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隻有太師有劍嗎
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麽了 作者:醜胖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劉忠本就是安北將軍,已經開府建牙,都督幽並兩州軍事!如果再做了幽州牧,將幽州握在手中,日後必成大患啊!”
“主公,那劉虞既然舉薦劉忠為幽州牧,必然已經將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交給了劉忠。不管朝廷這邊準不準,劉忠隻要擊敗了公孫瓚,就能把幽州握在手中。更何況主公之患,不在那幽州,就在這京師洛陽啊!”
“恩……”董卓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儒見董卓有點意動,輕輕的靠近董卓,壓低了聲音。
“何況主公有意廢帝,這劉忠就是天生的盟友啊!劉忠勢力越強,這聲援力度就越大啊!”
“那劉忠會支持我廢帝?”
“劉忠乃先帝心腹之人,本就受先帝遺詔,要立陳留王協。隻是被何進、袁紹等人搶了先手,這才讓今上繼位。如今主公意欲撥亂反正,那不是正中劉忠下懷?”
“文優所言甚是!”董卓終於點了點頭,頗為遺憾的說道:“隻是又讓劉忠這小子加官進爵,吾心中總是不爽!”
“此事倒也簡單!”劉儒輕笑了一聲:“主公準了劉虞的奏折,然後給公孫瓚也加官進爵不就行了?如此兩人爭鬥不管勝負如何,都受了主公的大恩啊!”
“哈哈哈,還是文優懂我!”董卓這才轉怒為笑:“就按文優說的辦!”
董卓說著就提筆寫了封賞劉忠和公孫瓚的折子,拿去天子那裏走個過場,分別派人去幽州給劉忠和公孫瓚傳旨。
“哎,文優!吾以為進了洛陽就可以為所有為,如今卻處處受人掣肘,真不若吾在西涼時自在!廢帝之事,進展的如何啊?”
“主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更多的是在觀望。重臣之中司徒王允乃主公提拔,雖沒有說支持,但言辭頗為曖昧。主公莫要著急,容我慢慢試探重臣態度。”
“哎呀,文優!如此小心翼翼,怎麽成就大事?等我們弄明白朝中諸公的態度,那袁紹和丁原恐怕就聯合起來取了我們的頭去!”
“主公之意是……”
“明日我在府中大宴群臣,就在宴席之間把事情挑明,看諸公是何態度!”董卓耐心有點用盡了,準備以武力來促成廢帝之事了。本來想給群臣玩點溫柔的,奈何群臣不買賬啊!
“主公,如此恐怕不妥……”
“有何不妥?給他們文的,玩手段,誰玩得過他袁家?如今我兵強馬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去辦吧!”董卓有點不耐煩了。
李儒本想再勸,但是轉念一想,京師畢竟不是董卓的根基之地,隻是那何進、袁紹鼠目寸光、昏招迭出,董卓才僥幸率兵入京執掌朝政。
袁紹等世家大族畢竟在此已深耕數代根深葉茂,隻是被董卓打了個措手不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本土優勢就會慢慢的展現出來,那西涼軍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倒不如給他們施加些雷霆手段,說不定能夠快刀斬亂麻。
“喏!”想明白了這一點後,李儒便生生的收住了話,向董卓抱拳行禮,躬身退出操辦去了。
“諸公,飲勝!”董卓高坐主位,一改往日的囂張跋扈,麵帶笑容的頻頻舉杯。
“太師請!”
“敬太師!”
群臣神色各異,或恭敬,或憂慮,或不憤,或諂媚,但礙於董卓的威權,紛紛端起酒杯。就連袁紹、曹操等人,也不得不虛與委蛇。氣氛看起來一片祥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董卓霍然站起來,將酒杯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哐當!”清脆的響聲在大堂內響起,喧鬧的宴席瞬間就寂靜了下來,群臣目瞪口呆的看著突然震怒的董卓。袁紹的手已經輕輕抓住了劍柄。
“太師!”司徒王允小心翼翼的說道:“太師息怒,太師息怒!”
“哈哈哈,哈哈哈!”董卓陰鷙的目光在群臣的臉上掃過,突然放聲大笑起來:“諸公勿驚!卓隻是想起一事,心中激憤,故而如此!讓諸公受驚了!”
