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暗流湧動


    建安十三年,秋末。荊州大地之上,雖已不見戰火紛飛,但那股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卻如陰霾般籠罩著每一寸土地。林小羽站在襄陽城的城頭,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心中卻是波瀾起伏。


    自曹操大軍退迴許都之後,天下局勢看似暫時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於新野之地招兵買馬,廣納賢才,其誌不小。而江東孫權,據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兵精糧足,麾下周瑜、魯肅等謀士亦是智謀超群,對荊州之地亦是虎視眈眈。


    林小羽深知,這看似平靜的局麵之下,各方勢力都在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的風雲變幻。他此次來到荊州,本是想憑借著自己對曆史的了解,在這亂世之中尋得一片安身立命之所,順便將現代的一些理念和技術傳播開來,卻未料到卷入了這複雜的政治漩渦之中。


    “林公子,劉表大人有請。”一名士卒匆匆走上城頭,對林小羽說道。


    林小羽微微點頭,隨著士卒向劉表的府邸走去。劉表,這位荊州之主,如今已是年邁體弱,荊州之地雖在其治下多年,但內部矛盾重重。其長子劉琦為人忠厚老實,但性格懦弱;次子劉琮在蔡氏一族的扶持下,勢力漸長,且蔡瑁等人為求自保,有將荊州獻與曹操之意。


    劉表的府邸之中,氣氛凝重。劉表坐在榻上,麵色蒼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無奈。


    “林公子,如今荊州局勢危急,曹操雖退,但必不會善罷甘休。我聽聞公子有經天緯地之才,不知對此有何良策?”劉表緩緩說道。


    林小羽心中一動,他知道劉表這是病急亂投醫了。但他也明白,荊州的穩定對於他接下來的計劃至關重要。


    “劉荊州,曹操雖勢力強大,但如今北方初定,人心未穩,且其水軍尚未練成,短期內難以再次大規模南征。當下之急,乃是整頓荊州內部,加強軍備,聯合劉備與孫權,共同抵禦曹操。劉備乃漢室宗親,素有仁義之名,其麾下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孫權據有江東,水軍強盛,若三方聯合,曹操未必能輕易取勝。”林小羽侃侃而談。


    劉表微微點頭,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猶豫。“聯合劉備與孫權,談何容易?且劉備如今寄居於我荊州之地,難保其無奪取荊州之心。”


    林小羽笑道:“劉荊州此言差矣。劉備如今勢單力薄,若能給予其一定的支持,使其屯兵於荊州邊境,既能抵禦曹操,又能顯示劉荊州之仁義。至於孫權,可派遣使者前往江東,陳明利害,曉以大義,共保漢室江山。”


    劉表沉思片刻,說道:“公子之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林小羽見劉表猶豫不決,心中暗歎。他知道,劉表心中所想,還是想在這亂世之中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卻不知在這亂世之中,唯有積極進取,才能求得生機。


    從劉表府邸出來後,林小羽徑直來到了諸葛亮的住處。諸葛亮自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後,便一直居住在襄陽城外的隆中草廬之中。


    “諸葛先生,今日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林小羽見到諸葛亮後,開門見山地說道。


    諸葛亮手搖羽扇,麵帶微笑,“林公子此來,想必是為了荊州之事吧?”


    林小羽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先生果然聰慧過人。如今荊州局勢危急,劉表優柔寡斷,難以成就大事。我有意助劉備皇叔奪取荊州,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林公子所言,正合亮意。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若能據有荊州,進可攻,退可守,乃是成就大業之根基。然此事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


    林小羽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我雖有一些現代的理念和技術,但對於這亂世之中的權謀之術,還需向先生多多請教。”


    諸葛亮笑道:“公子過謙了。公子來自未來,知曉古今之事,亮亦有許多地方需要向公子學習。如今當務之急,乃是先穩住劉表,暗中積聚力量,等待時機。”


    二人商議許久,製定了一係列的計劃。林小羽決定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劉備訓練一支精銳之師,同時在荊州之地推廣一些農業技術和商業理念,增強劉備的經濟實力。


    與此同時,曹操在許都也並未閑著。他深知荊州之地的重要性,雖然此次南征受阻,但他已經開始積極籌備下一次的出征。一方麵,他大力訓練水軍,命蔡瑁等荊州降將為水軍都督,日夜操練;另一方麵,他派遣使者前往江東,試圖離間孫權與劉備的關係,以圖各個擊破。


