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朝堂暗湧,智鬥權臣穩根基
華夏最強主播:從主播到全球帝王 作者:獨尊蒼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豪握緊手中的信箋,指節泛白,信紙粗糙的質感摩擦著他的指尖,邊緣幾乎要被他捏碎。
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楊國忠這個名字如同毒蛇般,在他心頭盤踞,仿佛能聽到那吐著陰冷信子的嘶嘶聲。
信中言明,楊國忠借著西域軍費開支之事,在朝中大肆抨擊他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那犀利的言辭仿佛化為實質的刀劍,刺痛他的眼睛,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
他深知,若不及時迴京應對,恐怕西域經營多年的基業將毀於一旦,自己也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傳令下去,即刻準備,迴長安!”李豪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那聲音在喉嚨裏滾動,仿佛是從胸腔深處迸發而出,震得他自己的耳朵嗡嗡作響。
他抬頭望向長安的方向,眼神堅定,目光如炬,似乎要穿透千山萬水,直達那權力中心的風暴漩渦。
他仿佛看到了朝堂之上楊國忠那囂張的嘴臉,耳邊似乎傳來楊國忠汙蔑他的話語。
“楊國忠,咱們的賬,該好好算算了!”
長安,金鑾殿上,氣氛劍拔弩張。
楊國忠身著紫袍,站在朝堂中央,唾沫橫飛,正繪聲繪色地控訴盛王在西域的種種“罪行”。
他的聲音尖銳刺耳,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刺向盛王的劍,在寂靜的朝堂裏迴蕩。
其言辭之激烈,表情之誇張,仿佛盛王已成十惡不赦之徒。
魚朝恩站在一旁,陰笑著,不時地添油加醋,那笑聲就像夜裏的貓頭鷹叫一般陰森,煽風點火。
而陳玄禮則沉默不語,靜觀其變。
就在這時,一聲高亢的通傳聲打破了緊張的氛圍:“安西節度使盛王覲見——”那通傳聲在空曠的宮殿裏迴響,撞在牆壁上又彈迴來。
李豪身穿戎裝,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金鑾殿。
他的靴子踩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他目光掃過楊國忠和魚朝恩,眼神中閃過一絲寒芒,卻並未理會他們,而是徑直走到禦前,躬身行禮:“兒臣李環,參見父皇!”
“盛王,你來得正好!”楊國忠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你可知罪!”那聲音裏滿是得意和囂張。
李豪緩緩抬起頭,目光直視楊國忠,心中的怒火幾乎要將他吞噬,但他知道此時憤怒隻會壞事,他咬著牙,強自鎮定,目光如炬地盯著楊國忠,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楊大人,不知我犯了何罪?”
“你……”楊國忠被盛王的氣勢所懾,一時語塞。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厲聲道:“你擁兵自重,揮霍軍費,意圖謀反,證據確鑿,還不快快認罪!”
“證據?有何證據?”李豪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楊國忠,你莫要以為在朝中搬弄是非便可一手遮天,我在西域的功績,將士們可都看在眼裏,百姓們也都念著我的好,你空口白牙汙蔑我,是想讓邊疆將士寒心嗎?”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在朝堂上迴蕩,周圍大臣們的表情隨著他的話語有了細微的變化。
“我為大唐戍守邊疆,浴血奮戰,何來謀反之說?楊大人如此汙蔑忠良,究竟是何居心!”
“你……”楊國忠氣急敗壞,正要繼續發難,卻被盛王打斷。
“父皇,”李豪轉身麵向皇帝,朗聲道,“兒臣對大唐忠心耿耿,日月可鑒!兒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請父皇明察!”
楊國忠見狀,連忙跪倒在地,高唿道:“陛下,臣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請陛下速速將此逆賊拿下!”
李豪冷冷地看著跪在地上的楊國忠,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緩緩開口:“楊國忠,你血口噴人!”