“太師何事激憤,還請明示!”王允偷眼打量董卓的臉色,語氣顯得十分的謙卑。
“司徒大人,坐,快請坐!”董卓從李儒那裏已經知道王允的態度,因此對王允極為客氣。
“吾有一事,欲與諸公相商。”見王允坐下,董卓也坐下,這才開口說道。
“請太師吩咐!”
“諸公,如今我大漢政令不行,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四處征伐,百姓生靈塗炭,大漢江山風雲飄搖,此皆因當今天子無治國之能也!天子懦弱無能,不堪大任,為了我大漢的江山社稷,我欲廢帝另立,不知諸公尊意如何?”
董卓說完,眼中兇光畢露,如鷹隼般掃視群臣,仿佛要擇人而噬。
董卓一言既出,群臣麵露驚愕之色,互相指指點點,以目示意。
就在諸臣麵麵相覷,無一人敢站出來反對的時候,尚書盧植挺身而出:“太師,廢立乃國家大事,關乎江山社稷,豈可輕易為之?當今天子雖然懦弱,但宅心仁厚。繼位以來,並無失德之處。太師此舉,與謀反何異?望太師以江山社稷為重,以天下人心為重,不可妄生謀逆之心!”
“你敢說吾謀逆?”盧植一席話擲地有聲,說的董卓惱羞成怒,雙眼圓睜,惡狠狠的盯著盧植。
“天子乃是先帝嫡嗣,並無失德之舉,何罪之有?倒是太師你掌控朝政,卻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如今卻要諉過於天子,妄言廢立,不是謀逆又是什麽?”
盧植根本不在乎董卓的威脅,目光如炬的和董卓對視,自有一股浩然正氣。
“你……你……”董卓被氣的渾身發抖,滄浪一聲拔出了配劍,直逼向盧植:“當吾不敢殺你嗎?”
盧植絲毫不為所動,隻是冷冷的盯著董卓。
一旁的袁紹坐不住了,直接拔劍在手,遙指著董卓:“這大漢的天下,隻有太師有劍嗎?”
大殿裏的侍衛都是董卓的西涼精銳,見袁紹拔劍而起,都挺著武器圍了上來。
眼看著一場火並就在眼前。一旦動手,滿堂的大漢忠良可能都要被屠殺在此,司徒王允趕緊站出來做和事佬。
“主公,那劉虞既然舉薦劉忠為幽州牧,必然已經將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交給了劉忠。不管朝廷這邊準不準,劉忠隻要擊敗了公孫瓚,就能把幽州握在手中。更何況主公之患,不在那幽州,就在這京師洛陽啊!”
“恩……”董卓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儒見董卓有點意動,輕輕的靠近董卓,壓低了聲音。
“何況主公有意廢帝,這劉忠就是天生的盟友啊!劉忠勢力越強,這聲援力度就越大啊!”
“那劉忠會支持我廢帝?”
“劉忠乃先帝心腹之人,本就受先帝遺詔,要立陳留王協。隻是被何進、袁紹等人搶了先手,這才讓今上繼位。如今主公意欲撥亂反正,那不是正中劉忠下懷?”
“文優所言甚是!”董卓終於點了點頭,頗為遺憾的說道:“隻是又讓劉忠這小子加官進爵,吾心中總是不爽!”
“此事倒也簡單!”劉儒輕笑了一聲:“主公準了劉虞的奏折,然後給公孫瓚也加官進爵不就行了?如此兩人爭鬥不管勝負如何,都受了主公的大恩啊!”
“哈哈哈,還是文優懂我!”董卓這才轉怒為笑:“就按文優說的辦!”
董卓說著就提筆寫了封賞劉忠和公孫瓚的折子,拿去天子那裏走個過場,分別派人去幽州給劉忠和公孫瓚傳旨。
“哎,文優!吾以為進了洛陽就可以為所有為,如今卻處處受人掣肘,真不若吾在西涼時自在!廢帝之事,進展的如何啊?”
“主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更多的是在觀望。重臣之中司徒王允乃主公提拔,雖沒有說支持,但言辭頗為曖昧。主公莫要著急,容我慢慢試探重臣態度。”
“哎呀,文優!如此小心翼翼,怎麽成就大事?等我們弄明白朝中諸公的態度,那袁紹和丁原恐怕就聯合起來取了我們的頭去!”
