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畢之後,廖曉濤剛想離開,就被病人拉住了,“請問您就是廖曉濤主任嗎?”
“對啊。這就是我們急診科的廖主任。”廖曉濤還沒有出聲,金苗搶先迴答道。
“那廖主任,如果是我在急診科手術的話,是您主刀的吧?剛才您可是說了的啊。”病人急切地說。
“對啊。”
“那我不去普外科,我想留在急診科,請您幫我手術吧。”
“為什麽呀?”廖曉濤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普外科那邊的醫生,是專業做這方麵的手術的,可能水平會比我們高啊。”
說真的,闌尾炎這種小手術,廖曉濤是真的不想做了,沒有任何挑戰性,實在是浪費時間啊。要做就做一些難度大一些的。
“不。不。我不想去普外科。我更加相信你。請您幫我做手術吧。”病人堅持要留在急診科。
然後,病人打開手機,從頭條中調出一條新聞:某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恭喜雙鴨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廖曉濤主任首次在一小時以內完成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含麻醉等全過程)。
原來如此,難怪今天病人看著廖曉濤的眼神都不對了。有這樣的名醫在身邊,對治愈疾病就更加有信心了。
這就是名醫效應。
“這些無孔不入的供應商啊。”廖曉濤沒有想到,器械供應商竟然以這種形式,將手術透露了出去。
廖曉濤將昨天手術的幾個人想了一遍,看到金苗眼神躲閃的樣子,心中哪裏還不明白呢?名利動人心,隊伍不好帶了。
廖曉濤還沒有來得及感慨,院辦彭利華主任的電話打進來了,“老廖,你昨天完成了一宗全國首例?股骨內固定術全過程不足一小時?”
“如果你是說昨天的股骨骨折內固定術,那是的。但是,那就是普普通通一台手術而已,算什麽全國首例啊?”
“怎麽不算啊?你怎麽不跟院辦報一下啊?”
“昨天的手術,就是做得比較順一點而已,時間短一點點而已。這種手術,就算是一甲醫院的醫生都能夠做,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吧?”
“老廖,讓我怎麽說你好呢?這是快一點的問題嗎?這是將整體的手術時間往前提了將近20分鍾,快了將近三分之一啊。20分鍾時間,對病人來說意味著什麽?還要我說嗎?”彭利華將廖曉濤埋怨了一番。
“你這樣子說,好像有點道理啊。”
“唉。全國首例,這麽大的事情,你竟然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呢?我們雙大附一的重點學科這麽多,全國首例、首次的次數再多也不嫌多啊。如果你搞多幾宗全國首例,到時候搞一個廖曉濤醫療團隊,多好的事情啊。”彭利華還不忘順手畫餅。
沒辦法,這些醫療方麵的專家,很多都隻知道埋頭苦幹,“偷偷摸摸”就把大事給幹了,根本不知道宣傳啊。但是,各大醫院排名評比的時候,就看著這些。
剛才的時候,彭利華已經嚴重批評了院辦,全國首宗這麽大的事情,竟然還是從新聞看到的。
為了附一,為了讓這些牛皮哄哄的專家服服帖帖的,我真是操碎了心啊。要不是我的話,這個家,得散啊。彭利華連自己都pua了。
剛掛了彭利華的電話,廖曉濤有接到了新聞科科長的電話,“老廖,我已經拿到了手術全過程的視頻,你個人的鏡頭不是特別清晰,今天你要是上手術的話,我通知人員去補拍一點鏡頭。”
自從上次打完輿論戰之後,作為全國少有的掌控粉絲千萬的官方號的人員,新聞科科長已經抖起來了,一般的大咖,都得求著他,這是直接通知廖曉濤配合工作。
“我一會兒在急診手術三室,做一宗闌尾炎的手術。”廖曉濤想著醫療團隊的問題,形勢比人強,無奈,隻好答應了。
全國首宗帶來的效應,持續還在放大。
不過,廖曉濤挺煩這些的,將手機一放,瞪了金苗一眼,帶著嶽陽就進入手術室,準備手術了。
將全國首例當作煩惱的,也隻有廖曉濤了。
金苗其實心裏很忐忑,但是一想到自己是全國首例的一助,心情就舒暢了,廖曉濤不帶自己手術的鬱悶暫時被壓製住了。“全國首例一助的光環,應該能夠讓自己順利晉升為主治吧?”
