏,我並沒有看到這場祭祀是否成功,直到看到荷娘的那一刻,我才恍惚發覺,他們成功了】
【在祭祀開始之前,他們年年歲歲背這本冊子裏的咒語,幾乎把換大雍重生的意念刻進了骨子裏】
【事實證明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沒有白費】
【何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父皇活著的時候沒有辜負大雍百姓,大多數朝臣沒有辜負大雍的百姓,所以百姓也沒有辜負大雍,他們用自己最後的餘光換來一次重來的機會】
【但是,這些大臣,我的父皇,真能不辜負他們的犧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