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涿郡太守
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麽了 作者:醜胖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和那公孫瓚算是徹底翻臉了,叔父隻能暫時忍辱負重,且不可再主動招惹那公孫瓚,免得引火燒身啊!”
“難道那公孫瓚真敢對我下手不成?”劉虞此時雖然嘴硬,心裏實際上慌得一批。
“從目前情況來看,那公孫瓚還不敢公然傷害叔父!不過叔父也隻能緩緩圖之,若迫之過急,則一切都不好說啊!”劉忠繼續勸道。他現在是真怕了劉虞的固執了。
“哼!那公孫瓚如此囂張跋扈,我必上奏朝廷!”聽劉忠說公孫瓚不敢傷害自己,劉虞頓時又硬氣了幾分。
“朝廷又能怎麽樣呢?”劉忠對劉虞真是無語,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可政治上怎麽就這麽幼稚呢?“如今朝廷太上皇不能理政,新君年幼。外戚、宦官爭鬥不休,自顧尚且不暇,如何顧得上這幽州之事?”
“叔父這邊上奏朝廷告那公孫瓚,那公孫瓚也必定會上奏說叔父的不是。朝廷最多也就是和稀泥,又豈會處罰那公孫瓚?”劉忠繼續苦口婆心。
“難道就奈何不了他公孫瓚不成?以守正之言,不如我這州牧讓給他公孫瓚來做?”劉虞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見劉忠一個勁的勸自己忍讓,不由的發起火來。
“叔父莫惱!”劉忠知道自己如果按照劉虞的意思來,不知道他還會有什麽作死的想法,決定幹脆把話說透。“那公孫瓚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不把叔父放在眼裏,還不是因為手中有兵權?要想解決公孫瓚,我們必須手裏有兵!”
“哎!都是我當初瞎了眼,把這幽州步卒的兵權交給了那狼子野心的公孫瓚!”提到兵權,劉虞恨的牙癢癢。
“這是那公孫瓚辜負了叔父的信任,與叔父何幹?”劉忠隨口安慰了一句劉虞。“不過我這破虜營不能再駐紮在這薊縣了。隨時有被公孫瓚吃掉的可能不說,在公孫瓚的看守之下,根本沒機會招兵買馬啊!”
“若是守正的破虜營不在薊縣,那這薊縣不是公孫瓚一家獨大了?”劉虞此時見劉忠也要抽身退出,心裏有點後悔徹底把公孫瓚得罪了。說實話,他還真怕公孫瓚胡來,真要了自己的命,自己找誰說理去?
“叔父,此事倒也好辦!”劉忠早就想好了對策。“破虜營在這薊縣,也不過是公孫瓚的嘴邊之肉。我若領兵在外,那公孫瓚多少還有個顧忌!”
“我領兵外出之後,叔父不如放公孫瓚一郡太守,他自然也會領兵離開薊縣。沒有了公孫瓚在這薊縣掣肘,以叔父的文采武略和在各郡的聲望,再拉起一支隊伍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我們叔侄手中都有萬餘精兵,還能收拾不了他公孫瓚?”
“不知守正屬意何處?”劉虞沉思了許久,覺得劉忠說的什麽有道理。
“叔父來幽州之前,我曾為涿郡的屯田都尉,在涿郡有2萬餘人屯田。我欲去涿郡駐紮,隻要糧草、器械充足,這2萬餘人瞬間就能拉出幾千精兵,足以和那公孫瓚抗衡了!”劉忠知道此時劉虞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支能抗衡,至少是製衡公孫瓚的軍事力量,此時就開始給劉虞畫餅了。
那劉虞也是非常之人,隻是在公孫瓚問題上鑽了牛角尖,才顯得處處臭棋。如今被公孫瓚一番操作給打醒了,也還是頗有一些手段的。至少出手之大方,讓劉忠都沒想到,感覺自己實在是小看這位叔父了。
“守正,我命你為涿郡太守!你到了涿郡之後,盡快拉出一支隊伍來。涿郡的錢糧任你調動,若是不夠我可為你不足。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我需要的時候,你能拉出一支抗衡公孫瓚的隊伍。你能夠做到嗎?”
太意外了!劉虞給劉忠的,遠遠超出了劉忠的預期。一郡太守,還是相對富裕的涿郡,經營好了完全就是一片基業啊!
“叔父放心!”劉忠喜出望外,趕緊給劉虞表決心。“隻要能給我半年時間,破虜營和涿郡郡兵必定能抗衡那公孫瓚!”
