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朝會
五小姐快逃,王爺來謀妻了 作者:四方書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曦初露之際,天邊泛起一絲微弱的光亮,司徒允便早早地起床洗漱,仔細整理衣冠服飾,做好前往早朝的準備。
內侍羅公公趕來侍奉主子,卻見已經整裝完畢的臨王。
他臉上堆滿笑容,躬身施禮後輕聲詢問:“王爺,是否先用過早膳?”
話音剛落,他身後訓練有素的仆從們便動作嫻熟而有序地將豐盛的早膳擺放於餐桌上。
司徒允微微頷首,邁步走到桌前坐下,優雅地拿起筷子開始享用早餐。
然而僅僅吃了幾口之後,他的目光再次轉向羅公公,語氣嚴肅地吩咐,“你速速派人前去監視宋明一家,切不可讓他們給本王惹出任何麻煩事!”
羅公公不敢怠慢,趕忙恭敬迴應:“遵命,咱家今日即刻派遣人手前往。”
緊接著,司徒允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之事,補充說道,“還有那個陳澤鑫,日後若沒有得到本王的允許,不許放他進府。”
言罷,司徒允已然擱下手中碗筷,站起身來,準備動身前往朝堂參加早朝。
此時,羅公公心中暗自思忖:宋明此人倒還容易應付,但那陳家舅爺卻絕非善茬啊……
正想著,忽然瞥見即將離去的臨王身影,連忙開口高唿,“王爺,您就隻吃這麽一點兒嗎?”
說著,轉身迅速端起一盤精致的糕點,快步追趕上去。“我的王爺呀,您再多吃一些吧。今日乃是大朝會,恐怕時間漫長,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呢。”
司徒允實在不願再聽,身後之人那沒完沒了的嘮叨,腳下生風一般,步伐邁得極大且迅速,仿佛背後有什麽洪水猛獸在追趕著他似的。
而一旁的流星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他被眼尖的羅公公一把抓住,動彈不得。
隻聽得他急切地說,“快快快!趕緊把這些給王爺送過去!”
流星聞言,不由得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一臉無奈,“羅公公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咱們王爺向來最討厭這種清湯寡水的東西。”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心裏暗暗嘀咕:明明知道王爺不喜歡,可您每天還是要準備這些,難怪王爺總是跑得比兔子還快呢。
然而,羅公公並沒有理會流星的抱怨,反而伸出手指著他,痛心疾首地說:“王爺前幾天剛剛犯了胃疼的老毛病,不吃些清淡養胃的食物怎麽能行呢?
他又哼了一聲,生氣地道,“你們這些人,如果稍微能有點兒用處,我也不至於天天像這樣追著王爺跑了!”
流星正想反駁幾句,可話還沒來得及出口,便看到羅公公那嚴厲的眼神,頓時嚇得他一個激靈。
於是,他二話不說,轉身拔腿就跑。隻見他三步並作兩步,急匆匆地上了馬車。
車夫張二,口中高喊一聲“駕”,馬鞭一揮,馬車便開始緩緩地向前移動起來。
待車子駛出一段距離之後,流星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伸手拉開窗簾,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托盤遞進車內,輕聲說道:“王爺,這......”
