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還是看人抬杠有趣
大唐:開局被當成妖怪怎麽辦? 作者:老虎不發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興旺剛想岔開話題,問對方心跳如鼓的是不是有啥毛病,結果新嬸嬸好像察覺了他的想法,先一步開口說道:
“興旺呐,你也不用妄自菲薄,雖然你這個修行之法差了些,但也比之前那些動不動就獻祭童男童女的好多了。
別的不說,起碼不傷天和,陛下那邊也不會過多關注。
光是延年益壽這項,就挺適合皇後娘娘的,反正娘娘主長後宮。
那些打打殺殺的她學了也沒什麽用,等你以修為高了後,自創個其他的再說吧…”
看著新嬸嬸的心跳慢慢恢複正常,李興旺也沒多想,畢竟他早就決定不給女人看病了。
但事關他的修仙速度,古人對修仙長生的執著,比其他事都重要,李世民得知後肯定不會重視自己。
這個功法在靈氣稀薄的世界確實沒啥競爭力,所以必須要讓人家知道自己的價值才行。
當即擺了個學富五車的造型,試圖加深一下自己的地位。
“嬸嬸,修為的事咱們以後再說,侄兒和其他人不同,恩師留下的手藝非同小可,隻要給侄兒點時間……
接連七天,李興旺都在研究羊毛機械的事,日子過得還算充實。
好不容易有了點頭緒,用傀儡術將機械結構搞定後,就出來溜達著散心,畢竟做事得勞逸結合。
有楚老先生一家子在,後續的細節和機械調試,就用不著自己費心費力了。
剛溜達了一會,就發現阿七整個人魂不守舍的在河邊發呆。
阿七是個標準的讀書人,所以他在學堂待了一個月,硬生生的看完了圖書館裏的藏書。
阿七迴過神向著李興旺走來,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後,阿七看著近在咫尺的河岸,不打算下去遊泳的他,幹脆席地而坐,神采飛揚的說道:
“李兄,我發現物理是本奇書,它竟然能解釋一些我不明白的問題。”
李興旺聽到這倆字後腦殼一疼,不自覺的想起了被它支配的日子。
“你開心就好,我對這些沒什麽研究,有疑問你可以找楚老先生聊聊。”
“我想迴長安城,那裏大儒匯聚,應該能給我解惑!”
李興旺一愣,這麽好的工具人,怎麽可能讓他閑的沒事搞什麽辯論,他這麽倒黴,萬一跑兩步摔倒,被隨手抓住當成異端燒了怎麽辦。
過了過腦子,李興旺覺得不能浪費他的才華,畢竟連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更別說他是文試第一了,正好也能給愛指手畫腳的大儒們添添堵。
當即擺了個智者的造型,對著平靜的河麵,一本正經的說道:
“阿七,讀書人都喜歡抬扛的事我懂,但比起和人抬扛,還是看人抬扛有趣…”
聽著李興旺訴說,阿七如夢初醒,苦笑著擦了擦臉,看著湖麵上飛舞嬉戲的小鳥,幽幽的迴道:
“李兄不愧是大戶人家!”
