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診:迷離的眼神與波西米亞的偽裝


    孫婷走進診所時,李維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眼神——迷離、遊離,仿佛她的靈魂並不在此處。她穿著一件寬鬆的波西米亞長裙,腰間係著一條流蘇腰帶,長發隨意披散,像是剛從某個藝術展覽中走出來。她的手指纖細,指甲塗著深紫色的指甲油,手腕上戴著一串銀質手鏈,發出輕微的叮當聲。她的步伐輕盈,卻帶著一種刻意的隨意,仿佛在掩飾內心的不安。


    “請坐。”李維微笑著示意她坐在沙發上,聲音溫和而平靜,試圖讓她感到放鬆。


    孫婷坐下後,雙手不自覺地絞在一起,眼神四處遊移,似乎在尋找什麽,又似乎在逃避什麽。她的目光偶爾停留在牆上的一幅抽象畫上,但很快又移開,仿佛那幅畫觸動了她的某根神經。


    “孫小姐,能告訴我你最近的情況嗎?”李維輕聲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種試探性的關切。


    孫婷沉默了幾秒,隨後低聲說道:“我……我不知道該怎麽說。我最近什麽都畫不出來,腦子裏一片空白。我試了很多方法,但就是找不到靈感。”她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仿佛在壓抑著某種情緒。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腕上的手鏈,發出細微的金屬碰撞聲。


    李維注意到她的不安,決定先不急於追問,而是讓她慢慢放鬆下來。“靈感枯竭是很多藝術家都會遇到的問題,但通常背後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你願意和我聊聊你的生活嗎?也許我們能找到一些線索。”


    孫婷點了點頭,但她的眼神依然遊離,顯然還沒有完全信任李維。


    ---


    2. 抗拒:自由聯想中的矛盾


    李維決定采用自由聯想的方法,試圖引導孫婷進入她的無意識世界。他知道,這種方法可能會讓她感到不適,但也是打破她防禦機製的關鍵。


    “閉上眼睛,放鬆身體,告訴我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李維說道,聲音低沉而舒緩,試圖營造一種安全的氛圍。


    孫婷閉上眼睛,眉頭微微皺起,片刻後說道:“……籠子。”


    “籠子?”李維重複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好奇,“能告訴我籠子讓你想到什麽嗎?”


    孫婷的唿吸變得急促,她的手指緊緊抓住沙發的邊緣,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我……我不知道。我隻是覺得我被困住了,像被關在一個看不見的籠子裏。”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壓抑的憤怒和恐懼,仿佛這個“籠子”是她多年來無法擺脫的夢魘。


    “這個籠子讓你感到害怕嗎?”李維繼續問道,試圖引導她更深入地探索這個意象。


    孫婷突然睜開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憤怒:“我不想談這個!這和我畫畫有什麽關係?”她的聲音提高了八度,語氣中充滿了抗拒和敵意。她的身體微微前傾,仿佛隨時準備站起來離開。


    李維沒有退縮,而是平靜地迴應:“孫小姐,我理解你的情緒。但有時候,我們的創作障礙與內心的情感有著密切的聯係。這個‘籠子’可能是你內心某種壓抑的象征。如果我們能理解它,也許能幫助你找迴靈感。”


    孫婷沉默了片刻,隨後低下頭,聲音變得微弱:“我不知道……我隻是覺得,每次我想畫點什麽,腦子裏就一片空白,好像有什麽東西在阻止我。”


    ---


    3. 衝突:童年的陰影浮現


    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孫婷的情緒波動越來越大。她時而沉默不語,時而憤怒地指責李維:“你根本幫不了我!你隻是在浪費時間!”她的抗拒情緒顯而易見,仿佛每一次觸及她內心的傷痛,都會引發她的強烈防禦。


    李維沒有反駁,而是耐心地等待她的情緒平複。他知道,孫婷的憤怒和抗拒是她內心痛苦的外在表現。隻有在她的情緒得到釋放後,真正的治愈才能開始。


    終於,在一次治療中,孫婷的情緒崩潰了。她的聲音顫抖著,眼淚無聲地滑落:“我媽媽……她總是控製我的一切。她告訴我該穿什麽、該學什麽、該做什麽。我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她的手指緊緊抓住沙發的扶手,仿佛在試圖抓住某種支撐。


    “那你父親呢?”李維輕聲問道,試圖引導她更全麵地迴顧她的童年。


    孫婷的眼神變得空洞:“他……他從來不管我。他總是忙工作,甚至不記得我的生日。”她的聲音中充滿了失望和憤怒,仿佛這些情感被壓抑了多年,終於找到了出口。


    “你覺得他們的態度對你有什麽影響?”李維繼續問道,試圖幫助她理解這些經曆如何塑造了她的性格和行為模式。


    孫婷沉默了片刻,隨後低聲說道:“我覺得我一直在試圖滿足他們的期望,但我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我畫畫,是因為我媽媽覺得我應該成為一個藝術家;我選擇波西米亞風格,是因為我爸爸曾經說過他喜歡這種風格。我……我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想要什麽。”


    ---


    4. 治愈:釋放與重生


    隨著治療的深入,孫婷逐漸意識到,她的創作靈感枯竭與童年的經曆密切相關。她一直在無意識地模仿母親的期望,同時又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這種矛盾讓她感到窒息。


    “我一直在畫別人想看的畫,而不是我想畫的畫。”孫婷在一次治療中說道,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明悟。她的聲音不再顫抖,而是帶著一種堅定的力量。


    “那你現在想畫什麽呢?”李維問道,語氣中帶著鼓勵。


    孫婷沉默了片刻,隨後露出一個微笑:“我想畫自由。我想畫我自己。”她的眼神中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她終於找到了內心的方向。


    接下來的幾周,孫婷的創作靈感逐漸迴歸。她開始嚐試新的風格,用大膽的色彩和自由的線條表達內心的情感。她的畫作充滿了生命力,仿佛每一筆都在釋放她壓抑多年的情感。


    ---


    5. 結局:新的開始


    最後一次治療時,孫婷帶來了一幅畫。畫中是一個女人站在一片廣闊的草原上,她的身後是一個破碎的籠子,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希望。


    “這是你嗎?”李維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


    孫婷點點頭,眼中閃爍著淚光:“是的。我終於找到了自己。”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和自信。


    李維微笑著說道:“恭喜你,孫小姐。你已經走出了內心的困境。”


    孫婷站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你,李醫生。沒有你,我可能永遠都找不到自己。”


    李維目送她離開,心中感到一陣欣慰。他知道,孫婷的故事隻是一個開始,而他的使命,是幫助更多的人找到他們內心的光明。


    ---


    **(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醫生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曉彤57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曉彤5788並收藏心理醫生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