“好!就讓那公孫瓚再囂張半年!”一提起公孫瓚,劉虞就有點恨不打一處來。“隻是若讓那公孫瓚也為一郡太守,我實在是心不甘啊!”
“叔父,暫且不要和那公孫瓚計較!令那公孫瓚為一郡太守,對於公孫瓚來說弊多利少,對於叔父來說確實弊少利多!”公孫瓚是劉虞扶持上位,如今卻依仗手中兵權欺壓劉虞,劉忠明白劉虞的心情,隻有盡力的勸說。
“哦?這又是為何?”劉虞總是喜歡聽劉忠分析對公孫瓚不利的事情。
“那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和幽州步卒都是州兵,乃我幽州集全州之力供養。如果那公孫瓚做了太守,若是不交出兵權,這州兵可就變成了郡兵,隻能有一郡之力供養。公孫瓚若再讓其他郡太守出錢出糧,豈不是要遭了眾怒?叔父剛好可以用這部分錢糧再招兵買馬。此消彼長,豈不妙哉?”
“果然妙哉!”劉虞此時對劉忠這個侄子特別滿意,再仔細想想自從劉忠來到幽州以來,每條建議都是正確的,隻是自己不知道怎麽就一條也沒有聽取。這一次,劉虞決定聽劉忠一次。“守正以為讓那公孫瓚去那個郡為好呢?”
我怎麽知道?劉忠在心中暗暗吐槽,幽州境內附的烏桓勢力眾多,自己剛來幽州,怎麽知道哪裏適合給公孫瓚挖坑?劉忠隻知道公孫瓚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是北平太守,想來應該就是指的右北平吧?
“叔父懷柔胡人,以恩信相待,深受胡人敬重。那公孫瓚卻與胡人勢不兩立。不如將那公孫瓚放在胡人實力強大的郡國?”劉忠不知道右北平郡是不是這種情況,隻能模糊的給劉虞建議。
“守正果然妙計!”劉虞開始盤算幽州各郡的烏桓部落勢力。“代郡有普富盧,上穀有難樓。這兩處烏桓部落實力強大又與我關係不錯。但代郡、上穀郡與涿郡、廣陽郡接壤,把公孫瓚放在這裏,難免與我叔侄再起衝突!”
“到底把公孫瓚放在哪裏呢?”劉虞苦思冥想,忽然見他想起了一地,眼睛亮了起來。
“難道那公孫瓚真敢對我下手不成?”劉虞此時雖然嘴硬,心裏實際上慌得一批。
“從目前情況來看,那公孫瓚還不敢公然傷害叔父!不過叔父也隻能緩緩圖之,若迫之過急,則一切都不好說啊!”劉忠繼續勸道。他現在是真怕了劉虞的固執了。
“哼!那公孫瓚如此囂張跋扈,我必上奏朝廷!”聽劉忠說公孫瓚不敢傷害自己,劉虞頓時又硬氣了幾分。
“朝廷又能怎麽樣呢?”劉忠對劉虞真是無語,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可政治上怎麽就這麽幼稚呢?“如今朝廷太上皇不能理政,新君年幼。外戚、宦官爭鬥不休,自顧尚且不暇,如何顧得上這幽州之事?”
“叔父這邊上奏朝廷告那公孫瓚,那公孫瓚也必定會上奏說叔父的不是。朝廷最多也就是和稀泥,又豈會處罰那公孫瓚?”劉忠繼續苦口婆心。
“難道就奈何不了他公孫瓚不成?以守正之言,不如我這州牧讓給他公孫瓚來做?”劉虞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見劉忠一個勁的勸自己忍讓,不由的發起火來。
“叔父莫惱!”劉忠知道自己如果按照劉虞的意思來,不知道他還會有什麽作死的想法,決定幹脆把話說透。“那公孫瓚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不把叔父放在眼裏,還不是因為手中有兵權?要想解決公孫瓚,我們必須手裏有兵!”
“哎!都是我當初瞎了眼,把這幽州步卒的兵權交給了那狼子野心的公孫瓚!”提到兵權,劉虞恨的牙癢癢。
“這是那公孫瓚辜負了叔父的信任,與叔父何幹?”劉忠隨口安慰了一句劉虞。“不過我這破虜營不能再駐紮在這薊縣了。隨時有被公孫瓚吃掉的可能不說,在公孫瓚的看守之下,根本沒機會招兵買馬啊!”
