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對跑長途的貨運司機有一定了解,一般車上除了兩個司機之外,還會有一個負責做飯的,通常都是某個司機的家人。這次的冷藏車雖然不是主業跑長途的,但估計也該有差不多的配置。
“那這樣。”陳秀麗腦子轉得快,很快想到了另一個辦法,“開我廠子裏的車,跟在貨車後麵,互相照應一下。不過林姐,我還沒學會開車,得辛苦你和司機替班。”
林玉琴曾經也有過疑問,陳秀麗的加工廠掙了不少錢,為什麽不買輛小汽車開,出入都方便。她原來以為是陳秀麗低調,在村裏不想顯富,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沒有駕照。
眼見拗不過陳秀麗,林玉琴隻好答應:“服了你了,也別開你廠子裏的車了,我開不了,就用我的車,和你的司機我倆換班開。”
王遷陽知道林玉琴要開車去廣州,十分不放心,“要不我去吧,你在家管孩子。”
“你懂藥材嘛,能和老家的親戚打交道嘛?”一想到林玉琴老家親戚那令人牙酸的普通話,王遷陽心裏打起了退堂鼓。
“要不,讓我媽過來,我和你們一起去。”
“別了。”林玉琴像哥們似的拍著王遷陽的肩膀,人到中年,他們夫妻處得像兄弟,“讓你媽消停兩天吧,光是接送補習班就夠累的,老太太還不會開車,你放心吧,人家陳秀麗坐車的都不怕,我這開車的你怕什麽?”
“藝高人膽大,你們倆大膽兒湊一塊了。”王遷陽語氣不善。
察覺到丈夫對陳秀麗的怨氣,林玉琴杵了他一拳,“你還別說,人家農村孩子就是比咱們能吃苦,我本想著直接飛過去,是陳秀麗不放心。”
“所以我才不高興,飛過去多好,非要開著車,又累又不安全,吃苦找罪受。”
林玉琴斜眼看著丈夫,因為人參價格還沒定下來,這筆單子能賺多少錢,她心裏也隻是個大概的數,所以她沒有和王遷陽說過。
“我好像忘了告訴你,這批參能賣多少。”林玉琴故意停頓片刻,賣起關子。
王遷陽小聲嘟囔,“那能有多少?”
“如果順利的話,差不多就自由了。”林玉琴湊到他的耳邊。
王遷陽原本不大的眼睛,放大了兩圈,鼻孔也跟著翕動著,他繞著林玉琴走了兩圈,手舞足蹈,最後冒出一句話,“你心怎麽這麽大哪?這麽重要的貨不跟人怎麽行,還得人家陳秀麗,靠譜!”
林玉琴噗呲一聲,笑得牙不見眼,她倒在沙發上,一手撐著頭,一手把茶幾上的葡萄放進嘴裏,哼起了月亮之上。
陳秀麗當晚就迴到黃泥崗,廠子這階段剛好處於停工階段,春天的山野菜早已經加工完畢,隻等著發貨,金美淑完全可以應付得來。
“姐,你去省城這幾天,小王給我來了電話,青島河源商貿想要咱們的山野菜,我的桔梗小零食也想要。”
金美淑研發的桔梗小零食,現在賣得挺不錯,尤其是在淘寶上,銷量很高,陳秀麗也搞不清楚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明明是鹹菜嘛,他們卻用來當零食吃。
陳秀麗有些奇怪,“小王怎麽沒直接問我?”
“可能是擔心你直接把河源否了吧,青島那邊的市場是小王負責的,他想促成這一單,就迂迴了一下。”
“這孩子,長心眼了。她是怕我記恨河源當初的算計。”陳秀麗看透小王的想法。
“那賣嗎?”美淑問。
陳秀麗又把問題拋給金美淑,“你覺得呢?”
金美淑想了片刻,這一年多來,她成長了很多,思考問題也變得更加全麵,“有生意上門是好事,對於河源這種客戶,就該多賺他的錢,給他家的定價要比別人家高,答應我們就合作,不答應哪涼快哪呆著去。”
陳秀麗眉開眼笑,“對,這才是真正的報仇,解氣!”
