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收購季結束,靠著自己獨立支撐加工廠的金美淑,給所有人一個堪稱完美的答卷。
紅姑不忘和陳秀麗誇獎金美淑,“這丫頭幹得比你好,你看看,我要多少,人家就給我湊了多少,哪像你?”
陳秀麗在電鋸和鑽頭作業的噪音中接起電話,根本聽不清楚紅姑說什麽。
紅姑討了沒趣,自動掛了電話。
四五月份收購山野菜,六月底開始收香菇木耳,八九月份迴款,加工廠的各個時間節點,金美淑爛熟於心。眼下距離木耳和香菇下來還有大半個月,她準備利用這個空擋,把去年提到的出口小零食研發出來。
量大,價低,農藥化肥少,陳秀麗提出的這些條件,金美淑事後問過自己的丈夫譚寶林,菇類的確都能滿足,因為菇類種植是所有作物種植中最環保的。
隻可惜,目前廠子裏收購的木耳和香菇都不符合,香菇的味道太濃,不適合深加工,木耳價高,就算是出口剩下的邊角料也要幾十塊一斤,量產成本太高。
金美淑找了很久,終於在過年家裏吃火鍋的時候,有了眉目,她想加工金針菇。
對於金美淑的想法,陳秀麗十分支持,讓她放手去做。
飲片廠的廠房主體部分已經完工,薑維新從無錫定的設備也上了路,陳秀麗日日在工地混,灰頭土臉,像個泥猴。
“等你做完了月子,咱們廠子剛好開業。”陳秀麗給林玉琴匯報進展。
林玉琴哈哈大笑,“我明兒就要手術了,你來吧,讓孩子出生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你,將來像你肯定不會錯。”
陳秀麗在工地忙得不知今夕何夕,“這麽快,到日子了嘛?”
林玉琴中氣十足衝跟她抱怨,“都過了預產期7天了,要不是他天天還在肚子裏動彈,我都懷疑出問題了。”
“呸呸呸,”陳秀麗嫌她說話沒個顧忌,“明天幾點手術,我提前過去。”
林玉琴的手術定在上午九點,陳秀麗淩晨出發,趕在進手術室前,兩人見了麵。
陳秀麗拍著手裏的保溫盒,“我今天起大早給你包的,大葉芹餡兒的,等你出來吃正好,還有雞湯,我媽昨晚熬的。”
“還是你和我大姨掛著我”,林玉琴盯著保溫盒,恨不得現在就吃一口。
林玉琴的父母,陳秀麗是第一次見,兩人看向陳秀麗的眼神特別慈愛。
“小琴老早就說過你,咱們娘倆總算見麵了。”林母李金枝主動和陳秀麗打招唿。
林父叫林海,體型偏胖,大圓臉和林玉琴如出一轍,看著就喜慶。
屋裏還有一個中年女人,是林玉琴的婆婆,長了一雙三角眼,看人自帶三分兇氣,陳秀麗叫了聲阿姨,算是打過招唿。
林玉琴的公公沒來,當著人家的麵,陳秀麗沒法問。
時間到了,兩個護工進來推床,一行人浩浩蕩蕩把林玉琴送進手術室。
手術室外的時間格外漫長,陳秀麗無數次看表,王遷陽表現得更外露一些,不停地轉著圈圈兒,晃得人更加心慌。
王母倒是一派氣定神閑,還勸慰自己兒子,“小琴都是三胎了,也不是第一次當爹,你急什麽?”
林母一直坐在椅子上,不說話,頻頻看著手術室的指示燈,不停搓著自己的雙手。
陳秀麗握住她的手,“放心吧。”
李金枝感激地看向陳秀麗,輕輕點著頭。
手術室門開了,護士抱著孩子出來,“林玉琴家屬,男孩六斤七兩。”
眾人全都圍上來,王遷陽牢記林玉琴的囑咐,把所有人攔在一旁,讓陳秀麗接過孩子。
陳秀麗很久沒有抱過孩子了,麵對這樣軟綿綿的肉團,她比量了兩下還沒敢上手。
小嬰兒麵色紅潤,不像一般嬰兒出生時鄒鄒巴巴的,他微閉著眼,小嘴一張一翕。
“我女兒怎麽樣了?”李金枝問
“產婦正在縫合,孩子要送去觀察室。”
所有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又過了半個小時,寂靜的走廊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陳秀麗下意識轉過頭,幾名醫生和護士從走廊那頭飛奔過來。腳步聲在走廊裏迴響,有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陳秀麗的心跳得一下比一下快,腦子裏出現一個念頭,他們該不會是來這個手術室吧?
