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赤壁之戰前夕


    長江之畔,戰船林立,帆影蔽空。林小羽站在東吳水軍的一艘旗艦船頭,江風獵獵,吹拂著他的衣袂。此時,孫劉聯軍已經集結完畢,大戰一觸即發。


    林小羽望著滔滔江水,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赤壁之戰的重要性,這一戰不僅關乎東吳與劉備的命運,更將影響整個三國的局勢。而他,憑借著對曆史的了解和現代知識的運用,已然成為這場戰役中的關鍵人物。


    “子羽,你看這江水,似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而洶湧澎湃。”周瑜踱步而來,目光同樣凝視著江麵。


    林小羽轉頭看向周瑜,微微一笑:“公瑾,此戰勝負,吾等已有諸多籌謀,但仍不可掉以輕心。曹操大軍雖遠來疲憊,然其兵力雄厚,不可小覷。”


    周瑜點頭:“子羽所言極是。吾已安排黃蓋將軍準備詐降火攻之策,隻是曹操狡詐,其水軍訓練亦有素,不知能否中計。”


    林小羽沉思片刻,道:“公瑾,曹操新得荊州水軍,然其水軍與陸軍磨合未久,且北方士卒不慣水戰,此乃其弱點。我等可先以小股部隊騷擾,使其水軍疲於應對,再行火攻,可增大勝算。”


    “此計甚好。”周瑜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子羽智謀,不在吾之下。”


    就在此時,一艘小船快速駛來,靠近旗艦。船上之人乃是諸葛亮。他輕搖羽扇,踏上旗艦,向周瑜與林小羽行禮:“見過周都督,林先生。”


    周瑜笑道:“孔明先生此來,可是有何良策相商?”


    諸葛亮羽扇輕搖:“亮聞都督已安排黃蓋將軍詐降,此計甚妙。亮亦算出近日將有東南大風,此乃天助我等。隻是曹操於北岸紮營,防守嚴密,若要火攻成功,還需安排人馬接應。”


    林小羽接口道:“諸葛先生所言不差。我意可令甘寧將軍率一隊精銳,趁火勢起時,突襲曹操營帳,打亂其指揮。再令淩統將軍率水軍從側翼進攻,牽製其水軍主力。”


    諸葛亮點頭稱是:“林先生此安排甚是周全。如此一來,曹操首尾不能相顧,赤壁之戰勝算大增。”


    周瑜撫掌大笑:“有子羽與孔明先生相助,曹操必敗無疑。待吾等大破曹軍,便可共圖中原。”


    數日後,黃蓋率數十艘裝滿易燃物的戰船,揚帆向北岸曹軍水寨駛去。船行至江心,黃蓋命士卒扯起“降”字大旗。


    曹操站在北岸營帳前,望著駛來的戰船,心中雖有疑慮,但見黃蓋船隻漸近,且船上士卒皆無兵器,似真有投降之意。


    “丞相,黃蓋此來,恐有詐。”謀士程昱進言道。


    曹操微微皺眉:“吾觀其船隻,載物頗多,若有詐,為何不趁此時突襲?且黃蓋乃東吳老將,或真因周瑜小兒不得誌而投吾。”


    就在曹操猶豫之際,黃蓋的戰船已靠近曹軍水寨。突然,黃蓋一聲令下,船上士卒紛紛點燃易燃物,戰船如離弦之箭,衝向曹軍水寨。


    “不好,中計了!”曹操大驚失色,急令水軍阻攔。


    然而,此時東南大風驟起,火勢迅速蔓延。曹軍水寨瞬間陷入一片火海,戰船紛紛起火,士卒們慘叫連連,紛紛跳入江中。


    “殺!”甘寧率精銳士卒乘坐小船,趁火勢衝入曹軍營地。曹軍陣腳大亂,甘寧所部如虎入羊群,殺得曹軍屍橫遍野。


    淩統也率水軍從側翼殺來,與曹軍水軍展開激烈戰鬥。東吳水軍在熟悉水戰的優勢下,逐漸占據上風,曹軍水軍開始潰敗。


    林小羽在旗艦上指揮若定,見火勢已起,各路軍隊皆按計劃行事,心中稍安。他深知,赤壁之戰雖然此刻占得先機,但曹操兵力眾多,仍不可掉以輕心。


    “公瑾,此時可令後續部隊跟上,擴大戰果。”林小羽向周瑜建議道。


    周瑜點頭,立刻傳令。一時間,孫劉聯軍戰船齊發,喊殺聲震天動地,長江之上仿佛變成了修羅戰場。


    曹操在眾將的護衛下,狼狽逃竄。他望著身後的一片火海,心中懊悔不已。本以為可以輕易掃平東吳與劉備,卻不想中了孫劉聯軍的火攻之計,遭受如此大敗。


    “林小羽,周瑜,諸葛亮,吾誓不與你們甘休!”曹操咬牙切齒地說道。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大勝而告終。此役,曹操元氣大傷,退迴北方,短時間內無力再南征。而東吳與劉備則借此機會,勢力得到極大擴張。