陳家人對於陳秀麗出差早已經習以為常,君君淡定地交代媽媽,”電視裏說吃在廣州,你去那邊,一定要多給我帶點好吃的迴來。”
果然,吃貨就是吃貨,忘記什麽都不會忘記吃。
一個午後,林玉琴再一次來到黃泥崗,後麵還跟著一輛6.8米的冷藏車。
半噸的貨,用6.8米的車拉,屬實有點大材小用。
陳秀麗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冷藏車,除了車廂厚點,沒看出有啥區別。
兩個司機,一個臉色黝黑,約莫50歲左右,看樣子是跑長途的,是個老煙民,一口牙和陳大發不相上下。另外一個是年輕小夥,穿著時髦,燙著時下流行的錫紙燙,陳秀麗看著像一頭苞米穗炸開在腦袋上。
年輕司機叫張桐,也是冷藏車的主人,高中畢業以後沒考上大學,家裏因為在市場搞海鮮批發,就買了這台冷藏車,除了給自家運輸方便,也能接些別的活兒,算是給他找個事兒做。
車隊找到他家時,他的媽媽不同意跑那麽遠,反倒是張桐星火燎原似的萌發著想去的衝動,那可是廣州,南邊最發達的地方,要不是家裏攔著,他畢業就想去那邊闖一闖。
機會放在眼前,張桐軟磨硬泡,最終找了武鳴這個老司機作伴,張家才算同意。武鳴不是外人,是張桐的某一房舅舅。
車廂門打開,本以為會聞到撲麵而來的腥味,結果隻有些淡淡的水汽。
“德邦那邊說你運的是藥材,專門讓我刷了個車。”張桐不忘表現自己,“多花了我20塊錢呢。”
“有心啦,謝謝!”陳秀麗打量著車廂內部,沒看到冷藏裝置,“車能一直製冷嗎,中間會有斷檔的時候嗎?”
張桐有些得意,“這是市麵上最先進的冷藏車了,可以連續工作十個小時,就算是中間休息也不怕。車廂的保溫層很厚,在斷電的情況下,外麵就算有40度,裏麵也能持續保證低溫4個小時以上。”
陳秀麗和林玉琴都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到了滿意,這個張桐雖然頂著爆炸頭,但人還算靠譜。
一行人在陳秀麗家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去冷庫拉上人參,踏上了去廣州的漫漫長路。
“那這樣。”陳秀麗腦子轉得快,很快想到了另一個辦法,“開我廠子裏的車,跟在貨車後麵,互相照應一下。不過林姐,我還沒學會開車,得辛苦你和司機替班。”
林玉琴曾經也有過疑問,陳秀麗的加工廠掙了不少錢,為什麽不買輛小汽車開,出入都方便。她原來以為是陳秀麗低調,在村裏不想顯富,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沒有駕照。
眼見拗不過陳秀麗,林玉琴隻好答應:“服了你了,也別開你廠子裏的車了,我開不了,就用我的車,和你的司機我倆換班開。”
王遷陽知道林玉琴要開車去廣州,十分不放心,“要不我去吧,你在家管孩子。”
“你懂藥材嘛,能和老家的親戚打交道嘛?”一想到林玉琴老家親戚那令人牙酸的普通話,王遷陽心裏打起了退堂鼓。
“要不,讓我媽過來,我和你們一起去。”
“別了。”林玉琴像哥們似的拍著王遷陽的肩膀,人到中年,他們夫妻處得像兄弟,“讓你媽消停兩天吧,光是接送補習班就夠累的,老太太還不會開車,你放心吧,人家陳秀麗坐車的都不怕,我這開車的你怕什麽?”
“藝高人膽大,你們倆大膽兒湊一塊了。”王遷陽語氣不善。
察覺到丈夫對陳秀麗的怨氣,林玉琴杵了他一拳,“你還別說,人家農村孩子就是比咱們能吃苦,我本想著直接飛過去,是陳秀麗不放心。”
“所以我才不高興,飛過去多好,非要開著車,又累又不安全,吃苦找罪受。”
林玉琴斜眼看著丈夫,因為人參價格還沒定下來,這筆單子能賺多少錢,她心裏也隻是個大概的數,所以她沒有和王遷陽說過。
“我好像忘了告訴你,這批參能賣多少。”林玉琴故意停頓片刻,賣起關子。
王遷陽小聲嘟囔,“那能有多少?”