雖然患者非常配合簽署了手術知情同意書之類的,但是,麻醉過程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裏,需要的時間也是擺在那裏的。
這也就是很多名專家都想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醫療團隊的根本原因。
一台手術,一個病患,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越是基礎的,像手術一助、二助和器械護士這些,用得順手和用得不順手的,對主刀醫生的影響還真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一些重要的手術當中,甚至給醫生擦汗的護士,都是專用的。
彭利華畫出來的大餅,讓廖曉濤開始琢磨醫療團隊的可能性。
眼前這個嶽陽,似乎就是團隊的很好人選,除了一直神神叨叨的之外。
廖曉濤始終有一種感覺,就是他見過嶽陽的,是在其他場合見過嶽陽的,但是越想反而越想不起來了。
進入手術更衣室之後,廖曉濤特意提醒嶽陽,不要太快了。上一次手術,嶽陽洗消的速度,可是給了廖曉濤深刻的印象。
“嶽陽,病人剛推進去,麻醉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洗手、消毒、更衣,可以慢慢來。不然的話,進入手術室了,還得等。”
“嗯。我知道的。為了減少醫生雙手被汙染的可能性,最好的銜接就是醫生更衣之後立即到手術室進行手術,中間不要有任何的停頓。謝謝廖主任的提醒。”
“不錯。看你的功底非常紮實,上次縫合的也不錯。這些技術是怎麽學來的?”
“這個,我當時實習的時候,碰到的帶教老師,正好是我的老鄉,我借機跟他學習了很多東西。訓練多了,基礎就紮實了。”
“你當時實習的時候?”廖曉濤敏銳地抓到了一個關鍵詞,“當時”,而不是現在實習。
恰好在這個時候,手術提示他們要洗手、消毒和更衣了,一時就忘了追問下去。
“對啊。這就是我們急診科的廖主任。”廖曉濤還沒有出聲,金苗搶先迴答道。
“那廖主任,如果是我在急診科手術的話,是您主刀的吧?剛才您可是說了的啊。”病人急切地說。
“對啊。”
“那我不去普外科,我想留在急診科,請您幫我手術吧。”
“為什麽呀?”廖曉濤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普外科那邊的醫生,是專業做這方麵的手術的,可能水平會比我們高啊。”
說真的,闌尾炎這種小手術,廖曉濤是真的不想做了,沒有任何挑戰性,實在是浪費時間啊。要做就做一些難度大一些的。
“不。不。我不想去普外科。我更加相信你。請您幫我做手術吧。”病人堅持要留在急診科。
然後,病人打開手機,從頭條中調出一條新聞:某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恭喜雙鴨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廖曉濤主任首次在一小時以內完成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含麻醉等全過程)。
原來如此,難怪今天病人看著廖曉濤的眼神都不對了。有這樣的名醫在身邊,對治愈疾病就更加有信心了。
這就是名醫效應。
“這些無孔不入的供應商啊。”廖曉濤沒有想到,器械供應商竟然以這種形式,將手術透露了出去。
廖曉濤將昨天手術的幾個人想了一遍,看到金苗眼神躲閃的樣子,心中哪裏還不明白呢?名利動人心,隊伍不好帶了。
廖曉濤還沒有來得及感慨,院辦彭利華主任的電話打進來了,“老廖,你昨天完成了一宗全國首例?股骨內固定術全過程不足一小時?”
“如果你是說昨天的股骨骨折內固定術,那是的。但是,那就是普普通通一台手術而已,算什麽全國首例啊?”
“怎麽不算啊?你怎麽不跟院辦報一下啊?”
“昨天的手術,就是做得比較順一點而已,時間短一點點而已。這種手術,就算是一甲醫院的醫生都能夠做,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吧?”