誰知,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司徒允便淡淡地開口打斷了他:“罷了,你拿去吃吧。”說罷,便閉上雙眼,開始閉目養神。
流星看著盤中那些精致的點心,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其實,他曾經偷偷嚐過一口,那種味道簡直無法形容。
他甚至懷疑自家王爺之所以會患上胃疾,完全就是被羅公公找來的那個廚子給折磨出來的。
真不知,羅公公到底是從哪裏找到這麽個廚藝糟糕透頂的人來做飯,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哎!仔細想來,陳家舅爺所言似乎不無道理啊!王爺的確需要一位貼心關懷、知曉冷暖之人常伴左右。
哎呀,其實上官小姐無疑是個絕佳之選,她與王爺自幼相識,情分匪淺。更難得的是,就連王爺多年纏身的胃疾,也是她想方設法將其養好的。
如此看來,這門親事倒也般配得很呐!可就是那位上官丞相似乎對自家王爺抱有很深成見。
“你還傻愣著幹什麽!”臨王一聲怒喝,緊接著便飛起一腳踹向流星。
一個激靈迴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流星慌忙站起身來閃到一旁,心中暗自懊惱不已。
他迴頭狠狠地瞪了一眼駕車的張二,埋怨對方沒有及時提醒自己。
臨王滿臉厭惡地瞥了流星一眼,隨後便邁開大步,風風火火地朝著朝堂方向走去。
朝堂大殿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眾多身著官服、神態各異的大臣們分庭而立。
吏部和刑部的官員們緊緊跟隨在右相上官鴻身後,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禮部、戶部以及工部的官員則簇擁著左相劉之禹,展現出另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兵部與太仆寺則堅定地站在了鎮國公秦威這一邊,構成了朝堂中的第三大派係。
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幾位成年的王爺也入六部行事。
大哥戰王司徒赫,身負重任,常年駐守於北疆,保衛邊疆安寧;
二哥靜王司徒寧,由於身體病弱,他常常選擇深居簡出,過著寧靜淡泊的生活。
三哥西王司徒晟,在禮部擔任要職,參與各種典禮儀式;
四哥魯王司徒昶,在兵部負責相關事務,關注軍情動態;
六弟陸王司徒佑,則在工部點卯度日,應付了事。
而臨王這般既無母族幫襯又缺少妻族支持的人,隻能自成一派。
\"聖上駕到!\"隨著一聲高亢的唿喊,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眾臣們齊刷刷地跪地參拜,齊聲高唿:\"吾皇萬歲萬萬歲!\"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穿透宮殿的穹頂。
晉安帝緩緩步入殿內,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他神情威嚴,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然後,他輕輕地抬起手,示意眾人起身。\"眾卿平身。\"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
緊接著,禦前公公扯著嗓子高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眾臣們便開始紛紛上奏,所奏之事大多是些關乎國家日常政務的決策問題。
然而,這些繁瑣的事務對於司徒允來說實在太過枯燥乏味,以至於他聽著聽著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
晉安帝端坐在龍椅之上,半眯著眼睛,不緊不慢地向下方群臣發問:“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需要上奏啊?”
話音剛落,秦太尉一派的三品武將莫林將軍大步向前,走到殿前單膝跪地行禮,說道,“啟稟陛下,南疆駐守的齊將軍在與南蠻的戰鬥中大獲全勝!如今戰事已全部結束,是否可以讓其率領軍隊班師迴朝呢?”
晉安帝聽了之後,微微點頭表示認可,並迴答道:“此事朕已然知曉,齊將軍此番大捷著實是我大晉之福!待到大軍稍作休整之後,便可安排齊將軍迴京複命。”
莫林將軍聞此喜訊,心中大喜,連忙跪地叩頭謝恩道:“多謝陛下隆恩。”
然而就在此時,一直在旁沉默不語的上官丞相卻突然間,語氣堅定地說,“陛下,依老臣之見,齊將軍立下赫赫戰功,確實功勞不小。但是南疆那塊地方實在太過重要,此番班師迴朝,還望陛下慎重考慮。”
他這話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讚同上官丞相的觀點,認為應加強南疆防守;也有人認為應該讓齊將軍迴京受賞,以激勵士氣。
秦威嘴角微微抽搐著,心中暗自思忖:“上官鴻這個老家夥,著實讓人厭惡至極!”
就在他準備開口辯駁之際,卻聽到晉安帝發問道:“上官愛卿所言甚是有道理啊。那麽按照愛卿之見,應當如何行事?”
上官丞相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個禮,發表建議,“啟稟陛下,或許可以首先安排齊將軍及其麾下小部分軍隊將領迴京複命。再派遣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趕赴南疆地區,同時調撥糧草輜重,確保南疆的穩定。”
秦威原本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下來,嘴角也不自覺地上揚起來,甚至開始對這位上官丞相產生了些許好感。然而,這種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
當提到糧草問題時,一旁的劉丞相頓時變得不安,情緒激動地高聲喊道:“陛下啊,請恕微臣不能苟同。要知道那齊將軍剛剛大敗南蠻,如今還餘威尚在,隻要命令邊境的士兵們加強戒備和防禦就可。”
晉安帝微微頷首,表示同意,然後目光轉向秦威,詢問,“秦太尉,對於此事,你認為如何?可否行得通呢?”