“若是守正的破虜營不在薊縣,那這薊縣不是公孫瓚一家獨大了?”劉虞此時見劉忠也要抽身退出,心裏有點後悔徹底把公孫瓚得罪了。說實話,他還真怕公孫瓚胡來,真要了自己的命,自己找誰說理去?
“叔父,此事倒也好辦!”劉忠早就想好了對策。“破虜營在這薊縣,也不過是公孫瓚的嘴邊之肉。我若領兵在外,那公孫瓚多少還有個顧忌!”
“我領兵外出之後,叔父不如放公孫瓚一郡太守,他自然也會領兵離開薊縣。沒有了公孫瓚在這薊縣掣肘,以叔父的文采武略和在各郡的聲望,再拉起一支隊伍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我們叔侄手中都有萬餘精兵,還能收拾不了他公孫瓚?”
“不知守正屬意何處?”劉虞沉思了許久,覺得劉忠說的什麽有道理。
“叔父來幽州之前,我曾為涿郡的屯田都尉,在涿郡有2萬餘人屯田。我欲去涿郡駐紮,隻要糧草、器械充足,這2萬餘人瞬間就能拉出幾千精兵,足以和那公孫瓚抗衡了!”劉忠知道此時劉虞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支能抗衡,至少是製衡公孫瓚的軍事力量,此時就開始給劉虞畫餅了。
那劉虞也是非常之人,隻是在公孫瓚問題上鑽了牛角尖,才顯得處處臭棋。如今被公孫瓚一番操作給打醒了,也還是頗有一些手段的。至少出手之大方,讓劉忠都沒想到,感覺自己實在是小看這位叔父了。
“守正,我命你為涿郡太守!你到了涿郡之後,盡快拉出一支隊伍來。涿郡的錢糧任你調動,若是不夠我可為你不足。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我需要的時候,你能拉出一支抗衡公孫瓚的隊伍。你能夠做到嗎?”
太意外了!劉虞給劉忠的,遠遠超出了劉忠的預期。一郡太守,還是相對富裕的涿郡,經營好了完全就是一片基業啊!
“叔父放心!”劉忠喜出望外,趕緊給劉虞表決心。“隻要能給我半年時間,破虜營和涿郡郡兵必定能抗衡那公孫瓚!”
“好!就讓那公孫瓚再囂張半年!”一提起公孫瓚,劉虞就有點恨不打一處來。“隻是若讓那公孫瓚也為一郡太守,我實在是心不甘啊!”
“叔父,暫且不要和那公孫瓚計較!令那公孫瓚為一郡太守,對於公孫瓚來說弊多利少,對於叔父來說確實弊少利多!”公孫瓚是劉虞扶持上位,如今卻依仗手中兵權欺壓劉虞,劉忠明白劉虞的心情,隻有盡力的勸說。
“哦?這又是為何?”劉虞總是喜歡聽劉忠分析對公孫瓚不利的事情。
“那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和幽州步卒都是州兵,乃我幽州集全州之力供養。如果那公孫瓚做了太守,若是不交出兵權,這州兵可就變成了郡兵,隻能有一郡之力供養。公孫瓚若再讓其他郡太守出錢出糧,豈不是要遭了眾怒?叔父剛好可以用這部分錢糧再招兵買馬。此消彼長,豈不妙哉?”
“果然妙哉!”劉虞此時對劉忠這個侄子特別滿意,再仔細想想自從劉忠來到幽州以來,每條建議都是正確的,隻是自己不知道怎麽就一條也沒有聽取。這一次,劉虞決定聽劉忠一次。“守正以為讓那公孫瓚去那個郡為好呢?”
我怎麽知道?劉忠在心中暗暗吐槽,幽州境內附的烏桓勢力眾多,自己剛來幽州,怎麽知道哪裏適合給公孫瓚挖坑?劉忠隻知道公孫瓚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是北平太守,想來應該就是指的右北平吧?
“叔父懷柔胡人,以恩信相待,深受胡人敬重。那公孫瓚卻與胡人勢不兩立。不如將那公孫瓚放在胡人實力強大的郡國?”劉忠不知道右北平郡是不是這種情況,隻能模糊的給劉虞建議。
“守正果然妙計!”劉虞開始盤算幽州各郡的烏桓部落勢力。“代郡有普富盧,上穀有難樓。這兩處烏桓部落實力強大又與我關係不錯。但代郡、上穀郡與涿郡、廣陽郡接壤,把公孫瓚放在這裏,難免與我叔侄再起衝突!”
“到底把公孫瓚放在哪裏呢?”劉虞苦思冥想,忽然見他想起了一地,眼睛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