“老廖,讓我怎麽說你好呢?這是快一點的問題嗎?這是將整體的手術時間往前提了將近20分鍾,快了將近三分之一啊。20分鍾時間,對病人來說意味著什麽?還要我說嗎?”彭利華將廖曉濤埋怨了一番。
“你這樣子說,好像有點道理啊。”
“唉。全國首例,這麽大的事情,你竟然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呢?我們雙大附一的重點學科這麽多,全國首例、首次的次數再多也不嫌多啊。如果你搞多幾宗全國首例,到時候搞一個廖曉濤醫療團隊,多好的事情啊。”彭利華還不忘順手畫餅。
沒辦法,這些醫療方麵的專家,很多都隻知道埋頭苦幹,“偷偷摸摸”就把大事給幹了,根本不知道宣傳啊。但是,各大醫院排名評比的時候,就看著這些。
剛才的時候,彭利華已經嚴重批評了院辦,全國首宗這麽大的事情,竟然還是從新聞看到的。
為了附一,為了讓這些牛皮哄哄的專家服服帖帖的,我真是操碎了心啊。要不是我的話,這個家,得散啊。彭利華連自己都pua了。
剛掛了彭利華的電話,廖曉濤有接到了新聞科科長的電話,“老廖,我已經拿到了手術全過程的視頻,你個人的鏡頭不是特別清晰,今天你要是上手術的話,我通知人員去補拍一點鏡頭。”
自從上次打完輿論戰之後,作為全國少有的掌控粉絲千萬的官方號的人員,新聞科科長已經抖起來了,一般的大咖,都得求著他,這是直接通知廖曉濤配合工作。
“我一會兒在急診手術三室,做一宗闌尾炎的手術。”廖曉濤想著醫療團隊的問題,形勢比人強,無奈,隻好答應了。
全國首宗帶來的效應,持續還在放大。
不過,廖曉濤挺煩這些的,將手機一放,瞪了金苗一眼,帶著嶽陽就進入手術室,準備手術了。
將全國首例當作煩惱的,也隻有廖曉濤了。
金苗其實心裏很忐忑,但是一想到自己是全國首例的一助,心情就舒暢了,廖曉濤不帶自己手術的鬱悶暫時被壓製住了。“全國首例一助的光環,應該能夠讓自己順利晉升為主治吧?”
雖然患者非常配合簽署了手術知情同意書之類的,但是,麻醉過程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裏,需要的時間也是擺在那裏的。
這也就是很多名專家都想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醫療團隊的根本原因。
一台手術,一個病患,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越是基礎的,像手術一助、二助和器械護士這些,用得順手和用得不順手的,對主刀醫生的影響還真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一些重要的手術當中,甚至給醫生擦汗的護士,都是專用的。
彭利華畫出來的大餅,讓廖曉濤開始琢磨醫療團隊的可能性。
眼前這個嶽陽,似乎就是團隊的很好人選,除了一直神神叨叨的之外。
廖曉濤始終有一種感覺,就是他見過嶽陽的,是在其他場合見過嶽陽的,但是越想反而越想不起來了。
進入手術更衣室之後,廖曉濤特意提醒嶽陽,不要太快了。上一次手術,嶽陽洗消的速度,可是給了廖曉濤深刻的印象。
“嶽陽,病人剛推進去,麻醉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洗手、消毒、更衣,可以慢慢來。不然的話,進入手術室了,還得等。”
“嗯。我知道的。為了減少醫生雙手被汙染的可能性,最好的銜接就是醫生更衣之後立即到手術室進行手術,中間不要有任何的停頓。謝謝廖主任的提醒。”
“不錯。看你的功底非常紮實,上次縫合的也不錯。這些技術是怎麽學來的?”
“這個,我當時實習的時候,碰到的帶教老師,正好是我的老鄉,我借機跟他學習了很多東西。訓練多了,基礎就紮實了。”
“你當時實習的時候?”廖曉濤敏銳地抓到了一個關鍵詞,“當時”,而不是現在實習。
恰好在這個時候,手術提示他們要洗手、消毒和更衣了,一時就忘了追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