皇帝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那敲擊聲在寂靜的朝堂裏格外清晰,眼神閃爍,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之前他對盛王的信任,因為楊國忠的彈劾,開始出現了一絲裂痕。
他看向盛王的目光,不再像從前那般充滿讚賞,而是帶了一絲審視和懷疑。
李豪敏銳地察覺到了父皇態度的變化,心頭一沉。
他感到周圍大臣的目光也變得微妙起來,有探究,有幸災樂禍,還有一些隱藏的敵意。
那些目光像是一根根針,刺得他皮膚隱隱作痛,一種孤立無援的壓抑感,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但他並沒有慌亂。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此時此刻,任何的衝動和軟弱都隻會讓自己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父皇,”李豪沉聲說道,語氣堅定而有力,“兒臣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楊大人所言,純屬汙蔑!兒臣今日帶來了西域治理的詳細賬目和成果報告,請父皇過目!”說罷,李豪從隨從手中接過厚厚的一遝文書,那文書沉甸甸的,帶著他在西域的心血和希望。
他恭敬地呈了上去。
皇帝接過文書,仔細翻閱起來。
文書中詳細記載了西域的各項事務,從軍費開支到屯田情況,事無巨細,井井有條。
還有西域各地的地圖、人口統計、物產分布等等,圖文並茂,一目了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臉上的表情逐漸舒緩,眼神中的懷疑也漸漸消散。
他時不時地點頭,偶爾還會發出一聲讚歎,那聲音如同清泉在寂靜的朝堂裏流淌。
楊國忠在一旁看得心驚肉跳,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如同吞了一隻蒼蠅一般。
他心中暗自悔恨,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盛王會留有這一手,可事已至此,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演下去。
他原本以為,盛王遠在西域,一時半會兒拿不出證據來反駁自己。
沒想到,盛王竟然早有準備,而且準備得如此充分!
當皇帝看完最後一頁文書時,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將文書合上,看向盛王的目光充滿了讚賞和信任。
“環兒,”皇帝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你做得很好!父皇心甚慰!”
李豪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種絕地反擊的快感油然而生。
他抬頭看向楊國忠,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楊國忠的臉色鐵青,他狠狠地瞪了盛王一眼,卻不敢再說什麽。
“楊大人,”李豪的聲音低沉而冰冷,“你還有什麽話說?”
楊國忠咬了咬牙,“臣……”楊國忠臉色鐵青,嘴唇顫抖,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他原本想借此機會徹底扳倒盛王,沒想到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豪心中冷笑,他知道此時此刻,正是將楊國忠一軍的大好時機。
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知道楊國忠在朝中根基深厚,若操之過急,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一陣沉默後,李豪深吸一口氣,拱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要奏。”
皇帝微微頷首:“準奏。”
“兒臣在西域期間,發現大食勢力日漸壯大,其野心勃勃,對西域虎視眈眈。為保大唐西陲安寧,臣建議加強西域防禦,增派兵馬,修築城池,以防萬一。”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是一愣。
誰也沒想到,盛王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提出了加強西域防禦的建議。
楊國忠更是臉色大變。
他原本想借西域軍費之事打擊盛王,卻沒想到盛王反手一招,將了他一軍。
李豪繼續說道:“兒臣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需要朝中各位大臣齊心協力,共同完成。兒臣懇請父皇,將此事交由楊國忠大人全權負責,兒臣願全力配合。”
楊國忠聞言,如同被雷劈中一般,呆立當場。
他怎麽也沒想到,盛王竟然會主動提出讓自己負責此事。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緩緩說道:“環兒此言甚是,楊愛卿,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辦好,不得有誤!”
楊國忠隻得硬著頭皮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心中卻充滿了苦澀。
李豪看著楊國忠難看的臉色,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退朝之後,李豪並沒有立刻離開長安,而是留了下來。
他深知,這場鬥爭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
夜深人靜,李豪站在窗前,夜晚的涼風吹拂著他的臉龐,帶來一絲涼意。
他望著遠處的宮殿,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
“楊國忠……”他喃喃自語,“我們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一個黑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李豪身後,“殿下,一切準備就緒……”
金鑾殿上的硝煙還未散盡,盛王的名字卻已在長安城內傳得沸沸揚揚。
百姓們津津樂道著這位年輕的安西節度使如何在朝堂上舌戰群臣,力挫奸佞,維護了大唐的威嚴。
迴到府邸,李豪並未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他需要更加謹慎,步步為營,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幾日後,宮中傳來消息,皇帝要為盛王設宴慶功。
這無疑是皇帝對盛王的又一次肯定,也讓盛王在朝廷中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宴席之上,觥籌交錯,歡聲笑語。
那碰杯的聲音清脆悅耳,夾雜著人們的談笑聲。
李豪與眾大臣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然而,他的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坐在皇帝身旁的安祿山身上。
安祿山今日顯得格外沉默,與往日的喧鬧判若兩人。
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似乎隱藏著什麽秘密。
李豪心中隱隱感到不安,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酒過三巡,安祿山起身向皇帝敬酒。
他舉起酒杯,聲音低沉地說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皇帝放下酒杯,饒有興趣地問道:“哦?何事?”
