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楔子:教堂的晚鍾


    杭州的秋霧漫過聖母大教堂的尖頂,將彩繪玻璃窗暈染成流動的水彩。陳淑芬用竹剪修整診室窗台的桂花時,一片金箔般的落葉正巧落在《存在與時間》的扉頁上。她忽然想起昨天趙建國佝僂著背離開時,工裝褲口袋裏露出的半截《杭鋼廠史》——那本紅色塑封小冊子的折角,恰好也停留在1987年勞模表彰的章節。


    樓下廣場舞的音響準時在五點響起。穿絳紫色綢衣的張團長正調試著新買的無線麥克風,她的翡翠耳墜在《茉莉花》前奏中晃出細碎的綠光。陳淑芬數著那些隨韻律擺動的彩色身影:舉著太極扇的退休教師,踩著探戈舞步的前越劇演員,還有總把絲巾甩成彩虹的街道辦主任...卻始終不見那件灰藍色工裝外套。


    \"他本該今天來複診。\"陳淑芬摩挲著茶杯沿口的裂紋,這是二十年前患者送她的喬遷禮物。茶湯裏浮著的桂花瓣讓她想起上周的對話——當趙建國說到廠區食堂的玻璃窗被碾碎時,喉結在鬆垮的皮膚下劇烈顫抖,像台年久失修的蒸汽機。


    教堂晚鍾第六響的餘韻裏,診室門鈴始終沉默。陳淑芬從白大褂口袋掏出懷表,表殼上\"杭鋼建廠四十周年紀念\"的字樣刺痛指尖。這是父親臨終前留給她的遺物,那個在轉爐前站了三十年的老工人,退休三個月就因帕金森症徹底僵直了右手。


    ---


    第一幕:鏽蝕的齒輪


    玻璃門被推開的瞬間,五片梧桐葉乘著穿堂風在地磚上跳起圓舞。趙建國像塊被雨水泡脹的舊抹布蜷在候診椅上,左胸口的\"杭鋼\"徽章在頂燈下泛著冷光。陳淑芬注意到他的解放鞋幫上沾著暗紅色碎屑——那是老廠區特有的鐵鏽色。


    \"他們拆了廠區食堂。\"趙建國的開場白像段卡帶的錄音,布滿沙沙的雜音。他攤開的手掌裏,幾十片玻璃渣在掌紋間築起微型廢墟,\"1987年勞模表彰會那天,我擦的玻璃能讓黨委書記照鏡子剃胡子。\"


    陳淑芬將溫水杯推近三厘米,這是人本主義治療中的**安全距離調節**。水汽氤氳中,她看見老人脖頸處的皮膚皸裂如幹涸的河床——那是長期麵對煉鋼爐輻射留下的職業印記。


    \"昨天我去人才市場...\"趙建國的指甲突然深深摳進實木扶手,\"那些小崽子說我的工種已經滅絕了!\"他的咆哮震得茶幾上的沙盤微微顫動,微型教堂模型頂端的十字架斜插進象征廠區的鐵屑堆裏。


    諮詢結束時,趙建國從褲兜掏出的鋁製飯盒在桌麵磕出悶響。掀開的盒蓋裏,五塊印著\"杭鋼\"字樣的月餅早已長出灰綠黴斑。\"去年中秋廠裏最後發的...\"他的食指在黴斑上劃出同心圓,\"和我的退休證同一天到。\"


    ---


    第二幕:丟失的刻度尺


    第三次諮詢恰逢寒潮過境。趙建國裹著印有\"安全生產3000天\"的棉大衣,將泛黃的勞模證書按在胸口,仿佛那是塊能抵禦寒冷的盾牌。陳淑芬發現證書內頁夾著張泛銀光的錫箔紙——鋼廠老工人都知道,這是檢測鋼水溫度時的臨時記事簿。


    \"現在鍋爐房全是電子眼。\"趙建國用錫箔紙折著童年記憶裏的紙船,\"上周我偷偷去新廠區,門衛說我的虹膜信息過期了。\"紙船尖角在證書封皮劃出細痕,像道新鮮的傷疤。


    當唱詩班的《奇異恩典》從教堂飄來時,陳淑芬突然指著沙盤問:\"如果讓現在的你給1987年的勞模頒獎,獎狀上會寫什麽?\"這是**時間透視療法**的變體應用。


    趙建國手中的紙船驟然捏扁。診室陷入長達七分鍾的寂靜,直到候診室傳來幼兒的哭鬧——那是強迫症患者在教女兒折千紙鶴。老人突然佝僂成胎兒狀:\"他們撤掉了廠史館裏的光榮榜...連我徒弟都說不清轉爐和電爐的區別...\"


    暴風雨來臨前的低壓中,陳淑芬將沙盤裏的教堂模型移到廠區旁:\"您聽過哥特式建築的飛扶壁原理嗎?那些看似裝飾的拱券,其實承載著整個建築的重量。\"她輕輕拂去模型上的鐵屑,\"就像某些被時代標注為''無用''的技能...\"


    ---


    第三幕:廣場上的複調


    暴雨夜的水簾裏,趙建國懷揣的救濟餐包滲出醬香。陳淑芬發現他右手指節貼著創可貼——這是勞務市場搬運零工時留下的勳章。\"神父說廚房缺個管火候的...\"老人聲音發顫,\"可我最後一次做飯是四十年前給夜班工友煮陽春麵。\"


    診所後廚的日光燈管下,陳淑芬掀開砂鍋蓋的手勢,宛如當年父親開啟煉鋼爐觀察口般莊重。翻滾的昆布高湯中,白蘿卜片正跳著透明的芭蕾。\"能幫我切成兩毫米嗎?\"她將廚刀調轉方向,\"就像您檢測鋼板軋製精度那樣。\"