    林小羽站在江邊,望著遠去的曹軍殘部,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自己改變了曆史的進程,但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挑戰。東吳與劉備之間的聯盟,能維持多久?曹操又是否會卷土重來?這一切,都如同迷霧一般,等待著他去探索。


    “子羽,此戰勝後,東吳當可保數年太平。你之功不可沒。”周瑜走來,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林小羽卻搖搖頭:“公瑾,此乃眾人之力,非我一人之功。如今曹操雖敗,但北方根基仍在,我等還需早做謀劃,以防其東山再起。”


    周瑜神色一凜:“子羽所言甚是。吾等當與劉備商議,共分荊州,以作抵禦曹操之根基。”


    林小羽心中一動,荊州之地,日後必成孫劉矛盾之源。但此刻,為了共同對抗曹操,也隻能暫時如此安排。


    “公瑾,此事需從長計議。劉備亦非池中物,荊州分配,不可不慎。”林小羽提醒道。


    周瑜微微點頭:“吾自有計較。子羽,你且先迴營休息,大戰之後,你也勞累了。”


    林小羽迴到營帳,卻難以入眠。他想起了遠在現代的世界,不知自己是否還能迴去。在這個三國亂世,他已卷入太深,未來的命運,似乎已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


    “先生,您還未休息?”一名士卒走進營帳,看到林小羽若有所思的樣子,輕聲問道。


    林小羽迴過神來:“無妨,你且退下吧。”


    士卒退下後,林小羽走出營帳,望著滿天繁星。他知道,赤壁之戰隻是一個開始,在這三國的舞台上,他還有更多的使命要去完成,無論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還是為了這片土地的安寧。


    隨著赤壁之戰的結束,東吳上下一片歡騰。孫權在柴桑大宴群臣,犒賞三軍。林小羽與周瑜、諸葛亮等皆在受邀之列。


    宴會上,孫權舉杯向眾人敬酒:“此次赤壁大勝,全賴諸位將軍與謀士之力。尤其是周都督,指揮若定,當為首功。林先生與諸葛先生之智謀,亦功不可沒。”


    眾人紛紛起身,舉杯迴敬。林小羽看著眼前的熱鬧場景,心中卻隱隱有些擔憂。他知道,孫劉聯盟在曹操的威脅下暫時穩固,但隨著勢力的擴張,矛盾必然會逐漸顯現。


    “子羽,你為何愁眉不展?今日乃是慶功之時。”周瑜坐在林小羽身旁,低聲問道。


    林小羽輕聲道:“公瑾,你我皆知孫劉聯盟之根基在於曹操之威脅。如今曹操大敗,我等雖可趁機發展,但日後聯盟之事,恐生變數。”


    周瑜微微皺眉:“子羽所慮甚是。然此刻劉備羽翼未豐,尚需仰仗東吳,短期內當不會有大問題。吾等隻需在荊州之事上妥善安排,可保聯盟暫穩。”


    林小羽點頭:“但願如此。隻是劉備有諸葛亮輔佐,其誌不小。荊州乃戰略要地,日後爭奪在所難免。”


    正說著,諸葛亮起身向孫權敬酒:“吳侯,亮代主公謝吳侯相助之恩。赤壁之戰,孫劉聯軍齊心協力,方得此大勝。亮以為,荊州之地,可暫由孫劉共管,待日後時機成熟,再行劃分。”


    孫權尚未答話,周瑜卻道:“孔明先生此議,雖看似公平,然東吳於赤壁之戰出力頗多,荊州若共管,恐日後紛爭不斷。吾以為,荊州可按功勞劃分,東吳當得大半。”


    諸葛亮微微一笑:“周都督此言差矣。劉備雖兵力不及東吳,但亦在赤壁之戰中拚死作戰。且荊州本乃劉表之地,主公乃漢室宗親,對荊州亦有繼承之權。”