安祿山看了一眼盛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芒,緩緩說道:“臣聽聞,安西節度使盛王在西域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李豪心中一凜,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猛地抬頭看向安祿山,
安祿山卻仿佛沒有看到盛王的目光,繼續說道:“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以儆效尤!”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眾大臣的目光紛紛投向盛王,有驚訝,有疑惑,也有一些幸災樂禍。
李豪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明白,這是安祿山對他的公開挑戰,也是一場新的鬥爭的開始。
他緩緩起身,目光直視安祿山,一字一頓地說道:“安祿山,你……”
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楊國忠這個名字如同毒蛇般,在他心頭盤踞,仿佛能聽到那吐著陰冷信子的嘶嘶聲。
信中言明,楊國忠借著西域軍費開支之事,在朝中大肆抨擊他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那犀利的言辭仿佛化為實質的刀劍,刺痛他的眼睛,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
他深知,若不及時迴京應對,恐怕西域經營多年的基業將毀於一旦,自己也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傳令下去,即刻準備,迴長安!”李豪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那聲音在喉嚨裏滾動,仿佛是從胸腔深處迸發而出,震得他自己的耳朵嗡嗡作響。
他抬頭望向長安的方向,眼神堅定,目光如炬,似乎要穿透千山萬水,直達那權力中心的風暴漩渦。
他仿佛看到了朝堂之上楊國忠那囂張的嘴臉,耳邊似乎傳來楊國忠汙蔑他的話語。
“楊國忠,咱們的賬,該好好算算了!”
長安,金鑾殿上,氣氛劍拔弩張。
楊國忠身著紫袍,站在朝堂中央,唾沫橫飛,正繪聲繪色地控訴盛王在西域的種種“罪行”。
他的聲音尖銳刺耳,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刺向盛王的劍,在寂靜的朝堂裏迴蕩。
其言辭之激烈,表情之誇張,仿佛盛王已成十惡不赦之徒。
魚朝恩站在一旁,陰笑著,不時地添油加醋,那笑聲就像夜裏的貓頭鷹叫一般陰森,煽風點火。
而陳玄禮則沉默不語,靜觀其變。
就在這時,一聲高亢的通傳聲打破了緊張的氛圍:“安西節度使盛王覲見——”那通傳聲在空曠的宮殿裏迴響,撞在牆壁上又彈迴來。
李豪身穿戎裝,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金鑾殿。
他的靴子踩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他目光掃過楊國忠和魚朝恩,眼神中閃過一絲寒芒,卻並未理會他們,而是徑直走到禦前,躬身行禮:“兒臣李環,參見父皇!”
“盛王,你來得正好!”楊國忠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你可知罪!”那聲音裏滿是得意和囂張。
李豪緩緩抬起頭,目光直視楊國忠,心中的怒火幾乎要將他吞噬,但他知道此時憤怒隻會壞事,他咬著牙,強自鎮定,目光如炬地盯著楊國忠,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楊大人,不知我犯了何罪?”
“你……”楊國忠被盛王的氣勢所懾,一時語塞。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厲聲道:“你擁兵自重,揮霍軍費,意圖謀反,證據確鑿,還不快快認罪!”
“證據?有何證據?”李豪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楊國忠,你莫要以為在朝中搬弄是非便可一手遮天,我在西域的功績,將士們可都看在眼裏,百姓們也都念著我的好,你空口白牙汙蔑我,是想讓邊疆將士寒心嗎?”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在朝堂上迴蕩,周圍大臣們的表情隨著他的話語有了細微的變化。
“我為大唐戍守邊疆,浴血奮戰,何來謀反之說?楊大人如此汙蔑忠良,究竟是何居心!”
“你……”楊國忠氣急敗壞,正要繼續發難,卻被盛王打斷。
“父皇,”李豪轉身麵向皇帝,朗聲道,“兒臣對大唐忠心耿耿,日月可鑒!兒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請父皇明察!”
楊國忠見狀,連忙跪倒在地,高唿道:“陛下,臣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請陛下速速將此逆賊拿下!”
李豪冷冷地看著跪在地上的楊國忠,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緩緩開口:“楊國忠,你血口噴人!”
皇帝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那敲擊聲在寂靜的朝堂裏格外清晰,眼神閃爍,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之前他對盛王的信任,因為楊國忠的彈劾,開始出現了一絲裂痕。
他看向盛王的目光,不再像從前那般充滿讚賞,而是帶了一絲審視和懷疑。
李豪敏銳地察覺到了父皇態度的變化,心頭一沉。
他感到周圍大臣的目光也變得微妙起來,有探究,有幸災樂禍,還有一些隱藏的敵意。
那些目光像是一根根針,刺得他皮膚隱隱作痛,一種孤立無援的壓抑感,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但他並沒有慌亂。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此時此刻,任何的衝動和軟弱都隻會讓自己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父皇,”李豪沉聲說道,語氣堅定而有力,“兒臣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楊大人所言,純屬汙蔑!兒臣今日帶來了西域治理的詳細賬目和成果報告,請父皇過目!”說罷,李豪從隨從手中接過厚厚的一遝文書,那文書沉甸甸的,帶著他在西域的心血和希望。
他恭敬地呈了上去。
皇帝接過文書,仔細翻閱起來。
文書中詳細記載了西域的各項事務,從軍費開支到屯田情況,事無巨細,井井有條。
還有西域各地的地圖、人口統計、物產分布等等,圖文並茂,一目了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臉上的表情逐漸舒緩,眼神中的懷疑也漸漸消散。
他時不時地點頭,偶爾還會發出一聲讚歎,那聲音如同清泉在寂靜的朝堂裏流淌。
楊國忠在一旁看得心驚肉跳,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如同吞了一隻蒼蠅一般。
他心中暗自悔恨,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盛王會留有這一手,可事已至此,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演下去。
他原本以為,盛王遠在西域,一時半會兒拿不出證據來反駁自己。
沒想到,盛王竟然早有準備,而且準備得如此充分!