“如果順利的話,差不多就自由了。”林玉琴湊到他的耳邊。
王遷陽原本不大的眼睛,放大了兩圈,鼻孔也跟著翕動著,他繞著林玉琴走了兩圈,手舞足蹈,最後冒出一句話,“你心怎麽這麽大哪?這麽重要的貨不跟人怎麽行,還得人家陳秀麗,靠譜!”
林玉琴噗呲一聲,笑得牙不見眼,她倒在沙發上,一手撐著頭,一手把茶幾上的葡萄放進嘴裏,哼起了月亮之上。
陳秀麗當晚就迴到黃泥崗,廠子這階段剛好處於停工階段,春天的山野菜早已經加工完畢,隻等著發貨,金美淑完全可以應付得來。
“姐,你去省城這幾天,小王給我來了電話,青島河源商貿想要咱們的山野菜,我的桔梗小零食也想要。”
金美淑研發的桔梗小零食,現在賣得挺不錯,尤其是在淘寶上,銷量很高,陳秀麗也搞不清楚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明明是鹹菜嘛,他們卻用來當零食吃。
陳秀麗有些奇怪,“小王怎麽沒直接問我?”
“可能是擔心你直接把河源否了吧,青島那邊的市場是小王負責的,他想促成這一單,就迂迴了一下。”
“這孩子,長心眼了。她是怕我記恨河源當初的算計。”陳秀麗看透小王的想法。
“那賣嗎?”美淑問。
陳秀麗又把問題拋給金美淑,“你覺得呢?”
金美淑想了片刻,這一年多來,她成長了很多,思考問題也變得更加全麵,“有生意上門是好事,對於河源這種客戶,就該多賺他的錢,給他家的定價要比別人家高,答應我們就合作,不答應哪涼快哪呆著去。”
陳秀麗眉開眼笑,“對,這才是真正的報仇,解氣!”
陳家人對於陳秀麗出差早已經習以為常,君君淡定地交代媽媽,”電視裏說吃在廣州,你去那邊,一定要多給我帶點好吃的迴來。”
果然,吃貨就是吃貨,忘記什麽都不會忘記吃。
一個午後,林玉琴再一次來到黃泥崗,後麵還跟著一輛6.8米的冷藏車。
半噸的貨,用6.8米的車拉,屬實有點大材小用。
陳秀麗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冷藏車,除了車廂厚點,沒看出有啥區別。
兩個司機,一個臉色黝黑,約莫50歲左右,看樣子是跑長途的,是個老煙民,一口牙和陳大發不相上下。另外一個是年輕小夥,穿著時髦,燙著時下流行的錫紙燙,陳秀麗看著像一頭苞米穗炸開在腦袋上。
年輕司機叫張桐,也是冷藏車的主人,高中畢業以後沒考上大學,家裏因為在市場搞海鮮批發,就買了這台冷藏車,除了給自家運輸方便,也能接些別的活兒,算是給他找個事兒做。
車隊找到他家時,他的媽媽不同意跑那麽遠,反倒是張桐星火燎原似的萌發著想去的衝動,那可是廣州,南邊最發達的地方,要不是家裏攔著,他畢業就想去那邊闖一闖。
機會放在眼前,張桐軟磨硬泡,最終找了武鳴這個老司機作伴,張家才算同意。武鳴不是外人,是張桐的某一房舅舅。
車廂門打開,本以為會聞到撲麵而來的腥味,結果隻有些淡淡的水汽。
“德邦那邊說你運的是藥材,專門讓我刷了個車。”張桐不忘表現自己,“多花了我20塊錢呢。”
“有心啦,謝謝!”陳秀麗打量著車廂內部,沒看到冷藏裝置,“車能一直製冷嗎,中間會有斷檔的時候嗎?”
張桐有些得意,“這是市麵上最先進的冷藏車了,可以連續工作十個小時,就算是中間休息也不怕。車廂的保溫層很厚,在斷電的情況下,外麵就算有40度,裏麵也能持續保證低溫4個小時以上。”
陳秀麗和林玉琴都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到了滿意,這個張桐雖然頂著爆炸頭,但人還算靠譜。
一行人在陳秀麗家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去冷庫拉上人參,踏上了去廣州的漫漫長路。