    一時間,宴會上氣氛有些緊張。林小羽見狀,連忙起身調解:“諸位且慢爭論。荊州之事關係重大,非一時可決。如今曹操雖敗,但仍虎視眈眈。我等當以大局為重,先商議如何鞏固赤壁之戰的勝利成果,抵禦曹操再次南征。”


    孫權點頭:“子羽所言甚是。荊州之事,可日後再議。今日隻談慶功。”


    眾人這才緩和下來,繼續飲酒作樂。但林小羽知道,荊州的問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孫劉聯盟。他必須在這之前,想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否則,好不容易得來的勝利局麵,將化為泡影。


    慶功宴後,林小羽找到諸葛亮,單獨商議。


    “諸葛先生,你我皆知荊州之事的棘手。你有何良策,可保孫劉聯盟不破?”林小羽開門見山地問道。


    諸葛亮羽扇輕搖:“林先生,亮以為,此刻孫劉聯盟尚需維持。荊州可暫作緩衝,劉備可在荊州發展勢力,以助東吳抵禦曹操。待劉備勢力壯大,可與東吳形成掎角之勢,曹操便不敢輕易南征。”


    林小羽沉思片刻:“諸葛先生此計雖好,但東吳未必肯答應。周瑜都督一心想為東吳謀取更多利益,他不會同意劉備在荊州坐大。”


    諸葛亮笑道:“林先生所言不差。然東吳亦需考慮曹操之威脅。隻要我等向周瑜都督闡明利害,再許以一些好處,或可暫時穩住東吳。”


    林小羽無奈地搖搖頭:“也隻能如此了。隻希望在這期間,曹操不會有大的動作,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來處理聯盟之事。”


    諸葛亮望著遠方:“曹操經此大敗,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恢複。我等當抓緊時間,擴充實力,以應對未來之變數。”


    林小羽與諸葛亮商議完後,又去見周瑜。他將諸葛亮的想法告訴周瑜,並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周瑜聽後,沉默良久:“子羽,吾亦知孫劉聯盟之重要。但東吳不能在荊州之事上讓步太多。劉備若在荊州勢力過大,日後必成東吳大患。”


    林小羽道:“公瑾,我有一計。可令劉備駐軍荊州,但軍政大權由東吳掌控。如此一來,既限製了劉備的發展,又可讓東吳在荊州占據主導。”


    周瑜眼睛一亮:“此計甚妙。隻是劉備未必肯答應。”


    林小羽笑道:“公瑾可與劉備商議,若他不同意,東吳便減少對其的支持。劉備此刻尚需仰仗東吳對抗曹操,他會權衡利弊的。”


    周瑜點頭:“好,就依子羽之計。吾這便去與劉備商議。”


    在林小羽的周旋下,孫劉關於荊州之事終於達成了一個暫時的協議。劉備駐軍荊州,但軍政大權由東吳掌控。雖然這個協議並不完美,但至少暫時穩住了孫劉聯盟。


    然而,林小羽知道,這隻是權宜之計。隨著各方勢力的發展,三國之間的局勢將更加複雜。他必須不斷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現代知識,在這亂世中謀求生存與發展,同時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小羽在東吳協助周瑜訓練水軍,加強東吳的軍事力量。同時,他也關注著劉備在荊州的發展以及曹操在北方的動靜。


    一日,周瑜找到林小羽,神色有些凝重:“子羽,吾得到消息,曹操在北方廣招賢才,厲兵秣馬,似有再次南征之意。”


    林小羽心中一緊:“曹操恢複如此之快?看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公瑾,東吳水軍可準備就緒?”


    周瑜道:“水軍已頗具規模,但仍需進一步訓練。吾擔心曹操此次南征,會有新的計謀。”


    林小羽沉思片刻:“公瑾,曹操經赤壁之敗,當知水軍之重要。他或許會在水軍建設上加大投入,同時改進戰術。我們需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周瑜點頭:“吾已派人打探曹操水軍的消息。子羽,你可有什麽想法?”