隨後阿七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迴去後提筆寫下了“十萬個為什麽”幾個大字,經過不斷的思考,隨後鄭重其事的寫下了開篇的第一句:
“為什麽沉重的孔明燈能飛起來,比鐵甲還沉重的枯木為何能浮於水麵,何解……”
等李世民來知道的時候,發現他的文試第一已經魔怔了,滿腦子的為什麽,剛聊了幾句,就讓他腦瓜子就嗡嗡的。
阿七在李興旺的勾引下,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問題,親爺爺李有財更是親自套著牛車出發,在各個酒樓高價懸賞答案,仗著自己在長安城裏的影響力,讓一群人陷入了沉思。
這些題看起來不涉及學術之爭,卻又非常接地氣,不扯什麽大道理卻直指生活本身。
經過來往吃飯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甚至傳到了大唐各地,懸賞也隨著李有財的出現一加再加,直到李有財被神秘老漢罵罵咧咧的帶走前,更是漲到了驚人的一百貫。
最後人們才驚訝的發現,這些看似常識的問題,用孔聖人的學問竟然沒法解答……
李世民看著阿七搖頭,感覺好好的牛馬就這麽廢了,同時他也在思索,便宜侄子為什麽搞這麽一出,他是不是閑的。
李興旺自然有他的打算,自己搗鼓出了高產的麥種,加上之前便宜的紙張和廉價的墨水。
那麽百姓中的讀書人肯定會迅速的變多,全民開智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控製。
那三五年過後,整個大唐將會是孔孟聖人得天下,為了不走曆史的老路,所以他得花錢布局。
不然直麵這些大儒的話,物理化學生物都是異端,不管你的科學再好,人家大儒會引經據典的用各種大道理,將科學貶低的啥也不是。
所以隻能另辟蹊徑,從理化生的實用性上下手,慢慢將孔孟之道拉下神壇。
在通過物化生的實用性,讓底層寒門能通過新學問掙錢,最終用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拋棄孔孟之道,讓它慢慢變成哲學,供那些上層人士研究。
所以這幾天在長安城會看到一些奇景,有些大儒們指著酒樓裏的問題罵著歪門邪道、奇淫技巧而已,氣性大的開口就是妖言惑眾……
但也有儒生對著問題苦思冥想,甚至還有權貴子弟在做大號的孔明燈,打算找個不怕死的上天看看。
在高額的懸賞下,大夥對世界的基礎理論產生了難以想象的熱情,特別是一個寒門子弟用爛大街的熱空氣會上升,順利的拿到了一百貫錢後。
上到古稀老漢下到小小稚子,徹底瘋狂了,十萬個為什麽更是加印了三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談資。
但李世民壓根沒心思關心這些,和李興旺瞎猜的一樣,這位大唐陛下最近一門心思的鋪在了修行上,就連阿七這個文狀元跑偏的事,他也隻是簡單的抽了抽眼角以示不滿。
李世民這會很抓狂,那天長孫皇後拿著二舅母撰寫的修煉之法,迴城的路上都感覺自己踩著棉花,整個人都激動的顫抖。
李世民更是在李家村外,帶著一隊百騎翹首以盼,一路上小心再小心的進了宮。
夫妻倆迴去就召集侍衛,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了寢宮,看的外麵仨兒子直撓頭。
“興旺呐,你也不用妄自菲薄,雖然你這個修行之法差了些,但也比之前那些動不動就獻祭童男童女的好多了。
別的不說,起碼不傷天和,陛下那邊也不會過多關注。
光是延年益壽這項,就挺適合皇後娘娘的,反正娘娘主長後宮。
那些打打殺殺的她學了也沒什麽用,等你以修為高了後,自創個其他的再說吧…”
看著新嬸嬸的心跳慢慢恢複正常,李興旺也沒多想,畢竟他早就決定不給女人看病了。
但事關他的修仙速度,古人對修仙長生的執著,比其他事都重要,李世民得知後肯定不會重視自己。
這個功法在靈氣稀薄的世界確實沒啥競爭力,所以必須要讓人家知道自己的價值才行。
當即擺了個學富五車的造型,試圖加深一下自己的地位。
“嬸嬸,修為的事咱們以後再說,侄兒和其他人不同,恩師留下的手藝非同小可,隻要給侄兒點時間……
接連七天,李興旺都在研究羊毛機械的事,日子過得還算充實。
好不容易有了點頭緒,用傀儡術將機械結構搞定後,就出來溜達著散心,畢竟做事得勞逸結合。
有楚老先生一家子在,後續的細節和機械調試,就用不著自己費心費力了。
剛溜達了一會,就發現阿七整個人魂不守舍的在河邊發呆。
阿七是個標準的讀書人,所以他在學堂待了一個月,硬生生的看完了圖書館裏的藏書。
阿七迴過神向著李興旺走來,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後,阿七看著近在咫尺的河岸,不打算下去遊泳的他,幹脆席地而坐,神采飛揚的說道:
“李兄,我發現物理是本奇書,它竟然能解釋一些我不明白的問題。”
李興旺聽到這倆字後腦殼一疼,不自覺的想起了被它支配的日子。
“你開心就好,我對這些沒什麽研究,有疑問你可以找楚老先生聊聊。”
“我想迴長安城,那裏大儒匯聚,應該能給我解惑!”