“主公之意是……”
“明日我在府中大宴群臣,就在宴席之間把事情挑明,看諸公是何態度!”董卓耐心有點用盡了,準備以武力來促成廢帝之事了。本來想給群臣玩點溫柔的,奈何群臣不買賬啊!
“主公,如此恐怕不妥……”
“有何不妥?給他們文的,玩手段,誰玩得過他袁家?如今我兵強馬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去辦吧!”董卓有點不耐煩了。
李儒本想再勸,但是轉念一想,京師畢竟不是董卓的根基之地,隻是那何進、袁紹鼠目寸光、昏招迭出,董卓才僥幸率兵入京執掌朝政。
袁紹等世家大族畢竟在此已深耕數代根深葉茂,隻是被董卓打了個措手不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本土優勢就會慢慢的展現出來,那西涼軍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倒不如給他們施加些雷霆手段,說不定能夠快刀斬亂麻。
“喏!”想明白了這一點後,李儒便生生的收住了話,向董卓抱拳行禮,躬身退出操辦去了。
“諸公,飲勝!”董卓高坐主位,一改往日的囂張跋扈,麵帶笑容的頻頻舉杯。
“太師請!”
“敬太師!”
群臣神色各異,或恭敬,或憂慮,或不憤,或諂媚,但礙於董卓的威權,紛紛端起酒杯。就連袁紹、曹操等人,也不得不虛與委蛇。氣氛看起來一片祥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董卓霍然站起來,將酒杯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哐當!”清脆的響聲在大堂內響起,喧鬧的宴席瞬間就寂靜了下來,群臣目瞪口呆的看著突然震怒的董卓。袁紹的手已經輕輕抓住了劍柄。
“太師!”司徒王允小心翼翼的說道:“太師息怒,太師息怒!”
“哈哈哈,哈哈哈!”董卓陰鷙的目光在群臣的臉上掃過,突然放聲大笑起來:“諸公勿驚!卓隻是想起一事,心中激憤,故而如此!讓諸公受驚了!”
“太師何事激憤,還請明示!”王允偷眼打量董卓的臉色,語氣顯得十分的謙卑。
“司徒大人,坐,快請坐!”董卓從李儒那裏已經知道王允的態度,因此對王允極為客氣。
“吾有一事,欲與諸公相商。”見王允坐下,董卓也坐下,這才開口說道。
“請太師吩咐!”
“諸公,如今我大漢政令不行,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四處征伐,百姓生靈塗炭,大漢江山風雲飄搖,此皆因當今天子無治國之能也!天子懦弱無能,不堪大任,為了我大漢的江山社稷,我欲廢帝另立,不知諸公尊意如何?”
董卓說完,眼中兇光畢露,如鷹隼般掃視群臣,仿佛要擇人而噬。
董卓一言既出,群臣麵露驚愕之色,互相指指點點,以目示意。
就在諸臣麵麵相覷,無一人敢站出來反對的時候,尚書盧植挺身而出:“太師,廢立乃國家大事,關乎江山社稷,豈可輕易為之?當今天子雖然懦弱,但宅心仁厚。繼位以來,並無失德之處。太師此舉,與謀反何異?望太師以江山社稷為重,以天下人心為重,不可妄生謀逆之心!”
“你敢說吾謀逆?”盧植一席話擲地有聲,說的董卓惱羞成怒,雙眼圓睜,惡狠狠的盯著盧植。
“天子乃是先帝嫡嗣,並無失德之舉,何罪之有?倒是太師你掌控朝政,卻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如今卻要諉過於天子,妄言廢立,不是謀逆又是什麽?”
盧植根本不在乎董卓的威脅,目光如炬的和董卓對視,自有一股浩然正氣。
“你……你……”董卓被氣的渾身發抖,滄浪一聲拔出了配劍,直逼向盧植:“當吾不敢殺你嗎?”
盧植絲毫不為所動,隻是冷冷的盯著董卓。
一旁的袁紹坐不住了,直接拔劍在手,遙指著董卓:“這大漢的天下,隻有太師有劍嗎?”
大殿裏的侍衛都是董卓的西涼精銳,見袁紹拔劍而起,都挺著武器圍了上來。
眼看著一場火並就在眼前。一旦動手,滿堂的大漢忠良可能都要被屠殺在此,司徒王允趕緊站出來做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