此刻的秦威內心忐忑不安,這個問題著實讓他左右為難。如果迴答讚同,恐怕難以迎合聖上的心意;但若迴答反對,軍中將領們必然會失去一筆重要的軍糧供應。
秦威稍作猶豫後,恭敬地向晉安帝行禮,“聖上英明睿智,體恤軍將們。然而,南疆地區地處邊遠,路途遙遠且艱險,物資運輸的確麵臨諸多困難。為保萬無一失,此事還需具體商議。”
晉安帝眉頭微皺,但很快恢複了平靜,緩緩說道:“秦太尉所言極是。那麽,就由你來與戶部共同商議吧,務必要保證南疆邊境的安全穩定,不容有任何閃失。”
秦威和劉之禹連忙再次叩首謝恩,齊聲迴應,“微臣(末將)謹遵聖旨!”
晉安帝掃視了一眼朝堂上的群臣,“諸位愛卿,還有何事需要上奏嗎?”
這時,站在上官丞相身後的京兆府尹急匆匆地走上前來,躬身施行禮,“陛下,微臣有事要稟報。”
接著,他抬起頭,目光直視著司徒允,言辭懇切地發問:“微臣鬥膽請問臨王殿下,對於那起舞弊案件中牽涉到的眾多學子們,您是否已經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又將目光投向晉安帝,哭訴起來,“陛下,近來京兆府每日皆有出身貧寒的學子前來告狀鳴冤。微臣實感無奈啊......”說話間,臉上露出一副極度痛心疾首的神情。
司徒允聽到這番話,心中暗自思忖,但表麵上卻裝作若無其事,眼觀鼻、鼻觀心,對任何事情都不予迴應。
就在此時,西王趕忙站出來,恭敬地稟報,“父皇,兒臣亦有要事上奏。”
晉安帝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準。”
得到允許後,西王抬起頭,眼神輕蔑地看向臨王,語氣不善地說:“據聞,五弟昨日先是前往天德書院,隨後又去到上官丞相的宅邸。”
“你這般沒頭沒腦地亂說一通究竟何意?”晉安帝麵露不悅之色。
“父皇莫要動怒,請聽兒臣解釋。天德書院有學生狀告上官丞相之子,其在科舉考試中作弊。而五弟不僅與上官家的人交往密切,前腳剛送人去了上官府,緊接著又親自登門拜訪。”西王說完,嘴角掛著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如此行為,著實讓人難以理解,難道就絲毫不懂得避諱嗎?”
“臨王,可有此事?”晉安帝一臉嚴肅地開口詢問。
聽到這話,上官丞相心頭一緊,連忙跪地叩頭,聲音顫抖著大喊,“老臣惶恐啊!”
臨王見狀也趕忙學著他的樣子,雙膝跪地,口中高唿:“兒臣惶恐啊!”
然而劉丞相卻突然輕笑了一聲,陰陽怪氣地說了句:“嗬嗬,上官丞相和臨王還真是默契得很呐。”
上官丞相聞言猛地迴過頭來,狠狠地瞪了一眼他,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毫不示弱地迴應,“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緊接著,他再次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晉安帝,鄭重其事地說,“聖上,老臣也有事啟奏。那西王與劉丞相私下裏來往密切,就在去年,他們借助科舉應考之機,徇私舞弊、大肆斂財。”
話音剛落,劉丞相和西王頓時臉色大變,不約而同地齊聲喊道:“你休要胡說八道!”
隨後,二人也雙雙跪倒在地,聲嘶力竭地大唿,“老臣(兒臣)冤枉啊!”
看到這一幕,上官丞相臉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迴擊:“劉丞相和西王之間也是默契非凡呢。”
一時間,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兩派官員紛紛站出來指責對方,吵吵嚷嚷,好不熱鬧。
而一旁的秦威等一眾武將則冷眼旁觀,宛如看戲一般,靜靜地等待著這場鬧劇如何收場。
此刻,臨王強忍著笑意,心中暗自思忖:早就聽說上官丞相智謀過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輕而易舉便扭轉局勢,將對手一軍。
“父皇!兒臣謹遵您的旨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調查科舉舞弊這等大事之中。每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各個府邸之間,仔細查問相關事宜。然而,未曾料到,如今竟有人誣陷兒臣結黨營私!”司徒允一邊痛心疾首地辯駁,一邊重重地磕頭向皇帝謝罪,隻聽“砰”的一聲巨響,仿佛要把整個宮殿都震得顫動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使得四周原本嘈雜的人群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臨王身上。
“兒臣深知自己身負重任,但絕不敢有絲毫懈怠或私心雜念。如今遭受如此不白之冤。”司徒允的聲音充滿了悲憤和無奈。
“懇請父皇明察秋毫,罷黜兒子的官職,讓兒臣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抬起頭來,雙眼睛此刻已經變得通紅,看上去就像一個受盡了萬般委屈的孩子。
內侍羅公公趕來侍奉主子,卻見已經整裝完畢的臨王。
他臉上堆滿笑容,躬身施禮後輕聲詢問:“王爺,是否先用過早膳?”