    而孫權方麵,周瑜、魯肅等謀士也在積極謀劃。他們深知曹操的野心,也明白荊州對於江東的重要性。周瑜力主聯合劉備,共同抗曹,但對於劉備日後的發展,也心存疑慮。魯肅則主張與劉備保持友好關係,共同對抗曹操的威脅,同時在江東之地加強軍備,以備不時之需。


    林小羽穿梭於各方勢力之間,憑借著自己對曆史的了解和現代的知識,小心翼翼地布局著。他知道,曆史的車輪雖然在緩緩前進,但他的到來,或許已經讓這原本既定的軌跡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這亂世之中,唯有順應大勢,運用智慧,才能在這曆史的舞台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日子一天天過去,荊州之地依舊是表麵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劉備在諸葛亮和林小羽的輔佐下,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在林小羽的訓練下,軍事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林小羽在荊州推廣的農業技術也初見成效,糧食產量有所增加,百姓的生活也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就在這時,一件意外之事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局麵。劉表突然病重,荊州之地的權力鬥爭瞬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蔡瑁等人扶持劉琮,欲將荊州獻與曹操,以換取榮華富貴。而劉琦則在諸葛亮和林小羽的建議下,前往江夏屯兵,以防不測。


    林小羽知道,荊州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他和諸葛亮商議後,決定勸說劉備趁機奪取荊州,以作為日後發展的根基。然而,劉備卻念及劉表的舊情,猶豫不決。


    “皇叔,如今曹操大軍即將再次南征,若不奪取荊州,我等將無立足之地。劉表大人病重,劉琮年幼無知,蔡瑁等人賣主求榮,荊州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皇叔乃仁義之主,當以天下蒼生為念,奪取荊州,保境安民。”林小羽言辭懇切地對劉備說道。


    劉備麵色凝重,長歎一聲,“吾雖知公子所言有理,但劉表對我有恩,我怎能在其病重之時奪取荊州?此事萬萬不可。”


    林小羽心中焦急,但他也知道劉備的性格,一時難以改變其想法。無奈之下,他和諸葛亮隻能另謀他策,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就在曹操大軍即將南征之際,江東孫權也終於做出了決定。在周瑜、魯肅等謀士的勸說下,孫權決定聯合劉備,共同抗曹。魯肅親自前往荊州,與劉備、諸葛亮和林小羽商議聯合抗曹之事。


    “孫將軍有意聯合劉皇叔共同抗曹,此乃天下之幸事。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我等唯有齊心協力,方能退敵。”魯肅對眾人說道。


    劉備聞言,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之色,“孫將軍有此大義,備感激不盡。吾願與孫將軍攜手抗曹,共保漢室江山。”


    諸葛亮和林小羽對視一眼,心中均鬆了一口氣。雖然劉備未能奪取荊州,但如今能夠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算是暫時穩住了局麵。接下來,便是如何在這赤壁之戰中,運用智慧和謀略,擊敗曹操的大軍,改寫曆史的進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劉備、孫權聯軍在長江之上積極備戰。林小羽憑借著自己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向周瑜等人提出了一係列的建議,包括用火攻之計、連環船之計等。周瑜等人對林小羽的建議頗為重視,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采納其計策。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之戰爆發。曹操的大軍在長江之上與孫劉聯軍對峙。由於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采用了龐統的連環計,將戰船用鐵鏈首尾相連,以圖平穩。然而,他卻未料到這正中了孫劉聯軍的下懷。


    黃蓋率領著數十艘裝滿茅草和油脂的戰船,趁著東南風大作之際,衝向曹操的水軍。一時間,火光衝天,曹操的戰船紛紛起火,火勢迅速蔓延。曹軍大亂,孫劉聯軍趁機出擊,殺得曹軍大敗而逃。


    赤壁之戰的勝利,讓劉備和孫權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孫權也鞏固了江東的統治,聲威大振。


    林小羽站在長江之畔,望著那滔滔江水,心中感慨萬千。這場赤壁之戰,他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但他的智慧和謀略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知道,這隻是他在這三國亂世中的一個小小開端,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等待著他。


    隨著赤壁之戰的結束,天下局勢再次發生了變化。曹操退迴北方,暫時無力南征;劉備在荊州之地積極發展勢力,廣納賢才;孫權則在江東之地休養生息,擴充軍備。而林小羽,也在這亂世之中,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了各方勢力都不敢小覷的人物。他將繼續在這三國的舞台上,演繹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用現代的理念和知識,改變著這個古老的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現代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的光輝之貌並收藏三國之現代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