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小國當然有存在的必要
極品太子:開局怒殺九千歲 作者:七彩可達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這時,一道低吟聲響起:“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出聲之人,正是蕭安。
他被劉懷義的話語聲給逗笑了,這首詩可是詩仙李太白的一首佳作啊!
在這劉懷義口中,卻像是爛大街的詩句一樣,張口就能來?簡直惹人發笑!
等蕭安聲音剛剛落下,李秋延先露出激動之色,然後連聲道:“好詩!好詩啊!文字樸素自然,卻又無比形象且真實,簡直字字驚人,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劉懷義也呆住了,哪怕他身份是富商,肚子裏沒有半點兒筆墨,可這一整首詩念完,卻直擊他的心坎兒中去了!
淺顯易懂,平字見奇!
跟他認識的那些張口就是晦澀難懂詩詞的才子,完全不一樣啊!
但越是這樣。劉懷義心裏麵就越是不爽。
尤其是看見身旁李秋延激動到麵色漲紅,就更讓他滿心不舒服,於是就說道:“這詩是你作的嗎?”
蕭安倒是很幹脆,搖了搖頭,說道:“我並非原創。”
劉懷義當即就露出笑容,道:“就說呢,一看你這穿著,普普通通,一點兒也不像能讀得起書的樣子!”
他心情又莫名好了一些。
蕭安失笑搖頭,並未將劉懷義當迴事。
這種商人,他是大為歡迎的,希望各國商人都能來大景國做生意。
如今,大景國還沒有進入工業時代,所以需要一些外部資產流入進來,撐過這最艱難的時期,未來就一切都不是事兒了!
李秋延並沒有像劉懷義那般嘴臉,甚至於覺得蕭安隻是謙虛而已。
畢竟他思前想後,腦子裏麵都沒有這首詩的一丁點蛛絲馬跡!
他肯定,自己以前完全沒有聽過!
頓了頓,李秋延就慨歎道:“這樣的詩句,恐怕唯有生活在大國,並且見多識廣,身份高貴之人,才能作出來吧!”
“為什麽這麽說?”蕭安倒是有些好奇。
事實上,李太白當時生活的曆史朝代,的確是古代封建王朝裏的一個巔峰盛世。
李秋延苦笑道:“像我們這等出身自小國的老百姓,哪兒見過什麽高樓?平日裏夾縫中生存,年年向大國進貢,天天擔心某一天會被大國給吞並掉!如此環境,如此心態,又如何能做出這種充滿豪放雄健的詩句?”
蕭安聞言,卻輕輕搖頭道:“大國有大國的活法,小國亦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僅憑一首詩,就自認小國寡民,著實有些極端了。”
李秋延聽到蕭安的話語,不禁整愣住了。
好一會兒,才說道:“極端嗎?可是小國的的確確朝不保夕,每日都提心吊膽,小國百姓更加向往大國,有能力的,都會往大國跑。”
說到這裏,李秋延目光瞥向了一旁的劉懷義。後者便是這樣的人。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而劉懷義不知是沒聽出來李秋延話語中的意思,亦或者是對此並沒有當迴事。
居然順著李秋延的話語,開口說道:“李兄說的對!大國人才濟濟,是小國寡民所向往的洞天福地,正常人都會趨之若鶩。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上,就不應該有小國存在!”
他的語氣裏,充滿了理所當然。
李秋延聞聲,好看的眉毛頓時就緊蹙起來,然後道:“劉公子這話有些過分了!”
“啊?”劉懷義一愣,幾個意思?我哪裏過分了?不是順著你的話在說嗎?
李秋延淡聲道:“有些小國存在的曆史,甚至比大國都長,為什麽說小國不應該存在?!”
劉懷義雖然對李秋延充滿特殊情感,但談及國家大事,他卻充滿了主見,並反駁道:“曆史上還有存在更久的國家呢,可最後,還不是被其它國家給吞並了嗎?所以說,曆史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而且就算小國消失了,又不是非得讓曆史跟著一塊兒消失!”
