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林小羽的戰略布局與朝堂風雲


    在許昌的丞相府內,林小羽佇立在巨大的沙盤前,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那代表著天下九州的山川河流與城郭模型。室內燭火搖曳,映照著他棱角分明卻又帶著幾分疲憊的臉龐。


    此時的局勢,宛如一團亂麻卻又暗藏玄機。蜀漢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雖偏居一隅,但國力穩固,軍民齊心,對曹魏邊境不時侵擾,以圖拓展生存空間;東吳憑借長江天險,水軍縱橫,孫權老謀深算,在與曹魏的對峙中亦有自己的盤算,時而聯魏抗蜀,時而觀望自保。而曹魏內部,隨著勢力的擴張和連年征戰,各方利益集團矛盾漸顯,既有舊臣對林小羽這外來者心懷芥蒂,又有新興勢力急於在亂世中爭得一席之地,朝堂之上暗流湧動。


    林小羽深知,當下最緊迫的是整合內部力量,強化軍事指揮體係,以應對外部的軍事壓力和朝堂的權力紛爭。他輕咳一聲,打破了室內的寂靜,對著身後待命的一眾將領和謀士說道:“如今,我軍兵強馬壯,但調度指揮若不能統一協調,便如一盤散沙。孤欲設立軍事都督府,統一調配各地兵馬糧草,諸公以為如何?”


    謀士郭嘉率先出列,拱手道:“丞相此舉英明。然都督之位責任重大,需德才兼備、威望素著者方能勝任,否則恐難以服眾。”其餘眾人紛紛點頭稱是,目光卻在室內遊移,各自打著心思,猜測著這都督之位的可能人選。


    林小羽微微頷首,心中早有思量:“孤意屬張遼張文遠,其智勇雙全,威震逍遙津,麾下將士皆為精銳,且為人忠義,必能不負所托。”此言一出,室內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張遼資曆尚淺,難以壓服那些老將;有人則擔心張遼手握重兵,會威脅到丞相的權威。


    老將徐晃站出來,抱拳道:“丞相,張遼將軍雖勇猛善戰,但都督之職關乎全局,末將以為曹仁將軍更為合適。曹仁將軍乃宗室重臣,久曆戰陣,經驗豐富,且在軍中威望頗高,可保萬無一失。”


    林小羽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料到會有此爭議,卻也並不慌張。他緩緩踱步,目光掃過眾人:“曹仁將軍自是忠勇可嘉,但如今戰場形勢多變,需有銳意進取、敢於創新之將領掌軍。張遼將軍擅長奇襲突擊,戰術靈活多變,正符合當下我軍之戰略需求。再者,孤用人唯才,不論資曆出身,隻要能為我大魏立下戰功,皆可委以重任。”


    見林小羽心意已決,眾人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多言。林小羽隨即頒布政令,任命張遼為軍事都督,總領全國兵馬調度,並責令各部門全力配合,違令者嚴懲不貸。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的紛爭也並未因軍事布局的初步確定而平息。以荀彧為首的舊臣集團,對林小羽推行的一係列新政深感憂慮。這些新政旨在削弱世家大族的特權,加強中央集權,提拔寒門子弟,觸動了舊臣們的根本利益。


    一日朝會,荀彧出班奏道:“丞相,近日所行新政,諸多士家子弟報國無門,長此以往,恐寒了天下士人之心,還望丞相斟酌。”他言辭懇切,眼中卻透著幾分堅定與執著。


    林小羽神色平靜地看著荀彧,心中對這位曹魏肱股之臣既敬重又無奈。他深知荀彧一心維護漢室正統與世家利益,但在這亂世之中,若不破舊立新,曹魏又何來足夠的力量統一天下,結束這紛爭不休的局麵?


    “文若公,孤亦知你心係社稷,但如今世族豪強兼並土地,隱匿人口,致使國家賦稅減少,兵源匱乏。若不加以整治,我大魏如何能在這亂世中長久立足?孤推行新政,亦是為了大魏的長治久安,還望文若公能理解孤的苦心。”林小羽語重心長地說道。


    荀彧微微搖頭,歎道:“丞相,天下動蕩已久,當以寬仁治之,徐徐圖之,而非激進變革,以免引發內亂。”


    朝堂之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新臣舊吏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林小羽目光冷峻地注視著這一切,他知道,這場關於權力與利益的博弈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曹魏政權的內部分裂。