與此同時,手術室的門打開了,“產婦突發羊水栓塞,正在搶救,家屬快簽字!”
等待著王遷陽簽字的是林玉琴的病危通知書,羊水栓塞這個陌生的名字,在場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
李金枝看到病危通知書瞬間癱倒在地,陳秀麗和林海把她扶起來。
“醫生,我女兒怎麽了?剛才還好好的,怎麽就突然病危了?”李金枝哭著抓住醫生的胳膊。
“羊水栓塞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嚴重產科並發症,羊水進入產婦體內,現在產婦已經產生凝血功能障礙,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
醫生話音剛落,李金枝踉蹌半步,暈倒在地。
王遷陽握筆的手抖得不行,寫了幾次都沒寫下去,陳秀麗流著眼淚提醒他,“快點簽,別墨跡,時間就是命。”
走廊又恢複了安靜,好像剛才發生的一切就像做夢。王遷陽坐在椅子上,恨不得把頭埋在大腿裏。王母嘴裏念念有詞,一直在求佛祖保佑。李金枝靠著林海哭得肝腸寸斷,林海安慰她也安慰自己,“小琴,吉人天相,一定會沒事的。”
陳秀麗癱坐在地上,默默流淚,她太討厭醫院的走廊了,每天都在上演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不不不,沒有死,也沒有別,林玉琴一定會沒事的,她是那麽好的一個人。她們的飲片廠馬上就要開業了,陳秀麗連名字都想好了,叫玉秀中藥飲片加工有限公司。
她們還要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強,林玉琴喜歡吃的燕窩,以後隨便買,隨便吃。她還要給剛出生的寶寶當幹媽,金鎖她都買好了。
手術室的門又開了,裏麵的人跑著出來,很快又跑著進去。
那天下午,這條走廊來了六撥搶救的大夫,林玉琴渾身的血液換了七遍。
晚上七點鍾,手術室亮了一整天的燈,滅了。
紅姑不忘和陳秀麗誇獎金美淑,“這丫頭幹得比你好,你看看,我要多少,人家就給我湊了多少,哪像你?”
陳秀麗在電鋸和鑽頭作業的噪音中接起電話,根本聽不清楚紅姑說什麽。
紅姑討了沒趣,自動掛了電話。
四五月份收購山野菜,六月底開始收香菇木耳,八九月份迴款,加工廠的各個時間節點,金美淑爛熟於心。眼下距離木耳和香菇下來還有大半個月,她準備利用這個空擋,把去年提到的出口小零食研發出來。
量大,價低,農藥化肥少,陳秀麗提出的這些條件,金美淑事後問過自己的丈夫譚寶林,菇類的確都能滿足,因為菇類種植是所有作物種植中最環保的。
隻可惜,目前廠子裏收購的木耳和香菇都不符合,香菇的味道太濃,不適合深加工,木耳價高,就算是出口剩下的邊角料也要幾十塊一斤,量產成本太高。
金美淑找了很久,終於在過年家裏吃火鍋的時候,有了眉目,她想加工金針菇。
對於金美淑的想法,陳秀麗十分支持,讓她放手去做。
飲片廠的廠房主體部分已經完工,薑維新從無錫定的設備也上了路,陳秀麗日日在工地混,灰頭土臉,像個泥猴。
“等你做完了月子,咱們廠子剛好開業。”陳秀麗給林玉琴匯報進展。
林玉琴哈哈大笑,“我明兒就要手術了,你來吧,讓孩子出生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你,將來像你肯定不會錯。”
陳秀麗在工地忙得不知今夕何夕,“這麽快,到日子了嘛?”