當皇帝看完最後一頁文書時,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將文書合上,看向盛王的目光充滿了讚賞和信任。
“環兒,”皇帝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你做得很好!父皇心甚慰!”
李豪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種絕地反擊的快感油然而生。
他抬頭看向楊國忠,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楊國忠的臉色鐵青,他狠狠地瞪了盛王一眼,卻不敢再說什麽。
“楊大人,”李豪的聲音低沉而冰冷,“你還有什麽話說?”
楊國忠咬了咬牙,“臣……”楊國忠臉色鐵青,嘴唇顫抖,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他原本想借此機會徹底扳倒盛王,沒想到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豪心中冷笑,他知道此時此刻,正是將楊國忠一軍的大好時機。
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知道楊國忠在朝中根基深厚,若操之過急,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一陣沉默後,李豪深吸一口氣,拱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要奏。”
皇帝微微頷首:“準奏。”
“兒臣在西域期間,發現大食勢力日漸壯大,其野心勃勃,對西域虎視眈眈。為保大唐西陲安寧,臣建議加強西域防禦,增派兵馬,修築城池,以防萬一。”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是一愣。
誰也沒想到,盛王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提出了加強西域防禦的建議。
楊國忠更是臉色大變。
他原本想借西域軍費之事打擊盛王,卻沒想到盛王反手一招,將了他一軍。
李豪繼續說道:“兒臣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需要朝中各位大臣齊心協力,共同完成。兒臣懇請父皇,將此事交由楊國忠大人全權負責,兒臣願全力配合。”
楊國忠聞言,如同被雷劈中一般,呆立當場。
他怎麽也沒想到,盛王竟然會主動提出讓自己負責此事。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緩緩說道:“環兒此言甚是,楊愛卿,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辦好,不得有誤!”
楊國忠隻得硬著頭皮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心中卻充滿了苦澀。
李豪看著楊國忠難看的臉色,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退朝之後,李豪並沒有立刻離開長安,而是留了下來。
他深知,這場鬥爭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
夜深人靜,李豪站在窗前,夜晚的涼風吹拂著他的臉龐,帶來一絲涼意。
他望著遠處的宮殿,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
“楊國忠……”他喃喃自語,“我們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一個黑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李豪身後,“殿下,一切準備就緒……”
金鑾殿上的硝煙還未散盡,盛王的名字卻已在長安城內傳得沸沸揚揚。
百姓們津津樂道著這位年輕的安西節度使如何在朝堂上舌戰群臣,力挫奸佞,維護了大唐的威嚴。
迴到府邸,李豪並未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他需要更加謹慎,步步為營,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幾日後,宮中傳來消息,皇帝要為盛王設宴慶功。
這無疑是皇帝對盛王的又一次肯定,也讓盛王在朝廷中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宴席之上,觥籌交錯,歡聲笑語。
那碰杯的聲音清脆悅耳,夾雜著人們的談笑聲。
李豪與眾大臣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然而,他的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坐在皇帝身旁的安祿山身上。
安祿山今日顯得格外沉默,與往日的喧鬧判若兩人。
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似乎隱藏著什麽秘密。
李豪心中隱隱感到不安,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酒過三巡,安祿山起身向皇帝敬酒。
他舉起酒杯,聲音低沉地說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皇帝放下酒杯,饒有興趣地問道:“哦?何事?”
安祿山看了一眼盛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芒,緩緩說道:“臣聽聞,安西節度使盛王在西域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李豪心中一凜,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猛地抬頭看向安祿山,
安祿山卻仿佛沒有看到盛王的目光,繼續說道:“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以儆效尤!”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眾大臣的目光紛紛投向盛王,有驚訝,有疑惑,也有一些幸災樂禍。
李豪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明白,這是安祿山對他的公開挑戰,也是一場新的鬥爭的開始。
他緩緩起身,目光直視安祿山,一字一頓地說道:“安祿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