    刀鋒接觸砧板的瞬間,趙建國肩背的肌肉突然繃緊成工作狀態。當第十片近乎透明的蘿卜完美成型時,他額頭的汗珠在燈光下折射出彩虹。\"1993年冷軋車間技術比武...\"刀起刀落間,記憶開始解凍,\"我用遊標卡尺量出0.02毫米的誤差。\"


    陳淑芬趁機實施**具身認知幹預**:\"現在您右手握刀的力量,和當年握鋼釺時相差多少?\"這個問句讓老人猛然抬頭,牆上泛黃的《人體肌肉解剖圖》與記憶中的《煉鋼工藝流程表》在視線中重疊。


    ---


    教堂地窖改造的廚房裏,十二口鑄鐵鍋在蒸汽中低吟。趙建國握著繪圖鉛筆,在《聖餐預備手冊》空白頁上繪製鹵製曲線圖,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與三十年前在車間記錄鋼水溫度的聲響完美共振。


    \"趙師傅!\"大學生義工小林舉著發黴的豆瓣醬罐子衝進來,鼻尖沾著灶灰,\"包裝日期模糊了,還能用嗎?\"


    老人接過罐子的動作讓陳淑芬想起手術室傳遞器械的嚴謹。他旋開瓶蓋深吸一口氣,忽然將醬料抹在虎口處,舌尖輕點:\"酸味值超標0.3個點,但焦香素足能彌補——按原方七成量投放。\"


    小林目瞪口呆的表情,恰似當年學徒工看見趙建國單憑鋼花顏色判斷爐溫的震驚。


    陳淑芬倚在橡木酒桶旁,觀察老人用遊標卡尺測量桂皮厚度的側影。當他將誤差超過0.5毫米的香料剔除時,後頸浮現出熟悉的縱向皺紋——那是長期仰頭檢查高爐留下的生理記憶。


    \"您把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用在燉肉上了。\"她晃了晃寫著\"鹵水ph值日記錄表\"的筆記本。


    趙建國正在給砂鍋蓋澆淋黃酒消毒,聞言手一抖,琥珀色酒液在空中劃出拋物線:\"當年要是這麽伺候高爐,能省下三成焦炭。\"


    蒸汽升騰間,陳淑芬看見他混濁的眼球重新泛起鋼水般的熾亮。


    ---


    平安夜彌撒前的混亂時刻,老式烤箱突然發出尖銳警報。趙建國一個箭步跨過食材箱,布滿燙傷疤痕的右手急速旋動調溫閥,左手同時拍擊定時器——這是處理鋼包漏液事故的標準動作。


    \"變頻器電容老化。\"他扯下聖誕裝飾彩帶纏住鬆動的電源線,\"給我三分鍾。\"


    當修女們捧著烤鵝魚貫而出時,老人正蜷在配電箱後啃冷饅頭。陳淑芬發現他用螺絲刀在牆麵刻下的算式:烤箱功率(2200w)x使用時長(3h)=1987年轉爐單耗(6.6kw·h\/噸鋼)。


    午夜鍾聲響起時,趙建國被推進了廣場舞核心圈。張大媽們將他的工裝褲腳塞進紅襪筒,又在誌願者馬甲別上熒光棒。\"跟著我的蒸汽閥節奏!\"曾經的車間主任王阿姨跺著探戈舞步,\"一二三四,泄壓檢修!\"


    趙建國僵硬的擺臂動作逐漸舒展。當他無意識做出鋼釺測溫的經典姿勢時,七彩射燈正巧掃過,在雪地上投出巨大的溫度計剪影。圍觀人群的哄笑中,老人突然來了個漂亮的滑步轉身——那是他年輕時躲避飛濺鋼花的應急步法。


    ---


    陳淑芬在告解室找到趙建國時,他正用粉筆在地上推導熱量公式。\"鹵湯保溫的能耗曲線不對勁...\"老人眉頭緊鎖,\"明明和1989年節能改造後的高爐數據...\"


    彩色玻璃濾過的聖光中,陳淑芬將手掌覆上他肩胛骨突起的部位:\"您後背這兩塊老繭,是當年扛測溫槍的位置吧?\"


    趙建國的瞳孔驟然收縮。他顫抖著解開襯衫紐扣,露出蛛網般的燙傷疤痕,在十字架光影下宛如神秘的圖騰:\"這是''89年搶修三號爐時...\"


    \"現在它們正保護著五百人的聖誕晚餐。\"陳淑芬指向香氣繚繞的廚房。恰到好處的治療性沉默中,唱詩班童聲突然躍上《歡樂頌》的高音,與記憶中的鋼廠汽笛聲轟然相撞。


    ---


    尾聲:永不退休的星辰


    跨年鍾聲撞碎冰雪時,陳淑芬在意見簿上發現張特別的畫:煉鋼爐化作湯鍋形狀,飛濺的鋼水變成飄香的鹵汁,爐頂的排氣管正冒著《藍色多瑙河》的音符。教堂告解室傳來熟悉的聲線——趙建國在指導神父調整取暖爐風門:\"這和控氧煉鋼原理相通...\"


    廣場新裝的led地燈將雪地染成鋼水般的金紅。領舞的趙建國踩著改良版\"冶金步\",白圍巾劃出的弧線裏,陳淑芬看見父親僵硬多年的右手正在虛空中書寫祝福。當《今夜無眠》的旋律響起時,漫天雪花與煉鋼爐迸濺的火星,終於在某個超越時間的維度達成和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醫生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曉彤57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曉彤5788並收藏心理醫生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