林玉琴中氣十足衝跟她抱怨,“都過了預產期7天了,要不是他天天還在肚子裏動彈,我都懷疑出問題了。”
“呸呸呸,”陳秀麗嫌她說話沒個顧忌,“明天幾點手術,我提前過去。”
林玉琴的手術定在上午九點,陳秀麗淩晨出發,趕在進手術室前,兩人見了麵。
陳秀麗拍著手裏的保溫盒,“我今天起大早給你包的,大葉芹餡兒的,等你出來吃正好,還有雞湯,我媽昨晚熬的。”
“還是你和我大姨掛著我”,林玉琴盯著保溫盒,恨不得現在就吃一口。
林玉琴的父母,陳秀麗是第一次見,兩人看向陳秀麗的眼神特別慈愛。
“小琴老早就說過你,咱們娘倆總算見麵了。”林母李金枝主動和陳秀麗打招唿。
林父叫林海,體型偏胖,大圓臉和林玉琴如出一轍,看著就喜慶。
屋裏還有一個中年女人,是林玉琴的婆婆,長了一雙三角眼,看人自帶三分兇氣,陳秀麗叫了聲阿姨,算是打過招唿。
林玉琴的公公沒來,當著人家的麵,陳秀麗沒法問。
時間到了,兩個護工進來推床,一行人浩浩蕩蕩把林玉琴送進手術室。
手術室外的時間格外漫長,陳秀麗無數次看表,王遷陽表現得更外露一些,不停地轉著圈圈兒,晃得人更加心慌。
王母倒是一派氣定神閑,還勸慰自己兒子,“小琴都是三胎了,也不是第一次當爹,你急什麽?”
林母一直坐在椅子上,不說話,頻頻看著手術室的指示燈,不停搓著自己的雙手。
陳秀麗握住她的手,“放心吧。”
李金枝感激地看向陳秀麗,輕輕點著頭。
手術室門開了,護士抱著孩子出來,“林玉琴家屬,男孩六斤七兩。”
眾人全都圍上來,王遷陽牢記林玉琴的囑咐,把所有人攔在一旁,讓陳秀麗接過孩子。
陳秀麗很久沒有抱過孩子了,麵對這樣軟綿綿的肉團,她比量了兩下還沒敢上手。
小嬰兒麵色紅潤,不像一般嬰兒出生時鄒鄒巴巴的,他微閉著眼,小嘴一張一翕。
“我女兒怎麽樣了?”李金枝問
“產婦正在縫合,孩子要送去觀察室。”
所有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又過了半個小時,寂靜的走廊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陳秀麗下意識轉過頭,幾名醫生和護士從走廊那頭飛奔過來。腳步聲在走廊裏迴響,有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陳秀麗的心跳得一下比一下快,腦子裏出現一個念頭,他們該不會是來這個手術室吧?
與此同時,手術室的門打開了,“產婦突發羊水栓塞,正在搶救,家屬快簽字!”
等待著王遷陽簽字的是林玉琴的病危通知書,羊水栓塞這個陌生的名字,在場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
李金枝看到病危通知書瞬間癱倒在地,陳秀麗和林海把她扶起來。
“醫生,我女兒怎麽了?剛才還好好的,怎麽就突然病危了?”李金枝哭著抓住醫生的胳膊。
“羊水栓塞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嚴重產科並發症,羊水進入產婦體內,現在產婦已經產生凝血功能障礙,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
醫生話音剛落,李金枝踉蹌半步,暈倒在地。
王遷陽握筆的手抖得不行,寫了幾次都沒寫下去,陳秀麗流著眼淚提醒他,“快點簽,別墨跡,時間就是命。”
走廊又恢複了安靜,好像剛才發生的一切就像做夢。王遷陽坐在椅子上,恨不得把頭埋在大腿裏。王母嘴裏念念有詞,一直在求佛祖保佑。李金枝靠著林海哭得肝腸寸斷,林海安慰她也安慰自己,“小琴,吉人天相,一定會沒事的。”
陳秀麗癱坐在地上,默默流淚,她太討厭醫院的走廊了,每天都在上演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不不不,沒有死,也沒有別,林玉琴一定會沒事的,她是那麽好的一個人。她們的飲片廠馬上就要開業了,陳秀麗連名字都想好了,叫玉秀中藥飲片加工有限公司。
她們還要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強,林玉琴喜歡吃的燕窩,以後隨便買,隨便吃。她還要給剛出生的寶寶當幹媽,金鎖她都買好了。
手術室的門又開了,裏麵的人跑著出來,很快又跑著進去。
那天下午,這條走廊來了六撥搶救的大夫,林玉琴渾身的血液換了七遍。
晚上七點鍾,手術室亮了一整天的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