李興旺一愣,這麽好的工具人,怎麽可能讓他閑的沒事搞什麽辯論,他這麽倒黴,萬一跑兩步摔倒,被隨手抓住當成異端燒了怎麽辦。
過了過腦子,李興旺覺得不能浪費他的才華,畢竟連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更別說他是文試第一了,正好也能給愛指手畫腳的大儒們添添堵。
當即擺了個智者的造型,對著平靜的河麵,一本正經的說道:
“阿七,讀書人都喜歡抬扛的事我懂,但比起和人抬扛,還是看人抬扛有趣…”
聽著李興旺訴說,阿七如夢初醒,苦笑著擦了擦臉,看著湖麵上飛舞嬉戲的小鳥,幽幽的迴道:
“李兄不愧是大戶人家!”
隨後阿七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迴去後提筆寫下了“十萬個為什麽”幾個大字,經過不斷的思考,隨後鄭重其事的寫下了開篇的第一句:
“為什麽沉重的孔明燈能飛起來,比鐵甲還沉重的枯木為何能浮於水麵,何解……”
等李世民來知道的時候,發現他的文試第一已經魔怔了,滿腦子的為什麽,剛聊了幾句,就讓他腦瓜子就嗡嗡的。
阿七在李興旺的勾引下,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問題,親爺爺李有財更是親自套著牛車出發,在各個酒樓高價懸賞答案,仗著自己在長安城裏的影響力,讓一群人陷入了沉思。
這些題看起來不涉及學術之爭,卻又非常接地氣,不扯什麽大道理卻直指生活本身。
經過來往吃飯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甚至傳到了大唐各地,懸賞也隨著李有財的出現一加再加,直到李有財被神秘老漢罵罵咧咧的帶走前,更是漲到了驚人的一百貫。
最後人們才驚訝的發現,這些看似常識的問題,用孔聖人的學問竟然沒法解答……
李世民看著阿七搖頭,感覺好好的牛馬就這麽廢了,同時他也在思索,便宜侄子為什麽搞這麽一出,他是不是閑的。
李興旺自然有他的打算,自己搗鼓出了高產的麥種,加上之前便宜的紙張和廉價的墨水。
那麽百姓中的讀書人肯定會迅速的變多,全民開智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控製。
那三五年過後,整個大唐將會是孔孟聖人得天下,為了不走曆史的老路,所以他得花錢布局。
不然直麵這些大儒的話,物理化學生物都是異端,不管你的科學再好,人家大儒會引經據典的用各種大道理,將科學貶低的啥也不是。
所以隻能另辟蹊徑,從理化生的實用性上下手,慢慢將孔孟之道拉下神壇。
在通過物化生的實用性,讓底層寒門能通過新學問掙錢,最終用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拋棄孔孟之道,讓它慢慢變成哲學,供那些上層人士研究。
所以這幾天在長安城會看到一些奇景,有些大儒們指著酒樓裏的問題罵著歪門邪道、奇淫技巧而已,氣性大的開口就是妖言惑眾……
但也有儒生對著問題苦思冥想,甚至還有權貴子弟在做大號的孔明燈,打算找個不怕死的上天看看。
在高額的懸賞下,大夥對世界的基礎理論產生了難以想象的熱情,特別是一個寒門子弟用爛大街的熱空氣會上升,順利的拿到了一百貫錢後。
上到古稀老漢下到小小稚子,徹底瘋狂了,十萬個為什麽更是加印了三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談資。
但李世民壓根沒心思關心這些,和李興旺瞎猜的一樣,這位大唐陛下最近一門心思的鋪在了修行上,就連阿七這個文狀元跑偏的事,他也隻是簡單的抽了抽眼角以示不滿。
李世民這會很抓狂,那天長孫皇後拿著二舅母撰寫的修煉之法,迴城的路上都感覺自己踩著棉花,整個人都激動的顫抖。
李世民更是在李家村外,帶著一隊百騎翹首以盼,一路上小心再小心的進了宮。
夫妻倆迴去就召集侍衛,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了寢宮,看的外麵仨兒子直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