話音剛落,他身後訓練有素的仆從們便動作嫻熟而有序地將豐盛的早膳擺放於餐桌上。
司徒允微微頷首,邁步走到桌前坐下,優雅地拿起筷子開始享用早餐。
然而僅僅吃了幾口之後,他的目光再次轉向羅公公,語氣嚴肅地吩咐,“你速速派人前去監視宋明一家,切不可讓他們給本王惹出任何麻煩事!”
羅公公不敢怠慢,趕忙恭敬迴應:“遵命,咱家今日即刻派遣人手前往。”
緊接著,司徒允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之事,補充說道,“還有那個陳澤鑫,日後若沒有得到本王的允許,不許放他進府。”
言罷,司徒允已然擱下手中碗筷,站起身來,準備動身前往朝堂參加早朝。
此時,羅公公心中暗自思忖:宋明此人倒還容易應付,但那陳家舅爺卻絕非善茬啊……
正想著,忽然瞥見即將離去的臨王身影,連忙開口高唿,“王爺,您就隻吃這麽一點兒嗎?”
說著,轉身迅速端起一盤精致的糕點,快步追趕上去。“我的王爺呀,您再多吃一些吧。今日乃是大朝會,恐怕時間漫長,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呢。”
司徒允實在不願再聽,身後之人那沒完沒了的嘮叨,腳下生風一般,步伐邁得極大且迅速,仿佛背後有什麽洪水猛獸在追趕著他似的。
而一旁的流星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他被眼尖的羅公公一把抓住,動彈不得。
隻聽得他急切地說,“快快快!趕緊把這些給王爺送過去!”
流星聞言,不由得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一臉無奈,“羅公公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咱們王爺向來最討厭這種清湯寡水的東西。”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心裏暗暗嘀咕:明明知道王爺不喜歡,可您每天還是要準備這些,難怪王爺總是跑得比兔子還快呢。
然而,羅公公並沒有理會流星的抱怨,反而伸出手指著他,痛心疾首地說:“王爺前幾天剛剛犯了胃疼的老毛病,不吃些清淡養胃的食物怎麽能行呢?
他又哼了一聲,生氣地道,“你們這些人,如果稍微能有點兒用處,我也不至於天天像這樣追著王爺跑了!”
流星正想反駁幾句,可話還沒來得及出口,便看到羅公公那嚴厲的眼神,頓時嚇得他一個激靈。
於是,他二話不說,轉身拔腿就跑。隻見他三步並作兩步,急匆匆地上了馬車。
車夫張二,口中高喊一聲“駕”,馬鞭一揮,馬車便開始緩緩地向前移動起來。
待車子駛出一段距離之後,流星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伸手拉開窗簾,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托盤遞進車內,輕聲說道:“王爺,這......”
誰知,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司徒允便淡淡地開口打斷了他:“罷了,你拿去吃吧。”說罷,便閉上雙眼,開始閉目養神。
流星看著盤中那些精致的點心,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其實,他曾經偷偷嚐過一口,那種味道簡直無法形容。
他甚至懷疑自家王爺之所以會患上胃疾,完全就是被羅公公找來的那個廚子給折磨出來的。
真不知,羅公公到底是從哪裏找到這麽個廚藝糟糕透頂的人來做飯,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哎!仔細想來,陳家舅爺所言似乎不無道理啊!王爺的確需要一位貼心關懷、知曉冷暖之人常伴左右。
哎呀,其實上官小姐無疑是個絕佳之選,她與王爺自幼相識,情分匪淺。更難得的是,就連王爺多年纏身的胃疾,也是她想方設法將其養好的。
如此看來,這門親事倒也般配得很呐!可就是那位上官丞相似乎對自家王爺抱有很深成見。
“你還傻愣著幹什麽!”臨王一聲怒喝,緊接著便飛起一腳踹向流星。
一個激靈迴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流星慌忙站起身來閃到一旁,心中暗自懊惱不已。
他迴頭狠狠地瞪了一眼駕車的張二,埋怨對方沒有及時提醒自己。
臨王滿臉厭惡地瞥了流星一眼,隨後便邁開大步,風風火火地朝著朝堂方向走去。
朝堂大殿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眾多身著官服、神態各異的大臣們分庭而立。
吏部和刑部的官員們緊緊跟隨在右相上官鴻身後,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禮部、戶部以及工部的官員則簇擁著左相劉之禹,展現出另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兵部與太仆寺則堅定地站在了鎮國公秦威這一邊,構成了朝堂中的第三大派係。
