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格爾的前身乃是赫赫有名的瓦剌,遙想當年,瓦剌於 15 世紀前半葉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統一廣袤無垠的蒙古草原,其鋒芒畢露,令人矚目。


    此後,瓦剌如日中天,勢力範圍不斷擴張,不僅掌控了女真各部,更在 1449 年勢如破竹地兵臨雄偉壯觀的北京城之下,那場麵可謂驚心動魄!然而,世事無常,盛極必衰。


    隨著也先這位雄主的離世,瓦剌帝國內部陷入一片混亂與紛爭之中,各種矛盾與衝突接踵而至。


    曾經威震天下的瓦剌帝國在短時間內分崩離析,宛如一座輝煌的大廈瞬間崩塌,逐漸走向沒落之路。


    而在此後的歲月裏,瓦剌帝國最終分裂成了準噶爾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以及土爾扈特部這四個重要的部分。


    它們各自為政,或相互爭鬥,或謀求發展,繼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迴首曆史長河,諸多中國漢族王朝也曾經曆過武力鼎盛的時期。


    當這些王朝處於軍事力量的巔峰之時,麵對漠南、漠北等地眾多的少數民族部落,如何妥善處置他們著實讓漢族王朝的將軍們和皇帝們絞盡腦汁。


    通常情況下,漢族王朝所采取的策略多是以懷柔為主,即隻要這些少數民族願意歸降,便不會痛下殺手。但這種方式往往隻能換來短暫的安寧和平靜,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民族之間的深層次問題。


    畢竟,利益的糾葛、文化的差異以及地域的隔閡等因素始終存在,使得民族關係複雜多變,充滿變數。


    當這些少數民族重返廣袤無垠的草原後,便開始悄無聲息地積攢實力、整合各方勢力。


    待到草原上的人口日益增多,牛馬成群再度繁榮之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召集軍隊,再次揮師南下,對富饒繁華的中原地區展開野蠻的劫掠。


    這一行為往往會給中原帶來難以挽迴的重創,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文化方麵都會遭受巨大衝擊。


    正是由於草原民族具有這樣的特性,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漢族建立的王朝與草原民族之間經曆了無數次交鋒,既有過輝煌的勝利時刻,也曾遭遇慘痛的失敗結局。


    然而,曆經數千年的風風雨雨,曆代王朝始終未能妥善解決草原民族所帶來的問題。有時候,過度的仁慈反而讓自身陷入困境,得不償失。


    畢竟,那些草原可汗們性情多變、反複無常,根本無法用常規手段加以約束和控製。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在元朝時期迎來了轉機。


    元朝的統治者本就是來自蒙古的勇士,他們深知蒙古人的脾氣性格以及行事風格。


    要想徹底馴服這群剽悍的草原民族,光靠懷柔政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其沉重打擊,毫不留情地動用最強的軍事力量,給蒙古草原帶去最為慘重的損失和傷痛,隻有如此才能真正讓他們屈服。


    當我們成功地讓廣袤無垠的蒙古草原屈服於我們腳下時,應盡可能避免接納草原軍隊的投降。並且,我們要嚴格遵循草原上古老而殘酷的規矩行事。


    在這片神秘而充滿野性的土地上,有一條極為著名且令人膽寒的規則:一旦在戰場上遭遇失敗,那支戰敗的軍隊便毫無條件地任由戰勝一方處置。通常情況下,蒙古各部落間,勝者對於敗者的懲處方式異常嚴厲——他們會毫不留情地將身高高於車輪的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幼,統統予以處決。如此做法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徹底斷絕戰敗者重返其根據地休養生息、日後卷土重來複仇的可能性。


    畢竟,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裏,對敵人心慈手軟無異於自尋死路。


    正因如此,蒙古人的這種處理戰敗者的策略確實行之有效。


    一般而言,經過這樣一番鐵血手段之後,十餘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不太可能爆發報複性的戰爭。


    至於那些被特意留下的、身高低於車輪的人們,則大多是尚處於懵懂年歲的孩童。這些孩子們不過隻有幾歲大,極大概率根本無法銘記這段悲慘血腥的過往經曆。


    當歲月悄然流逝,他們慢慢地從懵懂稚嫩走向成熟穩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仇恨和傷痛也許會被深深地埋藏在記憶深處,直至漸漸消逝得無影無蹤。


    到那時,他們非但不太可能懷著滿腔怒火前來複仇雪恥,反倒極有可能投身於其他部落之中,憑借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成為一支嶄新而充滿活力的生力軍。


    正因如此,在那個時期的蒙古草原部落之間,盡管時常爆發激烈的戰鬥,但彼此間的競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底線。


    這一底線便是絕不輕易殺害身高低於車輪的孩童。因為對於任何一個部落而言,誰都難以篤定自己能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保留這些孩子的生命,不僅為日後萬一遭遇挫敗時預留了一條後路——即便今日落敗,明日仍有東山再起之機;同時,也使得這些孩子們得以存活,並最終成長為蒙古草原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倘若每一次交戰過後都將敵人斬盡殺絕、不留餘地,那麽用不了多久,廣袤無垠的蒙古草原恐怕就會變得人煙稀少、一片荒蕪了。


    然而,世事無常。


    元朝覆滅後,明朝順勢而起,登上曆史舞台。


    此時,明朝統治者重拾漢人王朝的傳統治理方式,對各方勢力展開大規模的征伐與鎮壓。於是乎,戰火紛飛,硝煙彌漫,各地叛亂四起,烽火連天。


    尤其是在北方草原地區,蒙古叛軍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開來,令朝廷應接不暇,即使傾盡全力去圍剿鎮壓,卻依然無法徹底平息這場動亂。


    要知道,當你曆經艱難險阻終於戰勝敵人後,他們會立馬裝出一副恭順無比、甘願歸降天朝的模樣,表示從此對天朝忠心耿耿。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隻要你前腳剛走,沒過幾年,這些家夥便會死灰複燃,再度興風作浪。


    這種情況在東北邊境的女真人身上屢見不鮮,同樣在東南邊境的安南地區也是如此。


    最終導致的結局便是明朝的軍隊陷入了一場長達百年之久的漫長戰爭泥沼之中。


    他們猶如那四處奔走的消防隊員一般,疲於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戰火,不停地奔赴各地去撲滅火焰。


    長此以往,大明朝原本充盈的財政逐漸被這無休止的戰爭給硬生生地拖垮了。


    幸運的是,到了明神宗時期,出現了一位名叫張居正的能臣,他推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成功地挽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局勢,為大明王朝延續了一線生機。


    但可惜好景不長,張居正逝世之後,他所製定的那些法規製度幾乎被徹底廢棄,而隨著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明朝再也無力支撐其軍隊同時在多個方向展開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了。


    就這樣,明朝在女真、蒙古以及國內洶湧澎湃的流民起義軍的聯合夾擊之下,最終走向了覆滅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後,我把胖橘寵上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林老師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林老師呀並收藏重生後,我把胖橘寵上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