“你……”李秋延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反駁了。
劉懷義又接著說道:“你看看大景國這鴻臚寺,看看大景國老百姓的生活,再看看自己所在小國的老百姓,又過著怎樣的日子?別的我不敢說,可民生這一塊兒,我作為一個商人,最有發言權了!”
聽到這裏,一直沒再出聲的蕭安,眼睛略微一亮,有些詫異的看向劉懷義。
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這劉懷義雖然品性一般,但見解卻頗為獨到。
頓了頓,劉懷義又張口道:“在我們胡國,哪怕住在京城的普通老百姓,一天最多也就吃兩頓飯,身上穿著的衣服,是一代傳一代,有些百姓甚至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所在的州城!”
他作為商人,對於這種時期,自然很是清楚。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劉家才越來越不行了。
老百姓買東西扣扣搜搜,手裏賺得錢不肯拿出來花掉,那商人自然也就賺得少了!
與此同時,進得貨物也就越來越少,而進貨一趟成本又高,於是,貨物價格就越發昂貴!
這樣,就直接進入到了一個死循環裏!
李秋延本能的想反駁,可潛意識裏,又找不到反駁的點,似乎劉懷義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是啊,大景國一片繁榮景象,這是他們所在的小國家,不曾擁有的!
“蕭公子,您覺得小國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小國又該如何生存?”李秋延隻能將目光投向一旁的蕭安。
可剛問出這話,他就苦笑連連。
眼前這位“蕭公子”雖然念出來了一首不知是不是其自己創作的詩句,就算是其本人創作的,也隻能說明其在詩詞上有些才華。
這種涉及到國家層麵的時期,恐怕連劉懷義這種商人都不如!
蕭安聞言,略微思索了一下,才說道:“小國當然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對這種話題比較感興趣,但身為大景國皇帝,平日裏也就隻能跟楚鈺聊聊這類事情,而楚鈺大多時候,也隻是傾聽者,並不會給予什麽建議。
而且楚鈺本身也不清楚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係,加上楚鈺已然是大景國的人了,並不像此刻,眼前這幾人都是從別的國家來的。
從他們口中,更能了解小國的情況!
出聲之人,正是蕭安。
他被劉懷義的話語聲給逗笑了,這首詩可是詩仙李太白的一首佳作啊!
在這劉懷義口中,卻像是爛大街的詩句一樣,張口就能來?簡直惹人發笑!
等蕭安聲音剛剛落下,李秋延先露出激動之色,然後連聲道:“好詩!好詩啊!文字樸素自然,卻又無比形象且真實,簡直字字驚人,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劉懷義也呆住了,哪怕他身份是富商,肚子裏沒有半點兒筆墨,可這一整首詩念完,卻直擊他的心坎兒中去了!
淺顯易懂,平字見奇!
跟他認識的那些張口就是晦澀難懂詩詞的才子,完全不一樣啊!
但越是這樣。劉懷義心裏麵就越是不爽。
尤其是看見身旁李秋延激動到麵色漲紅,就更讓他滿心不舒服,於是就說道:“這詩是你作的嗎?”
蕭安倒是很幹脆,搖了搖頭,說道:“我並非原創。”
劉懷義當即就露出笑容,道:“就說呢,一看你這穿著,普普通通,一點兒也不像能讀得起書的樣子!”
他心情又莫名好了一些。
蕭安失笑搖頭,並未將劉懷義當迴事。
這種商人,他是大為歡迎的,希望各國商人都能來大景國做生意。
如今,大景國還沒有進入工業時代,所以需要一些外部資產流入進來,撐過這最艱難的時期,未來就一切都不是事兒了!
李秋延並沒有像劉懷義那般嘴臉,甚至於覺得蕭安隻是謙虛而已。
畢竟他思前想後,腦子裏麵都沒有這首詩的一丁點蛛絲馬跡!
他肯定,自己以前完全沒有聽過!
頓了頓,李秋延就慨歎道:“這樣的詩句,恐怕唯有生活在大國,並且見多識廣,身份高貴之人,才能作出來吧!”