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幾位成年的王爺也入六部行事。
大哥戰王司徒赫,身負重任,常年駐守於北疆,保衛邊疆安寧;
二哥靜王司徒寧,由於身體病弱,他常常選擇深居簡出,過著寧靜淡泊的生活。
三哥西王司徒晟,在禮部擔任要職,參與各種典禮儀式;
四哥魯王司徒昶,在兵部負責相關事務,關注軍情動態;
六弟陸王司徒佑,則在工部點卯度日,應付了事。
而臨王這般既無母族幫襯又缺少妻族支持的人,隻能自成一派。
\"聖上駕到!\"隨著一聲高亢的唿喊,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眾臣們齊刷刷地跪地參拜,齊聲高唿:\"吾皇萬歲萬萬歲!\"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穿透宮殿的穹頂。
晉安帝緩緩步入殿內,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他神情威嚴,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然後,他輕輕地抬起手,示意眾人起身。\"眾卿平身。\"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
緊接著,禦前公公扯著嗓子高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眾臣們便開始紛紛上奏,所奏之事大多是些關乎國家日常政務的決策問題。
然而,這些繁瑣的事務對於司徒允來說實在太過枯燥乏味,以至於他聽著聽著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
晉安帝端坐在龍椅之上,半眯著眼睛,不緊不慢地向下方群臣發問:“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需要上奏啊?”
話音剛落,秦太尉一派的三品武將莫林將軍大步向前,走到殿前單膝跪地行禮,說道,“啟稟陛下,南疆駐守的齊將軍在與南蠻的戰鬥中大獲全勝!如今戰事已全部結束,是否可以讓其率領軍隊班師迴朝呢?”
晉安帝聽了之後,微微點頭表示認可,並迴答道:“此事朕已然知曉,齊將軍此番大捷著實是我大晉之福!待到大軍稍作休整之後,便可安排齊將軍迴京複命。”
莫林將軍聞此喜訊,心中大喜,連忙跪地叩頭謝恩道:“多謝陛下隆恩。”
然而就在此時,一直在旁沉默不語的上官丞相卻突然間,語氣堅定地說,“陛下,依老臣之見,齊將軍立下赫赫戰功,確實功勞不小。但是南疆那塊地方實在太過重要,此番班師迴朝,還望陛下慎重考慮。”
他這話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讚同上官丞相的觀點,認為應加強南疆防守;也有人認為應該讓齊將軍迴京受賞,以激勵士氣。
秦威嘴角微微抽搐著,心中暗自思忖:“上官鴻這個老家夥,著實讓人厭惡至極!”
就在他準備開口辯駁之際,卻聽到晉安帝發問道:“上官愛卿所言甚是有道理啊。那麽按照愛卿之見,應當如何行事?”
上官丞相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個禮,發表建議,“啟稟陛下,或許可以首先安排齊將軍及其麾下小部分軍隊將領迴京複命。再派遣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趕赴南疆地區,同時調撥糧草輜重,確保南疆的穩定。”
秦威原本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下來,嘴角也不自覺地上揚起來,甚至開始對這位上官丞相產生了些許好感。然而,這種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
當提到糧草問題時,一旁的劉丞相頓時變得不安,情緒激動地高聲喊道:“陛下啊,請恕微臣不能苟同。要知道那齊將軍剛剛大敗南蠻,如今還餘威尚在,隻要命令邊境的士兵們加強戒備和防禦就可。”
晉安帝微微頷首,表示同意,然後目光轉向秦威,詢問,“秦太尉,對於此事,你認為如何?可否行得通呢?”
此刻的秦威內心忐忑不安,這個問題著實讓他左右為難。如果迴答讚同,恐怕難以迎合聖上的心意;但若迴答反對,軍中將領們必然會失去一筆重要的軍糧供應。
秦威稍作猶豫後,恭敬地向晉安帝行禮,“聖上英明睿智,體恤軍將們。然而,南疆地區地處邊遠,路途遙遠且艱險,物資運輸的確麵臨諸多困難。為保萬無一失,此事還需具體商議。”
晉安帝眉頭微皺,但很快恢複了平靜,緩緩說道:“秦太尉所言極是。那麽,就由你來與戶部共同商議吧,務必要保證南疆邊境的安全穩定,不容有任何閃失。”
秦威和劉之禹連忙再次叩首謝恩,齊聲迴應,“微臣(末將)謹遵聖旨!”