    林小羽道:“曹操新敗,其士氣低落。我等可先派人騷擾其北方邊境,使其疲於應對。再加強長江防線,以防其突然南征。同時,可與劉備商議,共同出兵,先發製人。”


    周瑜道:“先發製人雖有風險,但不失為一計。吾這就去與劉備聯係,商議出兵之事。”


    林小羽望著周瑜離去的背影,心中明白,新一輪的戰爭即將來臨。赤壁之戰的勝利成果能否保住,孫劉聯盟能否繼續維持,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他,隻能在這亂世中,憑借自己的力量,努力書寫屬於自己的三國傳奇。


    隨著周瑜與劉備的商議,孫劉聯軍決定再次聯合出兵,北上攻打曹操。林小羽隨軍出征,他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與危險性。


    大軍出發之日,林小羽站在軍陣前,望著士氣高昂的士卒,心中默默祈禱。這一戰,將決定三國未來的走向,他不能有絲毫懈怠。


    “子羽,此去北伐,吉兇難料。但有你在,吾等心中稍安。”周瑜騎馬來到林小羽身旁,說道。


    林小羽笑道:“公瑾,你我並肩作戰,定能克敵製勝。曹操雖有準備,但我等亦非昔日可比。”


    大軍緩緩向北推進,一路上,林小羽與周瑜等人商議作戰策略,根據探馬傳來的消息,不斷調整行軍路線與戰術安排。


    當孫劉聯軍逼近曹操勢力範圍時,曹操早已嚴陣以待。他深知此次聯軍來勢洶洶,不可輕視。


    “林小羽,周瑜,你們竟敢再次犯我邊境。此次,吾定要讓你們有來無迴!”曹操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聯軍,大聲喝道。


    林小羽望著曹操,心中並無懼意:“曹操,赤壁之敗,你難道還不知悔改?今日,便是你覆滅之時!”


    兩軍對壘,大戰一觸即發。林小羽知道,這將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他必須全力以赴,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帶領聯軍走向勝利,否則,三國的局勢將陷入更加混亂的境地,而他自己,也將在這亂世中失去立足之地。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孫劉聯軍與曹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林小羽指揮著聯軍的左翼部隊,巧妙地運用戰術,一次次擊退曹軍的進攻。


    周瑜則在右翼指揮,他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東吳水軍在岸上也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劉備的軍隊在中路,雖然兵力相對較少,但在諸葛亮的謀劃下,也穩穩地守住了陣地。


    然而,曹操畢竟兵力雄厚,經過一番苦戰,聯軍並未取得明顯優勢。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想辦法突破曹軍防線。”林小羽心中焦急地想道。


    突然,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叫來一名將領,低聲吩咐了幾句,然後率領一隊精銳士卒,悄悄地向曹軍後方迂迴。


    林小羽等人繞過曹軍的防線,來到曹軍的糧草營地。他們趁曹軍守衛不備,發起突然襲擊。一時間,曹軍糧草營地火光衝天。


    “不好,糧草被劫!”曹操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


    糧草被劫,曹軍軍心大亂。孫劉聯軍趁機發起總攻,曹軍開始潰敗。


    林小羽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他的身影成為聯軍士卒心中的旗幟。在他的帶領下,聯軍一路追殺曹軍,取得了北伐的重大勝利。


    此役過後,曹操的勢力再次受到重創,不得不收縮防線,退迴更北方。孫劉聯軍則趁機擴大地盤,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林小羽再次成為聯軍中的英雄人物。但他知道,戰爭並未結束,三國之間的爭鬥還將繼續,而他,將繼續在這亂世中,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不斷前行。


    迴到東吳後,孫權再次大宴群臣,表彰此次北伐的功臣。林小羽被封為大都督,與周瑜共同執掌東吳兵權。


    “子羽,如今你我同掌兵權,當為東吳共創大業。”周瑜笑著對林小羽說。


    林小羽點頭:“公瑾,吾定當竭盡全力。隻是東吳雖勝,但仍需警惕各方勢力。曹操雖敗,但必不甘心,劉備在荊州也在不斷發展。”


    周瑜神色凝重:“子羽所言甚是。吾等需加強東吳的防禦,同時,也需考慮如何進一步發展東吳的經濟與民生。隻有國力強盛,方能在這亂世中立於不敗之地。”


    林小羽道:“公瑾,我有一些想法。可在東吳推行一些新的農業技術與商業政策,促進東吳的經濟發展。同時,加強教育,培養人才,為東吳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周瑜眼睛一亮:“子羽此計甚好。你乃從現代而來,定有許多新奇之法。吾等當盡快商議實施。”


    在林小羽的推動下,東吳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新的農業技術的推廣,使得東吳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商業政策的調整,促進了東吳的貿易繁榮。教育的加強,也為東吳培養了一批有才華的年輕人。


    東吳在林小羽與周瑜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林小羽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時刻關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現代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並收藏三國之現代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