    為了緩和矛盾,林小羽決定采取分化瓦解與恩威並施的策略。他私下召見荀彧,與他徹夜長談,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和對未來天下局勢的規劃,承諾在新政推行過程中會盡量兼顧各方利益,保留世家大族的部分特權,同時也希望荀彧能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響力,安撫舊臣,共同為曹魏的興盛而努力。


    荀彧沉默良久,最終被林小羽的誠意和遠見所打動,雖未完全認同新政,但也表示會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林小羽的工作,避免朝堂矛盾進一步激化。


    在解決了內部朝堂紛爭的初步危機後,林小羽將注意力重新轉向軍事方麵。張遼走馬上任後,迅速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加強了各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並根據林小羽製定的戰略方針,開始對蜀漢和東吳的邊境防線進行試探性攻擊,收集情報,尋找敵人的防禦漏洞。


    蜀漢方麵,諸葛亮得知曹魏軍事部署的變動後,立刻加強了祁山一線的防禦,並派馬謖前往街亭鎮守,以防止曹魏大軍的突襲。同時,他還秘密聯絡東吳孫權,商討再次聯合抗曹之事,試圖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打亂曹魏的戰略布局。


    東吳孫權在權衡利弊後,表麵上答應諸葛亮的聯盟請求,暗中卻在觀望局勢,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他深知,在這場三方博弈中,保存自身實力才是首要任務,隻有在曹魏和蜀漢兩敗俱傷時,東吳才能坐收漁翁之利。


    林小羽洞察到了蜀漢和東吳之間微妙的關係,他決定利用這一點,采取離間計,破壞兩國的聯盟。他派遣密使前往東吳,散布謠言,稱蜀漢欲在聯盟中占據主導地位,暗中算計東吳,企圖在擊敗曹魏後吞並東吳。同時,又在蜀漢邊境故意泄露一些虛假的軍事計劃,讓蜀漢對東吳產生猜忌。


    這一招果然奏效,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出現了裂痕,雙方互相猜忌,軍事行動變得猶豫不決。林小羽抓住這一時機,命令張遼率領精銳部隊突襲蜀漢的隴西地區,試圖切斷蜀漢與西域的聯係,削弱其經濟和軍事補給能力。


    張遼領命後,率領大軍星夜兼程,繞過蜀漢的主力防線,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隴西。隴西守將猝不及防,雖拚死抵抗,但在張遼的猛烈攻擊下,防線逐漸崩潰。然而,就在曹魏大軍即將取得重大戰果之時,蜀漢名將趙雲率領援軍趕到,與張遼在隴西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趙雲單槍匹馬衝入曹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曹軍將士紛紛落馬。張遼見狀,親自率軍迎戰趙雲,兩人槍來戟往,大戰數十迴合,不分勝負。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雙方士兵的鮮血染紅了大地。


    林小羽在許昌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當得知趙雲出現並扭轉了隴西的局勢後,他並未感到沮喪,反而對這位蜀漢名將的勇猛和軍事才能讚賞有加。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每一場戰爭的勝負都難以預料,重要的是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調整戰略部署。


    於是,林小羽傳令張遼,讓他暫且退兵,保存實力,避免與趙雲的軍隊陷入長期的消耗戰。同時,他開始重新審視蜀漢的軍事力量和防禦體係,尋找新的突破點。


    迴到許昌後,張遼向林小羽詳細匯報了隴西之戰的經過和自己的心得體會。林小羽與張遼及一眾謀士共同商討對策,經過多日的研究和分析,他們製定了一個更為詳細和周密的戰略計劃:一方麵,加強對蜀漢和東吳的情報收集工作,利用間諜和細作滲透到敵人內部,獲取更多的軍事機密和政治情報;另一方麵,在國內大力發展經濟,推行屯田製,增加糧食產量,為長期戰爭做好物資儲備。同時,繼續分化蜀漢和東吳的聯盟關係,尋找機會各個擊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小羽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務和軍事籌備中。他親自巡視各地屯田情況,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賦稅,使得曹魏的經濟實力逐漸恢複和增強。在軍事上,他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將領,如鄧艾、鍾會等,為軍隊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對軍隊的裝備和戰術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提升了曹軍的戰鬥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魏在林小羽的治理下逐漸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內部朝堂紛爭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各方勢力在林小羽的掌控下逐漸趨於平衡;軍事上,通過一係列的改革和戰略調整,曹軍的實力不斷提升,對蜀漢和東吳的軍事壓力也越來越大。


    然而,林小羽清楚地知道,天下尚未統一,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荊棘和挑戰。但他堅信,隻要自己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不斷調整戰略布局,順應時勢,終有一天能夠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結束這亂世的紛爭,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現代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並收藏三國之現代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