晉安帝掃視了一眼朝堂上的群臣,“諸位愛卿,還有何事需要上奏嗎?”
這時,站在上官丞相身後的京兆府尹急匆匆地走上前來,躬身施行禮,“陛下,微臣有事要稟報。”
接著,他抬起頭,目光直視著司徒允,言辭懇切地發問:“微臣鬥膽請問臨王殿下,對於那起舞弊案件中牽涉到的眾多學子們,您是否已經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又將目光投向晉安帝,哭訴起來,“陛下,近來京兆府每日皆有出身貧寒的學子前來告狀鳴冤。微臣實感無奈啊......”說話間,臉上露出一副極度痛心疾首的神情。
司徒允聽到這番話,心中暗自思忖,但表麵上卻裝作若無其事,眼觀鼻、鼻觀心,對任何事情都不予迴應。
就在此時,西王趕忙站出來,恭敬地稟報,“父皇,兒臣亦有要事上奏。”
晉安帝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準。”
得到允許後,西王抬起頭,眼神輕蔑地看向臨王,語氣不善地說:“據聞,五弟昨日先是前往天德書院,隨後又去到上官丞相的宅邸。”
“你這般沒頭沒腦地亂說一通究竟何意?”晉安帝麵露不悅之色。
“父皇莫要動怒,請聽兒臣解釋。天德書院有學生狀告上官丞相之子,其在科舉考試中作弊。而五弟不僅與上官家的人交往密切,前腳剛送人去了上官府,緊接著又親自登門拜訪。”西王說完,嘴角掛著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如此行為,著實讓人難以理解,難道就絲毫不懂得避諱嗎?”
“臨王,可有此事?”晉安帝一臉嚴肅地開口詢問。
聽到這話,上官丞相心頭一緊,連忙跪地叩頭,聲音顫抖著大喊,“老臣惶恐啊!”
臨王見狀也趕忙學著他的樣子,雙膝跪地,口中高唿:“兒臣惶恐啊!”
然而劉丞相卻突然輕笑了一聲,陰陽怪氣地說了句:“嗬嗬,上官丞相和臨王還真是默契得很呐。”
上官丞相聞言猛地迴過頭來,狠狠地瞪了一眼他,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毫不示弱地迴應,“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緊接著,他再次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晉安帝,鄭重其事地說,“聖上,老臣也有事啟奏。那西王與劉丞相私下裏來往密切,就在去年,他們借助科舉應考之機,徇私舞弊、大肆斂財。”
話音剛落,劉丞相和西王頓時臉色大變,不約而同地齊聲喊道:“你休要胡說八道!”
隨後,二人也雙雙跪倒在地,聲嘶力竭地大唿,“老臣(兒臣)冤枉啊!”
看到這一幕,上官丞相臉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迴擊:“劉丞相和西王之間也是默契非凡呢。”
一時間,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兩派官員紛紛站出來指責對方,吵吵嚷嚷,好不熱鬧。
而一旁的秦威等一眾武將則冷眼旁觀,宛如看戲一般,靜靜地等待著這場鬧劇如何收場。
此刻,臨王強忍著笑意,心中暗自思忖:早就聽說上官丞相智謀過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輕而易舉便扭轉局勢,將對手一軍。
“父皇!兒臣謹遵您的旨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調查科舉舞弊這等大事之中。每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各個府邸之間,仔細查問相關事宜。然而,未曾料到,如今竟有人誣陷兒臣結黨營私!”司徒允一邊痛心疾首地辯駁,一邊重重地磕頭向皇帝謝罪,隻聽“砰”的一聲巨響,仿佛要把整個宮殿都震得顫動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使得四周原本嘈雜的人群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臨王身上。
“兒臣深知自己身負重任,但絕不敢有絲毫懈怠或私心雜念。如今遭受如此不白之冤。”司徒允的聲音充滿了悲憤和無奈。
“懇請父皇明察秋毫,罷黜兒子的官職,讓兒臣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抬起頭來,雙眼睛此刻已經變得通紅,看上去就像一個受盡了萬般委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