“為什麽這麽說?”蕭安倒是有些好奇。
事實上,李太白當時生活的曆史朝代,的確是古代封建王朝裏的一個巔峰盛世。
李秋延苦笑道:“像我們這等出身自小國的老百姓,哪兒見過什麽高樓?平日裏夾縫中生存,年年向大國進貢,天天擔心某一天會被大國給吞並掉!如此環境,如此心態,又如何能做出這種充滿豪放雄健的詩句?”
蕭安聞言,卻輕輕搖頭道:“大國有大國的活法,小國亦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僅憑一首詩,就自認小國寡民,著實有些極端了。”
李秋延聽到蕭安的話語,不禁整愣住了。
好一會兒,才說道:“極端嗎?可是小國的的確確朝不保夕,每日都提心吊膽,小國百姓更加向往大國,有能力的,都會往大國跑。”
說到這裏,李秋延目光瞥向了一旁的劉懷義。後者便是這樣的人。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而劉懷義不知是沒聽出來李秋延話語中的意思,亦或者是對此並沒有當迴事。
居然順著李秋延的話語,開口說道:“李兄說的對!大國人才濟濟,是小國寡民所向往的洞天福地,正常人都會趨之若鶩。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上,就不應該有小國存在!”
他的語氣裏,充滿了理所當然。
李秋延聞聲,好看的眉毛頓時就緊蹙起來,然後道:“劉公子這話有些過分了!”
“啊?”劉懷義一愣,幾個意思?我哪裏過分了?不是順著你的話在說嗎?
李秋延淡聲道:“有些小國存在的曆史,甚至比大國都長,為什麽說小國不應該存在?!”
劉懷義雖然對李秋延充滿特殊情感,但談及國家大事,他卻充滿了主見,並反駁道:“曆史上還有存在更久的國家呢,可最後,還不是被其它國家給吞並了嗎?所以說,曆史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而且就算小國消失了,又不是非得讓曆史跟著一塊兒消失!”
“你……”李秋延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反駁了。
劉懷義又接著說道:“你看看大景國這鴻臚寺,看看大景國老百姓的生活,再看看自己所在小國的老百姓,又過著怎樣的日子?別的我不敢說,可民生這一塊兒,我作為一個商人,最有發言權了!”
聽到這裏,一直沒再出聲的蕭安,眼睛略微一亮,有些詫異的看向劉懷義。
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這劉懷義雖然品性一般,但見解卻頗為獨到。
頓了頓,劉懷義又張口道:“在我們胡國,哪怕住在京城的普通老百姓,一天最多也就吃兩頓飯,身上穿著的衣服,是一代傳一代,有些百姓甚至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所在的州城!”
他作為商人,對於這種時期,自然很是清楚。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劉家才越來越不行了。
老百姓買東西扣扣搜搜,手裏賺得錢不肯拿出來花掉,那商人自然也就賺得少了!
與此同時,進得貨物也就越來越少,而進貨一趟成本又高,於是,貨物價格就越發昂貴!
這樣,就直接進入到了一個死循環裏!
李秋延本能的想反駁,可潛意識裏,又找不到反駁的點,似乎劉懷義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是啊,大景國一片繁榮景象,這是他們所在的小國家,不曾擁有的!
“蕭公子,您覺得小國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小國又該如何生存?”李秋延隻能將目光投向一旁的蕭安。
可剛問出這話,他就苦笑連連。
眼前這位“蕭公子”雖然念出來了一首不知是不是其自己創作的詩句,就算是其本人創作的,也隻能說明其在詩詞上有些才華。
這種涉及到國家層麵的時期,恐怕連劉懷義這種商人都不如!
蕭安聞言,略微思索了一下,才說道:“小國當然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對這種話題比較感興趣,但身為大景國皇帝,平日裏也就隻能跟楚鈺聊聊這類事情,而楚鈺大多時候,也隻是傾聽者,並不會給予什麽建議。
而且楚鈺本身也不清楚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係,加上楚鈺已然是大景國的人了,並不像此刻,眼前這幾人都是從別的國家來的。
從他們口中,更能了解小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